西方音乐史概述总结(推荐4篇)

时间:2025-05-24 22:27:40 作者:admin

西方音乐史概述总结 第1篇

西方音乐史概述总结 第2篇

奥尔加农是9世纪至14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根据其历史发展,可分3种类型:1.平行奥尔加农。它是在格里哥利圣咏的上方或下方附加一个平行声部,构成四度、五度、八度音程的平行进行。2.稍加变化的平行奥尔加农。它的两个声部从同度开始,其中一声部上行进行,到两声部构成四度时,再平行进行,最后两声部再回到同度。3.华丽的奥尔加农。大约在12世纪,奥尔加农的上声部越来越表现出流动性和装饰性,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它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对比。

奥尔加农】中世纪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和作曲手法,约见于公元10世纪的音乐记载中。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上方写作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形成复调形式,由最初的“平行奥尔加农”“反向和斜向的奥尔加农”,发展到带花唱的“华丽奥尔加农”及有节奏模式的“有量奥尔加农”。

狄斯康特是中世纪复调音乐形式。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主要有:1.常被拼成用以指12世纪多声部作品,即所谓奥尔加农。2.指由一位歌唱者用即兴方式演唱一个声部,同时一个不是即兴的声部由另一位歌唱者演唱。3多声部音乐创作中,运用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使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这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而此种含义常常为教科书所采用)。此外,也还有其他不同的概念含义。总之,狄斯康特是一个使人迷惑的名词。

狄斯康特】迪斯康特是中世纪盛期奥尔加农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复调形式,通常指在已有旋律上作即兴对位的手法。13-14世纪时,迪斯康特尤指高声部以相似的有量节奏对位定旋律进行的复调风格,其低声部是带有节奏模式的旋律,高声部与定旋律声部形成一音对一音的风格,但它们旋律进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反向的。

经文】形成于13世纪的多声部复调音乐体裁,在克劳苏拉的基础上形成。通常为三声部,低音固定调采用格里高利圣咏曲调,拉丁文演唱,上方第二和第三声部自由创作,用法语演唱宗教或世俗内容歌词。13世纪经文歌的代表作曲家有佩罗坦、弗朗科等,14世纪等节奏经文歌的大师为维特里和马肖。

孔杜克图斯】孔杜克图斯是流行于12-13世纪的一种单声部或复调拉丁文歌曲体栽。复调孔杜克图斯常见为三声部,声部写作较为简单,和声主要由协和音程八度、五度和四度构成,所有声部几乎是以同样的节奏进行。孔杜克图斯与同时期其他复调音乐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定旋律声部往往不采用教堂圣咏旋律,而是新创作的。孔杜克图斯在巴黎圣母院乐派作曲家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至13世纪末叶,孔杜克图斯逐渐被经文歌所取代。

巴黎圣母院乐派】巴黎圣母院是12-13世纪欧洲教堂音乐中心,发展复调音乐的重要基地,聚集了大批出色的作曲家,是这一时期的欧洲复调音乐臻于登峰造极的境地。莱奥南和佩罗坦是巴黎圣母院乐派仅有的留下名字的两位巨匠,前者被称为“最伟大的奥尔加农作曲家”,后者则有“最杰出的狄斯康特作曲家”。

第四节中世纪音乐理论和世俗音乐

游吟诗人】中世纪的贵族阶层诗人音乐家,发源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南部游吟诗人称为“特罗巴杜尔”,北部游吟诗人称为“特伦威尔”。他们写作单声部世俗诗歌,内容常是爱情、时事评判和英雄史诗,运用田园恋歌、破晓歌、挽歌、维勒菜、回旋歌、叙事歌等体裁写作。德国的游吟诗人称为“恋诗歌手”。

恋歌诗人】恋歌诗人(也有译为恋歌歌手)是大约12-14世纪产生于德国的、受法国游吟诗人影响而四处游吟奏乐的贵族骑士。因为他们大多演唱爱情歌曲,而被称为恋歌诗人,与游吟诗人一样,他们常亲自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乐曲多采用爱奥尼亚调,两拍子或四拍子的节奏较多。

流浪艺人】流浪艺人是浪迹四方的音乐和杂技表演者。他们地位低下,无定居、无法律约束,常聚在一起,走遍欧洲。后来才稍有组织。他们的音乐多属于即兴性质,但也因此而能更纯真地表现出与生俱来的音乐。德国的“高克勒”、法国的“戎格勒”,英国的“吉格勒”和“格里曼”都是这种流浪艺人。

西方音乐史概述总结 第3篇

16世纪的奏鸣曲泛指一切乐曲,到了17世纪初,奏鸣曲分三重奏鸣曲和独奏奏鸣曲两类。三重奏鸣曲一般是两个小提琴和一个通奏低音的器乐合奏;独奏奏鸣曲一般是以键盘乐器为主,也有以小提琴独奏,加上通奏低音的。

乐奏鸣曲以其使用场合,又分为教堂赛鸣曲和室内奏鸣曲两种。前者比较严肃,多用于宗教仪式,多为四个乐章,是古典奏鸣曲的前身;后者是舞曲风格,常常在宫廷和私人客厅中演奏,由四至六个乐章组成,是古典组曲的前身。

前奏曲】一种序引性乐曲。15-16世纪时产生在管风琴、琉特琴或维吉那琴的创作领域,是即兴演奏的乐曲,用来试奏乐器活动手指和为正式进入的乐曲做准备。17世纪以后,前奏曲发展成为有完整形式的小型器乐曲,多由键盘乐器演奏,被置于赋格、组曲、奏鸣曲之前,作为序引。

幻想曲】指自由发挥作曲家的想象力、较少遵循传统曲式的乐曲。起源于16世纪即兴演奏的传统,在17世纪上半叶时接近利切卡尔、坎佐纳和随想曲。18世纪以后,幻想曲在古钢琴和管风琴领域获得广泛运用,呈现复调和主调风格交替的特点,巴赫的《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是巴洛克时期幻想曲创作的范例。

创意曲】充满想象力的原创性乐曲通常指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钢琴小的,根据某一主题即兴发展而成,类似小赋格曲。16世纪法国作曲雅内就最早使用“创意曲”一词称呼他的法语世俗单声部尚松,1723年巴赫将为其长子写作的小型复调乐曲命名为“创意曲”,包含15首二声部和15首三声部的对位乐曲,是该体裁的典范作品。

西方音乐史概述总结 第4篇

一、 罗马音乐活动

】是一种综合性的滑稽表演,可模仿日常生活场面,也可模仿希腊悲剧中的情节,中间插入歌曲和舞蹈,它的娱乐性很强,但品位不高,甚至近乎_。

哑剧】是一种表现神话故事的戏剧舞蹈、盛大的哑剧表演有时多达三千歌手,三千舞蹈者参加。

军乐】。军乐同罗马军团的庞大方阵相适应,音乐规模非常宏大。大型的合唱和管弦乐队的人数成百上千。为了适应这种大型化的要求,人们从各民族的乐器中选出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用于军乐演奏,使用最多的是大号和水压风琴。

二、 早期的基督教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