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重要考点总结(共4篇)

时间:2025-04-02 10:12:33 作者:admin

西方音乐史重要考点总结 第1篇

西方音乐史重要考点总结 第2篇

奥尔加农是9世纪至14世纪的复调音乐形式,根据其历史发展,可分3种类型:1.平行奥尔加农。它是在格里哥利圣咏的上方或下方附加一个平行声部,构成四度、五度、八度音程的平行进行。2.稍加变化的平行奥尔加农。它的两个声部从同度开始,其中一声部上行进行,到两声部构成四度时,再平行进行,最后两声部再回到同度。3.华丽的奥尔加农。大约在12世纪,奥尔加农的上声部越来越表现出流动性和装饰性,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它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对比。

奥尔加农】中世纪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和作曲手法,约见于公元10世纪的音乐记载中。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上方写作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形成复调形式,由最初的“平行奥尔加农”“反向和斜向的奥尔加农”,发展到带花唱的“华丽奥尔加农”及有节奏模式的“有量奥尔加农”。

狄斯康特是中世纪复调音乐形式。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主要有:1.常被拼成用以指12世纪多声部作品,即所谓奥尔加农。2.指由一位歌唱者用即兴方式演唱一个声部,同时一个不是即兴的声部由另一位歌唱者演唱。3多声部音乐创作中,运用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使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这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而此种含义常常为教科书所采用)。此外,也还有其他不同的概念含义。总之,狄斯康特是一个使人迷惑的名词。

狄斯康特】迪斯康特是中世纪盛期奥尔加农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复调形式,通常指在已有旋律上作即兴对位的手法。13-14世纪时,迪斯康特尤指高声部以相似的有量节奏对位定旋律进行的复调风格,其低声部是带有节奏模式的旋律,高声部与定旋律声部形成一音对一音的风格,但它们旋律进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反向的。

经文】形成于13世纪的多声部复调音乐体裁,在克劳苏拉的基础上形成。通常为三声部,低音固定调采用格里高利圣咏曲调,拉丁文演唱,上方第二和第三声部自由创作,用法语演唱宗教或世俗内容歌词。13世纪经文歌的代表作曲家有佩罗坦、弗朗科等,14世纪等节奏经文歌的大师为维特里和马肖。

孔杜克图斯】孔杜克图斯是流行于12-13世纪的一种单声部或复调拉丁文歌曲体栽。复调孔杜克图斯常见为三声部,声部写作较为简单,和声主要由协和音程八度、五度和四度构成,所有声部几乎是以同样的节奏进行。孔杜克图斯与同时期其他复调音乐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定旋律声部往往不采用教堂圣咏旋律,而是新创作的。孔杜克图斯在巴黎圣母院乐派作曲家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至13世纪末叶,孔杜克图斯逐渐被经文歌所取代。

巴黎圣母院乐派】巴黎圣母院是12-13世纪欧洲教堂音乐中心,发展复调音乐的重要基地,聚集了大批出色的作曲家,是这一时期的欧洲复调音乐臻于登峰造极的境地。莱奥南和佩罗坦是巴黎圣母院乐派仅有的留下名字的两位巨匠,前者被称为“最伟大的奥尔加农作曲家”,后者则有“最杰出的狄斯康特作曲家”。

第四节中世纪音乐理论和世俗音乐

游吟诗人】中世纪的贵族阶层诗人音乐家,发源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南部游吟诗人称为“特罗巴杜尔”,北部游吟诗人称为“特伦威尔”。他们写作单声部世俗诗歌,内容常是爱情、时事评判和英雄史诗,运用田园恋歌、破晓歌、挽歌、维勒菜、回旋歌、叙事歌等体裁写作。德国的游吟诗人称为“恋诗歌手”。

恋歌诗人】恋歌诗人(也有译为恋歌歌手)是大约12-14世纪产生于德国的、受法国游吟诗人影响而四处游吟奏乐的贵族骑士。因为他们大多演唱爱情歌曲,而被称为恋歌诗人,与游吟诗人一样,他们常亲自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乐曲多采用爱奥尼亚调,两拍子或四拍子的节奏较多。

流浪艺人】流浪艺人是浪迹四方的音乐和杂技表演者。他们地位低下,无定居、无法律约束,常聚在一起,走遍欧洲。后来才稍有组织。他们的音乐多属于即兴性质,但也因此而能更纯真地表现出与生俱来的音乐。德国的“高克勒”、法国的“戎格勒”,英国的“吉格勒”和“格里曼”都是这种流浪艺人。

西方音乐史重要考点总结 第3篇

1750年(J·S·巴赫去世)至19世纪20-30年代,这一时期为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它包含了两大时段:“前古典时期”和“维也纳古典时期”。“前古典时期”也被称为“后巴洛克时期”,从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以及各种器乐(奏鸣曲、协奏曲、重奏曲,交响曲)的成熟与发展,构成了体现这一时期风格的重要音乐现象。“维也纳古典时期”通常也用“古典主义高峰”来称谓,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创作为代表,在音乐上形成一种古典风范的音乐而言。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欧洲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新的变革,整个音乐生活也发生了迅速的演变。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有以下特征:(1)市民音乐有了很大发展,歌剧院、音乐厅不断涌现,酒馆、集市等公共场合的音乐活动频繁,乐谱出版、乐器制造业日趋繁荣。(2)音乐家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仆人”向“自由音乐家”过渡。(3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有着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都有鲜明的特征:创作上世俗因素不断加强,与民间音乐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主调音乐占绝对优势;形式结构趋向匀称严谨;乐思发展注重逻辑;音乐中的矛盾冲突因素逐渐加强和深化;乐曲风格大多明朗乐观。一些重要的器乐体裁如交响套曲、奏鸣套曲、协奏曲、室内乐重奏等已臻于成熟,在形式上逐步达到完美的境界。现代交响乐队的编制亦初步定型。(4)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因为他们的主要音乐活动都以维也纳为中心,在创作风格和美学原则方面有承前启后的联系,后人称他们为“维也纳古典乐派”。

西方音乐史重要考点总结 第4篇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的音乐概况

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间,地球上先后出现了人类最初的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黄河流域的中国文明和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除此之外,在这个时期的地中海一带,也出现了欧洲的第一个高度文明,就是古希腊文明。

音乐在古希腊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古希腊音乐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音乐艺术,其中诗的地位在乐之上。当时的音乐是单声部音乐;节奏一般由诗词音节的自然时值来决定,音乐有长短之分,一个长音节时值大约相当于两个短音节,若干音节组合成格律的基本单位音步。

古希腊音乐表演最重要的地点是剧场。在希腊戏剧中,合唱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合唱队通过语言、音乐和舞蹈等方式激起观众的情绪。

第二节 古希腊的音乐

一、 抒情诗歌

古希腊诗歌和音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诗歌的吟诵总伴随着音乐,音乐是为诗歌服务的。

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了小亚细亚民间行吟歌手四处传唱的有关神话英雄的叙事诗篇,写下了不朽之作《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是古代希腊最早被记录下来的大型史诗,也被叫作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德》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荷马史诗》以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采用扬抑抑格六音步诗写作,节奏感强烈,由行吟诗人边弹里尔琴边诵唱,进行口头传播。

抒情诗】抒情诗是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独唱歌曲,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由抒情诗人自创自唱,诗人即音乐家。一般分为笛歌和琴歌两种,笛歌是用阿夫洛斯管伴奏演唱的诗歌,琴歌是用里尔琴伴奏演唱的诗歌。代表诗人有阿基罗库斯、泰尔潘德阿尔凯奥斯和女诗人萨福等。

二、 古希腊悲剧艺术

颂歌】颂歌是为重大仪式写作的诗歌,以华美的合唱形式演唱,格律较为自由,唱时伴有舞蹈和乐器演奏。分为太阳神颂歌和酒神颂歌两种,前者用于赞美太阳神,用基萨拉琴伴奏,后者是在酒神节上演唱的狂野的歌舞,用阿夫洛斯管伴奏,是悲剧的前身。创作合唱颂歌的诗达罗斯。

悲剧】悲剧是古希腊时期戏剧、诗歌、音乐和舞蹈合而为一的综合艺术形式,由酒神颂歌发展而来。古希腊悲剧的含意不在于“悲”,而在于“严肃”,情节严肃,常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悲剧的演出,最初由一个演员叙述故事,后发展到三个演员同时登台,用吟诵的“宣叙调”解释剧情,演员面戴假面具,脚穿高底靴,演出中有歌队演唱,用阿夫洛斯管伴奏,在可容纳数万人的半圆形露天剧场演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是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经典悲剧剧作有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