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高中课文 114句
1. 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答:
2. 赶马不能放下鞭子,射弓不能背离矫正弓弩的器具,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接受批评意见就会变得圣明,经过学习训练注重向人求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3.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4. 注意调整语序。
5. 孔子儒家经典语录
6. 醉翁亭记 欧阳修
7. (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吗?(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4)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8. 《声声慢》
9. 醉翁亭记(欧阳修)
10.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11. 《逍遥游》
12.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13. 次北固山下 (王湾)
14. 李白《蜀道难》:
15. 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16.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 (史记·鸿门宴》) 译文:樊哙说:“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张良说, “ (现在的情况) 非常危急。”
17. 佛语的经典语录
18.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40篇
19.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0. 因材施教
21. 高中生励志经典语录
22. 能发明我意者,是子夏也――孔子名言
23. 犁牛之子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24. 观刈麦(白居易)
25.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6.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名句
27. 重点字词 重点词语
28. 字斟句酌 名句品析
29.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30.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
31. 行路难 (李白)
32. 蒹葭(诗经 • 秦风)
33. 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34. 孔子认为哪句话可以终身奉行
35. (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时期思想教育(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6. 道不同,不相为谋
37. 改是,听言信行,更察言观行,发於宰我之昼寝
38. 《破阵子》辛弃疾
3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0. 扩大(或缩小)加号的一侧,则需缩小(或扩大)加号的另一侧。
41. 羞怯、畏惧心理
42. (1)通“悦”,愉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真诚,诚实 (4)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5)迷惑 有害 (6)这,指河水 舍弃,放弃 (7)胳膊 (8)忠实,坚守
43. (汉)司马迁: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44.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45. 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4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47. 颜回“不改其乐”中蕴含着什么道理?
48. 如何理解空子所说的恕?这种待人接物的态度对我们日常处事有什么启示?
49. 归纳
50.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2. 《离骚》(节选)屈原
53. 《阿房宫赋》
54. 积累文言词汇
55. 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56. 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57. 涉江采芙蓉
58. 注意抓关键词。
59. 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
60. 水调歌头(苏轼)
61. 《登高》杜甫
62.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1)有朋自远方来
63. 接力式背诵法。
6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65. 无题(李商隐)
66. (1)通“悦”,愉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真诚,诚实(4)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5)迷惑有害(6)这,指河水舍弃,放弃(7)胳膊(8)忠实,坚守
67. 渔家傲(范仲淹)
68. 文言文在教学中的运用
69. 荆轲刺秦王(节选)
70.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71. 《荀子•劝学》(节选):
72. 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73. 应试教育的阻碍
7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75. 背景:
76. 感人经典语录
77. 《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全书共()篇,是()体散文。它与()()()()是合称“四书”。
78. 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9. 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8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81.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82.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3. 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84. 学生讲述心中的孔子
85. 《师说》(韩愈)
86. 讲学收徒(30岁)
8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88.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8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90. 影响:
91. 《马说》韩愈
92.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9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94. 《锦瑟》
95.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96.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而》)
97. 《饮酒》
98.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99. 《爱莲说》(宋)周敦颐
100. D(A被,介词/在,介词;B因为,介词/干,动词;C转折,连词/修饰,连词;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101. 望岳(杜甫)
102. 出师表 诸葛亮
103. 《使至塞上》王维
104.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105. 孔子的治学之道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06. 《小石潭记》柳宗元
107. 《泊秦淮》杜牧
108. (现)钱穆: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109.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合作研讨,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11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11. 子 曰:‚ 学 而不 思 则 罔 ; 孔子说:‚光知道读书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112. 简述本文的写作特点。
113. 儒家思想:
114. 结构图解
孔子语录高中课文 139句
1. C(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D句“如出一辙”理解有误,本文是人物传记,而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名为“传”,实际上是一篇蕴议论于抒情的散文。二者写法明显不同。)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 《将进酒》(李白)
4. 相见欢(李煜)
5. 注意并提句的翻译, 要分开表述。
6.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7.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8. 通假字
9. 《蜀道难》
10. 怎样理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1. 《春望》杜甫
12. 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4. 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15.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6. 教师素质
17. 曹刿论战 (《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18. 填空。
19. (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20. 词类活用
21. 关雎(诗经 • 周南)
22. 写出文中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一句
23.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为期) 李商隐
25. 阅读其他各段
26. 文言文教学成果
27.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28. 学习第一章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 观刈麦(白居易)
3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2. 老师抽查提问。
33. 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撕破了,原谅我好吗?
34. 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35.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匹夫不可夺志;富贵浮云;箪食瓢饮。
36. 《廉颇蔺相如列传》
37. 拜访孔子, 了解其人
38.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9. 古今异义
40.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41. 文言知识梳理
42.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43. C
44. 《醉翁亭记》欧阳修
45. 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的一本名著《论语》的封面撕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46. 《陋室铭》刘禹锡
47. 文学常识
48. 《前赤壁赋》(宋?苏轼)
49. 牛刀小试
50. 《庄子·逍遥游》
51.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2. 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谈话令人信服,请就其中的`谈话技巧加以简要分析。
53. 献身文化
54. “温故”与“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55. 《离骚》
56. 己亥杂诗(龚自珍)
57. 杂说(韩愈)
5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9.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0.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61. 作业布置
62. 拓展延伸
63.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64. 《卖炭翁》
65. 赤壁(杜牧)
6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
67. 从政:担任司寇;夹谷之会;周游列国
68.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69. 在上面三项基础上翻译课文。
70. 小石潭记 柳宗元
71. 最后是收尾的工作。
72. 审美之书
73. 走进课文, 理解内涵
74. 导入新课
75. (明)朱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76. 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77. 水调歌头(苏轼)
78. 《石头城》(刘禹锡)
79. (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
80.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1. 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82. 《报任安书》(司马迁)
83. 《雁门太守行》李贺
84. 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85. 桃花源记(陶渊明)
86.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孔子语录
87.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88. 扩大(或缩小)被除数,则需扩大(或缩小)除数。如果是求两个乘积的和或者差(即ab+/-cd)。
89. 登飞来峰(王安石)
90.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91. 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9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93. 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94. 雁门太守行(李贺)
95.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2)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3)不能举一反三。
96. 《岳阳楼记》范仲淹
9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98.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99. 《水调歌头》苏轼
100. 画出句读。
101.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背古诗文汇总 ?”石头听了,感谢不尽。
102. (1)通“汝”,你,你们 (2)什么 (3)再次,重复 (4)因此
103. 假如你不小心把陈强同学的一本名著《论语》的封面撕破了,还书时,你该对陈强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语言要简明、得体。
104. 走近作者
105. 《孔子语录》
106. 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就是
107. 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108. 出师表(诸葛亮)
10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0. 阅读第1则
111.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端正学习、生活态度。重点
11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13. 礼之用,和为贵。
114. 《浣溪沙》晏殊
115. 《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116.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语录
117. 这三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118. 《相见欢》李煜
119. 不违农时 (《孟子·梁惠王上》)
120.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21. 《浪淘沙》(李煜)
122.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123. 巧言令色,鲜矣仁。
124. 《过零丁洋》
125. 对比
126.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27. 翻译的文句取自文言文阅读文段, 许多省市的翻译题有变长变难的趋势, 一般要求翻译2~3句;分值也有加大、加重的趋势。
128. 学法点津
129. ―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30.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131. (1)是以/谓之“文”也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32. 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133. 古文(8篇)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134. 从政生涯(51岁)
135. 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136. 熟读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137.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138. 三峡 郦道元
139.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孔子语录高中课文 39句
1. 《诗经•卫风•氓》
2. 子 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 乎?有 朋自 远方 来,不 亦 乐 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到这里,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情 乎? 人 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 子 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乎?‛ 人吗?‛
3. 《锦瑟》李商隐
4. 找出课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则,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体会。
5. 背诵过程中要注意停顿,不抢不拖,不加字,不吞字。
6. 阅读题典
7.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8. 解释加点的词
9. 饮酒(陶渊明)
10. 摘写出出自《〈论语〉十二章》且现在常用的成语。
11. 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2. 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14. 《关雎》
15. 项籍之解而东, 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16. 岳阳楼记 范仲淹
1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8. 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19. 韩愈《师说》
20. 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AD]
21. 赤壁赋
22. “温故而知新”对于知道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23. 有教无类
24. 《逍遥游》庄子
25. 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26.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7.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28. 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2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0. 注意补充省略成分。
31. 短歌行·对酒当歌
32. 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33. 三角符号标注实词,并查阅实词含义。
34.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35. 危险 知己知彼
36. 《劝学》荀子
37. C(病:担心,担忧)
38. 多元智能 拓展延伸
39. 陋室铭 刘禹锡
孔子语录高中课文 31句
1. 过程与方法
2. 启发式教学
3.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
4. B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5.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 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7. 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8. 目标引领:
9. 《蜀道难》李白
10. 检测反馈:
11. 三峡(郦道元)
1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 使至塞上(王维)
14. (1) 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 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 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经历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15.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6. 《登高》杜甫?
17. 巩固提升:
18. 灵性的培养
19.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v^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0. 爱莲说(周敦颐)
21.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2. 体式归纳起来有:
23.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24. 兴趣先行
2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6. 教师点拨, 触动心灵
27. 逍遥游(庄子)
2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9.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30. 《锦瑟》(李商隐)
31.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语录高中课文 54句
1. 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
2. 《望岳》杜甫
3. 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语录
4. 项伯杀人, 臣活之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5. 文言文的文化价值。文言文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简练优美的语言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小学时期,是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不仅为中学大量文言文学习奠定了基础,文言文的小学教育对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塑造良好的文学品格,提升文学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6. 《离骚》屈原
7. 《曹刿论战》 左传
8. 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另举一事例来说服子路。
9. (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 (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 A(A“以”均作介词:凭借。B ① 代词 他 ②兼词 在那里 C ①介词 在②介词 给 D①代词 他②副词表反问 难道)
12. 文言文翻译的题型仍然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把句意理解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
13. 桃花源记(陶渊明)
14.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16.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7.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境导入 教师:由“半部《论语》治天下”之事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导入 认真听教师讲解 了解《论语》的魅力和地位,培养对《论语》初步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简要介绍孔子和《论语》
18.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9. 出师表(诸葛亮)2/2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0. 人生智慧之书
21.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2. 师生平等
23.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24. 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5. 意义构建
26. 《鱼我所欲也》《孟子》
27. 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
28. 《琵琶行》白居易
29. 《诗经·氓》
30.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31. 《氓》
32. 兰亭集序
3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4. 教学:”有教无类” ,开辟私人办学先河;提出一系列教育思想;
35. 译准专有名词
3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7. 走进《论语》, 了解其意
38. 《孟子鱼我所欲也》
39. 《饮酒》陶潜
4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1. 教师泛读课文,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42. 杂说(四) 韩愈
4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44. 爱莲说 周敦颐
45. 技法赏析 写作借鉴
46. 《李凭箜篌引》(李贺)
4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8. 《观刈麦》白居易
49.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
50. 师生双向交流, 提出、解答问题
51. lúnyuèyùnxǐngwǎngdàidānɡōnɡdǔ
52. 教学相长
5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4. 特殊句式
孔子语录高中课文 120句
1.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3. 在翻译过程中, 不要把一些专用名
4. 《登岳阳楼》(杜甫)
5. 小石潭记(柳宗元)
6. 求高中高考所有人教版初中高中必背文言文古诗篇目(最好有原文), 出自高考大纲,绝对可靠,因为我从事这方面工作。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8. 阅读易中天《中国智慧—我读先秦诸子》、于丹《〈论语〉心得》
9. 译准多义词
10.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11. 总结文本 感悟导行
1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 屈原《离骚》(节选):
1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5.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1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17. 说说孔子是怎样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
18. 经典语录
19. 译准古今异义词
20.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21. 情感经典语录
22. 鱼我所欲也 孟子
23. 悟词义——重点实词要落实
24. 积极意义:
25. 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26. (明、清)顾炎武: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志,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侩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谒夫子庙》
2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8.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29. 研讨释疑 置?
30. 注意活用现象。
31. 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2. 过零丁洋(文天祥)
33. 诗性的培养
34. 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35. 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
36.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 1
37.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38. 译文:于是就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乃”“相与”各1分,大意1分,共3分)
3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孔子的名人名言
40.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1. 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42. [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43. 《蒹葭》
44. 翻译下列句子。
45. 翻译下列句子。(2分)
46. 春望( 杜甫)
47. 同学当堂背诵
48. 请将Ⅰ卷文言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49.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50. 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5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名句
52. 上好礼,^v^莫敢不敬;上好义,^v^莫敢不服:上好信,^v^莫敢不用情。
53.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5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55. 游山西村(陆游)
56. 《虞美人》李煜
57.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8. 《行路难》李白
59.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6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6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62.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63. 《念奴娇》苏轼
64. 《小石潭记》
65.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66. 《湘夫人》
67.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68.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69.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70.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1. 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
72. 巧言乱德。
73. 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74. 渔家傲(宋)范仲淹
7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76. 《陋室铭》
77. 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78. 循循善诱
79.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80.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孔子名句
81. 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8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83. 《阿房宫赋》(唐?杜牧)
84. 孔子语录
85.
86. 专注背诵法。
87. D
88.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89. 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90.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9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2. 这三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9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94. 试背全文,比比看谁背得最准确。
95. 抓头字背诵法。
96. 曹刿论战(《左传》)
97.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98. 扩大(或缩小)一个乘数因子,则需缩小(或扩大)另一个乘数因子。
99. 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背诵课文。
100. 阅读第2则
101.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 享受语言美
102.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03.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04. 《阿房宫赋》杜牧
105. 课外延伸, 潜移默化
106. 总 评:世界前列思想家(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107. 解释
108. 《登高》(杜甫)
109. (1)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经历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110. 《赤壁》(唐)杜牧
111.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1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113. 学习第一至五章
11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1/2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115. 子 曰:‚温 故 而 知 新,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 以 为 师 矣。‛ 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116. 曹刿论战 左传
117. 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118. (1)是以/谓之“文”也(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19. 孔子从哪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120. 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
孔子语录高中课文 92句
1. 《过零丁洋》文天祥
2. 创设情境: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3. 主题解说
4. (1)通“汝”,你,你们(2)什么(3)再次,重复(4)因此
5. 开创儒家思想
6. 注意特殊实词, 如通假字, 古今异
7. 《夜雨寄北》李商隐
8.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9.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10. 学生交流, 互相启发
11. 《永遇乐》辛弃疾
12. 《桃花源记》陶潜
13.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4. 追求礼乐的一生―――传承礼仁文化,实现礼治社会
1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6. 学习礼乐(15岁)
17. 学思结合
18. 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19. (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2)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 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4)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0. 浣溪沙(晏殊)
21. 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22.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加强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重点
23. 《菩萨蛮》(温庭筠)
24. 《登快阁》(黄庭坚)
25. 杜牧《阿房宫赋》:
26.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2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9. 要注意在文言文句子中可能出现的特殊句式。
30. 《爱莲说》周敦颐
31. 一词多用
32.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33. 岳阳楼记(范仲淹)
34. 渔人甚异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译文:打鱼的人认为其很奇怪。 (异:认为……奇怪,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5.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6. 《曹刿论战》《左传》
37. 著述:整理编辑“六经”
38.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9. 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导入新课
40. 关雎(《诗经》)
41.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2. 《观沧海》曹操
43. 请用(/)给下面一段话断句。(限6 处)(3分)
44.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45. (唐)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46. 朗读
47. 《己亥杂诗》龚自珍
48. 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4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50. 介绍孔子以及《论语》
51. 《琵琶行》
52. 注意了句子的整体结构后, 对词语的处理就是直译。
53. 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
54. 沁园春·长沙
55. 求人可使报秦者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找一个可以出使到秦国去回复秦国的人。
56. 命题时往往选择那些含有中学学过的文言语法知识的句子, 如有词类活用和句式特点的句子, 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57. 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4分)
58. 苏轼《赤壁赋》:
59. 《鱼我所欲也》(孟子)
60.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61. 诗经·氓
62. 示例:对不起,陈强,我不小心把你的《论语》的封面撕破了,原谅我好吗?
63. 陶冶文學情操,提升文学素养。文言文对学生语言的应用影响很大,尤其是在语文写作方面,通过学生对文言文的熟读,理解文言文词句的释义,让学生在写作的用词遣句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64.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每对2处计1分,共3分)
65.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66. 评价孔子
67. 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68.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9. 古代大教育家
70. 《鱼我所欲也》孟子
71. 求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必背古诗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7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73.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7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5.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76. ,其他同学互考。
77. 扩大(或缩小)减号的一侧,则需扩大(或缩小)减号的另一侧。
78. 回顾小结:
79. (22分)
80. 《过秦论》(上)贾谊
81. 本文的写作特点对我们的写作有哪些方面的借鉴?
82. 母语影响
83. 内容要点 文意概括
84. 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
85.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86.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87. 个性的培养
88. 经典语录--佛语
89.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卫灵公》)
90. 《赤壁赋》苏轼
9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什么样的人?
92.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孔子语录高中课文 60句
1. 桃花源记 陶潜(陶渊明)
2. 道不同,不相为谋。
3. 火影经典语录
4.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孔子名句
5. 《无题》李商隐
6.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7.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8. 观沧海(曹操)
9.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2)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3)不能举一反三。
10. 夜雨寄北(李商隐)
11. (1)儒家 语录体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时期 思想 教育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13.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14.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15. 大用则王, 小用则亡。
16.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7.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18.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9.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匹夫不可夺志;富贵浮云;箪食瓢饮。
20. (战国)孟子: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21. 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2. ⑴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为什么会住在这里呢?”(采分点:“谪”、“适” 、句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3. 《三峡》郦道元
24. 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
2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韩愈
27.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苟况《劝学》) 译文: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 可它的颜色比蓼蓝还青。
28. 下列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9. 形象背诵法。
30. 结语
31. 了解《论语》
32. 翻译
33.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34.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35. 态度 学 思
36. 陋室铭(刘禹锡)
37. 《客至》(杜甫)
38. 辛弃疾
39. 周游列国
40. 教师点评、补充、归纳
41. 李商隐《锦瑟》:
42.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43. 《师说》韩愈
44. 沛公欲王关中, 使子婴为相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译文:
45. 泊秦淮(杜牧)
46. (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47. 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8. 《出师表》诸葛亮
49. 看词性——词类活用要关注
50. 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括n dǔ
5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2. 重点突破
53. 《锦瑟》李商隐?
54. 杜甫《登高》:
55. 标注读音。
56.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57. 李煜《虞美人》:
58.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9. 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0.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