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体散文的特征 精选35句
1. 谭家健《漫谈〈论语〉的文学价值和影响》,《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1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2. 铁民等《关于古典散文研究的二三事》,《^v^》1962年12月2日。
3.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改造月刊》1935年6月号。
4. 描写他是一位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仁人君子时用语
5. 描写他是一位有方法、有经验、有高度责任心、能因
6. 语言的简洁美
7.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
8. 陈平原《从言辞到文章 从直书到叙事棗秦汉散文论稿之一》,《文学遗产》1996年第4期,第4-15页。
9. 章沧授《<论语>的语言艺术美》,《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6第3期。
10.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
11. 朱玲《〈论语〉的文学成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6年第 3期,第90-96页。
12. 林坚《〈论语〉的文学趣味性初探》,《盐城师专学报》1983年第2期,第21-26页。
13.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三章《社会变革与散文的勃兴》,中华书局1941年版。
14. 描写他悲恸欲绝或深爱弟子的心情时用语也简练。如?
15. 本篇是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原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中山大学讲授时改题为《古代汉文学史纲要》;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改用今名,此前未见正式发表;收入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9卷。
16.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
17.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
18. 胡念贻《从人物形象看〈论语〉的文学价值》,《文史哲》,1962年第3期,第48-54页。
19. 林庚《中国文学史》第四章《散文时代》“散文名著”,厦门大学1947年版。
20. 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第248页,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21. 李人纪《〈论语〉说理的写作成就论析》,《求是学刊》1983年第3期,第70-75页。
22.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朴社1932年版。
23.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一)第72-7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版。
24. 曹文星《〈论语〉文学价值初探》,《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第42-47页。
25. 吴景和《〈论语〉文学价值初论》,《延边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第29-35页。
26. 方铭《战国文学史》第227-234页,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
27. 在描写他安贫乐道、心安理得的情感时用语简练。如?
28. 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第249-251页,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29. 子曰:?予欲不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
30.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
31. 梅俊道《谈<论语>的文学语言特色》,《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第72-76页。
32. 蔡伯潜《诸子通考·绪论》,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33. 蔡伯潜《诸子通考·〈论语考〉》,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34. 尹建章《〈论语〉文学性初探》,《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第95-104页。
35.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