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语录的基本主张是(汇总68句)

时间:2025-03-19 15:35:01 作者:admin

儒家语录的基本主张是 汇总68句

1. 即使是金科玉律,也并不一定完全适用所有的事物。即使是圣人,也不会总是一副刻板面孔。面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适时作出变通,知道进退,懂得取舍。世事复杂,^v^权变通达^v^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处世之道。但是,凡事不能走极端,动静相宜,举止有度,才能求得人生的圆满。

2. 批评你的人,正是促进你上进的力量。

3.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原地打转而已,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时刻保持一种对新思想、新变化的欢迎态度,并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成功的大门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4. 我们不能保证永远保持理性,谁也难保自己不会感情用事,我们能做的只是不断变换角度去审视生活,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让自己的判断无限趋近于理性。

5. 现实中,人们常常为世事所累,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一时间忧惧全来。其实,当能力有限的时候,就做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求得自己内心的平和,则可以显现出^v^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水无缺^v^的境界。只有自己站稳了脚跟,心中有所依托,在^v^兼济天下^v^的机会到来时,才能乘势而起。

6. 对待学习要多闻阙疑,对待生活更应该多闻阙疑。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我们总会有不懂的地方。当生活中遇到疑惑的时候,不要将疑问留着自己胡乱琢磨,多问问别人,听听别人的看法,也许就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了。

7. 后退一小步,是为了能够前进一大步。古语说:屈伸有度真君子,能进能退大丈夫。

8. 那什么时候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呢?不骄不躁、谦谨平和、豁达淡定的处事态度,往往会让事情柳暗花明。

9. ^v^权变^v^是为了^v^通达^v^。知道规则而不拘泥于规则,也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10.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要自我局限,博采众家之长,懂得变化之道,随物赋予形,才是有智慧的人。

11.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获得全面的信息,是决断的前提。

12. 人在迷惘的时候,不知道做什么,常常^v^不知今夕何夕^v^,^v^找不到东南西北^v^。

13. 目光只盯着眼前,则往往会忽视了长远的利益。

14. 过度压抑人性,有可能适得其反。在恰当的时空里,做出合乎那一时空的事情,只要能排解心中的苦闷,使自己获得健康的身心,哭抑或是笑都是二种可取的方式。

15. 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也不要死心眼钻牛角尖,停下来,前后左右看一看,查看另外的道路是否能够通向目标。

16. 生命贵在鲜活有力,不要把自己置于暮气沉沉、了无生机的境地。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主动去适应生活的变化,相信自己的能力。之后,像君子那样,不把自己当做一个已经成形的容器,不断吸纳新的东西,接触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才能与时俱进。

17. 人天生有喜怒哀乐之情,有趋乐避苦之心,我们不能消除这些自然本性,只能去引导、控制,以让自己不偏离正途。

18. 名正言顺,让一切都在阳光的笼罩下,方能得心应手,享受到通透、彻底的快乐。

19. 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然后再去打天下。

20. 心中无仁,苛对世人,难免会有碰壁的时候。心中存仁,就仿佛练太极拳,以守为攻。不要落入一个窠臼,给事情都留有一个缓冲的余地,那么自己也不容易陷入困境。

21. 年轻气盛的时候,难免锋芒毕露,殊不知,这也许就伤害到了别人的感情。真正有能力的人,并不需要咄咄逼人,实力是一种厚积薄发、存而不显的力量。真正有知识的人,更会知道这世界之大,更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时时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有利于与人和谐相处。

22. 存在于心里的道德约束,只有在实际的行为中才能得到加强和体现。就像是一泓平静的清泉,平时只是静静 的,并不太引人注意,当有异物落入其中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水的内在力量。平时在小事情中磨练自己的道德敏感度,才能在大事来临时不至于麻木不仁。

23. 如果不对欲望有所节制,那么这个欲望实现了,另一个欲望又产生了,如此循环往复,无穷无尽,从而使自己成为了欲望的奴隶。试想一下,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24. 与其花时间去嫉贤妒能、自寻烦恼,不如见贤思齐,奋起直追。

25. 创新并不总是难如登天,关键在于你敢不敢想。

26. 你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回馈你。

27. 得意的时候,存一份未雨绸缪之心;失意的时候,存一份乐观向上之情。

28. 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收敛心神,努力增加生命的密度,增强生命的质量,才能创造更多的精彩。

29. 人无完人,谁都会有缺点,但是有些缺点自己看不到,就需要有一位真心对你的人指出来。那些一味赞扬你的人,并不一定是为你好。身边有肯直言的朋友,要好好珍惜。

30. 内合乎于本心,外遵乎于规矩,内外统一,可称生活达人。

31. 脚踏实地,才能成就未来。

32. 人常说^v^心底无私天地宽^v^,心中没有过多的私欲,就不会患得患失了。做到了恬然自得,方才能够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33. 骄傲的时候,容易粗心大意,那就离深渊不远了。失意的时候,心神不定,越是着急,越想不出走出低谷的办法。

34.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怎么样在有限的精力下,创造无限的精彩?节制无限的欲望,将精力聚集在某一件或者某几件合乎理性的事情上,在质上有所提升,才能在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两方面都有所收获。

35. 一个无权无势的人,如果坚定了自己心底的追求,就可以将世间的风雨与诱惑视若尘网蛛丝,轻轻一拂,就尘消网破,只留得内心的一片清明。

36. 不仅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方法。遵循着这种思想方法,在考虑问题和做事情的时候,既不过分退让,又不过分超出规范。如果能在一切事情上恰到好处地这样做,那么也就基本可以保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了。

37. 仁而有序: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v^、“王道^v^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

38. 有了好的决断,却没有办法切实执行,那也是没有意义的。想让别人配合你,那就要让别人听从你。通常,使别人听从你,就表示你拥有支配的权力。权力的来源之一,就是大家的认可,也就是有一定的名分,这个名分能够说服大家,让大家认为你的行为是合理的,然后你才能有所作为。

39. 重义轻利:儒家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与现代商品经济不相适应汉朝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是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

40. 心境平和了,就能够宠辱不惊,尽享一片纯净空明的生活空间。

41. 直面自己的内心,不自欺欺人,不好高骛远,用一颗坦诚的心,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切从实际出发。人固然要有志向,但是也不能过于脱离现实,虚妄无形,的东西不要去想。而且,立足实际,也可以使自己不易被蒙蔽。

42. 信任是沟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没有信任,人与人之间隔着的就是天堑。

43. 千万不要一味逞强,^v^人心不足吞蛇象^v^,要根据自己本身的实力去办事。心血来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旦力不从心,则必败无疑。

44. 良心,如星辰一样指引着我们,使我们的生命之舟不迷失方向。

45. 锻炼一副宽阔胸襟,用包容去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与矛盾,是打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妙法之一。不能容人的人,很难有挚友,也难得别人真心相待,更难以成就事业。一个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个人力量的强大,而是他善于融合众人的力量。在融合众人力量的时候,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去接纳与宽容他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46. 农耕社会,人们曾经用言语风格来判断人的地位:水深流去慢,贵人话语迟。

47. 人们常常身不由己地去做一些事情,并且在照顾了各方人等之后,独独忘记了自己。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明白自己心中的志向,即使为此而受苦、劳碌,心中也是快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事半功倍,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吗?

48. 微言大义:儒家有一个重视编修历史的悠久传统。

49. ^v^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v^急于求成,贪图眼前成效和利益的人是很难长久富贵的。

50. 自尊自爱并不是盲目自恋,而是不断增强自己的内在素质,使自己成为知者、仁者、勇者。然后谨慎行事,爱惜自己的名声,不做败坏自己名誉的事情。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自己强大了,又自尊自爱,就没有人放弃你,也没有人欺负你。这道理对国家、对个人都同样适用。

51. 德行是可以被教会的吗?有人说,德行是可以被教会的,它是一种技艺。技艺的进步需要实践。

52. ^v^仁^v^是柔性的,像水一样,看似无力,却蕴存着足以克刚的力量。

53. 互敬互信:伦理学上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

54. 获取财富的过程就仿佛盖房子,如果地基打牢靠了,盖的过程中又注重精工细做,那房子必然可以几代相传。

55. 中庸并不是单纯指调和与退让,在儒家看来,^v^中庸^v^

56. 人为万物之灵,我们本身能够存在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此,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思考,相信自己的判断,在自己胆小心慌之前就为自己打气,抱着平常心去面对挑战。即使失败了,即使一无所有了,你还有你自己。人要爱惜自己,相信自己,当面临选择时,不要心存侥幸,而要勇敢自信地作出决定。

57. 别人知不知道自己不重要,关键是自己要做到了解自己。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又能够了解别人,令别人为己所用,才能^v^百战不殆^v^。

58. 穷不失义,乐观修身,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身份卑微而又壮怀激烈的时期更容易得到升华和加强。

59. 华罗庚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美好。

60. 自省是自觉的行为,而且是深刻透彻的,不是表面应付的。反思之后,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做对不对?只有这样,人才可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逐渐塑造理想的人格。

61. 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在恰当的时候,在恰当的地点,做恰当的事情,就不容易迷乱本心。把自己当下的心情和精力,投入到当下应该做的事情中,既可体会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又会取得相应的收获。

62. 择善取之,可以理解为在生活过程中,选择善的道路,选择善的事物,选择人的善。能不能看到善,取决于你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例如,在与人交往中,不要总是指责别人,虽然不一定要处处当个老好人,但是也不要做一个苛责刻薄的人,发现别人的善,既可从中汲取营养以壮大自己,也可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63. 听风就是雨,历来不被人们推崇。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不要急着去表示同意或者否定,换一个角度去听一听、看一看,多方验证,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动脑筋去思考一番,就能减少谣言之害。

64. 自己尊重自己,爱惜自己,是使得别人尊重自己的前提。

65. 人生之中,值得珍惜的东西有很多,摆在你面前的机会也不少,我们时刻都站在取舍的十字路口上。

66. 臧孙纥对待敌人的态度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把敌人看做了一剂良方。

67. 反省需要勇气,因为这常常会触及内心的隐痛。

68. 通常人们都是^v^当局者迷,旁观者清^v^,自己困惑时,不妨换位思考,这样也许会有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