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计划制定的依据是(必备4篇)

时间:2025-04-23 11:33:55 作者:admin

健身计划制定的依据是 第1篇

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热身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技术动作,在运动后做好放松运动。同时,注意场地环境、装备选择等安全因素。

此外,进行体育锻炼时,应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理,以提高锻炼效果。这包括了解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同时,关注最新的运动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训练方法和手段。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健康目标和提升体能水平。

健身计划制定的依据是 第2篇

频度是指一星期练几次。频度的设定取决于你训练后的恢复能力,恢复能力又取决于身体素质、睡眠和营养三个因素。另外,你的工作性质和家庭负担对恢复能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果你的工作和家务每天都耗费很多体力和精力,那就会延缓你的恢复过程。

一般来说,有工作有家庭的初级训练者一星期进行两个循环的重量练习比较合适。对学生而言,一周三个循环也可以。每个循环的具体安排视时间和身体状况而定,最好一个循环练两天,一天练上身,一天练腿。

一周两循环是基于人体的平均恢复能力而言的,保证充足而不拖沓的恢复时间既兼顾了训练的持续性,也不会破坏训练的渐进性。

一星期进行两个循环的重量练习能使时间比较宽松,体脂较大者还可在两个循环之间的休息日安排30-40分钟的有氧训练。但有氧训练的强度不能太大,以训练时心率120-140次/分为宜。

五、数量

数量就是训练量,练多少组、每组多少次以及组间休息时间的长短等。

首先,组数的安排不是固定的,但每个动作必须有一个热身组。热身组的作用是:1、加速代谢,进入训练状态;2、充分活动关节和韧带,避免受伤。

其次,正式组以2-4组为宜,较少的组数有助于提高训练效率。每个正式组的次数6-12次,热身组不少于20次。

再次,每组之间的间歇时间一般不多于2分钟。间歇时间视身体状况而定,2分钟以上也是允许的,但不允许在休息时聊天或做其它影响训练的事情。否则不但拖延了训练时间,而且降低了训练效率,破坏了训练的持续性。

最后,每次训练不要超过1小时,因为在无氧训练40分钟后,一些影响训练的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就会大幅度减少,直到基本停止,以致造成肌肉损耗。对初级训练者而言,精简时间、提高效率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健身计划制定的依据是 第3篇

所有的训练在准备活动阶段以及整理活动阶段都应安排伸展练习。

训练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适宜的训练强度。训练的强度依练习的形式而改变。在以提高心肺功能为目的的训练中,练习必须全力以赴,以将训练心率提高到心率储备的60%到90%的水平。体能较差的个人应该以心率储备的60%这样较低的训练心率为训练的起点。对肌肉力量与耐力训练而言,强度指的是在某一特定练习中克服最大阻力的百分比。在确定力量训练的强度时,依据最大重复量 (简称 “RM”)是更为简便的方法。

例如,10RM就是能正确举起10次的最大重量,8-12RM是能正确举起8-12次的最大重量。 _正确_意指不借助其它肌肉群的助力,如;猛拉、弯屈或扭动身体等方式,而是将重物以正确的方式平稳地举起。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他想提高肌肉力量与耐力两方面的能力,8-12RM是最合适的强度。

如果主要是增强肌肉力量,应选择在肌肉力竭前能重复举3到7次的最大重量,即力量训练应选择3-7RM 的强度。另一方面,如果主要是增长肌肉耐力,应选择12+RM。当采用12+RM作为训练强度时,每组重复次数就多了,时间越长,肌肉耐力的提高就越明显。但是,重复次数越多,力量的增长就越少。例如,如果一个人以能够重复100次的重量,即100RM,作为训练强度,他的肌肉耐力将非常显著地增长,而肌肉力量却收效甚微。所有的练习在准备活动阶段以及整理活动阶段都应安排伸展练习。伸展幅度应尽量超过通常的运动范围,这时会有轻微的不适,但不应有痛感。

健身计划制定的依据是 第4篇

持续性和渐进性是制订训练计划的两个重要原则。不坚持训练,肌肉就得不到持续的、有规律的刺激,以致生长缓慢;训练强度不增加,肌肉对所给予的刺激产生适应性,生长也会迟缓。一个有效的计划除了保证训练的持续性外,还要保证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强度。

频度、数量、强度是训练计划的三个要素。这些要素的量和度都决定于是否能保持训练的持续性和渐进性。所以,不要中断训练,不要错过一节训练课。反之,训练不能过频,训练量不能过大,增加重量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造成训练过度,甚至会因负荷过大而受伤。那样你就不得不中断训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