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热门3篇)

时间:2025-04-11 12:57:57 作者:admin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 第1篇

改善就餐条件是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光奇介绍,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部困难地区学校食堂改善给予50%的奖励性补助,比如要10万元建一个食堂,中央财政就补5万。这两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169亿元中,相当一部分是地方统筹用于食堂建设的。2011年年底,财政部和教育部又专门追加了食堂建设专项资金100亿元,重点用于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的农村学校的食堂建设,改善学生的就餐条件。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安全风险大。那么,如何保证计划的实施置于阳光下?

田祖荫介绍,计划对各级政府提出了要求。对省一级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省市县三级责任体系,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制定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制定营养配餐指南。对县一级的要求是:建立县、乡、学校各级和各相关部门的责任体系;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学校供餐方式一览表,要把县域内所有的学校分不同类型,细分哪些是通过食堂解决的,哪些是让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公司、单位的集体食堂来送餐,哪些是托餐;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建立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防止虚报冒领、防止贪污浪费,切实保证资金用到孩子身上。

保障食品安全,将成立领导班子作为各部门经常的联络机制

食品安全是很多家长最为关心的方面。田祖萌介绍,与营养改善计划直接相关的部门有14个,从原材料的生产环节、市场流通到食堂加工等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关职责部门负责。

为了让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根据_指示,将成立一个领导班子,作为一个经常的联络机制。其中,教育部、财政部、_食安办,还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都是组长单位,其他部门都是成员单位,每一个单位都派一个司局级领导当领导小组成员,派一个处级领导当工作联络员。

此外,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工作机制。省、市、县各级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指定专门的人员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确保采购、储存、加工、配送、分餐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记者 赵婀娜 李丽辉)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 第2篇

孙光奇介绍,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于2011年秋季在试点地区开始实施,中央财政为680个试点县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人每天提供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这一标准是如何确定的?孙光奇解释说,将补助标准定为每生每天3元钱,基于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水平分析。根据国家_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801元,小学营养改善补助标准每天3元钱,一年就是600块钱,相当于1/3的当地农村居民食品支出。

而且,先前已经有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补助费,小学生为4元钱,初中生为5元钱。如果把这两项补助加起来,那么试点地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小学生一天的补助就是7元钱,初中生一天的补助就是8元钱。以一年来算,小学生得到的补助是1600元,初中生得到的补助是1850元,已经超过了当地的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 第3篇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伟对5年前的一顿营养午餐记忆犹新。2016年9月,李伟在贵州省松桃县妙隘乡完全小学吃了一顿学生营养午餐。孩子们以前每天中午都只能以酱油泡黄豆下饭,吃不饱是常态。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国家为每个孩子拿出4元钱,可以做成“一荤一素一汤”的营养午餐。孩子们吃上热饭、饱饭,个子长高了,脸色红润了。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必须的、可行的、有效的,也是十分值得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李伟说。

我国政府将营养改善计划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近4000万名农村学生,贯穿义务教育全过程。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200亿元,支持其长期实施,政策力度空前。

每天有十几万所学校开餐、几千万学生同时就餐,资金安全、食品安全能否得到保障?是不是每一分钱都吃到了孩子嘴里?

基于回收的593份县级问卷、1199658份家庭问卷、71个县227万名学生的体质监测数据,《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显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10年来,成效显著,基本做到了“让每一分钱都吃到孩子嘴里”。

10年间,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身高快速增长。71个脱贫县227万名学生身高监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身高普遍增加,如15岁男生身高由2012年的厘米增长到2020年的厘米,增加了厘米;受益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从2012年的提高至2021年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问题从2012年的下降到;贫血率由2012年的下降到。

“10年来,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的整体面貌有了显著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运动能力、学习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这将改变一代人的体质。通过成本与回报的保守测算,这项教育政策的投资回报超过5倍。”卢迈说。

与时俱进,从吃饱到吃好

10年来,营养改善计划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消除了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饥饿的问题,促进了教育公平,为未来共同富裕奠定了人力基础。

在当初贫困县已经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是否还要继续坚持营养改善计划?

“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营养改善补充计划,这是长期提供的公共产品。虽然今天已经取得很好的进展,但不能停下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高级顾问蔡建华说。

营养改善计划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问题,来之不易的成果仍需巩固。

卢迈介绍,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炊事员、家长的口味都比较重。不少学校在盐、油、糖、蛋白质、维生素A等摄入方面还存在营养不均衡的问题,长期摄入,将大大提高成年后的患病风险。

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志钢认为,目前对3—5岁的学龄前孩子,还没有全国范围的营养干预措施。根据越早干预效果越好的特点,学龄前孩子需要政府加强营养干预。

“建议明确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对象,让中西部农村学生普遍受益。”卢迈认为,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当初的贫困县已全面脱贫,根据现阶段发展水平及中西部农村人口的现实需求,_及有关部门应重新确定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对象范围,尽可能实现县域内就读的农村户籍学生全覆盖、中西部农村全覆盖。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县和学校将营养餐内容扩充为“早餐+午餐”,让学生的精力和体力更充沛,显著增强他们的体质和学习能力。

经_批准,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国家基础标准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为亿元,比上年增长。

“有肉、有菜,真能吃到肚子里”,幸福感洋溢在更多农村学生脸上。(本报记者 张春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