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方法总结(汇总8篇)

时间:2025-04-11 13:23:08 作者:admin

诗词鉴赏方法总结 第1篇

阅读内容,寻找与试题有关的词句,将诗眼提取出来。弄清诗歌的意象,再回头探寻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意趣。

例如,赵师秀的《约客》: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前句写出对客人失约的强烈不满,而“闲敲”二字看似“闲”,却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等人的万分焦急。

例如:王建的《雨过山村》首联的“一两家”,准确地写出了山村居民点分散,人稀稀落落的特点。而“妇姑相唤浴蚕去”后,只剩下中庭的栀子花在静静的开放,人呢?都忙自己的事去了。借景写人,以闲衬忙,以静衬动。全诗的意境便展现出来了。

总之,找出诗歌的意象,这是鉴赏的起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是赏析的关键。

诗词鉴赏方法总结 第2篇

为了增进社员间友谊,为好诗歌交流共享提供平台,我们于20xx年11月15日,在T3C506,举行了兰芷文学社诗词分享会。由于社团请假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事先没有得知机械学院要召开社干培训的消息,导致部分会员临时请假,到会会员仅有25人。但到会人数偏少并不影响大家的积极性,由于上周就告知了本周的活动,大家做了充足的准备,活动开场白一说完,大家就跃跃欲试,一个个自由的上台分享自己的诗词,李煜的《相见欢》、陆游,唐婉的《钗头凤》、柳永的《蝶恋花》、白居易的《花非花》、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春夏秋冬》一篇篇经典,一篇篇佳作再现眼前。或诗或词,或古体或近代。

看着空白的黑板一点点填满,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一句话“诗歌是寂寞的,寂寞造就诗歌”,我觉得这句话不全对,一个人的诗歌是寂寞的`,一群人的诗歌却是满满的幸福。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我们对社会、对生活都有自己的思考,我们慢慢懂得,“独乐了不如众乐乐”,把自己的快乐分一半给别人,便有了两份快乐。

这次活动,让我们学会如何与人分享,如何将一份幸福变成两份,甚至更多份。同时这次到会人数的问题,也让我们反思。这个优秀的社团需要一个严谨的管理制度,需要对未知的可发生事件有一个预见和防范。

诗词鉴赏方法总结 第3篇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请看20xx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A。游子思归乡。(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例如,解答20xx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再总说)。(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请看20xx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参考答案: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请看20xx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参考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诗词鉴赏方法总结 第4篇

离别多发生在山清水碧的春天,那落花流水、白云青山、芳草斜阳都给送别增添了无情诗意。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对“落日”,一浮一落;“游子意”对“故人情”,一个不舍,一个情深。天空中的白云随风飘荡,任意东西,而远行的游人正像天上的白云一样,行踪不定,由不得自己的志向;远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是不忍心离开世间,而故意慢悠悠地下落,这正像诗人对朋友眷恋不舍的心情。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诗人将情感与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洁白的浮云,火红的落日,色彩鲜明,气韵生动,虽有无尽的惜别之情,仍保持一种潇洒与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同处大唐盛世,连离别都是迥异于他人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朋友扬帆远去,诗人还在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但凡经历过同样送别情景的人,都能够体会,当帆船远去时,广阔的背景下只有一叶孤舟,然而你看到的也是这一叶孤舟,那江水、山峦、烟霭,甚至还有数不清的美景,都进入不了你的视野。等到帆船行到水天相交的那一线,以至消失时,你才看到滚滚而逝的江水,是那样的显眼。这正是因为,你目送朋友离开时,心也随朋友而去了,外物都是虚设而已。

在一个春风和畅,柳絮飘飞的季节里,李白从金陵动身前往扬州,这次离别是一个充满欢乐充满喜庆的离别。金陵城里的一群年轻人也前来为诗人送行,你斟我敬,一个个干杯畅饮,兴致盎然,没有伤别之意。即使再热闹的践行,终不免曲终人散的时候。诗人面对朋友的如此盛情,面对美丽的金陵风物,难免心生不舍之意。但诗人是快乐的,正值青春年少,他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这种惜别之情也被赋于了青春豪迈、风流潇洒的情怀。于是,他指水为喻,“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请你们问问那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意谓别意远比那东流的江水还要长。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即将离开此地,那一草一木都使人倍觉留恋,因此,“细雨湿衣”、“闲花落地”这种不易使人发觉的情景,被诗人敏感地捕捉到。同时,这两句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似乎暗示了二人雨中话别,中间触及伤心之事,有片刻的沉默,在这暂短的沉寂中诗人发现了细雨及落花。这两句不是一般的赏春景物描写,而是为了营造送别时一种极静的环境,以反衬二人的心神不宁。

总之,离别诗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不单单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是对友情的咏唱;王昌龄的《别刘谞》,是借以抒发胸中积愤;高适的《别董大》重在对朋友的劝勉、鼓励;也有一些意境唯美的送别诗,或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或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等等,不一而足。

诗词鉴赏方法总结 第5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xx年高考全国卷一)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xx年高考湖北卷)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解析)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第一问2分。只要说出所选择的字的好处即可,不要求说另一个字的不好。如有学生比较了高下,或认为两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应给分。但只说哪个字好,或两个字都好,没有回答为什么,不给分。第二问4分。解释意思2分。把晨光说成夜景扣1分。舟次镇江是看不见海的。古人用“海”字与今人不同,此处不要求落实,故“海”字不设扣分点。分析情景关系2分。

诗词鉴赏方法总结 第6篇

近年来,诗词赏析题已成为许多省市中考语文出题的最爱。做这类试题,考生除了真正熟练掌握诗歌的内涵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现把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象、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_,这类诗成就最高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诗词鉴赏方法总结 第7篇

7月19日,常德市司法行政系统首次书画诗词摄影作品展正式拉开帷幕,各单位选送的11幅书画作品、17篇诗词作品、42幅摄影作品参加本次展出。

本次作品展以“奋进新时代、司法新风采”为主题,通过面向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各单位征集反映司法行政文化的书画诗词摄影作品,集中展示新时代全市司法行政干部的工作业绩、文化风采、精神风貌和生活追求。

为方便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集中进行参观,作品展现场设在市司法局办公楼楼道区域。其中,4、5、6楼电梯厅为摄影作品展区,分别设置了“队伍风采”“工作剪影”“城市光影”“山水融情”“多彩生活”五个主题展板,集中展示摄影作品;5楼电梯厅设置了诗词作品专题展板,集中展现诗词韵律;5楼办公区楼道为书画作品展区,集中展出书法艺术。色彩斑斓的摄影作品、朗朗上口的诗词韵律、行云流水的书法艺术不仅得到了局机关干部的高度关注和一致肯定,更引来了办事群众和其他单位办事人员的.驻足观看和啧啧称赞,在充分展示文化建警、文化立警、文化强警工作成效的同时,也很好地宣传了司法行政工作绩效和队伍形象。

本次集中展示活动将持续到7月底。届时,市司法局还将根据作品参观的反馈情况,择优选送作品参加全省政法系统书画诗词摄影作品大赛。

诗词鉴赏方法总结 第8篇

(一)明确高考考纲要求(遇到诗歌问三个什么)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注解: 1文学作品的形象:写什么?

2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怎么写?

(二)诗歌鉴赏的方法(五步走原则)

1读题、入题(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抓诗眼

2明类(思乡怀人、山水田园、咏物感怀、登临怀远、边塞诗)

3分层(开头:叙事,描写:中间:叙事、抒情、描写;

结尾艺术:1、对照: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

48岁重游时作。“白头”与“绿暗”“红酣”的浓艳美丽景色形成鲜明对照,心中自有无限波澜,万般滋味)

2、情与景: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暮色苍茫,前路漫漫,静寂而略带荒凉的境界,自使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限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

4明意:直译与意译

5析技、品语: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描写角度: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绘形绘色

粗笔勾勒、工笔细描

• 抒情方式:间接抒情 托物 寓情于景

•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表现方法:1、象征、用典、衬托、抑扬、渲染、联想、想象

2、虚实关系(由实到虚-由虚到实-虚实相生0

3、动静关系(以动衬静-由静到动)

修辞 :双关、比拟、借代、对比、夸张、对偶、设问、反复

三、诗歌鉴赏知识补充

常见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2、描写:1、角度:正面;侧面、远、近,上、下

2、方式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绘形绘色、粗笔勾勒、工笔细描

3、修辞手法:比喻、双关、比拟、借代、对比、夸张、对偶、设问、反语 4、表现手法:1、联想 - 想象 - 象征 - 渲染 -抑扬-衬托

2、虚实关系由实到虚-由虚到实-虚实相生

3、动静关系以动衬静-由静到动

5、抒情方式: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 直接抒情

触景生情-以景衬情 情景关系

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6、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照应、悬念、铺垫、卒章显志等

风格: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潜诗风——恬淡自如,

王维诗风——诗中有画,

李白诗风——清新飘逸,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结尾艺术:1、对照: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

48岁重游时作。“白头”与“绿暗”“红酣”的浓艳美丽景色形成鲜明对照,心中自有无限波澜,万般滋味)

2、情与景: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暮色苍茫,前路漫漫,静寂而略带荒凉的境界,自使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限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