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铺运营计划书(3篇)

时间:2025-03-11 12:52:25 作者:admin

实体店铺运营计划书 第1篇

第一,社交网络。对零售商而言,社交网络上有关消费者购物行为和偏好的海量信息还尚属未被开发的宝贵资源。借助正确的顾客分析工具,零售商可以进行有效地数据挖掘,洞察消费者需求并将之转化为更有效的商品管理和促销推广。

第二,展示厅现象。当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进入实体店只是对目标商品进行挑选、体验,然后到网上以更低的价格购买,这一变化将会常态化。实体零售商与其逞徒劳之功,还不如顺势接纳这一现象,将之作为实体店和消费者进行互动的机会,进而实现网上和实体渠道收益和忠诚度的双增长。当然,实现上述目标需对门店员工进行更科学的培训,并为其配备顾客服务和销售辅助工具。

第三,门店层级的个性化选品。这一趋势是接纳上述展示厅模式和满足本地消费者购物偏好的延伸。以推为主的量贩零售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零售商必须致力于从本地消费者的全渠道购物过程中仔细收集他们的消费偏好,然后对门店选品进行细分和策展。

第四,优化门店比例。随着门店角色逐渐从货仓式大卖场转变为向顾客提供娱乐、社交以及全方位购物体验的场所,零售商很快将需要重新评估并优化其整个门店选址战略。零售商必须要在全渠道的商务环境下理解实体渠道的新角色,然后相应地对门店规模、布局、选品、装置安排以及娱乐因素等做出调整,以便为顾客带来无缝的品牌体验。

第五,近距离无线通信。除了对社交网络数据进行挖掘外,零售商必须开始在其门店中采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转移到网上购物的原因,掌握消费者的兴趣点,并通过移动应用和店内互动展示为消费者实时提供相关选择,为他们带来新的、具有吸引力的消费体验。

第六,门店备货。全渠道购物体验受到消费者青睐的一个方面就在于,消费者可以线上下单,然后选择在当地门店线下取货。这就需要传统零售商重新审视人员配备、奖金制度、任务分配、库存规划以及销售报告等。门店为网络订单进行备货也带来一些新问题,如在消耗门店库存的同时如何不影响门店客流;对于网上下单、门店备货的订单,怎样对门店经理和店员的绩效和奖金进行评估等。

实体店铺运营计划书 第2篇

2011年初天猫医药馆开始首批招商,随后,京东商城与九州通合作,共同开展医药类B2C业务。而近日,消费类电商“一号店”也在筹备“医药馆”,准备杀入医药电商领域。

1号店医药事业部总经理陈华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1号商城健康馆已经推出了1年多,我们计划在未来的时间里扩充它的医药品类,将健康馆提升为医药馆,医药馆目前还在计划当中。1号商城医药馆目前在申请《互联网药品信息许可证》,具体开业时间,要视申请流程而定”

不过,西安汉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孙辉认为,医药电商需要有实体店,京东背靠九州通,1号只有几家店,其供应链不够完整,尚不能和天猫医药馆、京东“好药师”相提并论。

冲击传统药商

上海伊帮医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药房网)钟毅对记者表示,网上药店对连锁药店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后者如不转变模式,很可能不到三年会倒掉一大批。

事实上,网上药店的想象空间很大。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网上药店的销售规模占整个医药流通领域的30%,我国这方面比例数字不到1%。而来自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的报告显示,2012年,医药B2C的营收规模预计达到15亿元,较2011年的4亿元增长近3倍。

总体而言,医药电商目前还没有迎来爆发式增长。陈华对记者表示,现在谈“冲击”为时尚早,目前阶段医药电商整个市场份额还很小,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医药商家参与到电子商务中,相信会有利于这个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大。行业的壮大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国家政策。据国家药监局规定,网上售药必须具备《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当前,全国有37万家药店,万家连锁药店,但截至7月初,全国拿证企业仅为70家。艾瑞咨询分析师苏会琴对记者表示,国家在资质和药品宣传上管理严格,药品宣传文案上需要药监局审核之后才可以发,审核时间长影响运营,也增加人工成本。“信息服务资质相对好拿,但要拿到交易服务资质,一般情况下必须要有线下连锁的药店。”钟毅表示,”信息证简单,交易证难办,现在停办了,什么时候开始发没有时间表,天猫是没有交易证的,一号店、腾讯都在准备中。”这也决定了一般的电商企业只能像淘宝商城这样做平台,陈华也说,一号店医药馆的平台属性肯定是跟其他平台一致的。除了资质问题,电商PK传统药商也各有优劣。孙辉对记者说,京东、天猫纯电商平台大增长也很快,且成本低,对传统实体店冲击较大。电商在价格上有优势,还有便捷度,不用去购药选药排队,产品种类也多。且电商立足全国平台,受众更广,而一些社区店、单体店仅覆盖周边5公里商圈。但有一点,电商恐怕难敌传统药商,即实体店很多可以刷医保卡,这点电商还做不到。在客户层面,电商和传统药商的竞争难分高下。金象更专业,客户忠诚度高;而天猫京东等目前只是基于大平台、大品牌,游离客户较多,天猫医馆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就归因于不专业,没有稳定客户群。如此多的因素,加上市场处于“做蛋糕”的培育期,电商和传统药商的比拼目前来看态势仍然不明确。而在电商本身,天猫、京东、一号店的突起,引起了医药电商“三国杀”的猜想,不过对于一号店来说,它的对手有点强大。

实体店铺运营计划书 第3篇

在传统企业反攻线上的同时,另一边,互联网家居企业也正积极地布局线下,而林氏木业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作为家具电商行业里的代表,林氏木业早已注意到线上线下渠道获取顾客成本正在趋近,决定大力布局线下销售业务。

2014年8月,在众多家具业内人士一片“实体经济不行了”的呼声中,林氏木业O2O战略计划正式启动,从线上走向线下,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家具实体店。截至目前,林氏木业已有20家体验馆开业,且计划3-5年内增加到100家,覆盖全国各大省市。

从1到100的裂变,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企业实体的重要考验。林氏木业到底用了什么招,快步跑在互联网家居的前面?

扩张: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

不难发现,林氏木业线下的快速开店,本质上就是标准化模式的复制,这与许多零售品牌的“连锁店”类似,如麦当劳。

麦当劳目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3万家餐厅,其发展速度来自于不断的自我复制,而可复制性又来自于标准化,包括各种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制度、文化和统一培训、采购、配送。

据了解,林氏木业从实体店的选址、产品摆场、风格筛选、日常维护、业绩管理、体验服务等等,每个环节都梳理出一套标准化运营体系。同时,由于实体店都是自营,林氏木业对导购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对产品进行统一配送,形成清晰、可把控的脉络。

事实上,林氏木业这种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不仅通过运营效率的提升、产品服务成本的降低、用户体验的改善,大大加快企业的扩张速度,而且还为品牌创造了不可估量的品牌效益。

增长:全渠道发力,持续加速

开设实体店只是一个开端,如何保证每个店都能实现盈利这才是根本。据了解,林氏木业目前大部分开业的实体店已实现盈利,且去年线下的销售订单增速更是高达350%,这是怎么做的?这就离不开林氏木业对全渠道的发力。

从去年极力倡导全渠道开始,今年阿里巴巴集团就进一步提出“三通”概念,以“商品通、会员通、服务通”策略,打通商家全渠道各个关节。而作为天猫家装的首批商家,林氏木业早在首家体验馆落地,拓展销售渠道时,全渠道发展已具雏形。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以及阿里平台的推进,林氏木业全渠道有了更深层次的布局。

林氏木业通过“商品通”,达到线上线下的商品联动的目的,并通过“服务通”保障售后,来留住流失的用户,提高转化率,在“会员通”上,使用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一系列工具来挖掘会员价值。

林氏木业副总经理马灿兴介绍,通过构建全渠道营销系统,林氏木业以订单、会员贯穿各渠道及客户接触点,实现线上线下互通,进行精准化营销,以满足顾客的体验需求,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而林氏木业所谓的新“动力”,不仅体现在线下实体店销售的增长,更反哺到线上,实现双向拉动。有业内人士预测,林氏木业2015年线上增速达40%,不到5年时间就能完成全线上销售破百亿的目标。而作为由线上拓展为全渠道销售的品牌,相信林氏木业的增长还会持续加速。

深化:合作共赢,开拓家居市场

面对互联网对家居行业的冲击与颠覆,越来越多的企业学会了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各种新事物、新机遇。“强强联合”则成为当下的行业趋势,无论是海尔与红星美凯龙建立战略联盟,还是美克美家与IBM签署合作协议,家居行业中的合作形式愈加多样化。

诚然,林氏木业线下的快速扩张,同样也离不开与巨头的联合,其中就包括万达集团。据悉,林氏木业早前已经与万达集团达成初步的战略合作协议,其O2O线下家具体验馆将进驻万达广场,开展广泛的合作,以购物中心体验店模式打造“休闲、购物、家装”一站式的消费体验,加快覆盖全国一、二线城市。

马灿兴表示:“此次与万达联合,不仅是加快O2O的战略布局,还是为了深化林氏木业的服务,升级家具购买体验,开拓更广阔的家居市场。” 由于传统家居卖场营业时间过短,局限性比较大,消费者的家具购买体验需求未能完全满足,覆盖的人群也比较单一。林氏木业进驻万达广场,除了能解决消费者的体验痛点,还有利于挖掘更多潜在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