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导游总结(11篇)

时间:2025-04-13 17:53:23 作者:admin

研学导游总结 第1篇

揣着一口袋的收获和开心,满载而归。

——题记

八月,微风吹拂,清隽柔曼,细雨绵绵,垂影袅袅,“滴答,滴答……”一个个小小的泛着光的涟漪在校园的青石板路上绽开,在这个平常的日子里,一场充满浓浓青春气息的不平常的研学旅行悄无声息地展开了……

细心又温柔的老师,活泼又热情的同学,我们来自四面八方,但却何其有幸,在十二营相聚,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我们背负着青春的承诺,聚在一起,不曾停止脚步,一起去追逐那颗永不磨灭的赤子之心。

车辆有规律地在初晨匀速行驶着,巴士穿梭在每一条街道,承载着我们的好心情,车厢里充盈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摄影师也和我们打成一片,记录着我们难忘的一幕幕,车子缓缓地接近目的地,我们的心也慢慢地靠在了一起……

我们回望了红头船的历史。火辣辣的太阳撕开了大地的皮,顶着烈日,我们站在了一颗古老的大榕树下,听着老师讲述着红头船的故事,望着身后那艘庞大的红头船,嘴里默念着红头船的精神,我不由得深深地佩服先人们。凭吊遗迹,世事尽管沧桑多变,但是因果关系,历历可辨。回望历史,它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而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让人们有所领会,进而虚心尊重客观法则,勇于面对现实,开拓未来。

我们感受了乡村的发展。古人诗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就是似诗如画的东华村的真实写照水清岸绿,乡容美丽,经过东华村民的`不懈劳动与努力,生态纯粹的农田,候鸟栖息的湿地,晶莹剔透的葡萄,成为了东华村的资源优势。东华村的发展,让我们体悟了劳动的魅力,劳动创造了美,是生存的本能,它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与进化着人类自身的发展进程。

我们领略了科技的强大。在充满科技气息的宝奥城中,我们进行了关于动力的实验,学习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其实归根结底,科学的幻想就是科技和技术的大胆创造,未来的科技靠的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创新与改造,科技,也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标志。

这场青春的旅行在一路的嬉嬉闹闹中落下了帷幕,我们回望了历史,感受了现今,也既往了开来,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的旅途永远不会停止,青春,永远在路上。

研学导游总结 第2篇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实现活动育人的目的,让学生能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通过研中学、学中研、研中思、思中行,研学并举,知行合一,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劳动成果和学习劳模精神,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根据县教育局有关要求和学校安排,20xx年5月26日,我校组织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高二(1)、高二(2)、高二(11)班176名同学在陈力副校长和罗永华、宋春峰、刘志清、吕辉、王靖老师带领下,赴金鸡沙家玉林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活动中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学们积极主动,热情参与,表现出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开展前,参与同学按班分成三个小组,并开展组员间的合作与小组间的评比,各小组齐心协力,表现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二、认真学习,收获良多。

在活动中,同学们先后参观了牛玉琴治沙展览馆、徒步考察金鸡沙家玉林场、参与劳动体验、听取有关劳模事迹汇报、与劳模座谈、各班讨论劳模热爱劳动艰苦创业精神、考察金鸡沙景区、举行拔河比赛、红歌对唱、文艺表演等训练活动,所到之处,同学们拍照留影,认真记录,准时归队,顺利完成各项研学内容。这次研学旅行活动,同学们看到了牛劳模的劳动成果,了解了牛劳模的感人事迹,增强了对劳动的认知,激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敬畏之情,培养了自己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次研学旅行组织严密,德育处制定活动方案和安全预案。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学习+旅游”,而是把一个主题在研旅过程中由始至终地体现出来,通过多种多样的游玩、娱乐的形式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意志个性心理等方面能力。活动前与牛劳模对接,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开展该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准随意离开队伍单独活动。形式多样,做到了生动、活泼、轻松、愉快,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避免了呆板的说教。

三、存在问题

1、活动内容有些单一;

2、组织不够严谨。

这次研学旅行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治沙英雄牛劳模的敬畏之情和对劳动的认知,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增进了我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为校争光,为家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研学导游总结 第3篇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就是九江著名的景点——烟水亭。我姓梅,大家叫我梅导就行了。

进了烟水亭的大门,你会看见古时候的铜币、银币、金币、古花坛的一些碎片,它们都被放在同一个柜子里,这些东西很有价值。大家要爱护文物,请不要照相,也不能乱扔垃圾。

大家请跟着我进大厅。看,这里有18幅画和古城墙碎片。画上有周瑜、诸葛亮、孙权和孙策的墓碑的样子,旁边写着时间和地点。

我们接着一边走一边看,你肯定看见了几把刀和剑。著名的有双股剑、重达82斤的青龙偃月刀、长米的丈八蛇矛。除此之外,还有士兵用的弓弩和铠甲,还有大炮、粮车和船等战利品的模型。你的眼前是不是浮现出当年赤壁之战的情景?

现在,让我们穿过赤壁之战的画面,再走到点将台的中间,看看宽阔的甘棠湖面。站在这里,你们是不是仿佛看到千千万万的水军在训练?是不是感觉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你变成“周瑜”?现在,我们体验一下这当“周瑜”的感觉吧!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咱们走石桥出去,你会发现这长10来米的长廊上有许许多多的画,画的是战士们杀退敌军的情景。

剩下的时间请自由活动,晚上9点我们在长江渡口集合,去剑阁看木牛流马。

研学导游总结 第4篇

1、既能寓教于乐,也能激励学生。研学旅行,让学生觉得很兴奋,出发前,每一个走出校门、准备登车的学生的步伐都是那么轻盈而有活力,他们“装备齐全”,胸前挂着数码相机、腰里装着智能手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路途中,车里的学生们唱着歌,气氛非常活跃。

2、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研学旅行中,华穗农庄组织活动细致到位,在活动一开始就通过一场热血沸腾的升旗仪式来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我校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各方面表现突出也得到了承办方华穗农庄教练的高度评价。通过集体活动,培养了学生集体意识,关心他人意识,培养了团队精神。

3、增进了与教师和同学之间情感。通过同行、同吃、同住、同研学,教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变得非常融洽。有的学生看到教师背着物品,抢着帮教师提。有的学生物品丢了,同伴主动帮助他寻找。亲其师,信其道,相信研学过后,师生关系会更加和谐。

4、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安全方面做得很成功,没有出现一点事故。学校领导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173多人集体外出,就餐、行车、意外事故等,每项都令人揪心,但由于组织到位,事前有预案,每次在学生离队后的整合中带队老师都要亲自清点学生人数,每辆车至少有2位指导教师敦促教育,安全方面没有出任何问题。另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也较强,能听从带队教师和导游的安排。

研学导游总结 第5篇

今天学校组织了去中国地质大学参观的活动,对于此次活动有许多收获。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是精神上的收获。

首先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攀岩馆,中国地质大学以攀岩为主。他们的“七加二”计划是十分著名的,所谓“七加二”即攀登七大洲的各自高峰以及北极点和南极点。在这段过程中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然而中国地质大学的攀登热爱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地完成了这个目标。后来,当年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四人之一,也是唯一的女性攀登者——陈晨也给我们分享了一些攀登故事。

她先给我们简单讲解了一下攀登的工具与基本方式,也给我们分享了她攀登至7990米时与氧气瓶的小故事,即使她现在平静地讲出这个小故事,但是当时那种背部冒冷汗,猛然地在夜中惊醒救助与同伴,那种生死一线的感觉真的`很难以想象。此外,她还表示她并不是女英雄的代表,而是整个攀登团队的代表。她说在她攀登上峰顶时,那是因为背后有坚强的后盾在支持着她。最后她还教育我们的人生也是在攀登,是的啊,在这人生途中,就像在攀登,我们的背后总有人在支持着我们,我们有时会幸运的被机会选中,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走出路来。

后来我们参观了逸夫博物馆。很喜欢馆长的解说,既让我们领悟了知识,又十分的有趣。将地理与历史事件,文化习俗结合在了一起,通俗易懂又富有趣味。讲解主要是地球的诞生与发展。当我们进入博物馆,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个一百平方米的幕墙,看起来平淡无奇,只是一堵白墙罢了,但是馆长的详细介绍让我们知道了幕墙描绘的是中生代“龙”的足迹,旁边的文字也对“龙”进行了解说,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幕墙,感受到了其壮观。于是我们开始了正式的参观。首先就是介绍了我们的地球,然后讲到地球的发展史,首先便是困扰科学家们许久的未解之谜——生命大爆发,并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澄江生物群。后来随时间推移又分别介绍了植物登陆,脊椎动物登陆以及恐龙时代。最后还介绍了博物馆的一个保存较完整的海百合化石。

对于这次的参观真的受益匪浅,很感谢地大的知识提供与精神传播。

研学导游总结 第6篇

周日早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陈老师带我们去文化公园进行户外采风活动。同学们纷纷穿上校服,个个兴高采烈地踏上“旅程”。路上鸟语花香,黄莺婉转,麻雀热闹,燕子呢喃……桃花、樱花、白玉兰、紫荆花等都在秀自己鲜艳的嫁衣。

到了公园,老师说第一个活动是“不倒森林”比赛。分为男女两队,大家先练练。我们欢呼雀跃,喜不自禁。一开始由于大家还不熟悉,不一会就有摔倒的、争吵的、嘲笑的.……后来,经过老师指导要点,大家又各找到自己的缺点,不大一会儿,同学们就合作的非常默契。快要比赛时,同学们都在想:我们组会不会赢呢?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同学们倒计时:五、四、三、二、一,随着欢呼声我们女生队赢了!

接下来,开始第二个活动——踢毽子比赛。一听踢毽子,同学们有的说这是我的盲区,有的说我根本不会踢毽子,有的干脆说我放弃比赛……老师严肃地说:“正因为你们不会才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练习呀!踢毽子是我国传统的休闲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可不能在你们这里‘被消失’哦。”听到这,我们每个人都认真地模仿老师开始练习。正式比赛开始了,旁边的松树似乎也在为我们加油……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我们的活动结束了。晚风徐来,众鸟归鸣,我们在阵阵花香中恋恋不舍地回家。

研学导游总结 第7篇

在活动期间,我们参观了科技馆,那里展示了众多前沿的科技成果。我亲眼见证了机器人的精准操作,感受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奇妙体验,还参与了科技小实验,亲手制作了简单的电路模型。这些经历让我对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我探索未知的热情。

除了科技探索,我们还进行了团队拓展活动。在团队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我们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这种团队精神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科技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自己的梦想。

研学导游总结 第8篇

在参观兵马俑时,我被那浩大的工程所震撼,每一尊兵马俑都栩栩如生,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秦朝的强大与辉煌。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这让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游览了古城墙和大雁塔等景点。在古城墙上骑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在大雁塔下,我聆听了佛教文化的传入与影响,心灵得到了净化。

这次研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激发了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我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地探索中华文化的奥秘,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研学导游总结 第9篇

为贯彻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按照英山县教育局的部署,决定开展五年级在校学生研学旅行活动。

由于事前准备充分,筹备周密,各项活动安排有序,因此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后期反馈

1、为了及时总结本次研学旅行的成功得失,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写一篇研学旅行随记,由语文教师筛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比,要求每个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和事,加深学生对此次研学的印象。

2、每个班级上报几幅最能体现本人或本班此次研学旅行精髓的照片。

二、研学旅行感想与收获

1、既能寓教于乐,也能激励学生。

2、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3、增进了与教师和同学之间情感。

4、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

三、存在问题

1、社会公德意识有待加强: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现象还随处可见。

2、部分学生重娱乐性节目,轻知识性展览:有不少学生还是认为研学旅行就是玩,对景区的参观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认真听导游的解说,导致吸收效果欠佳。

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安全、顺利、圆满,收获颇丰。走出校园,让师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了解了社会、亲近了自然;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学们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文明有序、互帮互助、永不放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特殊的教育与挑战,一次不平凡的体验与成长。

研学导游总结 第10篇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许导游。今天我们要去的是万里长城。

下车了,我们来到了长城脚下,你们知道长城怎么建筑的吗?

想知道吧,你们就跟我一边走,一边聊吧。我们现在所在的长城是明朝修建的。为了防御外敌入侵,秦朝。汉朝和明朝共修建了一万三千里长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起山海关。长城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大家看,长城全部都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砌成的。城墙外沿着两米多高的成排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都是打仗用的。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也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砌成的。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那时候没

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的抬上这雄伟高大的山岭。所有建筑长城的人们是很辛苦的,你们要好好保护着万里长城。

各位游客,听完了这个故事,大家要记得这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就是说只有亲眼目睹的先辈们的伟大创造,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成一个真正的好汉!

各位游客,听完了故事,请你们慢慢地欣赏着万里长城吧。

研学导游总结 第11篇

在这个暑假,xxx中学组织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研学旅行,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同学们怀着崇敬与期待,踏上了这段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旅程。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在杨家岭,那些简陋的窑洞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岁月,同学们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昏黄的油灯下,为了新中国的未来而奋笔疾书。枣园里,一排排整齐的树木,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领袖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接着,我们走进了遵义会议会址。这座见证了中国_历史转折的建筑,庄严肃穆。同学们通过参观陈列的文物和图片,了解到了遵义会议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更加明白了在困难面前坚定正确方向的重要性。

在井冈山,同学们沿着革命先辈们的足迹,登上了黄洋界。站在山顶,俯瞰着连绵的群山,仿佛能听到当年的炮声,感受到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丰富的展品,生动地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让同学们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次研学旅行,不仅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传承。同学们在实地参观中,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亲身感受到了红色历史的温度。

一路上,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积极提问,相互交流心得。在每晚的总结分享会上,大家纷纷表示,被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通过这次红色历史研学旅行,同学们不仅丰富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中种下了红色的种子。这种子将激励着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勇敢面对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次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次创新和拓展,让同学们在行走中学习,在感悟中成长。相信这次难忘的经历,将成为同学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伴随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