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细节决定成败的总结 第1篇
《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告诉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注重每一个细节。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因为细节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操守,直接关系到别人对自己以及自己管理团队的客观评价。而做好细节的功夫往往又都在平时自己的一言一行,作为管理人员,更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小处着手,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做精益求真,不折不扣的执行者。细节体现一个人的素质,细节更隐藏成功的机遇。古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所以,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细做实。古人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_总理就一贯提倡注重细节,他自己也是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 细节决定成败” ,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学生, 我认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成长中的这些细节,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帮助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让他们受益终生。
《细节决定成败》确实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时时提醒我:作为学校的一员,所做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些琐碎、繁杂的细小事务的重复,但要做好、做细,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应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想,从小事做起,关注每一个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实,做精!
注重细节决定成败的总结 第2篇
近来管理类书籍开始铺天盖地,反映了国内政府、国企、民企们对管理的认识加强,最初的一本轰动全国的书叫《谁动了我的奶酪》,此书一出,网上到处都是奶酪类副产品,什么《谁能动你的奶酪》,《你能动谁的奶酪》,大有将奶酪进行到底的气势。从此以后,出版业发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俗类管理书籍开始充斥各大书店的书架,彷佛全民开始学习管理,人人都要精通老板和手下之间的推手拳术。
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是在这样的心情下阅读的,起先很不以为然,但待读完几天后细想,还是很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本书,不禁为汪中求的良苦用心所感,遂成此文。
中国人的性格是随意,老子说,道法自然,又说无为而治。于是,“随意”成为一种风范,大有白衣飘飘,仙风道骨之意。
中国人还崇尚“含蓄”,喜欢点到为止,喜欢“让你猜”,记得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名段子里面,一个小孩子把他妈妈气得七窍生烟,估计最后着实挨了几下板子。但在成人的世界,“让你猜”不仅不会挨板子,相反会得到崇敬和敬畏。
写到这里,你也许会说,这和《细节决定成败》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太有关系。汪中求先生想来是对中国人的随意、含蓄深有体会,这才以“细节”为药引,下了一剂“良药”。
在我看来,全书的关键有两点。
第一是制度的建立。
第二是制度的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从汉武帝时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孔孟之学便被改造成了中规中矩的儒家学说。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认为儒术成为缠住历史车轮,阻碍前进的破布,便毫不留情地摒弃了它。期间,更是将孔孟之学视为_加以。80年代以后,经济要发展,要变革,人们的思路要解放,再解放一些。于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诞生了,严谨的作风被摒弃。项目上马拍脑袋,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行事作风。经营管理“以人为本”,以“个别人的思路”为本。因此,回头想想,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中讲究取舍,我们舍弃传统迂腐文化的同时是否也斟酌过了得失呢?
人无完人,但我们可以用健全完备的制度去约束人们无度的思想,弥补少数人的失误、大意带来的恶果,避免个人的错误成为全盘皆输的诱因。
良好的制度在现今企业的管理中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制度不是一朝建立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有生命力的制度必定是在不断变化的,是在渐进趋向企业发展需要的。
制度的建立需要对细节的认识和把握。
而制度的执行更需要关注细节。
制度由谁来执行,由谁来监督,拿什么来评判是制度错了,还是执行者出了问题?
注重细节决定成败的总结 第3篇
从老师自身的要求来看,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做,花大力气做,把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细致严谨。例如备课中的问题设计,问什么问题,怎样问,何时问都要进行慎重的考虑和选择,争取使每个问题都问得有价值,有针对性。
其次,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把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落到实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细微的表现和反应,了解自己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和相应的帮助,使学生切实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爱心,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取得更大进步。俗话说_一句话能使人笑,也能使人跳_,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你不经意中说的一句鼓励的话也许会让他铭记在心,使得一个无所事事者变成为一位有成就的成功者。而一句讥讽之言,会让学生对你产生反感的情绪,处处与你对抗,这其实也是细节。
另外,老师也要十分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风度和修养的一面,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一个人热爱了自已的工作,每天就会尽自己所能力求完美。而如果我们关注了细节,就把握了创新之源,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甘于平谈,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总将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所以请记得那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注意细节,重视细节,相信细节会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变得更加生动!
注重细节决定成败的总结 第4篇
前几天,我借到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起初不以为然,翻了几页之后肃然起敬,然后我对<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进行了反复而详细的阅读,读罢掩卷,心中感触颇多。
汪先生是一位成功的营销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在书中他没有罗列一大堆晦涩难懂的道理,而是举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讲明了细节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让人看了不禁啧啧称赞。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本书意在提示人们: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
虽然汪先生是做生意的,但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注重细节,力争把每一件事做透”这一思想也是同样适用于我们教育行业的。
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以知识,以生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这个方面细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中注重细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譬如学生的头发,着装,精神面貌等都需要我们这些“灵魂的工程师”来指导,来教育!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教师,更要注重细节,例如每道例题的分析,每道习题的讲解,每节板书的设计,看似小事,却能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性。再比如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说不定不经意间说了一句鼓励的话,就会让他永远铭记在心,使得一个无所事事者变成一位有成就的成功者;而一句讥讽之言,则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处处与老师对抗,有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学业、名誉、前途,更有甚者断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也屡见不鲜。俗话说“一句话使人笑,也能使人跳”,这一句话正是细节所在之处的体现,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一句鼓励的话,一点甜美的微笑,一点热忱的关怀。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会及时制止一场争斗,会避免一次伤害事故的发生,会避免因年幼无知而步入歧途,甚至会挽救一个年轻的生命。
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当我们学习时,学习别人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多多观察其中的细节;当我们工作时,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时,就要心思细腻,从点滴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认真负责的心态对待每个细节。最终一定会成功。
注重细节决定成败的总结 第5篇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常常反思,是我们没有宏大美好的理想,还是缺少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都不是,我们只是缺乏从细、精处入手的工作作风。我们做一件事,如果把握好了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个细节经营完美,那么,终端结果的完美必将水到渠成。“细节决定成败”其实是一个很朴素而且操作简单的道理,只是人们在实践中往往太容易忽略一个又一个看来微不足道实际上却影响全局的细节,才使得本来可以预期的成功由于过程管理在细节上存在诸多疏漏而归于失败,这样的教训我们应该时刻记取。“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就是前人对不遵循“细节决定成败”这一规律而导致失败的生动总结。一艘远洋游船在大海上失事了,事后人们在阅读航海日志时发现,导致游船失事的原因原来竟然是船员们(包括船长)在此之前每人都出了一个似乎无足挂齿无关宏旨但最终却造成致命后果的“小小”纰漏。
注重细节决定成败的总结 第6篇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翻开了就不能丢手,这是一本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书,这是一本教人走近成功的书。朴实的文笔、生动的事例、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缜密的思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总结了汪中求先生多年管理、咨询工作的实践经验,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章剖析了大量中外正反方面的案例,对成功者的经验进行集中概括,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深刻的刨析归纳。从由细节产生的差距到忽视细节的代价,由细节的本质到细节的积累,淋漓尽致的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观念——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优秀的青年却由于一个简历的失误,失去了一个工作的机会;药厂厂长的一口痰结束了一次外商合作的机会;中国民营企业接二连三的,在“传奇”中倒下;233年历史的巴林银行因一个问题帐户而_;德国设计的三号站台比上海设计的二号站台细致、合理,而且成本低;入口处多一节拐弯的门,可以降低空调的耗电量;市长弯腰拾起眼镜,引来了巨额投资;雨天里的一把椅子带来了全新的生活……这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管理,处处都体现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是一种长期的准备。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们关注了细节,就可以获得一些机遇,也就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深刻地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真理。
这本书引起了我无数的思考。书中讲到“我们看到了人家成功的辉煌,却很少去关注他们管理细节的用心!”我们多数的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在做一些简单而又平凡的小事。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_千里之堤溃于蚁穴_。大量案例反复证明,一家企业不论规模有多大,质量效益有多好,都有可能由于对某个环节、某个员工管理的疏漏而毁于一旦。总之,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应该有一个追求完美的心态,并将其做为生活习惯。让我们摒弃一切好高鹜远、眼高手低等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异念,勇于战胜自己的惰性,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持之以恒地去工作,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善于做小事,善于深究细枝末节,把自己的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做出高水平,不折不扣地履行职责,正如书中所说_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_。让我们以优秀的细节管理去奠基辉煌的未来吧!
注重细节决定成败的总结 第7篇
读了汪中求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后,感觉到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键在于抓住了一个“小”字。也许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生活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殊不知,作为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小事,假如每个人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经很不简单了。其实“细节”散落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俗话说“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细节决定我们人生的成功与否。这本书通过正面或反面的例子,阐述了细节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作用。书中不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精,深刻阐述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这一平凡的真理。在公司里,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把小事做细……。”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通病。再高的山都是由细土堆积而成,再长的河海也是由细流汇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顺利完成。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人生大错,可以造成事业受挫。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伟大来自于平凡,其实我们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复着所谓平凡的小事,看似单调重复,其实不然,简单的积累终究会变成强大的动力。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到细节致胜的时代。不论是从企业的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细节问题都可能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一个个行之有效的细节和关注离不开我们公司全体员工对自己工作的反馈和分析,只有我们认真地剖析,增加我们工作细节关注的程度,提出合理的改革意见,进行行之有效的优化改进,才能为我们下次的工作积累经验。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正是源自我们对这些细节的深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我们工作执行过程的自我提高。例如:每个人的工作安排有量化吗?下属汇报有核实吗?一线员工有情绪管理人员了解吗?客户的投诉有记录吗?反馈及时吗?处理是否妥当?客户是否满意?等等。做事就好比烧开水,99℃就是99℃,如果不再持续加温,是永远不能成为滚烫的开水的。所以我们只有烧好每一个平凡的1℃,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才能真正达到沸腾的效果。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当我们学习时,学习别人的专业,要注意多多观其中的细节;当我们集中精力,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时,就要专心致志,从点滴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认真负责的心态对待每个细节.
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古语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忽视小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败。因为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只有把握生活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才会取得成功。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古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今有“细节决定成败”。时代有变,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的道理,古今传承,从未改变。书中提到:“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是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阻挡你前进的不是远处的山峰,而是鞋底的一粒沙子”。生活中无处不在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取得最后的成功,就要注重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即细节决定成败。
注重细节决定成败的总结 第8篇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的著作《细节决定成败》,感触颇深。书中用大量怵目惊心的案例论述了“细节”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中国的荣华鸡拼不过美国的肯德基,恰恰败在做不好“细小事”上;由于对种.种细节的忽视,中国设计的上海地铁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德国设计的一号线;50亿分之一的氯霉素含量导致浙江某地用于出口的冻虾仁被欧洲一些商家退了货,并且要求索赔;更甚之一些企业辉煌一时,而后轰然倒下:秦池、爱多、银广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教训,自古有之。为什么如此多的悲剧现在仍在上演着呢?中国人不缺勤劳,不缺智慧,那么我们缺的是什么呢?汪中求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最缺的是做细节的精神。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曾每天践行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始终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理念指引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完此书,我不禁扪心自问起来:我真正关注了“每一个”吗?生活中的一幕幕开始闪现在我的眼前:课间看到一生飞奔而来,不小心撞到了另一个孩子,而他转身就走,我却无语;一生将还没用完的练习本丢进垃圾箱,而我却整天和孩子空谈着节约;课堂上孩子回答错误了,只一句“你坐下吧!”就敷衍过去了……如此种.种细节历历在目。每一个细节就是一个“教材”,而这些“教材”却没有走进我的视角,可悲的遗弃在教育的角落里。“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重新定位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教育理念,重新感悟细节决定成败的真谛。
“在商场上,每一笔生意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在教育上,每一个孩子更是独一无二的”,正是这些独一无二的孩子演绎着我们教育上的种.种细节,教育无小事,处处皆教育。为此,我们要用心去发现细节,不放过任何细节。王永庆曾这样说,不能只重视“面”和“线”,而忽视了“点”,“点”真正完善了,“线”和“面”就简单了。所以,当我关注了细节,我才真正走进了孩子,看到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读懂了那一幕幕充满渴求的眼神,我才知道以往的教学中我曾丢失了什么?
“每个人都要用搞艺术的态度来开展工作,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看成一件艺术品,对自己的工作精雕细刻”,“细节体现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那么如何让教育的细节不再流失?让教育的价值不再打上折扣?这就要求我们用艺术去欣赏、去品味、去雕琢细节,让无数细节为教育编织出的一幅美丽画卷。于是,面对地上的一张废纸,我会主动弯腰捡起,我想孩子也会随之捡起他们周围的纸屑;一本被孩子扔掉的练习本摆在了教室最显眼的位置上,孩子一定会感受到浪费是一种耻辱;孩子一次小小的成功却得到了我莫大的赞许,也许希望从此在他心中点燃,成功向他敞开了大门……
关注细节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艺术。“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或许我们的孩子一生成就不了大事,但如果他们做好了每一件小事,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呢?或许我们的教育永远也不能达到完美,但如果我们注意了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完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