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43篇)

时间:2025-03-07 20:17:46 作者:admin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1、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区别:主格通常位于句中第一个动词之前(有时候位于than之后),宾格一般位于动词或介词之后。

2、物主代词形容词性与名词性的区别:形容词性用时后面一般要带上名词,名词性则单独使用,后面不带名词。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

主格宾格形容词性名词性

我Ime我的mymine

你,你们youyou你的,你们的.youryours

他hehim他的hishis

他hehim他的hishis

她sheher她的herhers

它itit它的itsits

我们weus我们的ourours

他(她,它)们theythem他(她,它)们的theirtheirs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15 ∶ 10 = 3/2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例:长是宽的几倍。

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 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6、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 前 项 比号“:” 后 项 比值

除 法 被除数 除号“÷” 除 数 商

分 数 分 子 分数线“—” 分 母 分数值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9、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10、求比值:用前项除以后项,结果最好是写为分数(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分)

例如:15∶ 10=15÷10=15/10=3/2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

(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 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例如: 15∶10 = 15÷10 =15/10= 3/2 = 3∶2

还可以15∶10 = 15÷10 = 3/2最简整数比是3∶2

5、比中有单位的,化简和求比值时要把单位化相同再化简和求比值,结果没有单位。

6.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一般有两种解题法

1,用分率解:按比例分配通常把总量看作单位一,即转化成分率。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几份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最后再用总量分别乘几分之几。

例如:有糖水25克,糖和水的比为1:4,糖和水分别有几克?

1+4=5 糖占1/5 用 25×1/5得到糖的数量,水占4/5 用 25×4/5得到水的数量。

2,用份数解:要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每一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几份是多少。

例如:有糖水25克,糖和水的比为1:4,糖和水分别有几克?

糖和水的份数一共有1+4=5 一份就是25÷5=5糖有1份就是5×1水有4分就是5×4

第五单元圆的认识

一、认识圆形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6、在同一个圆内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用字母表示为:d=2r或r=d/2

8、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9、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0、只有1条对称轴的图形有: 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长方形;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等边三角形;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正方形;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圆、圆环。

11、画对称轴要用铅笔画,同时要用尺子(三角板)画出虚线,这条虚线两端要超出图形一点。

二、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2、圆周率实验:(滚动法)在圆形纸片上做个记号,与直尺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得到圆的周长。或者用线围绕圆形纸片一周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测绳法)。

发现,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圆周长除以直径)是一个固定数即3倍多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3、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pai) 表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取π ≈ 。

(2)、在判断时,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π倍,而不是倍。

4、圆的周长公式: 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乘直径用字母表示C= πd

(1)、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用圆的周长除以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d = C ÷π或圆的周长等于2乘圆周率乘半径,用字母表示C=2πr

(2)、已知圆的周长求半径用圆的周长除以圆周率的2倍,

用字母表示 r = C ÷ 2π(r = C / 2π)

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6、区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

(1)、周长的一半:等于圆的周长÷2

计算方法:2π r ÷ 2 即C半= π r

(2)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计算方法:半圆的周长= r (推导过程C半=2π r ÷ 2+d=πr+d=πr+2r = r)

三、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用字母S表示。

2、圆面积公式的推导:(1)把一个圆等分(偶数份)成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2)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圆的半径 = 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 = 长方形的长

3、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因为:长方形面积 = 长 ×宽

所以:圆的面积 = 圆周长的一半 × 圆的半径

即S圆 = C÷2× r=πr × r=πr

圆的面积公式:S圆 =πr → r = S 圆÷ π

4、环形的面积: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内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R=r+环的宽度.)

S环 = πR -πr 或环形的面积公式:S环 = π(R -r )(建议用这个公式)。

5、一个圆,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是这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3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3倍,而面积扩大3的平方倍得到9倍。

6、两个圆: 半径比 = 直径比 = 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这比的平方。

例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7、任意一个正方形与它内切圆的面积之比都是一个固定值,即:4∶π

8、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相等时,圆面积最大,正方形居中,长方形面积最小。反之,面积相同时,长方形的周长最长,正方形居中,圆的周长最短。

9、常用各π值结果:π = ;2π = ;5π=

10、外方内圆(内切圆)公式S= 推导过程:S=S正-S圆=d -πr =2r×2r-πr =4r -πr =r ×(4-π)=

11、外圆内方(外切圆)公式S= 推导过程:S=S圆-S正=πr -dr/2×2=2r×r/2×r=πr -2r =r ×(π-2)= (把正方形看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底就是直径,高是半径)

1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扇形的面积与圆心角大小和半径长短有关。

13、S扇=S圆×n/360;S扇环=S环×n/360

14、扇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15、常见半径与直径的周长和面积的结果。

半径 半径的平方 直径 周长 面积

1 1 2

2 4 4

3 9 6

4 16 8

5 25 10

6 36 12

7 49 14

8 64 16

9 81 18

10 100 20 314

3

5

7

9

11

15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答: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力。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答:(1)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3)瞻仰扶助父母的义务。

(4)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3.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答: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4篇

1.我们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2.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3.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

4.竞争有利也有弊。

5.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6.任何一种竞争都应该是公平竞争,对每一个竞争者来说,应本着公平竞争的法则参与争。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7.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

8.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9.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

10.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2.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13.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及有区别又有一致性。

14.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5.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16.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17.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诉讼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18.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19.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它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中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20.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神人权利,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健康权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利。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依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6篇

第1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复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并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3.学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较大的数,会根据精确度取近似数,能判断一个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

4.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一个“-”号就变成负数(负数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例如上升/下降,增加/减少,收入/支出,盈利/亏损,零上/零下,东/西,顺时针/逆时针

2.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又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

3.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的点来表示(注意:并不是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有理数,有一些点表示的是无理数例如π)

4.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的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总是大于负数。

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一般地,a和-a是一对互为相反数;特殊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绝对值为a的数有两个:a和-a)。

6.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大绝对值减去小绝对值;

(3)任何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减法其实就是加法。)

9.加减混合运算统一看成是几个数的和的形式(省略加号和括号),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算。通常:

(1)互为相反数相结合

(2)符号相同相结合

(3)分母相同的相结合

(4)几个数相加得整数的相结合。

10.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多个数相乘看负因数的个数,偶数个则积为正,奇数个则积为负;并把所有因数的绝对值相乘。

1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1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法其实就是乘法。)乘除混合运算统一化除为乘,再根据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13.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特殊的乘法运算),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奇数次幂是负数。

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先算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

15.科学记数法:把大于10的数表示成a×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只有一位10的数,n是正整数;n=原数的整数位数-1)。

16.取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就看后一位,四舍五入。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有四个有效数字1、8、0、只有三个有效数字:6、6、8。)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7篇

一、多音字组词

累lèi 劳累lěi 积累 léi果实累累

缝fènɡ接缝fénɡ缝补

二、近义词迅速-快速 丰满-饱满 俗话-俗语 增加-增长 预报-预告 菜畦-菜地 尽量-尽力 遮盖-遮掩 逗引-逗弄不声不响-一声不响 理直气壮-义正词严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

三、反义词丰满-枯瘦 迅速-迟缓 遮盖-裸露

不声不响-大吵大闹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小心翼翼-粗心大意

四、词语积累

1. ABB 式词语:活生生 软绵绵 凉冰冰 明晃晃

2. AABB 式词语:窸窸窣窣 安安静静 满满当当

3. 描写夜色的词语:满天星斗 月光如水 月明星稀 月白风清

4. 描写说话有气势的词语:

理直气壮 慷慨陈词 义正词严 严词厉色

五、佳句积累

1. 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2. 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3. 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

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4.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

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5.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8篇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七)乘方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数学初一期中上册知识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普查与抽样调查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各个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4、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9篇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 个体和集体的关系?

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同时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 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 关爱集体,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② 关爱集体,表现为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 关爱集体,还表现为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4. 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① 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② 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③ 国家处于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我们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通过我们的奋斗成为现实。

5. 为什么要热心公益事业

⑴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⑵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当你参加公益活动时,你的一次行动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你的一个倡议将会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

⑶让我们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②关爱社会

③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④勇于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⑤自觉承担责任,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⑥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6. 自觉承担责任的含义?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

7. 如何做到自觉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的要求)?

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我有什么责任?我主动承担了吗?我尽心尽力了吗?在反思中,我们将会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责任,更好地履行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 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 “[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中尽人皆知的名句,点明了阅读积累与写作倾吐间的关系。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汉代刘向的名句。是对会读书重要性的比喻说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在少年时不知道发愤苦读,等老了再想读书就迟了,应该珍惜时光。这是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诗中的名句。原诗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谓,叫做。读书要精神专一,全神贯注口惟心诵,才能有所得。引自朱熹的`《训学斋规》,原文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对于今人,仍有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2)表达思乡的诗句。除了第5课的和日积月累二的,额外积累几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风的不同特点的诗《四时之风》

(4)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观察。这句话点明了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比和比的应用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15      ∶      10  =  3/2 

      ↓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  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 1的倒数是1; 因为1×1=1;0没有倒数,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分母不能为0)

4、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5、运用,a×2/3=b×1/4求a和b是多少。把a×2/3=b×1/4看成等于1,也就是求2/3的倒数和求1/4的倒数。

1、分数除法的意义:

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除法: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如:1/2÷3/5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2与其中一个因数3/5,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的规律: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1,解法:(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解:设未知量为X (一定要解设),再列方程 用 X×分率=具体量

例如:公鸡有20只,是母鸡只数的1/3,母鸡有多少只。(单位一是母鸡只数,单位一未知.)解:设母鸡有X只。列方程为:X×1/3=20

(2)算术(用除法):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

即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例如:公鸡有20只,是母鸡只数的1/3,母鸡有多少只。(单位一是母鸡只数,单位一未知,)用除法,列式是:20÷1/3

2、看分率前有没有比多或比少的问题;

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具体量÷ (1-分率)= 单位“1”的量;

例如:桃树有50棵,比苹果树少1/6,苹果树有多少棵。

列式是:50÷(1-1/6)

(比多):具体量÷ (1+分率)= 单位“1”的量

例如:一种商品现在是80元,比原价增加了1/7,原价多少?

列式是:80÷(1+1/7)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分数形式。

例如:男生有20人,女生有15人,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列式是:15÷20=15/20=3/4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方法:

用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分数

即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用(大数–小数) ÷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结果写为分数形式。

例如:5比3多几分之几?(5-3)÷3=2/3

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用(大数–小数) ÷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结果写为分数形式。

例如:3比5少几分之几?(5-3)÷5=2/5

说明:多几分之几不等于少几分之几,因为单位一不同。

5、工程问题: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合做多长时间完成一项工程用1÷效率和,即1÷(1/时间+1/时间),(工作效率=1/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5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0天完成,甲单独做要3天完成,三人合做几天可以完成?列式:1÷(1/5+1/10+1/3)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1.以下关于纪律、法律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违反法律和违反纪律是一样的

B.纪律和法律都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C.违反纪律的后果比违反法律的后果严重

2.下面关于法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靠大家自觉遵守,不具有强制性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小叶买了一双鞋,穿了一天,鞋跟就掉了。小叶不应该(B )

A.找商家索赔

B.算了,自认倒霉,下次注意点

C.实在不行通过法院起诉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5篇

一、多音字组词

奔bēn 奔跑bèn 投奔 汤shānɡ汤汤tānɡ浓汤

仆pú仆人pū前仆后继

二、近义词幽静-宁静 清秀-秀丽 陌生-生疏 纯熟-熟练 恬静-安静

陶醉-沉醉 霎时-瞬时 照耀-照射 尴尬-难堪 驰骋-奔驰

断断续续-陆陆续续 波涛汹涌-波浪滔天 无穷无尽-应有尽有

风雨不透-密不透风 不可开交-不亦乐乎 约定俗成-相沿成习

三、反义词幽静-喧闹 微弱-强烈 陌生-熟悉 纯熟-生疏 陶醉-清醒 尴尬-自然 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波涛汹涌-水平如镜

四、词语积累

1. 描写波浪的词语:波涛汹涌 碧波荡漾 波光粼粼 惊涛骇浪

2. 含有“然”字的词语:戛然而止 蔚然成风 嫣然一笑 井然有序

3. 修饰词:幽静的小路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微弱的烛光 清幽的月光 微波粼粼的海面

雪亮的浪花 恬静的脸 美妙的琴声 优美的姿态

4. 描写艺术高超精湛的成语: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五、佳句积累

1.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2.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3.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4. 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6篇

(4)、当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当一个圆的直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πa厘米。

11、常用各π值结果

π =

2π =  

3π =

5π =

6π =  

7π =  

9π =

10π =              

16π =  

36π =

64π =

96π =

4π =                                  

8π =                                

25π =

12、常用平方数结果

11² = 121        12²= 144    13² = 169      14²= 196        15²= 225    16² = 256      17²= 289        18²= 324    19² = 361

              第六单元  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 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

3、 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1) 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 区别: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本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

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否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三)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1/2 = = 50%                     

1/5= = 20%                       

5/8= =                  

1/4 = = 25%                     

2/5= = 40%                       

1/8= =                  

3/4= = 75%                     

3/5= = 60%                     

3/8= =                

1/16= =                

4/5 = = 80%                     

7/8 = =                

1/25 = = 4﹪                   

2/25 = = 8﹪                   

3/25 = = 12﹪               

4/25= = 16﹪ 

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①合格率 =  合格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②发芽率 = 发芽种子数/种子总数×100%

③出勤率 =  出勤人数/总人数×100%             

④达标率 = 达标人数/总人数×100%

⑤成活率 = 成活的数量/总数量×100%           

⑥出粉率 = 粉的重量/出粉物的重量×100%

⑦烘干率 = 烘干后的重量/烘干前的重量×100%     

⑧含水率 = (烘干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干前的重量×100%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左右,出油率在30、40%左右。)

2、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3、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

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 100%                                      或:

① 求多百分之几:(大数÷小数 – 1) × 100% 

② 求少百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100% 

(二)、折扣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10=80﹪,六折五=﹪

2、一成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三)、纳税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 = 总收入 × 税率

(四)利息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本金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7篇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3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三角形按角分成:

(1)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3)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8.三角形按边分成: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三角形的腰;有两个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2)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内角相等都是60°)

(3)一般三角形

9.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

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三个锐角。

1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1.最少用2个相同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少用3个相同等边三角形可以拼一个梯形。最少用2个相同等边三角形可以拼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少用2个相同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正方形。最少用2个相同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一个长方形。

12.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平面上,就是密铺。

数学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小学数学必背公式

关系表达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单位间进率

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8篇

有幸,参加了今年12月8—11日在玉林市人民会堂举行的为期4天的广西中学物理优质课评选的听课,的确是大开眼界!使人于教学之中增加了几许借鉴之处。现总结于下,与大家共勉:在本届优质课大赛上,各位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翔实的课内外资料,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讲授中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身体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生动而活泼,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十五位教师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每听完一位老师的课,我就期盼下一位,到底这一节课,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呢?事实上,真是万紫千红,而妙在各有奇趣,都有不同的闪光点,可以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借鉴。

回来深思细致归纳,心有感触得出省级优质课教师的十条共同特点:

1.精彩的导入设计,紧扣课题,激情引趣。

2.精练、优美、悦耳动听的教学语言。

3.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4.都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实,难点突破—巧,教学效果—优。

5.课堂教学生成三种声音------学生的质疑声、惊奇声、欢笑声6.合理、科学的分配教学时间。

7.课件的制作精美、实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8.教案设计实用、详略得当,留有弹性余地和发挥空间。9.都体现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10.好课都体现了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巧妙的“引导、点拨”的新课标思想。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9篇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

3.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

4.宪法除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6.公民履行义务既包括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如纳税,服兵役,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权利,也包括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如不偷别人的财物,不伤害别人,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

8.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20篇

1.说一说作为小学生,法律规定了哪些义务?

答: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东西要及时归还,等到我们成年后,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2.法律与纪律、道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1)联系: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2)区别: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3.什么是刑法?作用是什么?

答:(1)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2)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

作用: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4.什么是民法?作用是什么?

答: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

作用:民法保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5.行政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6.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1)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为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2)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7.法律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

①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生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②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8.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我有财产权、受教育权、人身权、隐私权、通信自由等。

9.说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法律规定了哪些义务?

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东西要及时归还,等到我们成年后,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21篇

胸怀全球 迎接挑战

1、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

2、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发展和青少年成长有何启发?

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实施对外开放

青少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树立平等、开放、参与、合作的国际意识

3、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涵义:对外开放过程中,既要维护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加快发展自己,同时又要兼顾对外经贸伙伴的利益,促进共同发展、平等受益.

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继承和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4、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青少年成长有何启发?

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对国家的启发:(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2)重视科技和科技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对青少年的启发: (1)增强民族危机感、民族自尊心、民族责任感 (2)增强忧患意识,明确自身的使命 (3)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4)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当今时代的两天主题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和平问题仍然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时代课题;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6、维护世界和平,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切实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明确自身的使命。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22篇

其一,知识结构的层次性

本着新教材编写原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学生角度看,作为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什么知识最易接受?当然是时间、长度、路程和速度。因为这些他们在小学和七年级已经比较了解,这样编写有两点好处:一是可缓解学生学物理这门新科目的心理压力,缩小这种心理差距;二是对以后相关知识的计算作好铺垫。

其二,知识结构的连贯性

从哲学上讲,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也是连贯的。物理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其连贯性要求自是不言而喻,但是至现在为止,我们仍未想清在《运动和力》《力和机械》两章中,为何不将弹力、重力、摩擦力(甚至还可简略介绍更多的力),摆在《力》和《二力平衡》之间?难道我们在分析物体受力时从不考虑这些力?现行教材这样的编排,使力的学习无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学生知识结构框架显得零乱、混杂。

其三,知识概念的分类性

物理各知识之间相互关连,但其分类是清晰的,九年级教材中的《功・功率》讲的是机械功和机械功率。从分类上讲是功和功率的下一级,与电功和电功率属同一级,如不分清,势必造成学生认知的混乱。

其四,知识概念的清晰性

一个知识点,无论其有多难,它的概念必须是清晰的,而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的是正确的、清晰的观点,自当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整个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关《能》的概念讲述过于分散、模糊,从未给学生一个较清晰的概念。

其五,各科知识的协调性

物理科是建立在数学和其它学科之上的,各科之间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各科的编写应当相互协调。如《光学》中有关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讲解中,此时的学生还没有学习对称性、相似性、全等性,甚至连“水平”“竖直”等一些概念之前未涉及,八年级学生在以前根本就未了解。又如《电学》中的一些问题,可能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而八年级学生还未学到一元二次方程。再如物理中一些物理量及其单位的字母表示,涉及到英文单词的拼写,但这些单词学生所知甚少,从而造成学生对这些字母的死记硬背,并且经常张冠李戴。

其六,学生思维的发展性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23篇

1.国家机关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既不能对应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少履行或慢履行,也不能超越职责范围行使权力。

2.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

3.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法律要求保持同公民与社会的联系,倾听意见,接受监督,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职责。

4.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

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保证权力的依法运行。

5.接受监督是法治国家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机关要主动创造条件接受监督;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监督国家机关,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

6.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对于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依法纠正,防止因国家机关违法行使职权给国家和人民的权益造成损失。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24篇

古诗三首

一、读古诗填空。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_(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二、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草长莺飞二月天, 篱落疏疏一径深,

拂堤杨柳醉春烟。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散学归来早, 儿童急走追黄蝶 ,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诗意:

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韵译】: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思是: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 振:震荡。 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樾:树阴。意欲:心想。

练习一

一、“诗中有画”的古诗: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二、带有“风”字的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根据提示写成语

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

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3、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赏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②衬托。

③对比。

④象征。

⑤设置悬念。

⑥铺垫。

⑦照应等。

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25篇

1、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我们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和接受。要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节,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

(2)目标是方向,也是动力。确立新的目标,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的需要。

(3)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心理。自我管理要求:学习上做到自主,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生活上做到自理、自立,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

2、如何与新同学交往,建立新友谊?

(1)主动向同学介绍自己,让同学了解自己,展现自己的个性。

(2)结交更多的新朋友,一起在学习生活中分享成长的快乐。

(3)与新朋友结伴成长,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

3、良好的班集体对个人成长有什么作用?

良好的班集体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有利于我们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4、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

(1)建立纯朴、融洽的同学关系,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班级氛围。

(2)纪律是集体利益的可靠保证。自觉遵守并维护集体纪律,就会很自然的融入到集体中。

(3)树立主人翁意识,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努力为集体添光彩。

5、如何正确认识学习中的“苦”与“乐”?

(1)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

(2)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

(3)也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超越自己快乐。

(4)学习中有苦更有乐,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5)初中三年的学习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6、如何学会做学习的管理者(或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1)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提高学习效率,抓好各个环节。

(3)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规划。

(4)明确奋斗目标,自我对照。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1、什么是法律?

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答:法律是掌握国家_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答:我国法律则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4、为什么说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答:法律是掌握国家_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法律则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5、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权利的?

答: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自由等基本权利。我国其他法律则具体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其他权利。

6、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义务的?

答: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等基本义务,我国其他法律规定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

7、怎样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答: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8、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答: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

法律保护,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运用,但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否则,将会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甚至违法法律。

政治答题得分模板(速看)

一、“漫画”型题目答题技巧

漫画类的题目,要找准漫画与知识点的链接点,首先要看标题,看标题能否给出指引性的知识点或者观点;然后看文字,看看漫画中有哪些文字,通常漫画里的文字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看画面,漫画夸张之处通常是其弦外之音,真正的寓意也就在这里。

二、政治辨析题答题模板

题型特点:

辨析题通常以两人对话形式给出两个观点,这些观点可以是当前的热点、疑惑点、争论点或者是学生的模糊认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者经验,辩证地去分析,合理地去推理。

方法指津:

首先,要弄清楚辨析题的要求。从字面上分析,辨析题既要“辨”也要“析”。

“辨”即辨别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析”即对正确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对错误的观点将其改正并加以分析,观点不全的要补充完整并分析。

辨析题是辨与析的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其次,要总结辨析题的类型。其常见的类型有:

(1)肯定型:即所给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在回答时一般是用所学原理来论证其论断为什么是正确的。通常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什么、有什么等。

(2)否定型:即所给论断是完全错误的。在回答时,一般是用所学的原理说明或论证甚至驳斥为什么是错误的,错误的实质,如何进行反驳,怎样改变论断是正确的,说明错误论断的危害等。

(3)正误混杂型:一般有两种,一是论断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含有错误的成分;二是论断总体上是错误的,但其中含有正确的成分。在辨析时要分别指出哪些是合理(或不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或合理)的,即论断肯定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再从整体上、从一般意义上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漫画类试题答题模板

第一步:审漫画。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看漫画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二看漫画的画面,注意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如动作、表情、神态、人物特征等,然后从整体上观察漫画;三看漫画的语言,漫画为了充分表达其寓意,常配有说明性文字,它有时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四看漫画的夸张之处,即玄外之音。

第二步:透过漫画表面现象,回归教材,推理寓意,引申出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明确作答范围和设问角度。

(1):先说漫画面的本意是什么?

(2):再说通过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

(3):紧扣教材知识,分析并说出怎么办。

学习政治怎么进步得快

上政治课,最是需要集中精力,因为有的政治老师上课喜欢照本宣科,遇到这样的老师,同学们上课就会觉得特别没劲,恨不得赶紧下课,赶紧结束,但是同学们总不能每节课都希望快点下课吧!那么没有办法,同学们就必须要集中精力去听老师讲课,听重点知识。

同步听课,也就是要求同学们在讲台下听课,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这个频率是要一致的,其实政治课并不像同学们想象的那么枯燥无聊,也不像同学们想象的那么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初中政治就是一门跟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要懂得跟着老师的思路去理解政治知识,去掌握方法,形成技能。

政治第二轮复习的主要方法简介

1、做好知识专题的复习工作。

旨在帮助学生对高考命题中重点知识融会贯通,能做到综合运用。

例如,经济学可以概括为:一个观念:资源与资源配置的观念;两种手段: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统一;三种动力: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专题:_资源与资源配置_

(一)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1)自然资源:可枯竭与非可枯竭——资源的循环利用;

(2)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3)文化是重要的资源;

(4)环境是稀缺的公共资源。

(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搞好国家宏观调控,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构起来。

(2)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三种发展动力。通过科技创新,采用先进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通过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在更广大的范围内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正确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在生产环节,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等;在分配环节,通过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在交换环节,通过建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法规、扩大进出口贸易等;在消费环节,通过启动消费,扩大内需,引导合理消费等,都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做好时政专题的复习工作。

时政专题的复习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的专题,不能多而杂。不要立足在猜题押题上。

(1)要确定好专题。确定专题要密切关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所谓社会生活中的重热点问题,就是对当今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起着决定作用或重大影响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科技进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今年要特别重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扩大消费。这些都是我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重点问题,它们解决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都直接制约着其它各种问题的解决。我们的学生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而不要过分去追逐其它的热点。

(2)要把学生所学的各科知识与这些重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确定的专题必须是高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说明的重热点,也就是说与学科主干知识有较为合理的结合点。既是高中学生应该关注的问题,又是高中学生可以分析和回答的问题。只有这些重热点问题才有命题价值。而其它哪些与学科知识没有很好的结合点,哪怕媒体炒的再热也不会成为高考的重热点。

例如: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为什么和怎么样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在《经济常识》中,要认识市场经济的四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中消费的地位、作用(为什么——论证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公共消费与个人消费)说明如何扩大消费,特别是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民的消费(怎么做——探讨问题的能力)。

在《哲学常识》中,涉及到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在《政治常识》中涉及到国家的职能等。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26篇

《走进信息时代》:

传递信息的方式有:烽火传递信息(中国古代,缺点是不够准确)——跑步传递信息(古希腊,马拉松比赛的发源,缺点是累人)——漂流瓶传递信息(哥伦布,缺点是时间久)——驿差传递信息(中国古代)——交通工具传递信息——电报传递信息(莫尔斯发明)——电话传递信息(贝尔发明)——多媒体电子计算机传递信息——“信息高速公路”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获取信息的方法有:阅读书报、上网浏览、调查访问、观察记录。

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四个方面。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27篇

4.《索桥的故事》:本文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对民间百姓善良、淳朴的爱心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造福百姓的人的敬意。

5.《我站在铁索桥上》:本诗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从而激起我们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7.《金色的鱼钩》:本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9.《野草》:本文通过写植物种子神奇的力量,赞颂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比喻人们要有顽强的意志,鼓励人们克服阻力,奋发向上、勇于斗争。

11. 《矛与盾》: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为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12. 《鹬蚌相争》:本文讲述了鹬蚌互相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翁从中得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互相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13.《小抄写员》:本文通过记叙小学生叙利奥默默忍受父亲的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签条挣钱养家的故事,赞扬了他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28篇

一、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区别

1.初中数学面临三年后的中考,而小学数学却不面临这样的考试。

我们都知道,中考数学试题不只考查基础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所以中考题有不少有难度的题目。而小学出题重点就是考查基础知识。小学数学侧重于打下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2.初中数学知识量加大、学习时间短、速度快。

小学数学6年学习一些数学基础知识,而初中三年6本书,其实是两年半学完,要挤出半年的时间进行中考复习。初中数学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的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增多了、加深了,难度增大了,要求也更高了。

二、如何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1)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2)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3)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对这些问题,应该更细心一点,更深入一点,更熟练一点。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只有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有一部分同学就会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总之,“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1)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2)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的很多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1)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2)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门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29篇

1.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答:6-7——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

8——无行为能力与限制行为能力的分界

12——准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的最低年龄

14——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刑法处罚的最低年龄;因违法行为而可能受到行政法处罚的最低年龄

16———未成年人可以离开监护人单独居住;中国公民应当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

18——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最低年龄条件

2.我国为什么制定专门的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有哪些?

答:(1)为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2)我国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了法律:《_义务教育法》、《_未成年人保护法》《_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我国为什么制定《_义务教育法》?

答:《_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

4.我国为什么制定《_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规定有哪些内容?

答:它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该法为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5.怎样保护未成年人?

答: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6.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答:(1)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

(2)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社会的责任是什么?

答: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8.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怎样保护?

答: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持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30篇

发展人民民主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2、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性质决定的)

(2)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能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意义,也是民主政治建设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等角度也可以说明)

3、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坚持和完善_制度

(3)坚持和完善_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制度

(6)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7)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4、坚持中国_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三者是统一的?)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方略

5、_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_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制定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优越性: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31篇

1.在我国国家机关的权力是如何受到制约的?

答:国家机关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既不能对应该履行的职责不履行,少履行或慢履行,也不能超越职责范围行使权力。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的行政机关下设的各部门职能分工不同,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服务于人民,维护国家安定和社会秩序。

2.为什么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答: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等领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以保证权力的行使符合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

3.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有哪些种类?

答:在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来自多个方面。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保证权力的依法运行。

4.在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哪些方式参与监督?

答:在生活中,公民可采取多种方式参与监督,例如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5.行政机关信息公开的形式和种类有哪些?

答: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报刊等合法的形式,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包括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需要公民广泛知道和参与的信息,各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接受监督。

6.公民怎样依法行使监督权?

答.作为_公民,不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在提出批评、检举问题时应该尊重事实,不能诬告陷害。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32篇

认清基本国情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当今社会,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 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6.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8. 制定国家根本任务的依据是什么:基本国情、主要矛盾。

9. 我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 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12. 我们要应对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必须怎么做(要让“中国号”高歌向前,应怎么做)?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二、党的基本路线

14. 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出发点是什么?

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5. 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6.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8.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位(评价)?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0.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地位(评价)?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1. 改革开放的.地位(评价)?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哪些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23. 党的基本路线的地位?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5.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要求: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党的基本路线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26.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27. 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

三、维护民族团结

28. 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2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30. 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31. 有些少数民族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32. 为维护民族团结,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评价)?

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34.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各民族之间关系(新时代):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5.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6. 我们个人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如何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四、实现祖国统一

37. 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哪些人(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组成、内涵)?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38. 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原因)?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39.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0. 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什么基本方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_”、“和平统一、_”)

41. “_”的内容(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简称为“_”。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2. 制定“_”基本方针的意义(港澳回归证明了什么?)?

“_”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_”、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43.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含义(什么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44.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_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45. 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我们要坚持的方针):和平统一,_。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33篇

一、多音字组词

薄bó稀薄báo 薄饼bò薄荷

二、近义词风靡-盛行 矗立-屹立 威风凛凛-八面威风 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技高一筹-棋高一着 大步流星-昂首阔步 怒气冲冲-大发雷霆

心满意足-如愿以偿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井然有序-井井有条 三、反义词沮丧-振奋 仰望-俯视 威风凛凛-萎靡不振 别出心裁-如法炮制

大步流星-步履维艰 怒气冲冲-喜气洋洋 念念有词-沉默寡言

迥然不同-大同小异 井然有序-乱七八糟 严丝合缝-漏洞百出

四、词语积累

1. ABCC 式词语:威风凛凛 怒气冲冲 得意扬扬

2. AABC 式词语:津津有味 念念有词 赫赫战功

3. 含有四种事物的词语:亭台楼阁

4. 修饰词: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纵横的黑色线条 宏伟的建筑群

五、佳句积累

1.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2.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3. 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

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4.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5.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34篇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 √ )

2.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具有公民资格。 ( X )

3.在中国留学的荷兰人保罗取得了中国的国籍,保罗从此成为了中国公民。 ( √ )

4.我国法律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 X )

5.好公民和坏公民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中国国籍。( X )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35篇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36篇

一、词组:

擅长擅长(dobetterin更擅长)做更多的炼

和…一样强壮其他的孩子想做得更好

’sthematter?怎么啦?做得不错、干得好

跑得比我快跑得和他一样快

一个好的足球运动员跳得很高

做其他事情比你的同班同学好

跳得比…高’strue.对的.。

某些男孩’tworry.别担心。

变得更强壮一个好主意慢跑去学校

玩球类运动

读得比我们所有人好

想要做...

为全班同学读生词

更早的起床每天放学后

开始上课所有其他的孩子

二、副词比较级(用于行为动词后面):

直接加er/r:low-_______slow-_______high-________fast-______late-______

去y改i加er:early-earlier

不规则变化:far-farther,well(good)-better,much/many-morebad-worse

四、句型:

Igetupearlythanyou.我起床比你起得早。

BenrunsfasterthanJim.本跑得比吉姆快。

D?Yes,theydo.男生们跳得比女生们高吗?是的。

DoesJimswimslowerthanDavid?吉姆游得比大卫慢吗?

No,hedoesn’.不,大卫游得比吉姆慢。

I’mgoodatChinese.=IdowellinChinese.我擅长语文。

(IamnotgoodatChinese.=Idon’tdowellinChinese.)

JimisgoodatEnglish.=JimdoeswellinEnglish.吉姆擅长英语。

(Jimisn’tgoodatEnglish.=Jimdoesn’tdowellinChinese.)

J.吉姆不如其他男生强壮。

MikerunsasfastasBen.迈克跑得和本一样快。

I.我认为你做其他事情比你同班同学好。

T.交通比昨天拥挤。

三、音标:or//fortyhorse

只要大家多听、多看、多听和多练,英语成绩很快就能提高。希望我们提供的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对大家有所帮助!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37篇

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和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的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

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①(a+b)×c=a×c+b×c;a×c+b×c=(a+b)×c;

②a×(b—c)=a×b—a×c;a×b—a×c=a×(b—c)

6、连减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减后两个数的和,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a—(b+c)=a—b—c;

②在三个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c—b;a—b+c=a+c—b

7、连除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a÷(b×c)=a÷b÷c;

②在三个数的乘除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c÷b;a÷b×c=a×c÷b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38篇

一、多音字组词

宿sù住宿xiǔ一宿 xiù星宿

参cān 参加shēn人参cēn 参差

二、近义词遥望-眺望 晶莹-明亮 恩赐-赏赐 慷慨-大方 开采-发掘

枯竭-干涸 贡献-奉献 顺溜-顺畅 松散-疏松 打算-盘算

恭敬-尊重 笑嘻嘻-乐呵呵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三番五次-接二连三 三、反义词晶莹-浑浊 慷慨-小气 开采-埋藏 枯竭-充沛

贡献-索取 顺溜-阻碍 松散-紧凑 荡漾-平静恭敬-傲慢 盘踞-撤离 劲挺-弯曲 白霎霎-黑漆漆

风雨同舟-分道扬镳 和蔼可亲-冷若冰霜

不紧不慢-心急如焚 三番五次-百年不遇

四、词语积累

1. 描写神态的词语:和蔼和亲 笑逐颜开 喜笑颜开 愁眉苦脸

2. 含有风雨的词语:风雨同舟 风雨兼程 狂风暴雨 疾风骤雨

3. 含有日或月的词语:

日月同辉 日新月异 日月无光 日积月累

5. 修饰词:群星璀璨的宇宙 松散的地 温暖的怀抱

粼粼的波光 了不起的奇迹

6. 描写大地的成语:顶天立地 山崩地裂 地动山摇 春回大地 大地回春 大好河山 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

山崩地陷 大地春回 寸草不生

7. 五行:金、木、水、火、土

8. 五谷:稻、麦、黍、菽、稷

9. 五音:宫、商、角、徵、羽

10. 五彩:黄、青、赤、黑、白

五、佳句积累

1.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2.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3.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5.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唐·刘禹锡《浪淘沙》)

6.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7.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唐·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39篇

10.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1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灵活精致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12.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左手抚鲁直背”一个动作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的神态看出来。

13.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14.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轻松悠闲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专注平静

15.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16.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40篇

1.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也可表示当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或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动作。

2.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句基本结构为be+动词ing.

3.现在进行时的否定句在be后加not。

4.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把be动词调到句首。

动词加ing的变化规则

1.一般情况下,直接加ing,如:cook-cooking

2.以不发音的e结尾,去e加ing,如:make-making,taste-tasting

3.如果末尾是一个元音字母和一个辅音字母,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再加ing,如:run-running,stop-stopping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41篇

一、 单词

young— younger更年轻的 old -older更年长的 tall- taller更高的

short-shorter更矮的 long-longer更长的 thin-thinner更瘦的heavy-heavier更重的 big-bigger更大的 small -smaller更小的

strong -stronger更强壮的

二、句子

1. That's the tallest dinosaur in this hall. 那是这个厅里最高的恐龙。

2. You're older than me.你比我大。

3. How tall are you? 你有多高? I'm meters.我身高米。

4.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你穿多大号的鞋。

5. My shoes are size37.我穿37号的鞋。

6. Your feet are bigger than mine.你的脚比我的大。

7. How heavy are you?你有多重?

8. I'm 48 kilograms.我体重48公斤。

三、语法复习要点

形容词的比较级

1、形容词比较级在句子中的运用:两个事物或人的比较用比较级,比较级后面一般带有单词than。than后的人称代词用主格(口语中可用宾格)。

2.形容词加er的规则:

⑴一般在词尾加er ;

⑵以字母e 结尾,加r ;nice---nicer

⑶以一个元音字母和一个辅音字母结尾,应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再加er ;big--- bigger thin---- thinner

⑷以“辅音字母+y”结尾,先把y变i,再加er 。heavy----heavier

3.不规则形容词比较级: good/well-better

例句:(1).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它比我俩加起来还高。

(2).Your feet are bigger than mine.你的脚比我的大。

(3).I’m heavier than you.我比你重。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42篇

一、单词

clean打扫 -- cleaned(clean 的过去式)打扫

stay停留 -- stayed (stay的过去式)停留

wash洗—— washed 洗 watch看 ——watched看 have患病 ——had 患病

sleep 睡觉——slept睡觉 read读 ——read 读 see 看见——saw看见 last 上一个的 yesterday 昨天 before在…之前

二、短语

clean my room 打扫我的房间 wash my clothes 洗衣服 stay at home 呆在家里 watch TV 看电视 go boating 划船 read a book 读书 see a film 看电影 have a cold 感冒 sleep 睡觉(过去式slept)

climb a mountain 爬山 cooked dinner做饭 cook noodles 面条

三、句子

1. How was your weekend?你周末过得怎么样?

2. It was good/fine/ok,thank you.很好,谢谢!

3.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你上个周末干了什么?

stayed at home with your grandma.我和你奶奶呆在家里.(with和谁)

5. Did you do anything else?你还做了其他什么事吗?

6. Yes,I cleaned my room and washed my clothes.是的,我扫了房间,还洗了衣服。

want to buy the new film magazine.我想买期新的电影杂志。

you see a film?你看电影了吗?

No,I didn’t .I had a cold. I stayed at home all weekend and slept.没有,我感冒了。整个周末都呆在家里睡觉。(肯定回答Yes,I did.)

四、 语法知识:

一般过去时

1.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一般过去时也表示过去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作感谢。

动词在一般过去时中的变化:

⑴am 和is在一般过去时中变为was。(was not=wasn’t)

⑵are在一般过去时中变为were。(were not=weren’t)

⑶带有was或were的句子,其否定、疑问的变化和is, am, are一样,即否定句在was或were后加not,一般疑问句把was或were调到句首。

3.句中没有be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句子

(1) 否定句:didn’t +动词原形,如:Jim didn’t go home yesterday.

(2)一般疑问句:在句首加did,句子中的动词过去式变回原形。

如:Did Jim go home yesterday?

(3)特殊疑问句:疑问词+did+主语+动词原形?

如: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read a book.

第三单元

一、单词(用的过去式)

go 去——went去 fish 钓鱼 ride骑-- rode 骑 hurt受伤-- hurt 受伤

eat 吃--ate 吃 take—took buy买-- bought

go camping 野营--went camping 野营 go fishing 去钓鱼--went fishing 去钓鱼

take pictures照相-- took pictures 照相 buy gifts 买礼物-- bought gifts 买礼物

二、短语

ride a horse 骑马 -- rode a horse 骑马

ride a bike骑自行车-- rode a bike 骑自行车

hurt my foot——hurt my foot 我的脚受伤

eat fresh food--ate fresh food 吃新鲜食物 far from 远离 look like 看起来像

三、句子

happened?怎么了?

you right?你还好吧?

'm OK now.我现在没事了。

did you go yesterday?昨天你去哪儿了?I went to a park.我去公园了。

looks like a mule.它看起来像头骡子。

you go to Turpan? Yes,we did.你们去吐鲁番了吗?是的,去了。

did you go there?你们怎么去的?

went there by plane. 我们做飞机去。

great.听上去不错。

四、语法知识:

动词过去式变化规则:

1.一般在动词末尾加-ed,如:clean-cleaned, cook-cooked ,stay-stayed,

2.结尾是e加d,如:live-lived,like-liked

3.末尾只有一个元音字母和一个辅音字母的重读闭音节,应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再加-ed,如:stop-stopped,

4.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变y为i, 再加-ed,如:study-studied cry-cried

5.不规则动词过去式:

read--read, hurt--hurt, am/is--was, are--were, do--did, see--saw,

sleep--slept, buy--bought, get--got, go--went, have--had, eat--ate,

take--took, run--ran, sing--sang, make--made, drink--drank, ride--rode,come--came, give--gave

第四单元

一、 单词

dining hall 饭厅grass草坪 gym 体育馆ago 以前cycling 骑自行车运动go cycling去骑自行车 ice-skate滑冰 badminton羽毛球运动

二、短语

…years ago (几)年前 …months ago(几个)月前 last year 去年 last month上个月 play badminton 打羽毛球

三、句子

was no library in my old school.我以前的学校里没有图书馆。

us about your school, please.请给我们讲讲您的学校吧!

do you know that?你是怎么知道的?

was no computer or Internet in my time.我那时候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

was quiet. Now I am very active in class.我以前很安静。现在我在课堂上很活跃。

was short, so I couldn't ride my bike well.我以前个子小,自行车骑得不好。

I go cycling every day.现在我天天骑车。

四、作文: Last weekend

I was busy last weekend. Saturday morning , I did my homework . Then,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In the afternoon, I went swimming with my friends. Sunday morning, my parents and I went to a park. We went boating and flew kites. It was a happy weekend.

6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43篇

            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一、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二、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扇形的面积大小: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因此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同时也是该扇形圆心角度数占圆周角度数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