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句语法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2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3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与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4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5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6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7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8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 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感叹句语法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一、字母表(音序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其实就是英语26个字母的大小写,只是读音不同)
二、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三、韵母
1、单韵母:a o e i u ü (6个)
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前鼻音)an、 en、 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四、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16个)
五、拼写需注意的事项
1、j、q、x遇到ü ,两个小点要拿去
2、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小学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修辞方式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0、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1、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标点符号
小学常用标点:(16种) 逗号,句号。 问号? 感叹号! 冒号: 分号;双引号“” 顿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书名号 着重号. 连接号(——) 专名号(----)
基本概念及用法:
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2、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3、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4、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5、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6、分号: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7、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8、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9、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0、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1、省略号: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12、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3、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4、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5、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16、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小学六年级语文基础语法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四)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五)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六)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七)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八)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九)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十)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十一)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三)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思维导图作文法》说明文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区别的标志。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 必应搜索更多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2、语文: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即汉语文)。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 图片搜索更多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3、基础:基础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如基坑、承台、框架柱、地梁等。是建筑物的墙或柱子在地下的扩大部分,其作用是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并把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地基。中国在建筑物的基础建造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从陕西半坡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掘出的木柱下已有掺陶片的夯土基础;陕县庙底沟的屋柱下也有用扁平的砾石做的基础;洛阳王湾墙基的沟槽内则填红烧土碎块或铺一层平整的大块砾石。到战国时期,已有块石基础。到北宋元丰年间,基础类型已发展到木桩基础、木筏基础及复杂地基上的.桥梁基础、堤坝基础,使基础型式日臻完善。在《营造法式》中对地基设计和基础构造都作了初步规定,如对一般基础埋深作出“凡开基址,须相视地脉虚实,②采用地基上梁和板的计算方法。其深不过一丈,地基土质较好的情况下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浅止于五尺或四尺,……”的规定。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按埋置深度可分为:不埋式基础、浅基础... 搜狗搜索更多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4、知识点: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在教育实践中,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多用于口语化,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知识点是网络课程中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研究知识点的表示与关联对提高网络课程的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今天我学了如何演讲”这显然不是一个知识点,这是一个知识面,别人看了也不知道你今天学了什么。再比如:“今天我学到了上台演讲时候身体不要随意晃动”。显然这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衡量日志里的一句话是不是知识点,明确的知识点有两个标准:“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只要符合其中一个,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标准的知识点。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些情况也叫“考点”。... 搜狗搜索更多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感叹句语法知识点总结 第3篇
一、代词、形容词、副词
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
主格宾格
第一人称
人称单数I(我)memy(我的)
复数we(我们)usour(我们的)
第二人称
人称单数you(你)youyour(你的)
复数you(你们)youyour(你们的)
第三人称
人称单数he(他)himhis(他的)
she(她)herher(她的)
it(它)itits(它的)
复数they(他们/她们/它们)themtheir(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二、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
(一)形容词的比较级
1.形容词比较级在句子中的运用:两个事物或人的.比较用比较级,比较级后面一般带有单词than。比较级前面可以用more, a little来修饰表示程度。than后的人称代词用主格(口语中可用宾格)。
2.形容词加er的规则:
⑴ 一般在词尾加er ;
⑵ 以字母e 结尾,加r ;
⑶ 以一个元音字母和一个辅音字母结尾,应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再加er ;
⑷ 以“辅音字母+y”结尾,先把y变i,再加er 。
3.不规则形容词比较级:
good-better, beautiful-more beautiful
(二)副词的比较级
1.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有be用形,有形用be;有动用副,有副用动)
⑴在句子中形容词一般处于名词之前或be动词之后
⑵副词在句子中最常见的是处于实义动词之后
2.副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基本与形容词比较级相同(不规则变化:well-better, far-farther)
1、some
用于肯定句中,在否定句和问句中改为any,但当表示委婉语气时仍用
如:Can I have some writing paper? Would you like some orange juice?
2、代词
人称代词主格做主语用一般放在句首或动词前,主格分别是 I you he she it we you they。
宾格做宾语用,一般放在动词或介词后
如:Open them for me. Let us …, join me等。
宾格分别是me you him her it us you them。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放在名词前,不能单独使用,分别是my your his her its our your their
名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形物加名词,它只能单独使用后面不好加名词,分别是mine yours his hers its ours yours theirs
3、介词
介词后要么不加动词,加动词只能加动词ing形式
如:be good at running;
do well in jumping;
4、时间介词
季节前,月份前用介词in
如:in summer;in March
具体的哪一天如星期几,几月几日用介词on
如:on Saturday; on the second of April; on Wednesday morning
在几点钟前用介词at
如: at a quarter to four;
只在上下午晚上用in
如: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但在夜间用at night。
另:季节,月份和星期前不好加the.
感叹句语法知识点总结 第4篇
语法知识是学生进行准确传情达意的重要链接工具,科学把握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完善,才能有效保障高中学生英语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误区;措施
高中学生在经过了小学、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对英语这门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仍然留在初级阶段,小学阶段偏重于词汇及简单句型的教学,初中阶段的重点仍然是词汇固定句型且逐渐渗透一定量的语法教学,到了高中阶段,应该对学生的语法知识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教学,强化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但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的实际问题影响着高中学生英语语法知识的习得。
一、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存在误区
英语语法知识晦涩难懂,而且刚从初中毕业的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背几个单词或者句型上,畏惧甚至厌恶对英语语法的学习,殊不知少了语法这门“内功”高中英语的学习会力不从心,对于单项选择部分的语法题无从下手,甚至根本不知道考的是什么语法知识点,只能乱选一气。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或是任务型阅读中出现长难句,觉得基本认识单词句意却看不懂,题目做下来正确率很低,却认为是能力题练习得太少,乱搞题海战术,最后搞得“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教师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急功近利
在高中阶段练习考试较多,教师极关注学生分数的提高,一般所进行的是填鸭式的练习题和考题的讲解,就题论题,对考题“靠船下槁”,不能够耐下心来对语法进行系统的讲解和训练,甚至高估学生的语法能力,认为有些知识应该在初中阶段已经掌握,拒绝讲解。英语的学习有如建造框架结构的楼房,词汇有如砖块,语法则类似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没有框架的建筑,搭建得再高,也是毫无意义,词汇掌握固然重要,但是仅靠死背词汇,而不去将词汇放入鲜活的句子中依靠必要语法去理解掌握运用,这样要想真正提高英语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标本兼治地将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呢?
1.端正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态度
专题开设一课对整张试卷所有题型进行展示分析,从听力到书面表达,让学生认识到语法是一只隐形的手,对英语的成绩起着关键作用。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要脚踏实地地将英语语法掌握好,否则做单选题将是一团雾水,只能去乱猜,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认识单词却也无法读懂文章的意思,书面表达自己写不出精彩的句子,即使自己写出来一些句子,有错误也无法改正过来。
2.教师要改善语法看教学的认识
首先,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因为语法欠缺所造成力不从心,后劲不足必须通过将语法稳打稳扎地掌握才能得到改变,不能将学生部分语法的不足的责任推卸给初中,相互的推诿解决不了问题。其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所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从语法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兴奋。让他们认识到语法学习的重要性也只是第一步,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在这个问题上要多多进行思考,全方位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措施:①从备课方面,要从原先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原先传统的语法教学普遍做法是,分块将各类语法的条条框框罗列出来,分发给学生,再利用课堂时间师生共同读一遍,画画圈圈语法条例,再让学生读读背背,随后进行铺天盖地题海战术,让学生苦不堪言,教师讲得苦,学生学得累,最后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而且语法水平根本没有得到提高。所以,教师要多多思考要改变原先的备课模式,着眼于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可以将语法规则呈现为活动单模式,让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参与,规律总结,才可以将语法规律从自己“手上”“产生”,更鲜活生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准备素材是要精挑细选深思熟虑,材料要知识味性并重,贴近学生的生活。②在课前,预习工作也不需要像传统的授课模式一样,让学生占用大量的自习时间做过分充分的预习,只需让学生初步了解要上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即可,不会让学生因为预习工作费时太多而觉得无比枯燥。③在上课时,教师是导师和评价者,而不是从开始到结束的课堂主角,课堂上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单,让他们积极地合作学习,可以在提供给学生阅读的热点新闻中加入所教授语法知识,例如娱乐体育时尚等各种话题,甚至可以借用英文歌曲进行探讨,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的无间合作,自我归纳,从而在研究中提升学生对语法规则的认识,并不是被动地接受。④课堂留白,在每一节课保留5-10分钟,事先准备好与语法教学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可进行个人或分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比赛。展示、比赛的内容应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对于完成了任务的结果教师应给与公正及时的评价对语法学习的成果考核,不能仅仅只学不评价,这种授课模式可以让学生感觉学有所得,学生是风筝,线又牵在老师的手上,让他们自由欢快的飞翔的同时,可以有可以围绕掌握语法知识为中心,寓教于乐。⑤回归考试题型,不能否认的是考试成绩的提高,是学生最终的目标,所以定期所进行的考试练习,出题者应充分结合刚刚已讲的语法课精心出题,让学生看到分数的提高,越学越有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法掌握及其重要,观念态度的转变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改变,语法能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生的重视,尤其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师生共同努力,学生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感叹句语法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养成提问的好习惯。它不仅有利于语言学习,也是个人成长的好习惯。
(2) 学习时要准备好学习工具,如字典、软件、笔记本等。
(3)将经常出现的错误记录在小笔记本上,不断复习巩固,避免重复错误;每天早上起床后大声朗读也是一种好习惯。
(4)分阶段录下自己朗读的声音文件,保存起来,然后在不同阶段放出来听,看看有没有明显的进步。
(5)选择语言优美的经典名片作为背诵对象。不要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有意无意地把发音练习、内容欣赏、单词记忆、句型巩固和语感培养作为背诵的对象。
(6)把复习作为学习的重要过程,制定学习复习计划。
感叹句语法知识点总结 第6篇
一、 字词基础
1《新闻两则》
鄂è:湖北省的简称。 豫yù:今河南省的简称。
绥靖suíjìng: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 阻遏zǔ’è:阻止;遏止。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 锐:锋利。当:抵挡。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芜湖 荻港 溃退 要塞 阌乡 逃窜 聿
2 《芦花荡》
尖利jiānlì: 尖锐锋利。 能耐néngnai: [口]∶本事;技能。
悠闲yōuxián: 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寒噤hánjì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仄歪zè :倾斜。 央告yānggào: 恳求。
转弯抹角:语言不便直说,以比喻、暗示或正言反说等方式表达。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苇塘 堤防 竹篙 编算 疟子 吆喝 蹿 飒飒 泅水 莲蓬
3 《蜡烛》
拂晓fúxiǎo∶天快亮的时候;紧连黎明前的时间.
瓦砾wǎlì: 破碎的砖瓦. 地窖dìjiào: 贮藏用的地坑或地下室。
鞠躬jūgōng∶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颤巍巍chànwēiwēi: 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偷袭 迫击炮 匍匐 交叉 腋窝 名副其实=名符其实
感叹句语法知识点总结 第7篇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