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作文大赛决赛地方(汇总6篇)

时间:2025-03-09 08:21:45 作者:admin

叶圣陶作文大赛决赛地方 第1篇

设计这个题目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人物,注意发现、表现人物性格、行为中“有趣”的地方。很多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都会强调表现人物的个性,但什么是真正的个性呢?为什么要写个性呢?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呢?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用张岱的这几句话来回答。所谓个性,其实常常表现为各种与道德价值无关的“毛病”——癖与痴。癖与痴本来都是构成生活之趣味和意义的基本元素,如《世说新语》中就记录了很多有各种怪癖与痴傻性格的人物(如喜好驴鸣的王粲,喜欢打铁的嵇康,口不言钱的王衍,写经换鹅的王羲之等等,而顾恺之的三绝除了书绝、画绝之外,就是痴绝。这些癖与痴,对于他们的道德品格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却使他们的个性带有了别样的色彩与趣味,使他们的生活具有了审美的价值。

现实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冒着傻气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的人,但这些如果不牵扯道德行为,也同样会使人物具有可爱的趣味。这个题目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描写人物身上独特的个性,描写个性,不一定为了什么高大深刻的主题,而只是为了表现一个鲜活的人。

特等奖作品选

叶圣陶作文大赛决赛地方 第2篇

“阿平,你试讲一讲这道题。”老师的双眸中充满了期待,她紧紧的盯我,好像要把握看透一般。

“老师,我……”我缓缓站起身,我想说:“老师,我不会。”可是我的嘴巴却只是张了张,没有说出来。

我害怕,害怕达错题被同学取笑,我害怕答错一次题以后会在重演闹剧,我害怕做了坏学生。我自己的答题理论与老师的理论完全不符合,我担心我答错了题目。这时候,脑海中慢慢闪现出父亲的背影。

“爸!”我失落的望父亲。父亲用眼角撇了我一眼,手中把玩我买来的一颗硕大弹珠。弹珠很大,有网球大小。“怎么了?”父亲淡淡说道。

“我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被安排坐在第一组最后一张桌子,老师说我刚开学就喜欢说话,其实,我是在跟同桌讨论作业。”我不甘心的细声细语。父亲转过身体,一双黑眼时不时闪动亮光。我感觉全身特别不舒服,我也不敢正面对父亲漆黑的双眼。父亲好像清楚我特别不舒服,便不再盯我看,而是站起沙发往我的房间走去。

“你跟我来。”父亲丢下这一句话,便自己先踏步进入我的房间。我好奇的思索,不清楚父亲要进入我的房间干什么事,可是父亲所做的事在我心底深处都是正确的事情。

我的房间不大,跟一般的卧室差不多,一桌一椅一床,墙上挂许许多多的海报以及一些摆饰品。我进入房间后,便看到父亲正在我小时候的玩具箱里翻来覆去,寻找什么东西。不一会儿,父亲手中多了一盒弹珠。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弹珠,每天放学便与同学一起弹弹珠。可是父亲拿我的弹珠干什么呢?我站在原来默默无语,父亲坐在椅子上,打开弹珠盒子,里面花花绿绿的弹珠一大堆。父亲从盒里随意取出一颗弹珠。

“这是你的弹珠,你能看得到他吗?”父亲缓缓的说。

“是的,他现在在你手上。”我回答道。父亲盯我的双眼,继续说道:“你现在能找得到他吗?”父亲说我,便把手里的弹珠往盒里一扔,然后在合上弹珠盒子,摇了摇。我看父亲,哭笑的摇了摇头。“这个也是你的弹珠。”父亲说完把刚才把玩那一颗网球大弹珠拿了起来,然后往弹珠盒里一扔。

“你能找到他吗?”父亲重复了刚才的动作,然后继续问我。我点了点头。

“他是你最喜欢的弹珠,因为他很大,很亮,很美。他有别的弹珠所没有的魅力。”父亲缓缓说。突然我脑中一亮,原来如此。

父亲轻笑一声,满意的点了点头。

“想要做到跟一颗大弹珠一样被人一眼就认出他的魅力,那就需要努力,你会有机会的,你的学习成绩不差,如果能认真听课,老师会注意到你的。”父亲说完,便留下我一人在房间里思索。

“阿平,你怎么了?”老师看见我发呆,担心的问了一声。我突然回过神来,盯题:“因为SinA所对的角……所以他们是等边三角形。”我说完后,班里的同学都惊呆了,因为老师还没有教过些证明题,而我是在父亲的指导下才会了一点,同学们眼中看我的的眼光都好像在看怪物一般。

“很好阿平,你很聪明,没错同学们,阿平所说的答案虽然跟老师的证明不太一样,但是也能证明出这一道题目。大家给阿平一个鼓励。”说完老师便第一个拍起掌来,接一大群同学也蚊跟牛尾的拍起掌来。我心里突然充满了自信与自豪感。

父亲对我的教育我一直念念不忘,事隔三秋却还清楚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这是父亲教会我的,一个人不会一直默默无闻,除非是自愿的。

叶圣陶作文大赛决赛地方 第3篇

作文 “森林杯”诗歌大赛

一天,小鹿、小熊起了一个大早,去参加“森林杯”诗歌大赛。

山坡上,选手都已入座,主持人开始报规则:“请各位选手现场创作一首与‘森林环保’有关的诗,前6名可刊登在《森林报》上,若发现抄袭本文作废。预备――开始写!”

有人已经飞速地写起来,有人还在沉思,“紧急补充,紧急补充,比赛限时为30分钟,每篇诗限字50-150字!”

“唰唰唰!”蚕吃桑叶似的声音越来越大,选手们全部头不抬,眼不斜地写着。

“丁零零。”“时间到!”“唰唰唰!”的声音夏然而止,4位考官大象、老虎、犀牛、狮子开始收卷,“哇!快看这篇文章!犀牛惊叫起来,快看这篇诗歌!”大家都围拢来,犀牛主持人般的声音立刻在森林中回响了起来:

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

大自然为您效劳

潺潺的河水

流过您身旁,

滋润您,

为您解渴。

高大的山儿

托着您,

为您的美景

锦上添花。

可爱的鸟儿,

飞过您的头颅,

为您带来,

美妙的音乐

不用谢,

亲爱的森林

因为,

我们愿意!

“多好的文章啊!”

“她一定是冠军喽!”

“要不然就登这篇了!”《森林报》主编长颈鹿推了推眼睛。“其他的与她相比逊色多了!”

“各位选手,很抱歉,因为小鹿选手与大家实力相差太大,所以评委决定,只在《森林报》上刊登小鹿的`作品。”台下没有叹息声,只有祝贺声。

小鹿登上了最高领奖台,她高兴极了,高高仰起她美丽的头颅!在她母亲的怀抱――大森林里环视一周!款款深情地说:“谢谢大家,更要谢谢我们的森林妈妈!值此母亲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爱戴我们的妈妈,不要让她再受伤害!”

顿时,森林里响起雷鸣般掌声……

浙江绍兴行知小学三年级:王曦元

叶圣陶作文大赛决赛地方 第4篇

皎洁月光,洒落身旁;浓浓思乡,传递希望。

秋天到了,树上的红枫叶,都是由稚嫩的淡淡的绿色叶片,经历长时间的风吹雨打,才成为了今天这片红叶,这是它生命结束之前的灿烂。很多时候,自然界其实和人类极其的相似。

中秋,一轮明月高挂于天,宁静淡远的思绪随晚风来到家乡,在亲人的耳边低低诉语。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是宋朝苏轼的《中秋月》,哀愁与感慨述说了一篇优美诗句。看那依旧皎洁的月光,仿佛没有受到喧闹的干扰,露出淡淡的微笑,笑达眼底,眼前的月亮是世界上最纯洁之物。

这时,有一首歌传来,淡淡的孤独伤感,让我想到:孤身在外的人,在中秋到来之际,心中有不知名的情绪,好似牵挂,好似怀念,好似自怜,又好似思念,但是却不知是这四种之和。

一抹难以抹除的想法,开始立根,那便是——回家!

想到回家,我便又想起了家乡的小院。小院里种已经成熟的蔬菜,全家人喜气洋洋地收获一年的劳动果实。一边说趣事,一边开怀大笑。如此惬意,如此闲暇……

皎洁月光,浓浓思乡。恨意陪伴的人,在中秋时看见那轮高挂于天的明月,心中难免不会有触动。仿佛,月亮倒映出母亲的拐杖,父亲的旧大衣,还有父母脸上那些深深浅浅的皱纹,毕竟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痕迹……

中秋之夜,我趴在阳台上,望窗外那张微笑的脸庞,看行人们愉悦的表情,儿童们迫不及待地拿起大月饼,当月饼被消灭干净时,满意的巴喳巴喳嘴巴,伸出舌头舔舔嘴角上的月饼渣,心满意足地笑了。我也笑了。

中秋之夜,皎洁月光,浓浓思乡。

叶圣陶作文大赛决赛地方 第5篇

如果我问“让座到底为了什么?”会有多少人翻翻政治书给我一个官方的答案:道德素养,文化修养。又会有人拿出这个客观到令人心寒的社会新闻“少年因不让座遭老人打骂”“女孩因不让座老人怒其坐其腿上”“让座”的本质无非离不开素养,中国的优秀道德品质。作为一名文科生可以说我要比理科生感性一点,也或许是受爷爷的影响。在公车上看到老人站是一种压抑是一种心痛。在这个布满低头族的世界里,权衡道德的尺度早被网络的病毒所击碎,何德何能会用心去让。

对老人的感性大多来自于父亲和身体不太好的爷爷。几年来,爷爷的身体越发不适,父亲于老家和城市间满回跑。为了劝服爷爷住院及一系列手续,一个月内消瘦了许多。父亲偶尔会冲我们抱怨几句,却是子女中用心最多,最深的。偶然的晚饭间,当父亲平静地宣布完爷爷住院的消息,气氛陷入一片平静,微妙的分子又在翻涌。父亲顿了顿把视线转向我,让我一起去看爷爷。

残阳间,充满消毒水的医院里,刚进病房只看见爷爷靠床头看那抹渐渐淡去的夕阳。见到我们进来,爷爷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每次见爷爷,明明他都好好地坐在我面前,但消瘦的身子和斑驳的脸颊总令心中一片悸动。作为他最小的孙女,爷爷带那偏执的爱,徘徊在我走过的路上。在父亲与爷爷的交谈间,我环顾了下病房里其他的病人,所有人都面色苍白,带饱经沧桑的病态痴痴地看电视。那一刻,在一间病房里我感到了人到暮年的无助,与被病魔缠绕的痛楚。那些逝去的青春早已在他们的人生中烟消云散,或许他们只能对照片抹泪水。日在夕阳,怀念这一天所做过的事却再也回不去。回去的路上,父亲告诫我这是子女的本分,同样是身为孙女的我的责任。不只是对爷爷,对任何一位老人都要抱这颗心。残留的夕阳带走的是光阴,留下的是黑暗。

一次上海旅游的的地铁中,两侧的座位都被低头族所占领,一站上来两位衣破旧的老人,几乎没人抬头哪怕一眼,又有人不愿把还没坐热的位子拱手让出。两位老人相互对视了几眼什么也没说,弓身子靠柱子。那抹容颜在瞬间击中回忆中的碎片。与爷爷的身影不断重合,那沉重的心跳声,那双已丧失光泽的双眸,那些被带走记忆中的微笑。又想起父亲的话,一阵的酸楚从心头涌出。起立,迈出一步,微笑,“您坐吧”老人脸上闪过错愕与欣慰。站在柱子旁感受风吹过的声音,又想起那已逝的夕阳。让座让的是道德吗?让的是修养吗?所谓的礼,本质是从一颗心开始。回望那些夕阳残霞,让的是一颗心,炽热的心。

叶圣陶作文大赛决赛地方 第6篇

所有的好文章都来自于对于生活的敏锐观察与体验。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选准一个角度,真实地再现生活,就能写出鲜活的好文章。

这个题目,我们主要的意图是用一句劝慰的话语作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中那些让人感动的时刻,说这话的人是谁?对谁说?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说?而且如果是印象深刻的话语,一般会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事件本身特别重要、过程特别复杂,这句话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好的效果;一种是这句话在不同的场景中经常被提到,展示了说话人的一贯的性格、情感。这样的两种情况下,文章都不难构思。

就这句话本身来说,也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除了日常的劝慰用语之外,我们还可以理解成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表现得过于急躁,急于发展,急于成功,急于成长,急于恋爱,急于享受,这样的急躁,导致了社会生活中很多违背规律、拔苗助长的事情出现。如果学生能对此作出阐释,当然也可以写出立意深刻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