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甲午战争陈列馆作文 第1篇
——丁汝昌
苟丧舰,将自裁。
——刘步蟾
2月12日,浩威盗用丁汝昌的名义,起草了投降书,无条件向日军投降。港中军舰除被击沉者外,连同军火、物资全部为日军所掠,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这就是威海卫之战。
甲午战败,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比深重的灾难。此战不仅改变了亚洲的传_略格局,而且对世界近现代历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百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百年风云一闪而过,多少往事都随那莽莽沧海滚滚东流去,但这里记载的甲午国殇的奇耻大辱,却是刻在中国人心头的一道百年未愈的剜心之痛。
北洋海军
舰船模型
炮
马关条约谈判
展厅一角
刘公岛甲午战争陈列馆作文 第2篇
平壤战役两天后,1894年9月17日,中日双方海军在鸭绿江口外的黄海大东沟海面展开激战。这场海战被称为黄海海战,亦称大东沟海战。海战历时约5小时,以日舰率先撤出战场而告终,但北洋海军却遭受重创,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致远、经远、等四舰沉没,副将邓世昌、林永升等壮烈殉国,伤亡数百人。
日本联合舰队有六舰受重创,却无一沉没。自此,北洋海军退守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刘公岛甲午战争陈列馆作文 第3篇
黄海海战之后,虽然北洋舰队还拥有大小舰艇40余艘,但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强令其躲藏在威海卫军港内,不许出港巡海,从而使日本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制海权,造成了北洋海军坐以待毙的局面。
1895年1月中旬,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抄袭威海卫后路,并以海军封锁威海卫港口,使北洋舰队陷于港内,腹背受敌。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不甘坐以待毙,请求主动出击,但为李鸿章所阻。
2月初,日本海陆军协同夹击北洋舰队,丁汝昌及广大爱国官兵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先后打退敌人数次进攻,击沉敌舰七艘。但是随着形势的恶化,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勾结北洋海军副统带英国人马格禄和顾问美国人浩威,公然胁迫丁汝昌献舰投敌。丁汝昌宁死不从,在弹尽援绝的困境中,绝望地吞服_自杀殉国。
展厅内里有一组丁汝昌等将领大型群像雕塑,甚是感人。丁汝昌端坐于前,忠臣在侧,共同赴死。
解说词是这样的:“日军大兵压境,丁汝昌置个人生死荣辱于度外,积极联络海陆守军,以寡敌众,坚守孤岛。在弹尽援绝的最后关头,他拒敌诱降,悲愤殉国。刘步蟾、杨用霖、张文宣、戴宗骞等将领也自杀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