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语录(实用619句)

时间:2025-04-29 15:44:49 作者:admin

古代文学语录 实用108句

1. 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德,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行动者”.

2.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3. 形近异义字

4.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7.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9.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10. “But to see her was to love her, love but her, and love her forever.” —Robert Burns

11.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1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3.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14.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

15. 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6. “学习方法”论

17. 异形同义字

18.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9.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1.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22. 心思澄澈,安定有力,摒除诱惑,才可成就大事业。

23.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论语》

24.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25.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6.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2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8.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论语》

29.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暮。摘《论语》

3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1.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吴承恩

32.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

33.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34.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论语》

35.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论语》

3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38.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39.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40.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月好。摘《论语》

41.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42. 那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43.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44. 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45.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4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论语》

47.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4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4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0.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5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5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旨》

53. 如是颠簸生亦无悔。

54. “Grow old along with me! The best is yet to be.” — Robert Browning

55.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摘《论语》

5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7.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8.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59.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60.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61.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6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63.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6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6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66.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论语》

67. 答题时, 可以凭借语句的内容和形式, 推断所填的名句。如试题已经给了“不能成方圆”, 让填出上句, 到底是“无规矩”, 还是“不以规矩”呢, 这就要根据下句的“不能”进行推断, 古人行文, 很注意讲究对仗, 因此可确定应填“不以规矩”。

6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知。摘《论语》

69.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70.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论语》

7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论语》

7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73. 三思而后行。——《论语》

74.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75. 宋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张载曰:“须是自求,已能寻见义理,则自有旨趣.自得之,则居之安矣.”——《经学理窟·义理》

76. 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77.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7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9.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80.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81.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

8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83. 学不可以已。——《荀子》

84.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85.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86.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87.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

88.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8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90.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9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9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3. 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9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95. “业精于勤”论

9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7.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98.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99.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10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101.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02.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03.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论语》

104.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105.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06.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论语》

107.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10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古代文学语录 实用126句

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3. “For you see, each day I love you more. Today more than yesterday and less than tomorrow.” —Rosemonde Gerard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5. “You know you’re in love when you don’t want to fall asleep because reality is finally better than your dreams.” —Dr Seuss

6.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7. 好学而不贰。——《左传》

8. 本欲起身离去,奈何影子落人间。

9.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0. 同音异形字

1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2.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3.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摘《论语》

1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15.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16. 躬自犀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论语》

17. 你若无心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头,把酒千杯平日月,吟诗百首度春秋。

1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19.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论语》

20.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论语》

2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23.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论语》

2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5. 创新教学形式

26.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7.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28.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宋·陆九渊

29. 语句顺序

30.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3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32.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3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4.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35.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36.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3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8.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39.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4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41.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

42.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43.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4.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4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论语》

46.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摘《大学》

4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8.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49.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50.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摘《论语》

51. 养由矫矢。兽与于林。蒲芦萦缴。神感飞禽。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躭道。安有幽深。

5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论语》

53.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5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55.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56.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论语》

57. 在答题时, 如果有选择余地的话, 应选有把握地写, 如果实在不会写, 就要果断放弃, 不要想当然地瞎碰, 那样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因为凭空不可能写出和原句一样的句子来。

58.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论语》

59.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中庸》

60.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61.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62.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6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64.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65. 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66.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

67. 道不同,不相为谋。摘《论语》

6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69.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0.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1.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7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7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74.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7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7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摘《中庸》

7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论语》

78.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79.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80.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81.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

8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83. 应熟悉用字的通假现象

84.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85.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86.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87. 朽木不可雕也。摘《论语》

88.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8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论语》

90.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9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92.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9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94.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95.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96. 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9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论语》

98.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99. 当仁不让于师。摘《论语》

10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01.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102.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103.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04.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论语》

10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106.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07. 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摘《论语》

108. 按题目要求答题。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答, 不要多答也不要少答, 如让任选两题, 就选确保得分的题。

109.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110.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11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112.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海人不倦。摘《论语》

113.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14.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15.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6.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1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18. 风干了忧伤,雨散了惆怅。

119. 学习借鉴,提高写作能力

120.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21.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12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24.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25.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赛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论语》

126. 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古代文学语录 实用59句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2. 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5.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史记》)

6.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论语》

7. 所通字与原字韵母相同的通假字。如:

8.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9. 所通字与原字的声母相同的通假字。如:

10.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1. 备考注意

12. 中学古文经典作品教什么

13.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冯梦龙《警世通言》

14. 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15.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摘《论语》

17. 玩物丧志。——《书经》

18.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9. 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20.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论语》

21. 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2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23.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24. “If you live to be a hundred, I want to live to be a hundred minus one day so I never have to live without you.” —Alan Alexander Milne

2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摘《论语》

26. “学习重要”论

2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8. 孔子《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西山村》

3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31.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32.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3.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34.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论语》

35.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论语》

36.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37. 广东中山市东升镇党委书记欧万洪有句经典名言:“教育好,出人才;教育不好,出问题.”

38.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39.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0. 《诗》云:“桃之天天,其叶慕慕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41.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论语》

42.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论语》

43.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4.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摘《论语》

4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4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4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8.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9. 中学古文经典作品应该怎样教

50.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5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4.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55. 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论语》

56.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57.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58. 品味语言,提高阅读能力

59.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古代文学语录 实用47句

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2.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3.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论语》

4. 有杀身以成仁。摘《论语》

5.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论语》

6.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7.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8.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0.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11. 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1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4.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论语》

15.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16. 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17. 明代王守仁:“大抵童子之性,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扰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8.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2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21. 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22.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3.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4. 岁月落尽了繁华,鲜血染透了戎甲,谁能为你君临天下?

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貌,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摘《论语》

26.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7.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28.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29.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0. 有一些通假字的古音相同或相近。如:

3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言必信,行必果……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朝闻道,夕死可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3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34.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35.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36.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3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8.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9. 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4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41. 备考复习时, 一定要既动脑又动手, 避免书写上的错误。

42.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43.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44.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 《大学》

45.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论语》

46.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47.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古代文学语录 实用55句

1. 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2. 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3.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4. 多行不义,必自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5.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6.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7.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8. 有教无类。摘《论语》

9.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0.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11.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12.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论语》

13. 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14. 巧抓课前,让学生去演

15. 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爱因斯坦

16.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7. 凤凰台上凤凰游,赴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18.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9. 教给学生赏析评议的一些方法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1.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论语》

22. 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

23.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

24. 红尘有你,红尘有我。在心中辗转了千遍万遍的那一个字,此岸有梦,彼岸无忧。一朵花开,一梦今生。一朵花谢,一念随风。云在天上,你在心上。

25.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6.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7.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爱因斯坦

28.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29. 躲在万劫不复的街头,微笑参透覆水难收。

30. 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31. 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32.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33.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论语》

34.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 焉能为亡?--摘《论语》

35.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

36.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37.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3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9.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4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1.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寄;

42. 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

43.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论语》

44. 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45.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46. 以智导学

47. 积极思考,获得感受和体验

4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4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5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1.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2.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5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54. 再现意境法

55. 切勿望文生义, 以今训古

古代文学语录 实用77句

1.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2.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论语》

3. 叶澜说过:“一个老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

4. 注意复习时间安排

5. 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经典、用经典的氛围

6.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7.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8.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9.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10.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1. 清音碎梦终是缘,一别永离成定弦。

12.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13.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4.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1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6. 所通字与原字的声母、韵母完全相同的通假字。如:

17.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18. 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19.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20.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21.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论语》

22. 博学之、审问之、值 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

23. 以理激学

24.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25.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论语》

26.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27.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师的自由时间是根,它滋养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

28.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29.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李开先《宝剑记》

30.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3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3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3. —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34.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35.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36.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7.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论语》

38.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39.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40. 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乌申斯基

41. 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4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3.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4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平?摘《论语》

45.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6.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47.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48.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49.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0. 玩物丧志。《书经》

51.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陶行知

5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53. “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54. 知耻近乎勇。——《中庸》

55.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56. “借书促读”论

57.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论语》

58.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59. 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60.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6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2. 生僻难写字

6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64.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6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论语》

66.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67. 人生似梦的年轮,在老去的故事里演绎一场场悲欢离合,衍灭了了多少回忆,微凉了多少时光不在荏苒。

6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69.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70.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71.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7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古今贤文·劝学》

74.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5. 礼之用,和为贵。摘《论语》

7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77. 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暗淡。

古代文学语录 实用108句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3. 切勿将偏义词等量齐观

4.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争报恩》

5.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6.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论语》

8.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0.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1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2. 想干成大事,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

13.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14.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15.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1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论语》

1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论语》

18. 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19. 兄弟拼搏共创新。

2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1.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22.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3.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24.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25.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

26. 以情入学

27.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8.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摘《论语》

29.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论语》

3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1.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32. 善抓课余,让学生去练

33.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34.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35.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6.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7.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38.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39. 以趣激学

40.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41. 科学统筹,全面开花

42.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怀刑、小人怀惠。摘《论语》

43.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论语》

44.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45.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46. 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4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4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9.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5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51. 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52.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5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54.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55.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论语》

56.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57.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58.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59.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60.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61.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6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3. 孔子《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64. 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65.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66.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67.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68.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6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70. 几段唏嘘几段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71.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7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73.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74.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75.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76.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77.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78.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论语》

79. 清代颜元在《总论诸儒讲学》一文中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又说:“使为学为教,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功于习行在八九,则生民幸甚,吾道幸甚!”

80. 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

81.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82.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83.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论语》

84.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85.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86.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87.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88.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

8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论语》

90.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9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92.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93.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论语》

9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95.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论语》

96. 孔子《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者来之不如今也?”

97. “勤能补拙”论

9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99.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100. 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101.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102. 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摘《论语》

103. 孔子《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4. 句中容易忘写虚词

105.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106. 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07.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08.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古代文学语录 实用39句

1.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2. 小不忍、则乱大谋。摘《论语》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论语》

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5. 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6. 炼字法

7.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8.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

9.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10.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摘《论语》

1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论语》

15.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

16. 结合古文特色开展教学活动

17.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18. 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9. 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行》

20.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2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摘《论语》

2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论语》

24.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25.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26.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28.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

29. 情感共鸣法

3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32.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4.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35.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3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7.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38.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9.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