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书四个要素分别是(通用4篇)

时间:2025-02-04 09:39:22 作者:admin

策划书四个要素分别是 第1篇

活动可以影响的产品数据有很多,包含下载量、日活、月活、留存率,如果你运营的是电商类产品的话还可以有销售额、订单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要是你运营的是社区类产品则有发贴量、互动量、点赞量、转发量。

当你发现以上产品数据出现明显下降时或者想重点提升产品的某个数据指标时,通常时候就会去考虑策划活动了(活动的背景就来源于此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产品的各项数据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在确定活动策划想提升的重点数据的同时也需要去思考怎么样通过活动去优化与之相关数据,比如交易额数据的提升,肯定是离不开流量、客单价、复购率、转化率的数据提升。

交易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举一个以产品数据为出发点的内容专题活动背景例子吧。

“从5月以来产品的新用户留存率下降了近5%,运营部门希望采用活动策略来给新用户、低频用户搭建一个高效的了解、探索产品的场景,提高新用户的留存以及促进低频用户的活跃。”

策划书四个要素分别是 第2篇

1、工作内容:做什么(WHAT)--------工作目标、任务。计划应规定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目标、任务和应达到要求。任务和要求应该具体明确,有的还要定出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

2、工作方法:怎么做(HOW)---------采取措施、策略。要明确何时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就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这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措施和方法主要指达到既定目标需要采取什么手段,动员哪些力量与资源,创造什么条件,排除哪些困难等。总之,要根据客观条件,统筹安排,将“怎么做”写得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特别是针对工作总结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工作分工:谁来做(WHO)-----工作负责。这是指执行计划的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每项任务,在完成过程中都有阶段性,而每个阶段又有许多环节,它们之间常常是互相交错的。因此,订计划必须胸有全局,妥善安排,哪些先干,哪些后干,应合理安排。而在实施当中,又有轻重缓急之分,哪是重点,哪是一般,也应该明确。在时间安排上,要有总的时限,又要有每个阶段的时间要求,以及人力、物力的安排。这样,使有关单位和人员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条件下,把工作做到什么程度,以便争取主动,有条不紊地协调进行。

4、工作进度:什么时间做(WHEN)------完成期限。

策划书四个要素分别是 第3篇

同样的借势热点做活动策划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数据提升效果,比如,大家可以看这两句活动文案。

“送你 20 元优惠券”

“情人节想给 ta 买礼物,送你 20 元优惠券”

同样是送优惠券,后者的领券率肯定会更高,究其原因在于热点能够拉近活动与用户的距离,让用户感知到这件事和自己有关。本章节开头提到的活动策划背景案例就属于通过网络热点环境,来佐证自己为何要策划“戒烟吧”相关活动。

另外,热点可以继续细分成俩类。一种是可预测,比如春节、情人节、双十一、中秋节;另外一种是不可预测的比如中国男足进世界杯、维密秀奚梦瑶摔倒。前者属于活动策划同学需要重点关注和利用的,后者就看公司整体的灵活度了,坦白讲不可预测的热点还真不适合策划同学考虑。

通过深度的观察和分析竞品的活动来定性的判断出有效的类型活动,如果能够定量的给出竞品的活动效果数据,相信你基于竞品活动写出来的背景说明就会更有说服力。

“每个人都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去做第一”。对竞品的分析来做活动决策,比较适合市场跟踪型策略的公司。它也符合绝大部分领导的决策习惯“市场上是否有类似的成功案例”

比如百度地图的运营同学在做年终活动策划时,写活动背景是这样的:

每当新年临近,友商们总是习惯过去一年进行各种盘点,年终奖、点赞数、账单等等晒满朋友圈。作为坐拥亿级用户量的地图类产品,面对一波又一波的盘点热潮,我们希望做一份不一样的年终盘点。结合百度地图精准的路程测试,邀请网友对过去一年的上班路程进行测试,晒一晒自己的“辛苦指数”,加强用户与产品之间额的情感链接。(做到了有热点也有竞品研究)

我们做活动有时候可能只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想提升某一类人群在产品上的行为数据。

前者是出现大规模用户发出非常强的请愿声音或者在数据上也出现了某种趋势,我们会将活动当作对这类人群的需求验证。后者属于该类人群在产品上的活跃度,对产品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商业价值和核心数据推动作用,我们才会愿意为他们单独策划活动。

这里举一个基于目标人群的活动背景案例。在校大学生每年是可以为百科贡献上百万个词条的,如果你是百度百科的活动策划,那么在活动策划书的第一句应该写上:

策划书四个要素分别是 第4篇

一切牛逼的观点和文案都不是空穴来风,深刻洞察了用户的痛点才能真正想出解决他们问题的方案,有共鸣的话题才能够让用户有所行动(阅读、购买、传播、收藏)

在思考活动主题时,如果能够从以上 4 个维度的任意一个进行切入基本上就及格了。不过为了大家可以拿到高分,在确定活动主题时可以更加系统的结合这四个维度进行主题挖掘,推荐试试 64 宫格挖掘法。

以策划情人节活动为例,我可以通过如下步骤,想出符合特定人群痛点的主题:

在最中央的地方写上活动方向“运营人的情人节活动”

在 X 轴正向系写上目标用户,单身运营,情侣运营,运营高管…

在 Y 轴正向系写上服务卖点,运营课程,运营周边,运营社群,线下活动,免费观影..

在 X 轴负向系写上所属行业的热点名人,李彦宏、阿里、徐老师、咪蒙……

在 Y 轴负向系写上用户共鸣和痛点,如何追热点、如何脱单、如何过节…

然后在 X 轴和 Y 轴的交叉的表格里,结合前五步填写的关键词,从任意两个(以上)关键词出发,大胆的联想画面并把画面的核心关键词填写进去。

整个填写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但请坚持把它填满,因为你的爆款主题就会在里边出现哦。比如我花了大概 20 分钟后,把所以表格填完后,得到了《追情人节热点的*大套路》这样的干货文章。

如果你严格的按照 64 宫格的方法思考主题,你会发现当主题被定义下来之后,其实活动的宣传文案也都会被解决掉了,尤其是当你懂得兼顾有趣、有场景、有悬念的文案写作参考标准。

比如在情人节的时候,刚好你做的是女性电商,那你的主题就可以《情人节夜不归宿,记得带上这 24 样东西》。

具体的时间这里不做推荐,我们只做用户可以参与活动的时间长短说明。一般来说一场活动的时间越长越好,当然前提是你能够有足够多的素材把它撑起来。通常情况下,电商类产品的活动时间周期会在 10-15 天左右,长一点的类似双 11 这样会到 30 天,再这个时间段里边每天都会上线 1-2 个新的活动页面,最终做到某一天线上同时存在 7-8 个活动页面,来针对性的提升不同的数据指标。

工具类产品的用于提升产品留存率的活动可能会是一个季度长期挂在产品页面里;社区类产品活动周期如果只是话题应该就差不多 1-3 天,如果是内容整合传播的活动,会有 15 天左右,每天都去推不同的内容专题。

对于长时间的活动这里还有一个建议就是要每 3 天一个换推广资源位上的图片,用不同的活动卖点来打到不同需求的群体。

关于活动策划书最为关键且基础的 4 个要素做个总结吧:

千万别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一定要找到做活动底层的决策出发点也就是背景。

从产品数据、网络热点、竞品活动、目标人群,来寻找活动背景的撰写灵感。

像写文章标题一样去思考活动的主题,优先从目标人群出发来思考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周期越长越好,但需要保证每 1-3 天都有新的活动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