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实践课总结与体会(精选4篇)

时间:2025-05-01 11:14:44 作者:admin

陶艺实践课总结与体会 第1篇

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初三陶艺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学习陶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陶艺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自然,社会等各项活动中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安排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的陶艺的学习内容,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一些课外的相关的课题交给学生去处理,如在社区宣传陶艺知识、如何在社区举办一场成功的陶艺作品展、作品义卖活动等。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陶艺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作品创作的主题,设计与主题相关的陶艺作品的造型与适当的装饰技法,根据需要与创意来创作作品,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思想,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陶艺素养。

陶艺实践课总结与体会 第2篇

良好的陶艺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陶艺学习的大环境。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陶艺文化环境。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初三陶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使学生在不同模块的实践中认识和理解相关陶艺知识点,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在创作模块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陶艺实践课总结与体会 第3篇

学生在陶艺学习的过程中动手能力有所差别,再加上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单独辅导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引导其走入陶艺的艺术大堂。

陶艺实践课总结与体会 第4篇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陶艺课程;项目化教学

中国陶艺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现代陶艺教育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合高职高专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院校非专业陶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陶艺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装饰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陶艺不仅仅是传统的“道器并存”以实用形式存在的精神产物,同时也更多融入到环境艺术之中,成为环境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成为了专业必修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相对保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笔者经过多年的陶艺教学,不断实践与研究,进行陶艺课程的改革,以装饰艺术设计为载体,以陶艺创作为手段,在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养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对整体装饰空间的氛围营造以及风格把控能力。

一、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设置背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审美也在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要求较之以往也有所不同,不仅要满足其功能性,同时还要具备精神意味的满足。比如自身的居住空间,以及除了自身居住空间之外的其他空间环境,如购物空间环境、休闲空间环境、娱乐休闲环境等,人们对这些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担负着去创造美好空间环境的重任。

(一)教学对象。

陶艺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教学对象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均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对于绘画,电脑设计等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立体造型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师资与设备。

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陶艺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很多陶艺教师甚至都是由雕塑专业的教师担任,或者是其他艺术专业的教师来兼职,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陶艺教学设备具有相对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一般非专业艺术院校在教学设备上都只是具有完成相应教学成果的一些简单设备,例如一些拉坯机,手动转盘,电窑等。像球磨机、练泥机、泥片机、吹釉机等都还达不到专业院校的水平。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陶艺课程无论从教学受众群体还是教学主体上,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高职院校装饰艺术专业陶艺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的以培养陶艺设计人才为目的,而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素养与审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并且能够设计与制作出符合环境空间风格的陶艺作品,以陶瓷为材料最终创造出更好的环境空间装饰效果为最根本目的。

二、当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育“单向化”显著,学生创新能力缺失。

高职院校的教育,不仅是要教授学生学习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多数学生仍然保留着初高中时期的教师单一的传授式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以及缺乏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设计本身就是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的活动,学习的主动性、研究性、创造性是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这种“单向化”教育直接导致学生创造力的缺失。大多数学生在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缺乏创新能力,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赏析,不但不能用来借鉴与激发创作灵感,反倒是成了学生们直接拿来进行抄袭的样本。这种抄袭性、模仿性设计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教学模式。

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设置时间较短,一般都只有60学时到80学时左右。陶瓷制作是一个复杂的工艺,一是要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历史以及陶瓷的制作工艺,二是在对陶艺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陶艺作品的设计,三是在以上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进行陶艺作品的成型、烧制。陶艺作品的制作要经历这样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然而作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下的陶艺课程,不可能给我们足够长的时间去完成一件陶艺作品。当前我们的陶艺课程,大多时候都是顾头顾不了尾,时间短,任务重,制作工艺又相对复杂,很多工作例如上釉、烧窑等,在安排的教学时间内都无法完成,只能占用教师和学生的业余时间去进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形中对下面的课程造成了影响。依据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陶艺课程教学目标,制订出一套适合本专业的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三、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传授技能与改变思维模式并重。

教学改革的重点不仅在于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的改变,从设计模仿,改良,转向创意理念的提升和原创性设计理念的开发。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如同社会上电脑速成班里的学生,只是单单掌握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同时我们的任务在于传授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审美和艺术修养,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等问题。

(二)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突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特色。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下的陶艺课程设置,要突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要有别于陶艺专业的陶艺课程,以及其他专业范畴内的陶艺课程。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强调环境空间的设计,在这样的前提下,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环境空间而展开,以空间环境为主体,进行相应的陶艺作品。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课程中更加明确陶艺作品的创作目标,同时也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一个东南亚风格的休闲会所设计中,需要设计一件陶瓷香薰器皿。这时,我们所设计的陶艺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它一定是要与东南亚风格会所相融合的,无论是它的造型、装饰都要与大的环境空间相统一。这样很好地避免了学生盲目进行陶艺创作,节省了大量的前期构思的时间。同时,制作的陶艺作品还能够很好地运用到整个项目教学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语

陶艺课程在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重视,是因为陶艺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立体造型能力,同时让装饰艺术设计变得更加丰富且具有趣味性。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改革,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可以通过陶瓷这种特殊的材料,结合自己设计的空间风格去创作相应的陈设元素与摆件,在提高了学生们艺术修养的同时,使他们的设计作品更具有原创性,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陈淞贤.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J].现代陶艺,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