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感想总结(推荐3篇)

时间:2025-04-25 17:51:04 作者:admin

荆轲刺秦感想总结 第1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再次读起这句诗,他恍然出现在我眼前。一袭黑袍随风而起,他是两千年前那位著名的剑客,他亦是一名:死士。他有一个如青铜般的名字,他叫----荆轲。漉漉雨雪,秦世恍兮……

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见陵”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

即便...

荆轲刺秦感想总结 第2篇

1【信】古义:信物,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义:书信

2【金】 古义:铜(古代以铜为金);今义:一种贵重的金属

3【涕】古义:眼泪;如: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今义:鼻涕

4【币】古义:礼品;如:持千金之资币物

今义:货币

5【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6【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今义:年长之人

7【购】古义:重金收买;如:今闻购将军之首今义:购买

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9【有意】古义:同意,愿意;如:将军岂有意乎

今义:故意

10【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如: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11【于是】古义:在这时;如: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2【顾】古义:回头;如:终已不顾

今义:照顾,考虑,顾及

13【鄙人】古义:粗鄙的人;如:北蛮夷之鄙人

今义:谦词,对自己的谦称

14【穷】古义:穷尽;如:图穷而匕首见

今义:缺少钱财

15【假借】古义:宽容,原谅;如: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16【走】古义:跑;如:秦王还柱而走

今义:行走)

17【提】古义:读作dǐ,投掷,投打,投击;如: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今义:垂手拿着

18【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如:诸郎中执兵。

今义:称中医医生

19【股】古义:大腿;如:断其左股。

今义:量词。

20【左右】古义:身边侍臣;左右既前

今义:方位名词

21【废】古义:倒下;荆轲废

今义:残废

22【复】古义:又,再;如:秦王复击轲

今义:往复,重复,复习

23【深】 古义:刻毒;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24【遇】 古义:对待;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义:相遇,遇见

25【未来】 古义:没有来;如:其人居远未来

今义:将来,以后

26【不顾】古义:不回头:如:终以不顾

今义:不顾及

27【亲】 古义:亲近,近身:如:则秦王未可亲也;今义:亲爱的人或事物

(课改只要求掌握双音节词的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②省略句

取之 ( 以 ) 百金

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欲与 ( 之 ) 俱 ( 往 )

以(之)试人

皆陈(于)殿下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

遂拔以(之)击荆轲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使(之)毕使于前

群臣侍(于)殿上者

比(于)诸侯之列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群臣侍殿上者 【定语后置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句】

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

秦王购之 金千斤【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

刘向(前77年—前6年),原名刘甦,字子政,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五世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

以门荫入仕,起家辇郎。汉宣帝时,授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即位,授宗正卿。反对宦官弘恭、石显,坐罪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到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世称刘中垒。

荆轲刺秦感想总结 第3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在这凄凉而又悲壮的歌声中,荆轲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一辆马车,一个待从,一把匕首。他知道此行将意味着什么,他同样知道后果将会怎样,但他义无反顾。为了一个国家的存亡,为了一个人的心愿和一句永不悔改的承诺。他是应该回过头来看一眼的啊!其实,当他回过头时,看到的已不再仅仅是燕国,而是这几多留恋的人世啊!但他终究没有回头,昂然大步踏向秦关。

史家们对荆轲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赞他为英雄,有人称他为豪杰,而有人则叹之徒具匹夫之勇。我无法回到过去亲眼目睹事情的经过,也无法找出哪位史学家的失误。我只相信就在荆轲头也不回地离开燕国的那一刻,或许只有一分钟那样短暂的时间里,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无悔的英雄。

人们对英雄是向往的。在小说里、电影中看到出手挥金如土、豪气冲天、武功盖世的英雄时人人都会赞叹不已,而自己也做着这样一个英雄梦。但无论英雄的形象如何改变,书本上的文字如何变化,小说和电影中都会有这样一相同而且永远不变的潜台词:“本故事纯属虚构。”而当人们沉浸于虚构中时,已将英雄的定义染上了虚构的色彩,于是他们感叹这世间已经没有英雄。其实就在他们感叹的时候,身边已经出现了无数的英雄。

当一个歹徒持刀抢劫,而在场的人却只愿成为观众而袖手旁观的时候,有人大声喝道:“住手!”当一场大火烧遍整栋楼房,人们皆自顾逃命,一位残疾人无法走出房屋而绝望地呼救时,有人毫不犹豫地跳进火海……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只是在人们眼中却已成了“小事”而不重视罢了。或许他们的结果同荆轲一样:大喝“住手”反而被打成重伤;跳进火海结果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因此,他们永远无法成为人们眼中的英雄,无法名垂千古。但我敢说,当他大呼“住手”,当他跳入火海的一刹那,或许只有一分钟那样短暂,但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在战乱的年代,人们是需要英雄的。诸侯争霸,群雄并起,英国需要荆轲。在八年_、抗美援朝岁月中,无数英雄为捍卫祖国而壮烈牺牲,他们是一座丰碑,将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而在今天,在这和平的年代里,英雄已不再是战争年代浴血战场血烈士,而是一个个无名的勇于挺身而出的一分种英雄。他们就像点点繁星照亮了黑夜,映耀着整个天空。

一分种固然短暂,但一的英雄却永恒,他们将永远记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