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总结与感悟 第1篇
暑假,我参加了延安采风行活动,在西安,我看见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亲眼所见的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佣真是与书本,文章上略有不同啊!他们一个个栩栩如生,真是佩服古代人的雕刻手艺啊,正是因为高超的雕刻手艺而赋予了他们的生命。他们有的身披铠甲,有的`牵牛牵马,有的趾高气扬,有的鞠躬尽瘁;他们神态自若,表情和动作都不一样,而且,有的兵马俑是上了色的,非常漂亮,而有的为了保存古迹,所以没有上色,仍然是一片土色,但有古代的颜色,有古代的味道,仍然漂亮;憨态可掬的面貌表情,严肃,冷清,热情,这些表情看似平凡,可在兵马俑身上,他们仿佛有了生命,仿佛有了人的喜怒无常,悲欢离合的表情,非常神奇;兵马俑也有许多种类,有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青瓷俑等等。
这么多,我感觉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秦朝,辉煌的秦朝。兵马俑是秦始皇要求仆人这么做的,因为秦始皇想在他死后,他也能统领千万大军和宫女,并且宫女是大活人,这样一来就有许多大臣去救宫女。可是,秦始皇已经在陵墓门口设下了重重机关,所以,有不少大臣死于机关下。
我也希望你们能去看一看,因为,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哦。那你们知道兵马俑是怎么来的吗?
兵马俑,来自一个姓杨的村民的执着。当时,西安山上严重缺水,所以,他们就开始在山上挖井,后来,他们挖出了一点点陶瓷,他们便吼到:“啊!魔王降临了。”因为当时,他们相信有一个大魔王,只有姓杨的村民一直挖了下去,后来,他们挖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陶瓷人,于是他将俑运到博物馆去,就这样兵马俑诞生了。
奇迹的兵马俑,辉煌的秦朝,伟大的秦始皇,世上的奇迹。
秦始皇陵兵马俑总结与感悟 第2篇
听说星期天临沂体育馆将举办西安兵马俑展,我以前在书上读过关于兵马俑的介绍,早就想亲眼看看兵马俑了,爸爸说:“明天带你去看兵马俑,让你开开眼界!”我高兴地说:“正合我意!”
清晨,我和爸爸坐公共汽车来到临沂体育馆。就看见馆门前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来到售票口,我看见有老师带着学生来的;有父母领着自己的孩子来的;还有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是自己来的。他们都是慕名来观看兵马俑的风采的。我们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交上了票,进了展厅。
我和爸爸先参观了展厅中间的一张展台。台上有几个秦朝的立射俑,高约半米,外形十分威武,英姿飒爽。左边和中间的几个立射俑,左手拿弓,右手拿箭,昂首挺胸地站着,瞄准敌人,时刻准备放箭。可右边的就不一样了,这些立射俑全部向后面看着,似乎后面有敌人进攻,他们神情严肃,严阵以待,好像要把后面进攻的敌人一网打尽。
我觉得最有趣的是一件青铜乐器,用小棒一碰,就发出悦耳的响声,真好玩。听爸爸介绍说,这叫编钟,全部用青铜铸造而成,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我不禁赞叹道:“古代劳动人民真是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呀!”
我和爸爸又参观了另一张展台。展台旁有介绍说,这是兵马俑中数量最多的`士兵俑。只见一个士兵扶戟而立,一个士兵右手举着一面盾牌,其他几个手里拿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兵器,他们好像在保卫自己的国家。
参观完了兵马俑,我想:西安兵马俑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要是能看到西安真正的兵马俑,那该多好呀!
秦始皇陵兵马俑总结与感悟 第3篇
正月初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来到西安的临潼看兵马俑,听导游说我们来的不是旅游的旺季,但是我还是看到有那么多人参观,如果是旺季估计该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了,真幸运来的是时候。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秦陵地宫,导游说我们参观的是现在的人们模拟出来的地宫,真正的秦陵地宫现在的人们还没达到挖掘它的技术。进入地宫给我的第一感觉很神秘,随后映入眼前的是秦始皇建造的整个地宫的模型,又气派又奢华。导游指向一个有很多兵马俑的地方,告诉我们这只是现今人们发现的唯一遗址。随后又跟着导游下楼梯,来到地下看秦始皇墓宫,有秦始皇出游的场景,排场很大。有歌舞表演的场景,很辉煌。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
随后我们来到了真正的兵马俑出土的地方。人们为兵马俑建造了很壮观的房子,分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进入一号坑,面积好大,感觉跟我们的学校那么大。有个带标志的地方,是1974年一个农民挖井时发现的地方,进而发现了兵马俑。这位农民现在是兵马俑馆的名誉馆长了。看着这么多的兵马俑,还真是每一个人表情都不一样。看着整个一号坑,将近一半都还在专家的挖掘当中,白天由于人们的参观不能挖掘,所以晚上才能继续。看着那些残缺不全的兵马俑,都是专家们一块一块粘接起来的`,他们真是又敬业又辛苦。听导游说兵马俑当时挖出来的时候是彩色的,由于我们科技的有限,颜色被氧化而退掉了。二号坑也是在挖掘当中,有些毁坏的太多不能再挖。一号和二号坑多数是士兵的形象。三号坑就不同了,是各种兵将埋的地方。
参观完整个兵马俑馆,把我累得可够呛,还有爸爸妈妈也是,虽然很累但是我们发现了很多没见过的历史,长了很多见识。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真了不起,三十九岁就统一了六国,两千多年前的人们那么厉害,中国估计在当时应该是最先进的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