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人物形象总结(实用3篇)

时间:2025-03-19 17:29:55 作者:admin

王熙凤人物形象总结 第1篇

(1)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

(2)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3)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

(4)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5)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王熙凤人物形象总结 第2篇

在作品中王熙凤的出场就让人印象深刻,贾母对她的评价是泼皮破落户,表面上看是骂,实则表现出贾母对王熙凤的态度来看是很宠爱的,这也从侧面说明王熙凤是一个很懂得如何讨长辈欢心的人。贾母在贾府的地位乃至高无上,能够得到贾母的宠爱,其聪明才智绝非一般。

还是拿出场为例,”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此一句话既表露出对黛玉的关怀,又暗合了贾母对黛玉的重视,表面看忽略了贾母,其实却处处对贾母的心思,这些无一不表露出她深谙人心,聪慧的才能。

王熙凤人物形象总结 第3篇

这一特点在她管理宁国府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先是一针见血指出宁国府的弊病,然后立马走马上任当众宣布管理办法,文中写道:“既然委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别说‘这府里原是这么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了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理!” 她针对宁府的弊端,让大家各司其职,忙而不乱;再加上她软硬兼施,杀一儆百,让那些奴仆不敢再有别的心思,把宁国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这里就能看出她的精明强干,在处理事情时很有手段,大刀阔斧地去实行自己的想法,全府上下被她收拾的服服帖帖。

幽默圆滑,泼辣俏皮

凤姐还幽默风趣,经常逗得人捧腹大笑,所以在全书也是一个润滑剂般的存在,有一次宝玉不小心冲撞了宝钗,遭到宝钗冷嘲热讽,噎得宝黛二人羞红了脸。王熙凤见苗头不对,又戏谑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姜,怎么这么辣辣的?”一个幽默的玩笑,将尴尬化于无形,三人也一笑置之了。在凤姐缺席中秋宴时,贾母感慨道:“偏又把凤丫头病了,有她一个人说说笑笑,还抵得十个人的空儿:可见天下事总难十全!”

可见凤姐还是一个“开心果”,只要有她在,就不用担心冷场,所以全书中大多凤姐存在的场合都是非常其乐融融的,各种插科打诨,搞笑的话语层出不穷,是一种很热闹的场景。也正是因为她的幽默圆滑,泼辣俏皮才使得她深得贾母的喜爱,更有利于她管理贾府。

虽然她是一个“女强人”,固然人前风光无限,但人后却是她的鞠躬尽瘁,连生病都不能安心的休养,而是继续协助探春管理贾府,却是她的丈夫只想从她那里拿钱,对她没有丝毫的爱意,毫不怜悯,令她有说不出的苦楚。为了成为“女强人”她失去了太多,可以说凤姐是成也“女强人”,败也“女强人”。她的好强是她最大的特点,但却也令她以悲剧收尾,令人唏嘘!

纵然凤姐的结局并不好,但很大的原因不在自身,而在当时的背景,当时的大环境,而凤姐作为一个封建家族里出来的女性,她冲破了许多桎梏,虽为女儿身,却比男儿强,她的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她凭借自己的本事让全府上下对她心服口服,这种能力即便在当下也是非常可贵的。因此我认为凤姐是可叹又可敬的,正如红学大家王昆仑所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