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考点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5-01-31 21:04:46 作者:admin

外国文学史考点总结 第1篇

——启蒙运动是18世纪产生的具有全欧洲性质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实质上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所谓启蒙,就是要启迪蒙昧,开发蒙昧,给予知识和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把启蒙教化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样一个思想、社会思潮的形成,就叫启蒙运动。

启蒙,原文是“照亮”的意思。

一句话: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封建专制和特权;用无神论、自然神论或唯物论来反宗教迷信。

启蒙文学四大作家:孟德斯鸠(法)、伏尔泰(法)、狄德罗(法)、卢梭(法)。

2.启蒙运动文学特征:(18世纪文学的特征)

1)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启蒙文学成就最高;

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打下了基础。

2)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启蒙、古典同属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如正剧、哲理小说等。

外国文学史考点总结 第2篇

答:按照但丁的说法,《神曲》的主题要从两方面理解: 第一,从字面意义论,整部作品写的是“亡灵的遭遇”,即人死后在三界当中的情况。 第二,如果从寓言意义上看,则“其主题是人”。 但丁作为文化转型时期的代表,在他身上既不可避免地带有所谓的字面意义,即中世纪神学的烙印, 又必然表现出其丰富的寓意,即人学特征。因此,《神曲》实际上是一邵以神学宗教意识作为形式而 把人学内涵作为本质的作品,这本身就意味着新旧两个时代的思想杂然并存并且矛盾统一。

外国文学史考点总结 第3篇

答:(1)题材广泛。《旧约》描述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起源,人类的繁衍、部族的残杀、王国的兴衰、 上帝的戒律等等。

   (2)文学体裁多样。《旧约》文学中的散文、神话、史诗、小说、戏剧、抒情诗、哲理诗等,成为后 来世界文学发展中各种体裁的雏形。

   (3)想象丰富,人物众多,情感真挚。《旧约》中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骁勇善战的大卫, 智慧而富有的所罗门,杰出的士师悲壮的大力士参孙等等。

外国文学史考点总结 第4篇

答:(1)老人圣地亚哥作为硬汉子形象的代表,是人类精神的体现,马林鱼是人生理想的象征,老人 与大鱼的关系是人类为追求美好生活和理想而不息奋斗的精神的写照。

   (2)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社会生活,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狮子象征勇气和力量。老人与 大海的关系以及与鲨鱼的搏斗是人类面对不可知的生活及其命运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抗争的精神。

   (3)已进入老年状态的圣地亚哥作为海明威笔下所有硬汉子形象的代表,他在自然的王国里历经挫 折而奋斗不息,这也是创作上进入低谷期的海明威在艺术的王国里奋力拼搏的象征。

外国文学史考点总结 第5篇

答:埃斯库罗斯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他首先采用布景、道具,戏剧服装、演 员面具也初步定型化。希腊悲剧的结构程式和艺术特色在他的剧中已基本形成。索福克勒斯首先在悲 剧中采用第三个演员,加强了戏剧对白与动作;他打破了“三联剧”的传统;他的创作标志着希腊悲 剧已进入成熟阶段。欧里庇得斯的创作标志着昔日英雄悲剧的结束,宣告了新型戏剧社会问题剧的诞 生,在古希腊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坚持写实手法,以“现实中本来的样子”来塑造人物, 他注重心理描写,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为塑造形象的主要手法,被誉为“心理戏剧鼻祖”,开创了后 来戏剧心理线索和情节线索二者结合的模式。此外,他的开场白、内心独白、音乐等技巧对后世也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文学史考点总结 第6篇

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其代表诗歌有《致恰达耶夫》、《致凯恩》、《我曾经爱过您》.......以及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和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其中《叶甫盖尼·奥涅金》被誉为“生活的百科全书”,主人公“奥涅金”也被称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与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合称为俄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多余人”形象。

外国文学史考点总结 第7篇

答:《蔷薇园》最打动人心的力量就是那种深宏的人道主义思想。出于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人 讴歌了他们自食其力的优秀品德;出于忧国忧民的考虑,他还一再告诫统治者要仁慈,不可残暴地欺 压和剥削人民,并大胆揭露宗教上层人士的虚伪和欺骗人民的伎俩。当然我们也不能回避作品中流露 出的诗人思想中的矛盾。他同情广大民众的呐喊是对统治者的警告,强调人民的力量是希望统治者能 正视_的基础。一位中世纪的作家能够有如此正确而进步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