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体会与感悟作文(共5篇)

时间:2025-01-05 08:59:36 作者:admin

齐鲁文化体会与感悟作文 第1篇

因工作原因,今年暑假爸爸没空陪我到太远的地方旅行了,于是我们就决定到就近的.山东去走一趟,感受一下齐鲁大地的魅力。

首先我们赶到了日照,准备享受一下海滩、森林公园和美味的海鲜,彻底的放松心情。第一次听到“日照”这个名字,我就对它充满了期待,顾名思义,就是太阳充足天气爽朗的地方。它是座沿海城市,那儿有大片大片的海滩,海滩上的沙子很细腻,软软的,光脚走在上面,一点儿也不搁脚,从脚底传来的感觉非常舒服。今天海风不大,浪不高,很适合爸爸教我的一种游戏——踏浪,就是等浪来到你跟前时,两脚依次跨过浪头,这样就只有零星的海水打在身上,正好消消暑气,减减身心的疲惫,尤其是在晚饭之后,在点点星光下,手牵着手,这样沐浴着海风,被海浪冲刷着,很是惬意!之后我们还饱尝了新鲜美味的海鲜,去了海滨森林公园钻森林迷宫,一切都是这么新鲜又美好。

下一站,我们来到泰安市,在游览了岱庙后,当天晚上观看了《封禅大典》表演。这是结合人工技术、自然景观和灯光的一种大型舞台表演剧,舞台非常大,可容纳近千人同时表演,舞台分为两层,上面的是一层可移动的,再加上周边连绵起伏的山峦,五光十色的灯光,气势宏大,场面轰动!主要讲述了秦、汉、唐、宋、清这五个朝代的6位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宋真宗、康熙帝来泰山封禅,他们在位期间,基本都是这个朝代最强盛的事情,国家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大舞台上也不断展现出各个朝代的文化魅力:秦朝的战车、兵器;翩翩起舞的汉服、大唐的万千气象、唯美的宋代诗词、大清的康熙字典,这些都让我印象深刻,让看得人记住了这几位千古明君,折射出我们国家的世代的盛世繁荣。

看完表演后,我们大展雄心决定次日爬上泰山。这也是本次旅行最锻炼我意志和体力的活动,早就听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早就想去见识下,这次总算如愿以偿。泰山海拔1524米,我们从红门走到中天门,这一路上,绿树成荫,边走边休息,并坐了一段索道,最后来到南天门,单程花了足足5个多小时,感觉把自己的所有力气都花完了,有时甚至头昏眼花,连脚下的台阶都看不清了,加上山坡陡峭,脚底不小心打滑,感觉随时要摔下去的可能。但是,通过这次爬泰山,更磨炼了我们的意志,也懂得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要在这样的陡峭山坡上开一条路供帝皇封禅,那可真不是啥容易事。经过一番周折,我们最终登顶了,喜悦感一次次冲击着自己的头脑,这种感觉是没爬过的人永远感受不到的。一句话,这次爬泰山太值了!

在爬山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了几个老人,都挑着两个袋子,里面装着游客们登山时丢下的垃圾。他们是当地的“挑山工”,无论寒暑每天要爬两遍泰山,相比他们,我空手爬山并坐了一段索道,就累得喘不过来了,更感受到了他们工作的艰辛。正是有了他们辛苦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美好的旅行环境,在对他们深深感到敬佩之时,我也向大家呼吁:文明出行,方便大家。更可喜的一面就是绝大部分游客的素质都挺高,几乎没有人随手扔掉一次性雨衣、拐杖、塑料水平等,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不用“挑山工”再如此辛苦的帮我们收拾残局了。

山东作为江苏的近邻,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我感受到了他的深深魅力。一路走来,虽然手脚身躯很疲倦,但我看到了美景、尝到了美食、了解到了厚重的文化、放松了心情、增长了见识,真是不虚此行!

齐鲁文化体会与感悟作文 第2篇

齐鲁大地,大好风光。游山玩海,其乐无穷。

这是迈入高二的暑假,也是我迈入人生高速上的最后一个服务站。所以我要最后在失去一次自我,投入无尽的欢乐海洋。

第一天,在迟导的带领下我们先去了小青岛,虽然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来青岛了,但面对海洋我还是有种无法言语的激动。面对海风迎面吹来,好像学习的压力,生活的乏味,城市的喧闹,都被海风带走。心中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那是人生的感慨,是对自然的钦佩。在初与大海倾诉后,我们来到了五四广场,作为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热血澎湃的青少年,看着这同龄人曾经奋斗过,抛过血,撒过泪的热土。我不禁感到青春的狂热和一种无与伦比的洒脱。看了08年赛的比赛基地,好像眼前浮现出顽强拼搏的中国人奋力扬帆,昂首前进的画面,一种国人的骄傲油然而生。

之后,我们品尝了山东的家常菜,去赶往青岛最干净最美丽的海----金沙滩。面对海浪袭袭而来,我也加入冲浪的行列,那是一种刺激一种没冲过浪的人无法想象的刺激。尽管弄的全身湿透还掺着沙,但我只感到无尽的乐趣与作为一个游客享受到的欢乐。晚上,我们漫步在青岛坡连坡的大道上,看见一个又一个优美的德国建筑,但在这优美背后我隐约感到一丝丝心酸,是一种民族的伤痛。但现在只有把伤转为动力,建设我们的国家才是王道。

第二天,我们开赴蓬莱。体验一下八仙过海的仙境场面,还有那物美价廉的海鲜,还有那对海市蜃楼的渴望。到了八仙岛,我们领略了八仙过海的宏伟,看了那仙境般的海市蜃楼,虽然是录像,但也那般令人着迷。随后,我们做了海上最刺激的快艇,那种感觉一个字---爽,我也幻想着有一天我也能自己驾驶快艇,将会是别样的给力。

晚饭的时候到了,我第一次吃到了传说中的鲍鱼,鱼翅,海参。虽然味道一般,但那种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早已决定了他是人间极品。

第三天,我们参观威海,提到这个地方,我们脑子中浮现出黄海大战,刘公岛,威海卫,定远舰,邓世昌。第一站去了定远舰,那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神舰展露在我眼前,一番参观,更加深了我对那个丧国辱权时代的了解,同时也激发出我那振兴中华的宏伟大志。

最后一天,我们返回青岛上崂山。虽然我家就在南山脚下,但是和这山东鳌相比正是绝对的“黄_山。远眺那绿幽幽的一片,心情无比舒畅。不一会,山上下了雨,可能是老天知道我们来特殊给以的洗礼吧!雨中游山,又是一种别样的风情。飘飘然,恍恍惚,雨中赏景,其乐无穷啊!

一趟山东之旅,给我无限的欢乐也释放。正好_梅花”也赶来了,我还是回到我那黄土高坡的山西去吧,毕竟那才是生我养我的家乡,那里有一种自然的亲!

齐鲁文化体会与感悟作文 第3篇

【关键词】儒家文化;齐鲁民风;影响

民风与文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由人类集体创造、人人相习并历代传承,其形成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儒家文化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上承夏商周文明之精华,下开两千年中国思想之正统。虽然因为长期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而不可避免的带有腐朽落后的因素,但它更积淀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史经验和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和智慧结晶。就当下的山东地区的民风来说,儒家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儒学影响下的山东人的礼仪修养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学,战国时成为显学,汉武帝时期竖起了“独尊儒术”的大旗,从此孔子居庙堂之上,被尊为万世师表,孔孟之道被历代帝王视为治国安邦的思想和选拔人才的依据,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儒家思想处于基础与主体的地位,其中的君臣之道、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中庸之道,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的促进了文化繁荣。儒学的尊卑亲疏仁爱之礼,使中国封建等级社会等级森严之外又充满了人性。在山东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也塑造山东人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的最高准则。

山东人民豪爽、朴实、大方、好客、忠厚的真性情广为人知,山东地区的优良民风在中国大地上是有口皆碑的。例如“风近邹鲁”是对其他地区评价其当地民风民俗的相当高的标准。从以礼治国到崇尚忠孝礼智信,无一不体现着儒家思想中的发光点和现代社会人们需要借鉴的地方。《礼记・中庸》中记载“诚者,天之道;诚之道,人之道也。”山东人的诚实也处处体现着。《论语・颜渊》中有孔夫子所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人所处位置与责任的一致性。《礼记・礼运》中孔夫子所讲的“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把人放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来定义,所强调的是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双向责任,互相对对方负责,齐鲁人正是在儒家这种人与人的责任中践行着自己的责任,履行着自己的义务,来实现自己心目中的自己所处位置的定义。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中,实现自己作为群体一员的社会价值,这其实也是一个道德自我修养、人格自我完善的过程。

二、儒学影响下的孝文化

著名的国学大师钱穆曾说过:“我从历史上去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而在地域上我则在山东寻觅,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般,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山东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山东文化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儒家发源于山东,反过来,儒家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山东人。正如孝文化,也是如此。

孝道是中国独有的,近代西方传教士刚刚来到中国时,为了让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接受基督教,特意把祭拜祖先加入到教义中,可见,中国孝文化对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影响。

孝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追溯孝文化的源头,据考古考证,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家庭的形成,孝文化也随着逐渐发展与完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大小分封国家纷纷改革制度,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孔子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思也就是说:稳定家庭是稳定社会的基础。所以孔子提倡孝道。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孝要情真意切,而不是单单在物质上满足父母,更要在精神方面尊重与体谅父母。在《论语・里仁》中提出“事父母几谏”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要和颜悦色的劝说,如果父母不愿听从,也不能怨恨父母。子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山东人历来奉行百善孝为先,山东人已经把一个人是否孝顺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是否值得信任,是否值得合作的标准之一。山东人对生育自己的父母,养育自己的故土,都有深深的感情牵绊。

儒家十三经经典著作中的《孝经》更是儒家孝思想的集中体现,古代皇帝唐玄宗亲自为其作注,也是古代帝王唯一作注的经典之一,可以看出对儒家孝道的肯定与重视。其中“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认为指出孝是诸德的基础。世代相传的二十四孝子,其中就有十位是山东人,其中包括孝感动天的虞舜、戏彩娱亲的老莱子、鹿乳奉亲的郯子、百里负米的仲由、啮指痛心的曾参、芦衣顺母的闵子骞、卖身葬父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卧冰求鲤的王祥。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在山东这片孝文化思想的沃土上,更会结出孝故事的累累硕果。

齐鲁文化体会与感悟作文 第4篇

我逃离了闷热的都市,带上行囊,与妈妈以及她的同事们来到了心中的乐土——山东。早在之前,我就对山东的民俗、风景颇有兴趣,如今真正的踏在这片富饶的齐鲁大地之上,我对这次的山东之旅充满了希冀。

乘了一晚上的火车,终于抵达了山东的泰安。泰安,意思是“泰山安泽”,它原本只是一个小城,却因五岳之首——泰山而举世闻名。泰山巍峨壮丽、气势磅礴,而且是历代帝王祭天的地方,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一览它的风采,今天,我也很荣幸的成为游客之一,体会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妙感受。

带我们团的是一名年轻漂亮的当地导游,小丛姐姐,还有一位帅气的全陪导游:小郑,我和晓薇私下里都说这俩人很配——忘记说了,晓薇是妈妈朋友的女儿,一个快乐活泼的胖女孩。

到达泰安后,我们便上了大巴,直接向泰山开去,约摸1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泰山的山脚下。刚下车,好清新的空气啊,我的精神也为之振奋起来。

“大家跟我来,我们去坐缆车……”小丛姐姐清脆的声音传来。我和晓薇手牵手,三步并两步跟了上去,实话说,泰山的缆车真得不怎么舒服,一个窗子都没有,闷闷的,正当我被憋得大汗淋漓时,终于到终点了,出了站,我算是彻底懵了——四周除了一些花草树木,竟一个景点都没有!

“我们还需要走一段路程才能看到景点。”小丛姐姐告诉我。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一步一步往上爬,好在太阳被参天的大树遮起来了,凉丝丝的风吹走了暑意。

“我们到天街了!

”晓薇指着不远处的那个牌坊,我不禁一愣,这又不是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中的皇都,怎么也被称作“天街”?穿过这个牌坊,我也就豁然开朗了,远处被淡淡的云雾罩住,隐隐约约望见对面巍峨的山峰,近处,山风吹拂着云烟,云烟象晶莹透明的雪缎。我想,唐岱所说的“烟云本体,原属虚无,顷刻变迁,舒卷不定”就是这般情景吧,怪不得被称作“天街”!

我踏在“天街”上,一边闻着这山中的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泥土清香,一边欣赏着两侧古代文人赞美泰山的墨迹继续往前进,走了许久,眼前出现一级级石台阶,还挺高的。我和晓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冲了上去,我刚刚走了20多个台阶就有些招架不住了,晓薇比我胖,她可谓是“举步维艰”啊!

于是我便一边自个儿喘气,一边连拖带拽晓薇,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爬完了石阶。

抬起头——嗬!

最终目的地玉皇顶就在眼前了!

我和晓薇兴奋极了,不顾已是疲惫不堪的身体,向着“玉皇顶”进发。“秋思儿等会儿……看看这个无字碑啦!

”在我走到一半时妈妈在我身后叫道。这如同妈妈所说的,玉皇庙前的这块碑真是一个字都没有,据导游讲,是秦始皇想为自己一生说话好而设,但后来又没有刻上字,我心想,他是想让自己的一生的好坏由子孙后代来评说罢!

无字碑“到顶了,到顶了!

”当我的双脚终于立在玉皇庙前,我忍不住大喊,这不仅是因为登顶的喜悦,还有那无与伦比的美妙景色,我忽然想起了东晋才女谢道韫的诗: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玉皇顶下了山,我还是念念不忘泰山山上的每棵树、每缕风、每处墨迹和每个迷人的景点,它真是一个巍峨与秀丽并存的美丽圣地!

齐鲁文化体会与感悟作文 第5篇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并强调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知文明之“本来”,明文明之“未来”,方能坚定文化自信、开发包容、守正创新,赓续文化根脉、谱写当代华章,开创美好未来。

知所其来,方明所去。要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的“本来”。中华文明流传千年而不息,绵延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因此要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首先要“固其根本,浚其源泉”,深入挖掘传统各类优秀文化,深刻领悟文化精神内涵;提炼文化符号,打造文化品牌;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主人翁”意识,汲取精神力量,夯实文化根基;其次要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长远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总结发展规律和历史逻辑,做到古为今用,为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铺路搭桥”。

珠联璧合,守正创新。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的“已来”。“‘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并非“移植”或“嫁接”,而是其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不谋而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受到了“本地人”的热情欢迎,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契合的“灵魂”,最终在中国扎根,汲取本地的文化“营养”,并且“开花结果”,其“活力”得以延续;反之马克思主义原理,又以其真理性激活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结合”的道路是正确的,必将推动中华文明“熠熠生辉”。

胸怀大者,面向未来。要深切体会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是铸就中华民族文化新辉煌的崇高理想的“未来”。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天下大同”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民为邦本”到“坚持人民至上”,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蕴含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可以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因此要坚持中华文明同世界文化“交相辉映”,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力量,和合互通,促天下大同之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