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龙游石窟作文(通用8篇)

时间:2025-05-24 16:50:14 作者:admin

我的家乡龙游石窟作文 第1篇

暑假的一天,爸爸带我和弟弟去“世界第九大奇迹”——龙游石窟游玩了一番。

一下车,我们从景区的后门进入,沿着铺着水泥小方砖的道路轻松地走着。一路上树林郁郁葱葱,两个奇形怪状石洞向我们招手,欢快地迎接着每个远道而来的客人。

很快我们来到了石窟入口,我迫不及待地往6、7号洞跑去。一进洞,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雄伟的地下建筑群。狭窄的栈道清晰地露出了纹理,那么的细,那么的匀。整个厅堂足足有20米高,1000平方米大,半穹形的穹顶延着45度角带着清晰可见的凿纹,像细细流水一样直泻下来,和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穹顶一样壮观。三根鱼纹状的石柱巍峨挺拔地撑起石窟的身体。石壁上刻着30厘米的`宽线,带有弧型纹路,线条匀称,流畅,有奔马、飞鸟、潜鱼、闪电、翠光岩图案镶嵌其上。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如此浩大、工艺精湛的工程现代人都无法做到,何况古代没有先进机器,这又是出自怎样的能工巧匠?难道是鬼斧神工?

我带着疑问一路沿着相通栈道游完了所有石窟。

石窟的谜真多啊!这么多洞窟,什么年代建造?用途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史料记载?石窟的奇,石窟的谜互相辉映着,使人流连忘返,思绪万千。

我的家乡龙游石窟作文 第2篇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乘车来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龙游石窟。

我们剪了票走进了洞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宽大的空间。岩壁四周凿着一条条的弧形条纹,中间有一根大约20多米高的柱子顶着。我们穿过一号洞来到了一号洞来到了二号洞,只见三根大柱子,大约有30多米高,3米多直径。有着三柱顶天的气势,上面雕刻着鱼,鸟,还有一种不知名的怪兽,气势磅礴。中间还有一个水池,相传这个水池是神仙住的。洞壁刻有弧线花纹,每条弧线的宽都是2分米,差距在1厘米,这么精确的凿痕,只有现在的机器才能完成。

龙游石窟至今还是千古之迷,这个洞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有些考古学家理论这个洞用来放粮食,因为洞里的温度常年在11度至15度,这是储放粮食的最佳温度。但洞内潮湿,粮食容易腐烂,所以放粮说不能成立。也有些考古学家理论开凿洞是为了采石,如果要采石,露天开采既省时又省力。地下开采时间长,人力大,不安全,容易倒塌。就算采石也不用刻画纹,所以采石说也不能成立。还有一些考古学家假设是外星人的杰作,那精细条纹和技术就可以成立,但这只是一种假设。

千古之迷,龙游石窟,还有一大堆的问题,有待大家去思考和考察。

我的家乡龙游石窟作文 第3篇

春节转瞬即逝,一家人又聚在一起——去玩喽!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途颠簸,我们来到了——龙游石窟!就这样,我的龙游石窟一游,开始了!

石窟——顾名思义就是洞呗!怀着强烈的好奇心的我,进洞了。

顺着陡峭的石阶,“哇!”一进洞,我就被洞里的景象所震惊了!天哪!多么大,多么奇妙的地下大洞啊!四周的石壁上呈现着整齐的波浪形条纹,用手摸了摸,呀,石头的,这么硬的东西,怎么“雕”成的呢?后来听导游姐姐说它是天然形成的呢。石壁不仅有花纹,还有浮雕呢!看——有仙女下凡,有八仙过海,有鱼,有马,有鸟,有花,还有农名伯伯种田的景象呢!单看那几根擎天的雕龙大石柱,就足以让你为之震惊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呢。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来到了1号洞,也就是最后一个洞了。那里虽然是几个洞中最小的一个,却别有洞天。洞中同样屹立着几根粗大的石柱,六边形的地砖铺在地上。高高的石壁上出现了“马、鸟、鱼图”可神秘了!

龙游石窟真好玩呀!陡峭的石阶,巧夺天工的浮雕,天然形成的洞穴。为之赞叹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文明的一个展现。

我的家乡龙游石窟作文 第4篇

龙游的最后一站世界第九大之谜的——龙游石窟!

石窟里又黑又凉。我们一路走啊走啊,从一个洞到另一个洞。一共有七个石窟,这七个石窟就像天上的北斗七星一样排列。

每个洞都很深很大,洞壁好像是古代的人们用工具凿的,但凿得非常均匀、平整。洞的中间有三根高大的.像鱼尾一样的柱子支撑着整个洞,这些柱子足足有三层楼那么高,重量则不可估量!

石窟是用来干什么的成了一个谜:有人猜是储存粮食的,可是洞内很潮湿,粮食会腐烂;有人猜,洞是越王勾践用来藏兵练兵的,可是洞内这么多人很难进出;有人猜,是用来做宫殿的,可是洞内缺少阳光和空气,怎么生活呢?还有人猜,这是采石留下的,可是采石不需要把洞壁凿得那么平整呀?……

我们走了很多很多的路,我都走不动了,连连叫苦,哎!这个石窟即不好玩,还留下这么多谜,真是苦中带辣啊!

两天的龙游行结束了,我带着各种滋味和龙游说再见!有空你也去龙游玩一玩吧!你一定也能体会到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让你回味无穷!

我的家乡龙游石窟作文 第5篇

今天,晴空万里,我和妈妈一起游览了让人赞叹不已的龙游石窟。

我们坐车来到龙游石窟,只见大门上镌刻着“龙游石窟”四个金光闪闪的镏金大字,接着我沿着石子铺成的羊肠小道,一路上竹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山间流水潺潺、鸟语花香,野草翠绿、古木参天,这就是闻名的凤凰山。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气势磅礴的5号洞窟,这是一个完全人工开凿的地下巨型建筑,整个厅堂高20多米,面积足有1200平方米。三根巨大的鱼尾壮的'巨石撑45度倾斜的顶穹。顶穹和洞壁以及石柱上刻着40厘米宽的平行线,中间刻着弧形纹路,线条匀称、流畅。

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其工程之大,工艺之精现代人都无法做到,何况古代人没有先进机器,又是怎样刻出来的呢?真所谓鬼斧神工!这洞里都是红沙岩,如果脱离了水极容易被风化,这样石头开采出来,一点都不坚固,根本不能造建筑,究竟又有何用?更让人称奇的是竟没有一块石头被留在洞中,到底运往何处呢?我真是越来越想不通。我带着疑惑又参观了2号洞窟。洞里有一个青石雕刻成躯干,无头、手和腿,胸前的玉琮是汗以前权势者的象征。

只见他双手呈拱形握着箭柄,箭头朝地,这可以看出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那他是谁呢?还有奔马、飞鸟、潜鱼图、闪电图、翠光岩等,谜团一个一个结起,我真想成为一个考古学家,把这些谜团统统解开。告别了构造诡奇而神秘的龙游石窟,我依然思绪万千。

我的家乡龙游石窟作文 第6篇

“几千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被吴王送回越国。勾践为复仇在今浙江一带开凿了石窟练兵,经过几年的努力,越王一举灭掉吴国,独占一方。”这就是龙游石窟的来历。

进入景区,沿小路右转,便看见一个小小的洞口通向石窟内。我去时正值三伏酷暑,天气格外炎热。但一步入洞窟,便感觉身处于一个巨大空调室内。洞内陈设虽不多,但却令人感觉神秘,洞壁上的斑斑点点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转入下一个洞窟,我们在角落处发现了一个大玻璃匣子,匣内装有一具无头无腿的木俑,导游说这是以一名随越王出征、后被杀死的.大臣为形象塑造的。我看着这个饱经几千年风雪的木俑,不禁陷入思考:越王为什么要杀他,他的身世又如何呢。

忽然,几声赞叹将我从“梦”中惊醒,顺着大家的目光看去,我看见一个个露天口遍布在石窟上,仔细一数,共七个。为满足我们的好奇心,导游解释道,这是练兵时用的“窗户”,是用以透气的。据说,这些看似简单的“窗户”,竟是以北斗七星的位置排列的!我听后不觉惊讶,古代人民的智慧果真是无有穷尽啊。七个洞口,七个星星,天哪!古人怎么会想到把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的呢?

游览龙游石窟,我充分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正是他们的勤劳与智慧,让一个个神奇的建筑展现于世人眼前。

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是被世人认可的。我们的祖先啊,你们的精神文明将永垂不朽!(

我的家乡龙游石窟作文 第7篇

1992年,一个在地底沉睡了上千年的世界第九大奇迹奇迹,一个举世罕见的浩大地下工程,在几个农民发现下,它横空出世了。它就是所谓被观者惊呼为“旷世奇窟”的——龙游石窟。

人们到现在都不清楚它是干什么用的,有的说它是备战基地,里面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在操练;有的说是地下仓库,藏有战争时所需的粮草;有的说是一个采石场,从里面采集的石头运到四面八方;有的又说是墓穴群,在里面躺着的是皇宫里的达官贵人;有的又说是外星文明,是外星人的杰作;有的.还说是造反的采矿人安身之处等等。

总之,百闻不如一见,我得亲自去龙游石窟看一看。我刚进洞就有一股刺骨的寒气在我身边环绕,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它高十几米,面积大约是700平方米。中间有几根形状特殊的柱子。据说这柱子排放的位置是毫无偏差,那古代人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呢?墙壁上还有几幅清晰可见的岩画,上面画这马、鸟、鱼这三种动物。石窟内部都有一个半凿半砌的矩形方池,约20平方米,深的5米。

哇!这几个石窟如果要建成的话,非一日之功。

我的家乡龙游石窟作文 第8篇

今天下午,我们怀着好奇之心来到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龙游石窟。

“龙游的凤凰山上共有36个石窟,已经开发12个……”一边欣赏雨后的山景,一边听导游解说,不知不觉来到了还未开发的十六号石窟。只见半圆形的洞口里有一潭深不见底的清水。难道里面真的有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的洞窟吗?

排着队伍,我们走进了六号洞窟。哇!里面又黑又大,借助微弱的灯光,我发现四周洞壁上凿刻着一条一条有规则的条纹。三根高大挺拔的石柱屹然支撑着石窟。“这是鱼尾纹石柱,每根石柱能支撑起3000吨的重量……”这大概就是石窟千年不倒的原因吧!沿着石梯越走越下,我觉得越来越凉快。洞底有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

穿过不定期后人挖掘的通道,我们依次一到了七号、三号、二号、一号石窟。我发现这些石窟虽大小不一但结构相似,洞与洞之间相隔不到1米。

带着满腹的疑问,我走出了石窟。是谁挖掘了这么多石窟?这些石窟是用来干什么的呢?难道是采石场?为什么要凿出这么多规则的.条纹?采下的巨石是如何搬出狭小的洞口的,又搬往哪里去了呢?是地下练兵场?为什么没有炭火使用的痕迹呢?石窟里的水为什么千年不腐呢?

在回家的路上,脑海里不断涌现出一个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