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作文观 第1篇
1.“点”这个字,字典中列举的义项主要有:
名词性:①细小的痕迹或物体:墨点儿、雨点儿,引申为少量。 ②几何学上的“点”;小数点;汉字笔形(丶)。③项,部分:要点、 特点。④钟点。
动词性:⑤一落一起的动作:点头、点穴、点眼药。⑥加上点子,修饰:标点、点缀、画龙点睛。⑦引燃:点灯。⑧查对:点名。⑨指定,选派:点菜、点将。⑩启发:指点、 点拨。
请根据其中的某个义项,以“点”为题(或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个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定向思维、围绕细节结构故事的能力。“点”的义项很多,有名词性也有动词性的,但是选定了某个义项后,就应该围绕这个义项进行思考,根据这个义项的提示来组织材料,编写故事。例如:如果选择了名词性的义项,那就要可以用生活中的“点儿”为线索来展开联想、创作故事。例如义项1可以写墙上、书上、衣服上的某个墨点儿、泥点儿的来历;义项2可以用几何学中的点、线关系来比喻人生的轨迹,或者书法学习中简单笔画背后的复杂内涵;义项3可以写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义项4可以写人们的时间观念,等等。
而动词性的义项常常更容易发现其中的寓意,尤其是义项6的画龙点睛,义项7的点燃,义项9的点将等等,都可以作为文章最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通过一定的人物、故事设计和环境渲染,使文章既具有生动的形象,又暗含着深刻的哲理或深沉的情思。
2. 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我有两个朋友,都不缺钱。一个朋友说,低于两百块钱的衣服再好他也不会穿;只要是名牌的衣服,不管什么样的他都愿意穿。另一个朋友说,她有时会和朋友们去二手服装店淘衣服穿,觉得那里的衣服又便宜又漂亮。
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作文赛事对青少年的审美观、价值观产生一些正面的引导,不但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身,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引领他们形成一些具有普世性的价值观念,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倾向有所反思、有所抵制。
这个题目的材料所展示的实际是两种对待金钱对待名牌的态度,很多人在生活中把金钱作为生活的目的,把名牌(背后是金钱)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征,他们所在意的不是实际的生活需要本身,而是金钱所带来的满足感;而在另外一些人眼里,钱就是钱,是为了满足生活所需的手段,而除了物质生活的满足之外,人生应该还有更有价值的追求。这样的两种价值观念,其境界之高下是显而易见的,但社会上前一种人实在是太普遍了。
学生选择这个题目,其基础自然是对这两种金钱观(名牌观)进行取舍。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分析论证,解释自己的观念。或者设计一个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念。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希望孩子们成为能够在思想上超越金钱,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一点儿禅师
山东省临沂第二中学高一 高 远
“一点儿禅师”是一名老化学教师。
他这绰号有来头的。给高一的学生上实验课的时候,每当要配试剂时,他总要用两个手指掐着小试管脖子,另一只手鹅颈一样极优雅地弯下来,仔仔细细捏着滴管一点点儿望下滴去,歪着头,全神贯注地看着。班里同学们煞有介事地憋着笑,不出一点儿声音,他便拿了不同寻常的冷静腔调,低低地说:
“这斐林试剂一点马虎不得——配克每毫升氢氧化钠,混每毫升硫酸铜,多一点不行,少一点儿——”
他扬起声调,询问一般,头仍歪着定定地瞧着捏着的小试管。
“——也不行。”
学生们一齐回答。但接着便忍不住笑,有人哧哧笑起来,周围的同学便砰地爆出大笑,嗡嗡震得试管架上的空试管也叮当地笑。老师也笑,眼睛盯着试管,吭吭笑得试剂咣咣地晃。
学生们见老师不甚在意,便开始学老师讲课的腔儿起哄。
“一点儿——”
“一点儿——”台下哄笑声一片。
“你们以后管我叫‘一点儿老师’得喽!”老师搁下配好的蓝色试剂,笑眯眯地一弹化学课代表的脑门儿。
“叫禅师,一点儿禅师”有学生喊。
他于是摸摸自己秃噜嘈寸草不生的反光脑壳儿,极豪爽地叉了腰大笑起来。
“好!‘禅师’才符合我气质!”
你别说,这位“一点儿禅师”还真有点儿禅师风范。
那天两个学生一块儿冲进他的办公室,一个抹着眼泪,一个抹着鼻涕,抽抽搭搭地冲着他说不出话来只是哭。
“怎么回事儿?不就考差了一点儿,哭什么劲儿啊!”一点儿禅师抽出一沓纸巾来,在两个人脸上胡乱蘸两蘸,便塞到两个人手里。
“我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点儿呢——”
“我为什么努力了也考不好呢——”
两个女孩于是更加伤心,抱头痛哭。
“你俩先别急,我给你俩分析一下。”“一点儿禅师”苦笑着,伸出两只手拍拍两个人的肩膀“你是努力过了头,你呢是努力还不够。努力这东西有个最佳值,多一点儿不行,少一点儿——”
“——也不行”两个女孩抽噎着一块儿回答。
“好,懂这个理儿就好。”“一点禅师”笑着喝了口茶,手插进兜里,“你少努力一点儿,注意休息,别动不动就整到一两点钟;你呢,多努力一点儿,完成了作业,课下再多学一点儿。”
“谢谢老师……”两个女生又哭起来, 许是被“一点儿禅师”打动了一点儿。
“没事儿,我做一点儿小工作而已!”“一点儿禅师”于是摆摆手,“你再回去多学一点儿,你呢回去多睡一点儿,你俩离好成绩就差这么一点儿!”
“一点儿禅师”也有他的“一点儿哲学”。
我们年轻的英语老师新婚不久,可我们嘴里喜糖的甜味儿还没散就出了事——吵架了,两口子搞冷战,谁也不理谁了。这可苦了我们的英语课代表。
“妆都哭花了,紫一块红一块绿一块的;课件也到处都出错,五个字母的‘单调’的一个单词拼错仨母!”英语课代表皱着眉头跟“一点儿禅师”诉苦,“老师你去说说她!”
于是“一点儿禅师”二话设说就往英语办公室奔。英语课代表喊我们去“旁听”,于是班里十几号人刷刷趴齐在英语办公室的门板上,为的是偷听“一点儿哲学”。
“……忍让一点儿,两口子的事……”
“大度一点儿,将心比心嘛……”
“也不是非要举案齐眉,再互相尊重一点儿……”
正在我们听得津律有味时,背后,一声怒喝:“干什么呢!”
于是十几号人全部被扔到了年级办公室。我们只好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听年级主任敲桌子,一边敲一边喊:“学生不去学习,关心老师家事像话吗?”
“不好意思啊高主任,是我的错,我应该再多注意这些孩子们一点儿的……”
是“一点儿禅师”,带着花了妆还眯眯笑着的英语老师来救我们来了。
“这……”年级主任面露难色。
“主任不用操心,我现在就训他们。”我们的“一点儿禅师”拍拍锃亮的脑门儿,接着便冲我们高声问道:
“老师的私事,应该多管一点儿吗?”
“不——应——该!”
“那应该这个——少管一点儿吗?”
年级主任突然问道。
我们愣了一下,获了大赦一样咧开嘴:
“不——应——该!”接着便是哈哈笑。年级主任也笑了,走过来拍拍我们的肩膀,终于放我们回去了。
那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校门的糁铺遇着了“一点儿禅师”。出于尊敬,我请他喝了一碗八块钱的糁。
“胡辣子少搁!”他冲老板喊,“这碗八块的,少搁一点儿!”
可糁上桌之后 他的碗里却黑压压满都是胡椒面。
“这胡辣子,多了一点儿不行,少了一点儿吧——”
我故意学着他的腔调说。
“也不行!“一点儿禅师”豪爽的大笑震得铺里的瓷碗叮哨作响。
的确,世间有那么多事物都是如此:“多了一点儿不行,少了一点儿也不行。”那“一点儿”又是怎样的一点儿,是多了一点儿还是这少了一点儿呢?我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望向“一点儿禅师”。从他呼啦呼啦喝着糁的声音里头,我似乎能寻着所有的答案。
【获奖理由】这篇文章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用老师的口头禅“一点儿”作为线索,既表现了老师在教学上的严谨,对于同学、同事的关心爱护,又充分地体现了老师的个性——幽默诙谐、可亲可爱。“一点儿”这个标记,既和题目要求相吻合,又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个性,匠心独具,自然妥帖,令人拍案叫绝。
东林的新鞋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高一 刘炳琪
东林买了一双新鞋。
白底黑边儿,网状的鞋面既新潮又大方。不过让东林两眼放光的,还是上面那显眼的“耐克”标志,这双鞋穿在脚上,一定很酷!东林的妈妈被拽着来到柜台前,爬满皱纹的眼角眯起,顺着儿子手指的地方看去,不由得惊讶,眼神既然放大:“什么,一双鞋要三千多!”
妈妈拽住东林的胳膊,不由分说转身往外走。柴米油盐酱醋茶,狂涨的物价使她肩负着抚养孩子的重任,奔波于公司与家的两点一线中。累!怎么会不累?可无论多苦,她还是咬牙挺过来了,自己将东林抚养成了一名高中生。
三千多一双的鞋,难道是用金子镶的边不成?不买,坚决不买!
可儿子身体长得快,鞋是必须要买的。隔天妈妈给东林带来一双新鞋,也是白底黑边儿,也是网状鞋面,只是少了“耐克标志”,五十元一双,妈妈眉开眼笑的买下。
穿仿货可怎么行,东林还不得被同学取笑?到底东林还是打工赚钱,又添上了自己存了好久的压岁钱,偷偷买下了那双鞋。
走在上学的路上,连东林平时最讨厌的鸟叫声也变得妙不可言。东林踩着自己的新鞋,像是踩着弹簧般一蹦一跳,路边卖包子的张大爷挠挠头,差点就要去问问东林是不是刚买了彩票。东林自己呢?想象着一会同学们见到自己的新鞋后羡慕的表情,他的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可走进教室后,东林发现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同桌在奋笔疾书,前桌大口啃着还没吃完的早餐,后排把昨天的数学题讨论的热火朝天。哪有人会注意到他的新鞋。
往右一瞥的功夫,东林像是攀上最高峰,在雪地上插下了胜利的旗帜一般,兴奋的挪到正在出神的大浩身边。
东林用手肘捣捣大浩:“兄弟,你的鞋不错啊!”大浩刚回过神来,又被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弄的找不到北。“哦,谢谢。这双鞋买很久了。”东林“啧啧”两声,努力把话题往自己的新鞋上转“我看,你这双鞋一定比我的舒服多了。”说着,还把自己的脚伸出来踩到凳子腿的横梁上。
谁知大浩压根没往地上看。东林仍不罢休,猫追老鼠的执著:“唉,昨天逛了一下午才买到这双鞋,真是累死了。”东林边扭脖子边陲后背,偷瞄大浩,见对方没有继续聊下去的意思,只好悻悻离开。
不过能让东林亮亮新鞋的机会在体育课又到来。操场终归不是草场,热的快要晕过去的东林将太阳咒骂了无数遍一屁股坐在地上,突然又被滚烫的地面烫的蹦起来。
一向讨厌体育课的东林本就对跳远恨之入骨,加上这炭烤的天,当体育老师询问谁想示范跳远时,东林乖乖退到了后面。
不对,这是个好机会啊!东林眼珠一转,嘴里边喊着“我”边高高举起了手。这样不就能让全班同学注意到我的新鞋了吗?
东林在同学们齐刷刷射过来的目光中走到最前方。准备,起跳,一段弧线后,东林落地。如他所愿,终于有人注意到了他的新鞋。“哇!东林,你刚买的鞋不错啊!“这双鞋仿的跟真的一样。你绝对赚到了!”
这句由衷的赞美成为东林眼中的毒刺,同学们看着他的脸由红变白又变黑,不明所以。东林张了张嘴又合上,最终一跺脚:“谁说我的鞋是仿的,这可是真的!”东林在一片哄笑声中气急败坏的回到原处,胸口明显的一起一伏。
继体育课事件后,又一让东林恼火的事发生了。
好友志刚手中端着可乐,和他撞了个满怀。志刚说了声抱歉,嘻嘻的拍了一下东林的肩膀,刚要走,便听见东林的大嗓门:“这可是我刚买的新鞋!”原来是志刚把可乐洒到他的新鞋上了。
上一秒钟教室里还如喧哗嘈杂,下一秒钟却突然安静。志刚也茫然地看着东林,不就是不小心弄脏了他的新鞋吗?
东林气鼓鼓地指着志刚,声音又高了八度:“你知道我的新鞋有多贵吗?你赔得起吗?”
终于,人人都知道东林有一双新鞋。可不知怎么人人都疏远了东林。
东林最终也没有听到同学们的赞美。
又是平常的一天。“你的新鞋真好看,特别适合你!”东林听到了这句他做梦都想听到的话,却不是说给他听的。
“不就是有钱买大牌鞋吗,谁没有啊?”东林愤愤地想,眼神却不由得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几个人围在那里,东林忍不住走过去看。
一双白底黑边,网状鞋面,没有“耐克标志”的鞋子映入眼前。
【获奖理由】这篇文章写一个爱慕虚荣的中学生,花大价钱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后的经历。本以为穿了名牌鞋会让大家羡慕不已,没想到绝大多数同学都不以为意,甚至疏远了他。反倒是别的同学穿的便宜的仿品得到了称赞。这种只看重实用性不看重品牌价格的价值取向无疑是正确的,也符合题目的要求。
叶圣陶作文观 第2篇
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决定于以下三大要素:学生生理、心理条件;基础教育性质;社会发展需求。这三大要素决定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过好两个关:
首先是文字关。文字关的基本内容是:
基本消灭错别字;词语运用恰当;句子结构完整,语意明白,组织流畅;句与句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基本要求:过关率争取达到70﹪以上,过硬率争取达到1﹪。
其次是文章关。文章关的基本内容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读者对象明确,读者读后有获;不苟简,不啰唆,不晦涩,不混乱。基本要求是过关率到30﹪以上;过硬率争取达到2﹪以上。
──文字与文章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字就没有文章;没有文章,文字就无处依附。但两者之间毕竟还有区别:文字过关比文章过关要容易些,社会需求也高些;文字过硬比文章过硬要难,但社会对文章过硬的需求又比文字过硬多。
以上“两关”,必须倾力突破第一关,逐渐过渡到两者并重,最后过渡到侧重文章关,但文字关始终是第一位的。“两关”分设过关与过硬两个目标,也是切合实际的。至于过关与过硬的具体百分比,则大有商量余地──除了标准问题,还有学生的天赋和社会的需要。
说起文章,不能不说到文体。但我在这里为什么不提文体呢?因为文章好比衣服,宜人合身适时悦目怡人就好。文体是一个相当宽泛并且变动不居的东西,同一文体的文章可以有千差万别,很多文章是两栖甚至多栖的──说这也行,说那也行,难有确论。所以,作文教学没有必要提掌握几大文体之类的要求。事实上叶圣陶教儿子写作文的时候就很少考虑文体。至于技法,完全是后人分析归纳前人创作成果形成的理论,不一定专门传授,有兴趣的学生自己能够看懂。即使不看那些东西,读前人的文章,读别人的文章,就会潜移默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自主创新,很多著名的作家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因此,根本没有必要要求必须掌握哪几种技法。从叶先生教儿子作文的过程看,技法最是末事。
叶圣陶作文观 第3篇
1. 以“梦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全文(含标题)不得出现“梦”字。
这个题目我们的设想是让学生学会采用暗示、象征等手法来表达主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中学生作文中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在表现正面的积极的主题的时候,总喜欢使用各种套话、官话、大话,上来就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学生对于有关概念缺乏真正的深入的了解,只能套用现成的话语来敷衍,另一方面也说明很多时候我们在指导作文的时候偏重了所谓“扣题”,而忽视了真正的表达技巧的训练。其后果,就是很容易造成一种浮泛浅薄的文风。
表现“梦想”而不提“梦”,其实有很多表达方式,换个相近的词语,如“愿望”“渴望”“理想”等等,那是比较偷懒的办法,最重要的还是要借助故事、细节来暗示。一个人总是仰望星空,星空或许就是他的梦想;梦想安稳生活的人,一定会对颠簸流离感到不满;看不惯垃圾围城,就会梦想着山青水绿。在一定意义上,梦想如果简单地说出来,就没有力量了。
2. 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三个以上,作为线索,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函数 诗经 水杯 世界杯 红绿灯 牵牛花
这个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这里的每一个词语都能引发一系列的场景和背景的联想:“函数”是数学课上最常见的概念;诗经则是古代文学的经典,是语文课和文学情怀的标志;水杯是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世界杯则是业余爱好的代表;红绿灯出现在城市的街道,牵牛花则生长在乡村的田头。
写好这个题目,我们认为主要应该处理好两点,一个是不同词语(物件)的结合得要自然,不能生拉硬扯,比较好的做法是用人物来串起这些物件(意象),人物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这些物件。另一个是要将这些物件作为细节得以呈现,而不能只是泛泛而谈,如果只是点到为止地提一下某个词语,而不是真正地把它作为线索,那很难说是符合本题的要求。只有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显示相关意象的内涵,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主题鲜明、脉络清晰。
手可摘星辰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一 周若青
叶圣陶作文观 第4篇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组织的着手方法了。
为要使各部分环拱于中心,就得致力于剪裁。
为要使各部分密合妥适,就得致力于排次。
把所有的材料逐部审查,而以是否与总旨一致为标准,这时候自然知所去取,于是检定一致的、必要的,去掉不一致的、不切用的,或者还补充上遗漏的、不容少的,这就是剪裁的功夫。
经过剪裁的材料方是可以确信的需用的材料。然后把材料排次起来,而以是否合于论理上的顺序为尺度,这时候自然有所觉知。
于是让某部居开端,某部居末梢,某部与某部衔接;而某部与某部之间如其有复叠或罅隙,也会发现出来,并且知道应当怎样去修补。到这地步,材料的具体化已经完成了;
要实行这种办法,最好先把材料的各部分列举出来,加以剪裁,更为之排次,制定一个全篇的纲要。然后依着写作,同时再注意于每节每句的组织。这样才是有计划有把握地作文;别的且不讲,至少可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