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作文600字初二(优选9篇)

时间:2025-04-27 12:19:43 作者:admin

狂人日记作文600字初二 第1篇

心独白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了自己所想的内容。

狂人是一个迫害症患者,惧恐多疑,逻辑思维不健全。鲁迅通过对一个迫害症患者进行内心独白的描写,不是为了拍出下层劳动人民受到的迫害,也不是写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封建礼教的无知愚昧,哀叹民族的黑暗堕落。

鲁迅抨击了当时吃人的社会现实。他巧妙地借用“我”这一角色,描绘了人性的丑恶与社会的残缺。实在的说,文章色彩过于晦暗,当着晦暗中又透着逼人的灼光。“吃人”,真的是吃人么?鲁迅这样说,只不过是在说明在社会现实的无情压迫和吞噬下,人性一点点泯灭。他说“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谁部位兄弟啊?所以,这里的“我”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民族”,“吃人”的民族,合适能觉醒,何时能认清??鲁迅借狂人之口,向世人发泄着愤懑。但是,社会的黑暗之深之广,湮灭了一切,只有先生不肯抱残守缺,向着苍天不断地发泄着。

小说以很少但又精巧的笔墨写出了当时没有友谊、没有关爱、没有亲情,唯有戒备之心的社会现实。那时的人们在腐化的社会环境下,不会互相合作,不知道奋发图强,也不知道怎么叫“团结友爱”,跟不会去帮助别人,怎么会懂得团结起来_那个腐败的社会?

鲁迅在文后借狂人之口发慨“救救孩子……”最后的省略号使整篇文章意味深长。也许这只是“我”无助的呼喊,但“我”代表着一类人,代表着内心充满着对美好社会向往的一类人。那些无忧无虑生活的孩子们,原来可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儿现在也加入了吃人的行列,也开始变得冷酷无情,他们肮脏的心灵再也洗涤不清,无法再回到以前纯真的模样。

但是!他这一声“救救孩子……”的呼唤,让我们看到鲁迅那宁可燃烧自己,也要把光亮留给孩子的企盼!因为那不仅仅是孩子,不仅仅是生命,更是希望!

狂人日记作文600字初二 第2篇

在这个暑假,我又一次细读《狂人日记》,不知这是第几遍了,只知道每次阅读先生的文章都怀着敬意。对于此文,我不敢多作评点,因为我纯粹是以求知的心态来欣赏先生带给我们的文化盛宴。至于那些抨击先生的闲言碎语,还是留给小人们说去吧!我能做的只有静静地阅读鲁迅先生跳动的文字。

鲁迅先生生活在巨变前夕的中国,顺应时代变迁,《狂人日记》诞生了。先生抨击了当时吃人的社会现实。他巧妙借助“狂人”这一角色,描绘了人性的丑恶与世界的残缺。“吃人!”真的是吃人吗?不是,鲁迅先生眼中的吃人只不过是在社会现实的无情压迫和吞噬下,人性一点点地泯灭。鲁迅先生揭露的不只一人,而是整个“吃人”的民族!

鲁迅先生在绝望的背景下,他以一种冷静的心态来面对虚幻的事物,从而在须臾的间隙寻找新生的希望。

读了《狂人日记》,我深切体会到先生内心的痛苦。一方面他无力杯葛政府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为中华民族的衰亡而哀叹!所以全文结尾时,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先生宁可燃烧自己,把光亮留给孩子们,因为那不仅仅是孩子,不仅仅是生命,更是希望!

狂人日记作文600字初二 第3篇

四千年的历史,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而字缝中透出来的却是“吃人”。

学术界多认为,五四新文学的开山之作《狂人日记》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鲁迅塑造了一位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斗士——“狂人”的形象。本文认为,“狂人”形象丰富复杂、蕴藉深厚毋庸置疑。但这个形象的反封建,并不具备彻底性与不妥协性。恰恰相反,鲁迅的忧愤深广,正是通过一个清醒深刻的思想者被封建宗法制度强行剥夺自由思想独立人格而致“狂”,进而刻画了传统势力和礼教连“迫害妄想”症患者病发时的种.种表现都不容许存在。最后,封建宗法制度与传统文化系统居然将“狂人”治“愈”,将原来与制度、文化格格不入的反对者驯服为其忠顺的维护者与奴才,以此揭露封建主义“吃人”的凶残、虚伪与“高明”,制度与文化体系的根深蒂固与顽强,从而警示改革者必须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具备坚强的心理素质。

在鲁迅的《狂人日记》已经成为经典之作,研讨评析《狂人日记》的论文可谓汗牛充栋的今天,再来“重读”它,还有什么新意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上个世纪,人们多认为《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家族制度的罪恶”,是“一篇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宣言书”,是“第一声伟大的‘呐喊’”。①这个结论毋庸置疑。几乎所有的学者与读者都认为《狂人日记》深刻的思想内容,主要是通过对“狂人”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也属于不容争辩的艺术真实。问题在于,“狂人”形象的特质究竟何在?鲁迅到底如何通过这个形象来反封建制度及其整个文化体系的?

“狂人”在未“狂”之前是个什么形象,抑或说他的表现如何?《日记》没有直接记录。读者只能从他致狂发病时,对自身“迫害妄想”的“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的日记中,推导出一个具有强烈反传统思想的知识分子,曾经存在过的对封建宗法制度及其整个思想文化体系的思考与反叛的轨迹。关于这一点,专家学者们早就注意到作品是通过“狂人”的感觉与心态描摹,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交融的艺术创作手法,表现了“狂人”未“狂”前对于自己充满杀机的生存空间,现实生活中普遍的“人吃人”现象,历史传统中“易子而食”、“食肉寝皮”的记述,并将此提升到精神文化的层面上,作过反反复复的痛苦的思考。在迷狂状态中,他考问反省自己,猛然觉察到自己也并非出污泥而不染,“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狂人”在已狂的迷乱中折射着某些未“狂”前的思考,从—个特定的角度,反思了全民族源远流长的“四千年吃人履历”,意识到宗法制度的正统文化满本满篇都在教诲“吃人”;彻悟到“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充当着“吃人”和“被吃”的角色,若想正视现实改过自新,即刻就会被“大哥”一类主宰家庭统治社会的权威人物所制裁,更会遭到赵贵翁、古久先生、陈老五、老中医、青年人、打孩子的女人、甚至“给绅士掌过嘴”、被“衙役占了他妻子”、“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等等普通国民的憎恨反对。他渴望民族吃人的历史不再延续,没有吃过人的孩子们不再吃人与被吃,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这是一种孤独的热切的战叫,正是在上述充满个性特色人格魅力的基础上,“狂人”未狂之前就完成了对中国传统的所谓仁义道德、纲常名教、家族制度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前所未有的揭露与批判。“狂人”这种对于全民族“吃人”履历的反思,无疑折射出鲁迅本人在五四前夜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糟粕的否定,折射出他对“吃人”的恶习之所以能够世世代代流传而不衰的根本原因——国民劣根性的解剖与自省的光芒。而“救救孩子”的呼喊尽管孤独而又空泛,但毕竟呐喊出了一位思想界斗士的满腔悲愤与对于未来的向往!就这层意义上说,“狂人”是一位以狂乱的曲笔写成的反封建的战士,“救救孩子”是振聋发聩的“呐喊”,的确当之无愧。鲁迅在《狂人日记》发表后在与许寿裳谈及其意义与影响时,不无自豪地说:“……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②因为这种“发现”对于民族的觉醒关系甚大,呐喊就不能仅此一声;正因为这种省悟当时同知者寥寥无几;呐喊更不能就此打住!所以,“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③,据此,将“狂人”誉为五四新文学人物长廊里第一位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形象是绝不为过的。

狂人日记作文600字初二 第4篇

狂人日记600字

今天出大事了,一直闹到了三年级。

原来,在上午第一节课上完,操场上自由活动时,因一位三年级的小男生冒失,不小心撞到了我们班的周浩杰的肚子。周浩杰的性格我们全班都再熟悉不过了,报复心强、桀骜不驯的他,将那位男生打了一顿,还火冒三丈地抛下狠话:“再撞,见一次打一次!”

这句话估计已将那个年纪还尚小的男生吓破了胆,脸色铁青,很懦弱地说道:“我……我告诉老师去!”

周浩杰听了之后,想必你们也猜到了:“那你就告好了!谁怕谁!我四(7)班的!”听听,还自报家门了,真让我们大跌眼镜,不然还不能那么快找到这里。

三(5)班的班主任对周浩杰讲理,语气虽然平静,但却让人清晰地感受到那股威严与压迫感,让人心生畏惧。

一般的同学早被这阵容吓得心惊胆跳了,再顽劣的同学也会乖乖地按照老师说的.做,百依百顺,但周浩杰是什么人,瞧他说的:“是他先撞我的!”真是气壮山河,理直气壮哟!不管老师说什么,他说能胡搅蛮缠地顶一句。

他的脸涨红了,嘴里不停地说,眼泪却一直流着。他为什么会流眼泪!最后,三(5)班的老师面无表情地说:“最好把你的那句话收回去,来道歉!”就走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我们班的班头袁老师用她那和蔼可亲的语气说:“要么你去道歉,要么让你妈来替你赔礼道歉?”

周浩杰脸暴青筋,用力捶打桌面,“%#%……”,不知说了什么,让我们和蔼可亲的袁老师瞬间愤怒了,把他推出教室,门“呯”地关上了,我仿佛听见那惨烈地哀嚎!班头袁老师发飙了啊!

班级里鸦雀无声,留下一片寂静,袁老师站在她那熟悉不过的讲台中央,用近乎虚脱的声音开始讲课——至少我能感受到那声音中的变化。

大概是注意到了我们眼神中的意味,袁老师用平缓的声音说:“我教了那么多年的书,这样的学生还是第一个啊!”

无奈、疲惫、头痛……如此多的情感都无法形容此时此刻。

我心中十分复杂,心里搅成了一团麻,心中有许多疑惑,但却怎么也理解不了,想不清楚。

下课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门外的周浩杰。原以为他会去玩,不想,一出门就看到周浩杰。他双眼红肿,已不再哭了,只是木木地看着身边重新回归活蹦乱跳的同学们。

后来的发展我就不清楚了,静下心来想想,道歉是我们这些孩子都必须学会的一种相处技巧,它代表的不仅仅是认识错误,更是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方式。

狂人日记作文600字初二 第5篇

对现实的失望是鲁迅感到了唤醒人民觉醒的困难,他经常在绍兴会馆里以抄古碑来打发无聊的时光。鲁迅对中国人民精神的麻木愚昧感到着急,这就是他的这篇小说体现出深厚的忧愤,而人民精神的愚昧又和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密切相关。

这篇小说也采用了自述式的手法,通过一个患有“迫害狂症”的人内心揭示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正是由于“狂人”对外界的极度敏感,才使得他能够感受到普通人在麻木的精神状态下无法感受到的东西。

在这些看似可笑的言语中,隐含着小说深刻的寓意。比如:“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古久先生即是指封建礼教对中国的长期统治,这句话也暗示了封建礼教的腐朽和对人们反抗的压制。再如:“狮子似的凶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表现了封建礼教强大凶恶的形式下其内在虚弱的本质。

总之鲁迅的每一句话都耐人寻味,需要读者用心细细地品读其中的深意。

狂人日记作文600字初二 第6篇

虽然,“鲁迅”这两个字早已如雷贯耳,可是鲁迅的文章我拜读过的却不多。今日读《狂人日记》后,令我颇有感触。《狂人日记》中所谓狂人,就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物,语无伦次,意识好象也有些不清,总是想着自己会被别人吃,自己周围的人随时都会吃了他。鲁迅先生用了非常颠倒的次序,借狂人之口,叙述了中国从前的本真:人吃人。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一个好好的人为什么会想到人吃人呢?如果没有旧社会封建礼教那样的现实,或许他在有这个想法前就已经“疯”了。说他疯了,也不对。狂人的心理描写,他一些出乎意料的举动却又合乎情理,应该是一个正常人的行动。但看起来更像“疯子”。他的心理又是被社会毒害的,这样就使得当时人们联想到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觉有点感悟与惊醒。惧怕自己总有一天会被吃掉,沾过血腥的大多已昏了头,就像下棋的人――当局者迷。他们反而自得其乐认为“吃人”是一种合法的运动。虽然是当时流行的他们也可以罔称是先祖传下来的风俗。可怕,于是就躲在家里不敢出来。或者混在那些吃人的人里面。狂人就是既躲闪又混充这两种的综合。鲁迅先生以神一般的描写,叙述了旧中国儿女的凄楚和绝望,又以神奇的笔触,道出几千年无人敢道出的咏叹。想借助狂人的胡思乱想,来暗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呼吁大家“救救孩子……”。

这似乎是鲁迅心灵在呐喊。我想这就是他为什么要把这本书叫做“呐喊”的原因了……昨日鲁迅先生用手中的笔跟敌人做战斗,用手中的笔挽救中华民族的灵魂;今日我们也可以提笔呼吁:拯救地球,拯救人类唯一的家园;也可以提笔欢呼赞美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鲁迅的笔是武器,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用这样的笔去作诗作文作画,照亮世人的灵魂。

狂人日记作文600字初二 第7篇

今天我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鲁迅是我国的大文豪,拿起他的散文真还担心读不懂,翻开第一页,静静地读了起来。

狂人也来自吃人的“家族”,他同样肩负着历史的因袭的重担。但是他开始觉醒了,他敢于挣脱“从来如此”的传统束缚,热烈地向往着容不得“吃人”的人存在的新时代。他真诚的自省:“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他所发出的“救救孩子”的呼吁,是要把被吃的人群从悲剧中拯救出来,通往光明的未来。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这个社会多么的无情和残酷,不顾亲情,什么都不顾,只是去想着如何去吃人。联系鲁迅先生所处在的时代背景可见当时真是的社会就像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人吃人,残酷黑暗,老百姓就像那要被吃的人一样,毫无防抗之力,而那时的政府就像是吃人的人,残酷无情。生活在这样之中的人除了折磨就是站起反抗,可是国人的心早已沉睡,鲁迅先生就是用这样的文章来唤醒国人的心,使中华民族站起来,奋起发抗。

狂人是一个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叛逆者。当然,他还不是新时代的“真的人”。他看出大哥一伙“岂但不肯改,而且早已布置好继续吃人的阴谋。”却还想“劝转”他放弃“吃人的心思”。对吃人者的“劝转”思想,显然是“狂人”思想上的一个局限。但是,狂人却毕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与封建传统相决裂的真正的叛逆者。是他发现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也是他敢于对“从来如此”的“吃人”旧秩序提出怀疑和挑战,同时,又是他喊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预言,并为此而寻求新的道路。

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知道人吃人是不好的习惯!

狂人日记作文600字初二 第8篇

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这个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过“常人视角”叙述出来的:狂人发病枣旁人侧目枣家人延医救治枣狂人复原。这一层的意思凡识字者均可以解读出来,在小说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第一节中狂人记道:“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根,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因为得知狂人发了狂,因此大家对他有些害怕,并且议论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却认定是大家谋划好了,要害了他了。

再如,狂人的大哥请了医生来给狂人诊治,开了药,嘱咐大哥赶快给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却是这样的情形:

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从狂人意识到封建礼教的吃人到揭露吃人的本质,他们从遮遮掩掩到赤裸裸露出凶恶的真面目,白厉厉的牙齿,可看出礼教的吃人与暴戾。

狂人日记作文600字初二 第9篇

读《狂人日记有感》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多看了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这是狂人日记的开头,一个诙谐幽默,却又意味深长的开头。月光没有用亮或美丽这样的字眼,只是用了一个很好这样的一个很笼统的概括。紧接着“我”就出场了,很自然又带出了一句赵家的狗,很平淡的描写,但却越咀嚼越有趣,接着你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怎么就突然写了这么一只狗呢,还去在乎一只狗多看了自己两眼,这就是一个患了迫害症的狂人了。

鲁迅曾在他的《自嘲》诗中这样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一个鲁迅在平常人看来是如此的辛辣而且骂人不带脏字,你看这日记写的吧。时不时就有这么一句,你不仔细琢磨还好,细细一想,若你是他骂的那类人,你能呕出半斤血,不足为怪,谁让那些人该骂呢。

与我“有仇”的赵贵翁、被我踹了一脚的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嘴里骂着要咬儿子的昨天街上的女人、狼子村来的告荒的说要挖人心肝的佃户、与医生“串通”好了的说等我养肥了的亲大哥……这些人物都写的那样的传神,让人都快相信这狂人的疯狂的想法了,好像他们真的是图谋不轨的人。

“凡是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这个狂人晚上睡不着,只能去研究了,这一研究不要紧,却引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议论:“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一句的对立面你可知道是什么?这一句一说出你可知道是要打到谁吗?这一句得罪的你可知道谁哪些位吗?是统治了中华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是在所谓的知识分子眼中至高无上的孔老夫子!是仁义礼智信根深蒂固地生长的所有中国人的“圣洁”内心!

别人要吃我也就算了,可是“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这不是很可悲吗?还有更可悲的呢,是什么呢,待会说。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这几句好像前言不搭后语的,许多人热衷于熟练的说出这几句,以显示他们对鲁迅是相当了解的,但可知其中深味啊?狮子是谁,兔子是谁,狐狸是谁,其实这是一个“人”。一个性格相当复杂的“人”。这个“人”他在比他狠的人面前是兔子,而在比他弱的人面前他又是一只狐狸兼狮子,像狐狸一样哄骗着,然后像狮子一样咀嚼着。话说回来,那些不求甚解的“五柳先生”岂不是也是又像狮子又像兔子又像狐狸吗?

就在我们迷迷蒙蒙的听着狂人的絮叨和觉得吃人的理论可笑的时候,狂人的一句叩问又是如此的震彻天宇:“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注国民性的质问者。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的奴性,你只要让我活下去,我就老老实实的呆着不动弹,任你鞭抽棒打,只要我忍得住,我就必须要做个好奴才,夜夜祈祷着下辈子翻身做主人。中国人忍够了吗?中国人沉默够了吗?从来如此,就对么?

狂人是真的成了狂人了,没日没夜的担心着。世人呢,他们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放不下这心思,不管是父子兄弟也好,夫妇朋友也好,师生仇敌也好,各不相识的人也好,都不知道谁和谁结成了一伙,互相谈笑着,互相提防着……

狂人不想被吃,也不想自己的大哥沦落,于是去劝他,谁知,大哥也忽然显出了凶相。他只能自己出了一身冷汗,默默的叹气了:“你们立刻改了,从真心改起!你们要晓得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啊!”

太阳也不出,门也不开,忘记了昨天的月光到底有没有,赵家的狗好像也不叫了,却想起了自己的妹子好像也死了,这时的狂人终于也察觉到,原来自己也是个吃过人的人啊,而且吃的就是自己的妹子,还吃的那么香,毫无察觉异样。原来自己也是个吃人的人吗?自己吃人时也是那样自然吗?这时的自己也要被人很自然的吃掉了?

这日记是狂人病中自己写的,病后也对自己的言行有点哭笑不得,不知所云。这才是狂人的最可悲之处啊。一个病中的人看到的月光的很好的,看到的世界时那样的清晰呢,可是病好之后呢,他又成了一个“正常人”,本来应该的正常状态被所有的人理所当然的认作了病重,本来应该的病态,却是整个民族的引以为豪的常态。拊膺长叹也叹不尽这其中的无奈与可悲啊!这难道是狂人一个人的悲剧吗?

来看看狂人日记是怎么的结尾吧。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见识了鲁迅的横眉冷对,这里就见了他的俯首甘为了。中国还有的救,鲁迅告诉我们兴许还有的救,这些活了这么那么久的人都吃过人或者正面临着被吃,可是还有孩子啊,这才是民族的希望,救救孩子,血脉莫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