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感悟作文 第1篇
宋朝人赵普曾对宋太宗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于是就有了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受此故事的启发,我便买了一本《论语》,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为政之道,学习君子之风,增长管理之智。
如今,《论语》已陪伴我走过两个春秋。它如同一位师长,迷惑时为我指点迷津,懈怠时催我奋进;它又如同一位挚友,烦躁时让我找到心灵的宁静,引领我修德、讲学、谋政、成长。
谨言慎行。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这是孔子在教育子张如何做官、做事。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自己抽出更多的时间,多看多听,多问多思。我先是通过研究学校的材料,了解我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对学校的办学情况有了整体的把握。专业成长,学而不厌。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是孔子希望他的学生立足于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我把这种思想内化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中。
我始终有一种“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岗位忧患意识,平时,“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努力做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让潺潺的知识小溪不断流入干渴的心田,让贫瘠变得肥沃,让贫乏变得厚重。我诵读《论语》等经典书籍,以积淀文化底蕴;研读教育报刊书籍,以丰富教育理论;品读文化期刊,以增长生活智慧。同时,向网络学习,做有眼的人。
此外,我还虚心向同事学习,做有心的人。“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教师中不乏无私奉献的师德标兵,经验丰富的优秀管理者,业务精湛的教学能手,文采飞扬的才子才女……与教师谈话交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对于我这样一名年轻的校长尤其如是。我坚信:只要我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论语感悟作文 第2篇
日月如梭,时间流逝飞快。天地变了,人也在变,真正亘古不变的是书籍,是深刻的道理,是那些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东西。以我的看法,具有悠久历史的《论语》中所包涵的精髓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可它却能将人的品性改变。这,才是真正无价的财富。
这本书里的每一句话都是文言文,记录的是我国儒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每篇文章虽内容短小,却很精妙,能够运用极少的文言文表达出精准、明确的内容和显然易见的道理。
当我一页一页地翻阅《论语》,看着这深奥而耐人寻味的字句,细细地品读着这一个一个字间的韵味时。猛然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出现在我的眼帘。我不禁回想起平日里,我虽然是爱看书,但是每次阅读时都不会认真、仔细地体会到书籍真正的精髓。所以,凡是被我购买回来的书籍,我一般都会囫囵吞枣地看完。每一本书上都是干干净净的,一点批注也不做。每当别人谈论起我所读过的书籍时,我却根本插不上话。但是有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启示后,我才真正理解了阅读的意义。阅读,本意并不是只一味地去阅读各种书籍,囫囵吞枣地汲取知识,而是在阅读中多去感受这篇文章,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真实感受,感悟和思考。如果只阅读不思考,无疑是相当于没有读,也不会有任何收获;而只思考不阅读,更是相当于思想被束缚,不阅读,哪里有思考的空间?所以,只有在两者能互相结合的前提下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论语》中还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想起自己以往做任何事都不懂得坚持,还没进行到一半就放弃了的情形,不禁很是羞愧。是啊,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到底才能成功。就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是靠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才形成的;就像波涛汹涌的波涛,又何尝不是靠积累每一股细流才汇成的。这不正是用事实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和经验,最后拥有了实力,那么成功不就自然而来了吗?
阅读是快乐的,希望你也可以抽出时间读一读《论语》这本富有内涵的名著,感受它独一无二的精髓,多多反省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尽善尽美。
论语感悟作文 第3篇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贪图舒适,工作勤劳而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从而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学好了。我读了这段论语,懂得了我们做事不要太在意客观条件,而要看重自己的努力。接下来,我就来说说发生在我身上的两件小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业。那项作业本来是用铅笔做的,可是,我却用水笔写。爸爸看见了,就让我换成铅笔写。我一向喜欢水笔,因为水笔写起来感觉很润滑,不会像铅笔一样写起来咯吱咯吱的。所以,我的心情很不好,越写越轻,字也越写越丑。爸爸就在我身边看着,见我态度很不好,觉得很奇怪,就问:“你怎么了,字写得不是很好啊!”我就回答说:“因为我不喜欢铅笔这种咯吱咯吱的感觉,所以我字就写不好了。”爸爸听了,对我说:“好好(我的小名),《论语》里说过的,你用什么笔写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写好字。”听了爸爸这句话,我深受启发,于是拿起铅笔认真的写起来,那些字也变的好看起来。
《论语》不光对我学习上有过启发,就连运动上也会带给我启发。就拿跳绳来说吧,有一次,我看见班上跳绳最厉害的人,发现他用的跳绳是超轻版的,以为他跳的快是因为绳子好,于是就让爸爸也给我买了一根超轻跳绳。结果,发现自己也没多跳几个。我想到了《论语》里说过:要注重事情的本质,而不要太在意外界条件。于是我每天早上都练习跳绳,跳的越来越快了。
通过这两件事,让我知道了,凡事必须关注结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而不要太在意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因为你改变不了你的环境,但是你能够改变你自己。《论语》真是我们的好老师啊!
论语感悟作文 第4篇
今天,我们学到了《孔子》这篇课文,学到了关于《论语》的成语,让我回忆起以前做了许多错事。
一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让我想起一件事。
当时正在劳动,我和几个女生被安排到舞蹈室内打扫。当时,灰尘很多,抹布擦几擦就脏完了,于是,不一会就得洗抹布,水用得很快,所以总要有人去换水。换水的路很颠簸,只有傻瓜会自愿换水。我一点也不想去换,看见小琳刚刚换水上来,故意说:小琳,你随便换完后,再去换掉那两桶脏水吧。小琳无言以对,只好认命乖乖地去换水,可是,还有几桶脏水没有换,我只好亲自出马。我抬这水才走了一会,手就开始酸了,小琳说:知道我辛苦了吧。没有啊。我还想要点面子,便只好骗她,也好应付她。可是,我心里已经崩溃了,脸不由自主地红得像煮熟的虾。
还有一个成语是识人不易。意思是:认识一个人不容易。我又连想起一件事。
当时,我的同桌是小惠,她特别懒,没有一天是全神贯注地听课的,但是她画画很好看,就像着了魔一样,天天就知道画画。唉,作为她的同桌也是无可奈何的,不过还是想把她拉入正道,那次,小惠在桌子上忙着写东西。我想她一定又再画画,便用手拍了拍她肩膀,说:还画画,不好好听课。小惠吓了一大跳,说:我是在写字,又没有画画,你不该打我。对不起。我以为你又在画画。我惭愧地说。
后面还有很多很多成语也教了我很多,就不一一讲了。
论语感悟作文 第5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学习和做人的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只有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短短的一则语录让我联想到了我身边的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毅力。努力学习,温习,最终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
我们不也这样吗?如果我们被忧心烦恼甚至怨恨蒙蔽了双眼,那么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子曰:由!悔文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短短的语录让我了解到了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在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时,应取诚实的态度,千万不能不懂装懂,这也让我联想到了孔子,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请孔子判定谁是谁非,孔子不能判定谁是谁非,但是这两个小孩并没有嘲笑孔子的不知。
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和精神也反映了孔子的实事求是。作为中国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对于后世的人们一直有着指导意义,我们今天还可以从中受益。朋友,多读一些好书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心动不如行动,试试看!
论语感悟作文 第6篇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可我读过《论语》后,确实学到了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它使我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去孝敬父母,怎样去学习等等。《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早在汉朝初年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
读《论语》让我感悟最深的一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这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等等都是同一个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去推己及人,凭着主观意念,自己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本没有想过后果。
记得有一个周末,我与我的一群小伙伴在玩耍。玩着玩着我们都累了,然后我们就找一个地方一起坐了下来。这时,我们邻居有一个热心的阿姨,拿了几个苹果过来给我们解渴。苹果刚好够分,可是其中有一个苹果因为阿姨不小心掉在地上给摔得有点烂了,而又刚好被那个小气鬼拿到了。然后他用一种讨好的表情对我说:“绍煊,我和你换过来好吗?”没等我回答,他就马上把我手中的苹果抢过去,然后又把那有点烂的苹果塞在我手中,笑嘻嘻地说:“嘿嘿,这苹果甜!”听到他这么说,我有点生气,我责备他:“你怎么这样,我还没有同意让给你呢!”那阿姨见状,立马跑出来说:“快把苹果还给她,这样做可是不礼貌的。如果你不想要,阿姨重新拿给你。”那小气鬼听了,不情愿的把苹果还给了我。阿姨说得对,不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这样做是不对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揭晓的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切不可心胸狭窄;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读《论语》就好像在中国人文的精神宝塔里去寻找自己的宝物。从《论语》中得到的启示会让你受益终生。
论语感悟作文 第7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论语》,小时候我虽然背的朗朗上口,但是当时的我还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读国学课程,我们这么小的孩子学这些有用吗?慢慢地就明白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了解为什么我们所归属的民族叫做中华民族?它为什么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它到底有些什么样辉煌的思想文化艺术在通过我们的血脉传承?
其中《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爱国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为这个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为我洗衣做饭,辅导我功课。父母经常教导我做人要有爱心,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也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长大后会更加孝顺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别人做错了,就要以理服人,尽量与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优点,帮助自己改正坏习惯。学习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见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只要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完美。
论语感悟作文 第8篇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问他的学生们:“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意思是,如果有人对你们有知遇之恩,你们将怎么做来报答他们。
子路性急,他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是何等宏大的目标!现今的老师如果知道自己的学生如此知恩图报,理想远大,一定会对其赞赏有加。孔子则不然,“夫子哂之”。孔子用一笑表达了他对子路的不满。在后文孔子对曾皙讲明了他笑的原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孔子嫌子路在回答问题时不够谦让,不符合“礼”的要求。可是,在心中有了答案之后,为什么就不能慷慨陈词说出一番豪言壮语呢?
以我——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孔子这种对“礼”的要求可以说太僵化了。由于孔子的“笑”,接下来,曾皙、冉有、公西华的言辞都变得异常谦逊。公西华明明很有才华,却只谈自己要当一个穿着礼服的小相。孔子也知道公西华很有才华,为什么非要引导公西华说出使自己大材小用的话呢?如果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符合“礼”的要求,那么“礼”此时便不是一样好东西了。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拥有豪情壮志总是值得鼓励的,但孔子没有,他只看到子路没有遵守“礼”。孔子对“礼”僵化固执的追求,大大削弱了谈话的主题。
就我而言,我还是喜爱一节大家争论得很激烈的课,这样思想才能产生激烈碰撞,涌现出更多灵感的火花。孔子如此强调谦虚,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他学生的`思想呢?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重点在“争”字,许多学说在竞争中发展完善。要想使自己的学说被君主采纳,成为“显学”,怎能不与其他学派的学者据理力争?而这似乎又不够谦让,不合乎“礼”。但是孔子不也一直在坚定地宣传自己的学说吗?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不能一味谦让。比如在应聘过程中,我们若有好的想法或策划,一定要敢于展示出来。倘若像孔子和其学生那样刻板地“依礼而行”,你就会把机会白白地让给别人。
不知道我对《论语》的理解是否到位,但这只是我的观点。观点无所谓对错。我不否认孔子是“万世师表”,是“圣人”,但至少在我这个“今人”看来,这次“侍坐”中,孔子的言辞与表现着实有不妥之处。
论语感悟作文 第9篇
《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纂集而成。
三年级下学期,杨老师带领我们走进《论语》。最开始我们读的是“快乐国学”里的《论语》篇章,我们第一次接触《论语》,感觉既新奇,又懵懂。但是在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们的理解程度就越来越深入了。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当你读完一本好书,一定深有感悟,但当你再次品读,就会有不一样的印象和收获。这一则让我深受感染,我认为《论语》这本书对我们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呢!
在生活当中,《论语》里所说的话还能派上用场呢!
_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几个人一起同行,和我一起同行的人里,必定有优点值得我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如果有就及时改正。在学校里,同学们的优点和长处,我们需要学习,而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则要引以为戒。
在四年级里,我们又开始品读“中华经典藏书”里面的《论语》。以前的'学习有故事和译文,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它;而现在的《论语》内容则更加丰富,也更加深奥。
我开始学会静下心来多读、读顺畅,然后仔细结合文字注释来慢慢理解句子的意思。渐渐的,我不用看注释和译文也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告诉我:父母在世,不要离家太远,如果必须外出,要跟父母打声招呼。其中还有一则让我感触很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碰到贤人,就向他看齐;看不见贤人呢?那就反省自己做得如何。
在读《论语》的这一年里,我从懵懂到慢慢喜欢上它,也学会了许多道理——我知道每个人都要孝顺,要有礼节,多多学习别人的长处,要诚实,说话要讲信用,生活上要勤俭节约,待人要宽容大度,有爱心……
我们将在杨老师的带领下继续学习《论语》,我会更加努力,期待自己明白更多的道理,能在生活中得以运用!
论语感悟作文 第10篇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这次的作文课上,我们赏读了《论语》这本书,我从中获得许多感悟。
以前,我总是认为古人的经典文章很深奥,读不懂。而读这本书时,我就像坐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身旁,和他面对面交谈,不断地汲取知识的营养。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是啊,“反省”是一件多么重要而且必要的事呀!只有不断地通过反省,我们才会及时发现错误,并且加以改正。正如上个星期日,表姐到我家玩,我不小心打碎她心爱的水晶星星瓶,却撒谎说是小猫弄翻的。现在想来,我感觉自己是个多么不诚实的人!交而不信是多么要不得!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表姐,并向她道个歉。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不断地反省自己,端正自己的言行。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不断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拜他们为师。当然,看到有缺点的人,也要想想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缺点,如果有就需及时改正。比如我们班的陈雨萌同学有很多长处,如唱歌,舞蹈,钢琴,书法等,我应该多多向她学习,让自己的'品性更高;而我们班的梅子珊同学有害羞的缺点,我恰好也有这个缺点,所以我要改正,让自己变得胆大、自信,做一个勇敢自信的孩子。
《论语》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床头,里面的经典句段,给我带来了真理无数,时时读来,获益匪浅!
论语感悟作文 第11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来自孔子的著作《论语》,而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它在我成长的路上指引了我很多的方向,也教会我许多道理。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告诉了我对父母一定要孝顺,要谨遵父母的教诲。“巧言令色,鲜矣仁。”不要做一个花言巧语,虚伪的人,要做言行一致的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做人要有信用,不能出尔反尔。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对人也要仁德,礼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吿诉了我孔子他从小便有远大的志向,坚持不懈地学习,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都是对人的基本要求,做人的基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让我知道学习不仅仅是学,还要学会思考,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收获很多的知识。两样少了一样,都会让学习变的.学习变的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要常常复习回顾以前的知识,进行理解、掌握。
《论语》教会了我许多,孔子的那些话语让我历历在目,深深铭记于心,对我来说,《论语》中的每句话都是座右铭,指导我前进的方向!
论语感悟作文 第12篇
晚上和女儿读《论语》的时候,读到耳熟能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和女儿就一起背出来,为了让女儿加深印象,我又给女儿讲一遍它的意思。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妈妈,我给你讲讲它的意思吧。”女儿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说出自己的看法。
“好呀,你讲讲,我听。”我还真要听听她是怎么给我解答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经常温习,不很愉快吗?就像我的书桌,要经常擦,几天不擦桌子,就有一层灰尘,再过几天不擦,灰尘就更厚,再过几天就完全看不清桌子了。所以要经常擦桌子,不也很高兴吗?”女儿说道。
“这真是《论语》新解呀,你解释的也有一番道理,学习也是这样,要经常复习,要不真像蒙尘的桌子,久了我们就完全忘记我们曾经学过的内容。”我对女儿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以说是珂珂姐姐从洛阳来到咱家和我们一块看书学习,不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吗?”
“是啊,你珂珂姐姐和我们一块读书,我读的更有劲儿,实在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真没想到女儿还会把《论语》里的话联系到她姐姐身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像有一对双胞胎,他两个长得很像,哥哥做了坏事,妈妈还以为是弟弟,因为分不清人,也不问就把弟弟狠狠批评了一顿,弟弟却没生气,说:‘妈妈不知道不是我,所以批评错了我不怨妈妈,但我告诉妈妈,这不是我做的。’”女儿说。
“要做到这样是很不容易的,那个小弟弟的修养很高呀。看来你理解的还不错,值得表扬。”我很高兴地对女儿说。
女儿用事实与故事来说明孔子这句话的含义,对于小孩子来说,理解的'不是很深刻,但已经很不错了。看来以后读书后都要让女儿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加强她的理解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有不正确的地方,再加以引导。
读书重在理解与思考,把书中的精华吸收利用,提高读书的质量,日积月累,博观而约取,自然就厚积而薄发。
论语感悟作文 第13篇
过去我对《论语》仅仅片面性得掌握一些,根据院校进行的交流学习,我认真地学了《论语》就是我获益匪浅;现就我本人的了解和一件事的协助启迪与大相互共享。取决于丹《论语》感受里,我体会深刻的是为人处事,要做一个心地善良,做一个对社会发展有效的人。交朋友要交个真心实意对你有利的朋友。
下边是对交朋友的体会和大伙儿沟通交流一下大家常说:“在家里靠爸爸妈妈,外出靠朋友。”再生活办公环境中,交朋友是最重要的,从朋友的身上能够照见自身的身影。实际上人这一生交哪些的朋友,就可以体现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假如朋友是一本书,他能够协助你开启这个世界大家常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那N从朋友的身上,让我终身获益。我爱人是参军的,大家86年完婚到现在,我追随几径波折,前后左右调整了五个院校,每一处全是生疏的脸孔,使我很孤独无奈,从心里期盼朋友的协助,伴随着r间的变化,渐渐地在工作中,我与诸位教师了解了,我十分爱惜和大伙儿相遇,相识的机遇,我还在大伙儿的陶冶危害下。我愿我的激情,我我用的真心实意去和大伙儿和谐共处,工作中急事和大伙儿商议,尽自身能量去协助身旁有艰难的朋友,去收益对自身有恩的人。俗话说得好:“日久见人心,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朋友当然多了,自然也相处过和自身性情不一样的朋友。但我能以平静的心理状态去看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和朋友相处中不必小肚鸡肠。爱钻牛角尖,要换位思考一下。多看看别人的身上的优点。来补己之短。那样不管与谁交往关联都是和睦。全球越来越更幸福了。实际上,真实的朋友,她能宽容你,让你适度的点拔与指责。会给你从心里寻找自身的缺少,寻找黑暗中必须光辉。很多年来我一直获得朋友朋友的关注与协助、最难以忘怀的使二零零五年祥合的新春佳节刚过,大家还沉醉于与家人团聚开心的日子。我爱人肠胃病突发性。
经确诊让我吃惊,如同瓢泼大雨、头晕目眩。那时候两腿发软,害怕接受现实。但依然十分保持清醒,想起我普通高中的一个好朋友,他在中日医院工作中。我赶忙通电话向她咨询病情。她最先给我宽慰、激励。随后给我出招,让我去她那边治疗。恰当的剖析去她那边的利弊。我还在她的诚挚的邀约下,赶到了中日医院,每日在她的守候、激励下,我心漫漫长路地释放压力了,我提高了生活的`胆量和自信心。每日能接受现实,用心照料我爱人。每日她倒入的公司办公室,让我爱人在哪里边放疗治疗,使我爱人更为认识自己的病况,紧密配合医治,迅速让我们夫妇二人渡过了第一个放疗环节的困难。住院后,荣幸获得院校孟校领导和高校长与很多朋友的关注协助,给与我非常大的精神实质宽慰、还记得孟校领导还刻意给我写一封信,迄今我都收藏着。难以忘怀,终身难忘。也有任负责人几位老师给我补课,使班集体工作中秩序井然,家长留言十分满意,给我抽出来大量的r间照料我爱人,再大半年r间里,再全部患者中,我爱人修复更快、最好是。这全是朋友给与的胆量和能量,换得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根据阅读文章于丹教授的《论语》使我更为了解到朋友的关键,我将朋友视作我生命中不能缺乏的一部分。这时于丹教师也慢慢地挨近我心岸,鼓励念书的激情。是书本让我受益终生。让我开心、让我丰富、让我更颇具。让我寻找史无前例信心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