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王家大院有感作文 第1篇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雕梁画栋,层台累榭……·”位于山西省灵石县的王家大院,有着“天上取材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的美誉。走进它,便是走进了几千年前的莺歌燕舞,走进它,便是走进了中国古代雕刻的鬼斧神工……
古朴清新的住所一直是我心中最向往的地方。今年暑假,我便跟随着爸爸妈妈,推开了王家大院那沧桑古老的大门。
刚一迈进大门,迎面而来的便是一种威严感禁锢于心。深院的宁静,墙上的斑痕,似是一位老者在对后辈絮絮而谈,看到这样一幅情景,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又对接下来的`一切充满了无尽的好奇。
怀着好奇,怀着严肃。我迈步向前走去。厚重的脚步在墙壁间来回碰撞、摩擦。撞击出错落有致的脚步声。古巷在唱一首歌,一首永不疲倦的歌。
穿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跨过门槛,我们来到凝瑞阁前。抬头一看,房前的两个柱子上刻着这样一幅楹联:
仰云汉俯后土东南西北游目骋怀常中意沐烟霞披彩虹春夏秋冬抚今追昔总生情
压韵的语调,美好的寓意,无一不显示着当时王氏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和眷恋。让当代人们也品味出那一份淡然,一份清雅。
愈往上爬,爬到最顶端时,俯身望去,心中便有了一种隐隐的豁达。山是清的,水是明的,风是滑的',云是梦的。四面阙如,八方无碍,斗拱迭出。东可望绵山日出,西可观苏溪月夜。这如水墨般的风景,倘若被李后主看到了,我想,他也一定不会再感慨“春花秋月何时了”而是品一口龙井,赏一轮明月了吧。那叠落有致的院落,虽然不知名,但是却有“花不知名分外娇”的感觉。再次俯视,我仿佛忘却了红尘世俗的烦恼,心也飘到那凌云之上了。
从楼顶上下来,再沿着古道往里走。我发现,几乎每个楼上都有一块匾额。它们诗书气华,虽字数寥寥,但却意境悠远,引人深思。比如这块“为善最乐”,为善最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这便是王氏老祖宗教会我们的道理啊。它们那或奋发,或告诫,或启示的字体,将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长,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心啊。
参观完王家大院,已经是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时候了。也是时候回家了。
一副溢彩的画卷,一厥清丽的诗词,一曲从琴弦流淌出来的乐曲。这就是王家大院,最真实的王家大院。
参观王家大院有感作文 第2篇
明天我就要去王家大院旅游了。
我好紧张,晚上白丽阿姨打电话了说:明天发车不在西安发车是在高陵发车。我们收拾完东西就往高陵走。高陵到了我们来到了白丽阿姨家。我们就在阿姨家住了。到了第二天我们六点不到我们就起床了。六点到了车也来了我们很快的上了车抢了两个在前面的座位。去王家大院要七个小时。到了王家大院我们买了门票就进去了。王家大院的样子是正个村子加起来是个王字,我们跟着导游一会儿走到王字的`横上一会儿走到王字中间的`竖上,太有意思啦!
晚上我们就住在绵山下面的宾馆里。
参观王家大院有感作文 第3篇
平遥是座雾中古城,名曰平遥古城。平遥古城,它不骄不躁,总留给人一种安详与宁静。湿润的空气包裹着从屋舍上方飘起的袅袅炊烟,显得尤为神秘与缥缈。
我们一路出古城,观完张壁古堡,直至王家大院。王家大院被群山环抱着,虽不及乔家大院那般气派,却也见那大红灯笼高高挂,金黄的穗儿随风轻轻飘动。仿佛那时候的人们还在这里居住,生活。跨入大门,便是一路上坡,铺着一条已被踩实的黄土小路,我们顺坡而上,两边是坚实的石墙。到达平面上,放眼望去,是一条长廊,与乔家大院不同的便是这里院子不觉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迈过门槛,进入一小院内。三面屋舍,俯仰可见的砖、木、石雕都精雕细琢。单看那一小小的柱墩,用青石雕刻,色泽鲜亮,有百种花样,还泛着柔和的亮。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一块块石雕,是高大的梧桐落叶纷纷,是日月同辉般闪烁,或是龙与凤共舞于流水祥云之间。每一块都寓意不同,但都象征着美好与期盼。包涵儒家_文化的思想。不禁痴迷于这艺术与思想的相融。同学们也都不禁感叹道:古人真讲究呀!微弱的光通过屋檐落在院中,在这一方阳光里,上演了多少幕古人的生活片段,会不会是个顽皮小孩不情愿的大声朗读着经书;会不会是这里的主人匆匆走过,留下一阵清风拂叶。
抬头一望,忽而看到一幅牌匾:“为善最乐”,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这是王家历代秉承且传承的思想啊。它将永远萦绕在王家人的心田,萦绕在我们的心田。
轻抚那千年前的砖石,它的裂痕与灰尘都承载着万千记忆与悠悠的岁月。
悠闲漫步于王家大院,总有种难以言说的亲近感。因它的空灵之美,又不失历史传承和文化沉淀的厚重。迥然区别于现代建筑的浮躁感。而融入自然的`王家大院让我有亲近感,因为我的骨子里是中国人。我与之相见也是缘是分。或留恋,或感动,这里的一砖一瓦。迈出王家大院的那一刻,通过枯枝,通过薄雾,我仿佛看到了阳光,于此,从未见过的.一抹暖阳。平遥的歌谣还未唱完,我已然陶醉于这里的“大院文化”——最朴实自然,最精美恢弘。
王家大院如一幅溢彩的画卷;一阙清丽的诗词;一首从琴弦流淌出来的民间小曲。
雾中安静的山,山中安静的大院,那几盏大红灯笼依旧在我心中高高挂着,依旧抹不去那鲜艳的颜色……
参观王家大院有感作文 第4篇
今天我们来到了山西省灵石县王家大院。
进了大门,首先是一座城堡,叫老宅,老宅是由王家大儿子拥有,由于他是四品官,所以门楼不是特别气派,往里走有少爷读书的地方,寝室,小姐楼,书房,会客厅等,还有一些壁画象征做官,健康代代升旺,从这点看来古代人十分聪明。
穿过一道小门便是新宅,新宅并没有老宅参观价值达,它里面展出一些板画家和国画家的`作品。
再往上走,便是城墙,城墙往前走是龙亭,在龙亭上不但可以看到王家大院的.全景,分别是玄武,朱雀,青龙,白虎,麒麟,象征着平安,再往前走是一个亭子,亭子下面是个很长的坡,下去后便结束了参观。
从王家大院参观可以看出古人十分聪明,建筑很有特色,木材石板十分坚固结实。
参观王家大院有感作文 第5篇
上星期我去山西,参观游览了几处,感受最深的是王家大院,回京之后其印象还久久出现在眼前。
除了对王家大院的`建筑群,看了之后感觉特别舒服,青砖青瓦高高的堂屋,工整大气,尤其是各种砖雕,不但工艺精湛,而且寓意深刻,几乎每一处都可以讲出一段故事。例如大门两边刻出两株竹子,根部是深扎石头之中,寓意根基扎实;中部竹竿挺直,寓意虚心求教、节节向上;顶部竹叶茂盛,寓意清平正廉。我历来最喜欢竹子,去年出的文集即以竹子为封面底图,家中亦养了富贵竹,但是象这样解释竹子,并放在大门,更是使我感动。
王家大院的每户每室都有对联和横匾,其内容充满了中国文化和道德,基本上围绕的主题都是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做学问。即使涉及做官致富,也是教人要为官清廉,取富正道。例如有一横匾,上书“为善最乐”,我看了心中一震,原来这正是我老父临终给我们儿女的教诲:助人为乐,为善最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还有一匾,上书“学会吃亏”等等。
王家大院尽管是富户人家,但是他们每户都这样做家教,使其鼎盛维持了相当长的年代,据说后来衰败也是缘于放松了教育,以至吸毒腐败盛行。我参观之后触动很大,当今各类腐败是不是也与我们教育重文轻德有关,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都是如此。每一个做家长的都应认真自问,我们对儿女最大的期望,究竟是出人头地,还是正直为善?如果大家都以前者为目标,甚至不择手段,不惜踩着别人往上争,那么不怪国家民族堕落!我们自己就没有责任吗?
参观王家大院有感作文 第6篇
来山西的第二天下午,我们从平遥古城来到了王家大院,它最早是由元朝的王实创建的',他的子孙开始扩大王家大院的范围,到了明清时代是鼎盛时。其中有两栋是兄弟俩建的,老大是五品官,老二是四品官。老大的房子是明末风格,整体很简洁,老二的房子是清初风格,整体很豪华。
在这两栋房子里藏了很多成语,我们来一个一个的找到他们。在门梁下的雕花处有两个柿子,代表事事如意,在楼梯的围栏处有猴子的石雕,代表封侯拜相,在石墙雕刻上有五个孩子,代表五子登科,有一个孩子用手指着天,代表指日高升,另外两个孩子一个拿着兵器,一个去抢,代表一举夺魁。
古人非常有智慧,希望大家多了解关于古代的故事。
参观王家大院有感作文 第7篇
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
只看了它一眼,我就被震撼了,知道了什么叫豪门巨宅!濡染了灵石的灵、灵石的妙、灵石的秀、灵石的美与灵石的韵,起伏于凤鸣塬之巅,亭台楼阁密密匝匝。那徐徐贯顶的天风,冉冉升腾的地气,犹如喜鹊送来的警世梵音,这九沟八堡十八巷的琅寰福地,不似江南胜似江南……
我像是山野村夫走进了官宦人家的大宅院,满目惊奇,不知该迈左脚,还是迈右脚?
大红灯笼,挂在高高的门楼上,竭力炫耀着过往的热闹和繁华,只是风吹日晒,有些褪色泛白。门前那两个傲然的石狮,忠实地履行着职责,守护着当年王氏家族的显赫地位。
游人并不多,也许大家都去游山玩水了。没有了喧嚣,大院似乎很安静,在暖暖的阳光里,像是刚刚睡着了。春日人往往容易犯困,大院或许也概莫例外,经历了岁月的负重,也该喘口气歇歇了,让那份红火稍事淡下来。
向往这座大院已经许久,说不清为什么?抬高脚,轻迈步,走近的那一瞬间,我甚至害怕突然的造访,打扰了它难得的安宁。
推开厚重的大门,依稀间,一驾木质的马车,吱吱忸忸地从大院深处驶来。赶马车的小伙子,不正是王家的始祖——卖豆腐的王实吗?“卖豆腐嘞,卖豆腐嘞……”吆喝声,马蹄声,由远及近,是那么朴实亲切,是那样童叟无欺,唤醒了尚在梦呓中的大街小巷,豆腐的醇香在晨风中弥漫开来……
早年间的那个“豆腐发家”的故事,我是听祖辈们讲过的。王家从太原迁来,从小本生意起,慢慢弃农经商……铜板变成了银票,豆腐担变成了票号,窑洞变成了城堡。嘉庆年间,王家大院,在灵石静升村终成。层层叠叠的院落,让世世代代的王家人为其耗尽了终生。我喜欢这样的故事,诚信经营,勤俭致富,天道酬勤,即使住在这大宅子里,晚上睡觉也是踏实的。至少,王家的钱来得干净,是他们走南闯北,一分一厘积攒起来的。
在跨进高高的门槛一刹那,我分明看见了王谦受、王谦和兄弟俩领着驼队从内蒙古回来了,他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笑得自信,笑得智慧,笑得洒脱。他们的生意经就是在各地穿梭中走出来的,他们的创业史就是在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中完成的,王家大院就是在他们的谈笑风生中刻在了大地上。就是这哥俩,倾毕生心血,融大智大慧,雕琢了一座典意丰厚的大观园: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东南堡为“龟”,下南堡为“麟”。将才情尽情地挥洒,尽情地书写。想象浓缩在了层楼叠院中,愿景挤压在了灰砖青瓦中。那飞扬高挑的屋檐,放飞的是志气,是抱负,是雄心!这气度,这胸怀,岂是“自一山川”就可了之?
站在王家大院北门的城楼上,任凭风儿吹过,放眼望去,只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那所谓的卧龙道,街是龙身,巷是龙爪,河漂石是龙鳞,老槐树是龙尾,井是龙眼。两眼水井中的水,一苦一甜,这似乎也应着人生哲理:苦中有甜或甜从苦中来。而那一条蟠龙里,却暗藏着王中套王的格局。一个大大的“王”字永远烙印在晋中大地!是有意?还是无意?王,这是家族的姓氏,这是家族的气度,这是家族的名片,这更是家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沉浸在王家的故事里,呼吸着豆腐的味道,眺望那些年代久远的亭台楼阁,抚摸那些精雕细刻的门窗家俱,还有那些饱经岁月风霜的字画,回想着当年的生活情景,虽然时空久远,但仍是这样的熟悉,仿佛这个大宅子里,这一家子的人,都还在,他们刚刚,还在这里走动、说笑、谈论呢;你也许还可以看得见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或者,有一个淡施脂粉的小妇人,正花窗下招呼着孩儿们玩耍、嬉戏,她的脸上,是亲和善意的微笑;而一位老奶奶,则颤巍巍地拄杖而立,眼望着一辈辈儿孙繁衍成长,沧桑里,满溢着甜蜜……
王家归来不看院。诚哉斯言!并非浪得虚名!
也许王家大院,不似江南园林轻巧灵秀,绿意盎然,建筑色彩单调了些,于是王家人就用心雕,用情描,以自然山水为画、以珍禽异兽为画,以历史掌故为画,以传说风物为画,让呆板的木头石头砖头热闹起来、灵动起来。且不说雕琢的手法,当看表现的内容已然令人眼花缭乱了:岁寒三友、四季花卉、琴棋书画、莲生贵子、二十四孝、吴牛喘月、麒麟送子、飞马流云、一路连科、佛家八宝……真可谓尺木皆画,片瓦有致,寸石生情。如一幅幅渐次展开的画卷,如一曲曲情韵绵长的民谣,一声声温和亲切的叮咛,靓丽在你的眼目,轻响在你的耳畔,烙印在你的记忆;而你,则会于那些有关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家和万事兴的完美和谐的氛围中品出些许责任的分量……难道这只是为了印证自身的富有?炫耀家族的智慧?标榜王氏的杰出吗?
走在这精致华美的大观园里,不知怎么,倒使我揣度起早在多少年前,生活在这方天地里的人们,特别是稚气未褪的孩童的生活。孩童必须是要读书的,尤其是这样的大户人家。也不知道他们读着那些之乎者也时,快乐与否?是不是挨过先生们的戒尺了?也许,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如兄弟姐妹一般,唱着歌,或吟着诗,或诵着文,一起玩耍,过家家,捉迷藏,天黑了,然后,道个别,各回各家……在这九曲连环的宅院,我有迷路的感觉,生怕找不到出口了!这里最宜的肯定是捉迷藏,一旦隐匿,要想寻着,必定是很费功夫的。孩子们一定玩过捉迷藏!我是愿意这样的,愿意所有的孩子们,自由自在地成长着。
当我踏上通往绣楼的.石阶时,心底是有些痛楚的,这十三个台阶,原来是有说法的:十三盘头十四嫁!那个时候的女儿,小小年纪就要为她们说媒提亲、打理嫁妆。如今十三岁的女孩们,正是天真活泼烂漫无邪的时候,哪里会烦恼着要嫁出去呢?我触摸着空中飘曳的一盏盏红灯笼,它们犹如一个个深闺小姐的长叹,在向人们婉转轻诉着什么。
庭院深深深几许?站在小姐绣楼上,疑惑地想:“三年不下楼,这些小姐会长得多胖?”这个滑稽的问题后面,有深深的同情。三年都呆在一个只有两间屋子的楼上,她们做什么?想什么?若是我,就奔逃下楼去,有多远跑多远,尽管梯柱上的十二生肖们正在轮流监视着她们的一举一动。
苦心去经营的东西,其实也只是瞬间偶得的喜悦。同任何名门望族一样,有鹏飞凤起的兴旺腾达,也有后辈人的退化矮化异化。高墙大院,封闭了梦想,却阻挡不住奢豪之欲。王家后人,苟且着,狭隘着,自我满足着,无暇谈论天下情怀。光绪十七年,王家的继承人王梦鹏染上毒瘾,于是,王家大院便呻吟在_的云遮雾绕之中了!坐吃山空,这座宅子,最终以964两白银的价格转让他人,而当年王氏宗祠里的一座戏楼,就花费银两3200两。大院在高潮中戛然而止,留给世人几多浩叹?恢弘一时的王家大院,从此换了主人。曾经的辉煌,名噪一时,富甲一方的一个神话式的家园,一段文明破散了,流亡成为一个历史的注脚。不知道王家先辈们上天有灵,会不会因而气绝眩晕过去……
风云流散,数声叹息。我感受到一种压力,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一种无法超越的宿命性悲剧感……我把手轻轻放在那些纤细繁密的各种雕刻上,渴望读懂当年造屋人的良苦用心。
繁华不在,初衷与设想,统统交付给这土地载体之上的院落。他们的用心,终究有人懂得的,未必是王家的子孙,也未必是我,未必是你,而是更多的有灵性来访者。因为穷,我们义无反顾地走西口,有了辉煌的大院;因为富,我们厮守于这片黄土地上,却重新走向贫穷……王家大院,何尝不是一种警示,一种教训。坐在大院里,我们除了喝着老陈醋,酸溜溜地回想着“那些曾经阔过的日子”外,是不是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参观王家大院有感作文 第8篇
明天我就要去王家大院旅游了。
我好紧张,晚上白丽阿姨打电话了说:明天发车不在西安发车是在高陵发车。我们收拾完东西就往高陵走。高陵到了我们来到了白丽阿姨家。我们就在阿姨家住了。到了第二天我们六点不到我们就起床了。六点到了车也来了我们很快的上了车抢了两个在前面的座位。去王家大院要七个小时。到了王家大院我们买了门票就进去了。王家大院的`样子是正个村子加起来是个王字,我们跟着导游一会儿走到王字的横上一会儿走到王字中间的竖上,太有意思啦!
晚上我们就住在绵山下面的宾馆里。
参观王家大院有感作文 第9篇
暑假时,我和爸爸妈妈、姥姥姥爷一起游览了山西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很气派,导游告诉我们这是王家两兄弟住的院子,因为他们在清朝时作了大官,所以修了这片院子。他们的院子里有大厅、卧室、小姐住的闺房、少爷读书的`书房、花园等,很大,特别是很多门窗、墙上都有雕刻,很精致,告诉后代要尊敬老人、告诉孩子们要用功读书,做有用的人;里面还有很多文物,都很珍贵。
旁边还有王家人住的一大片房子,真气派,妈妈告诉我在古代皇帝住的宫殿才最气派,真想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