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感言或教育语录(通用112句)

时间:2025-01-31 09:35:53 作者:admin

家长教育感言或教育语录 通用34句

1. 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2. 在生活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不到位。个别的教师把分内的工作转嫁给家长,让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成为“编外教师”。而也有个别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撒手不管,把教育孩子的重任让老师扛起。自己做起轻松的“甩手掌柜”。

3. 很多家长认为现在让孩子辛苦一点,牺牲眼前的幸福可以换得未来的幸福。人生的幸福是完整的,你牺牲了他花季时代的幸福,就谈不上他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而且成人没有权力替代孩子作出这种选择,牺牲他青少年时代的幸福。

4. 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5. 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6. 玩游戏不坏,关键是怎么玩。孩子在学校老师说了算,在家里家长说了算,只有在游戏里他说了算,所以他有积极性。游戏精神就是3个东西:活力、规则、创新,我们要培养这种游戏精神。

7. 不砸破核桃壳吃不到核桃仁,要让孩子适当吃苦受罪。

8.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9. 不以自己的水准要求孩子。有两个内容,一是你是个成功者,那么不能硬性要求孩子必须达到和超过自己的水平。二是假设你的人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你不能把孩子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陷的替补品。这是中国教育一个最大的问题,核心是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主体,一个有健全人格的完整人。

10. 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11.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

12. 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13. 孩子坏的习惯80%都是在家里形成的。

14. 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15. 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16. 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17. 不能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表扬孩子会背诗、讲故事跟唱歌曲。

18. 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跟各种技艺。

19. 向孩子提供书籍跟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20. 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21. 很多的批评可以变成对孩子提出问题,其效果也会比批评更有效,教育孩子的契机有很多,比如安排孩子做家务,到邻居家借东西,让他们自己买日用品等等,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22. 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23. 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24. 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25. 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26. 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27.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28. 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29. 家校结合,学校是孩子的真正受教育的平台,学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老师有正确的教育方式,只有家长和老师有很好的交流沟通,才能及时的掌握孩子的情况,真正的了解孩子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才能更好的解决孩子教育的困难问题。

30. 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跟深刻的道理。

31. 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

32. 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跟完成计划的方法。

33. 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34. 所以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如果责任边界模糊,就会阻碍家校之间的顺利沟通,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所以理顺家校关系和摆正家长与老师的角色关键在于“共同合作”。

家长教育感言或教育语录 通用78句

1. 我也很热情地盼望将来我的孩子当副市长或者当市长,但事实上我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要走到这个岗位除了需要努力,也需要机遇,所以我要求我的孩子有一颗平常心。现在家长往往有一种想法,我自己在一个平台上非常好,我的孩子一定要超越我。这样的定位有的时候是很难达到的,这样对于家长、对于孩子都非常痛苦。

2. 人的一生充满了大量的暗恋。如果孩子暗恋某个异性,请不要嘲笑他。“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苏格拉底语)

3.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跟鼓励。

4. 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一生都在学习。因此,家庭教育并不等同于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而是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如何在这个家庭当中自己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5.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跟鼓舞。

6. 每天都抽出时间跟孩子单独在一起。

7. 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吴稼祥语)

8. 没有体谅跟信任,便没有友谊。

9. 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很多家长朋友常常忽视培养孩子的自信,维护孩子的自尊,家长应该经常对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决策行为予以鼓励。

10. 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跟外出旅行的事情。

11. 人类有义务将最美好的东西给孩子。

12. 不要空洞地跟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13. 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14. 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15.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16. 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17. 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跟习惯开始。

18. 育儿过程有艰辛,也有欢乐。

19. 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20. 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

21. 身教重于言传

22. 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

23. 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24. 权威性与平等沟通

25. 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26. 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27. 性格塑造始于婴儿时期。

28.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29. 运动贵有恒,饮食贵有节。

30. 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31. 给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32. 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33. 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34. 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跟看法。

35. 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36.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37.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必须警惕“人穷志短”。

38. 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39. 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40. 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41.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42. 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而你既不虚荣也不慵懒。

43. 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44. 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而且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所以家校各司其职,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45. 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46. 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47. 家校共育,目标在“育”,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划好家校共育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职责边界,才能各负其责、同向而行。

48. 在批评孩子的错误之前,首先要表扬他好的一面,维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表扬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行为,然后再解释为什么错了,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

49.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50.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51. 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52. 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53. 这种对教育理解的偏差,让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从而导致家校共育的教育停留于表面,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孩子们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学校的引导和家庭的熏陶,学校为孩子提供学习知识、培养素质,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平台。而家庭让孩子感悟爱与亲情,帮孩子树立健全的人格。

54. 孩子都想得到尊重、赏识、掌声跟认可。

55.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56. 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57. 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

58. 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59. 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60.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61. 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62. 告诉你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63.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64. 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65. 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66.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67. 婴儿的情绪,是认识世界的反映。

68. 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69. 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之外,还要讲究方法跟技巧。

70. 父母是孩子们启蒙教师,孩子是母亲的一面镜子。

71. 让你的孩子尽早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有出息的男性一定会喜欢健康的女性。不要让孩子的审美观陷入低级,病态。不要以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为强大的,就都是坏的。不要以为小麻雀,小绵羊,小狗都是可爱的,也不要以为狮子,老虎,狼都是坏的。不要以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72. 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73.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74. “严”字当头,“关爱”而不“宠爱”。

75. 关注孩子的成长,正确引导孩子。

76. 教孩子与各种年龄的成年人自由交往。

77. 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78. 学前教育更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