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训练项目策划书(4篇)

时间:2025-01-28 13:15:31 作者:admin

创新思维与训练项目策划书 第1篇

1、课程要求、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与训练”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课内体验、课外拓展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创新原理、掌握创新规律。

——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发明比赛、创意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新、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拓展训练,将课堂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结合实践活动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创业能力。

本课程突出训练,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次进行课堂训练;配以多媒体演示教学。

2、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分组讨论、社会实践,小组提交创新策划书,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训练环节。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30%)+策划书成绩(70%)。

项目策划书学生需按学校要求上传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网站:,审核合格才能获得分数。

创新思维与训练项目策划书 第2篇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追求某事物,如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我先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你们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让学生在赞叹古代人的聪明之余,同时向曹冲发起挑战。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创新的热情,学生说出了很多方法。一个学生说:“曹冲用的是石头,那我不用石头,而用沙土,因岸边有沙土取之方便。”还有一个学生说:“我不用石、沙,我用人,因为人听指挥,喊上、喊下都可以。”学生的回答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给予赞扬:“你真聪明,你真棒……”这一声声赞扬像一股暖流流进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将会产生无穷的力量,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教学要在课前精心设计疑问,在课堂上巧妙提出疑问,让学生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又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如教学《跳水》中“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这一部分,我引导学生围绕船长“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一、二!”这两句话提出假设:“假如孩子不往海里跳,船长会开枪吗?”便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气氛颇为活跃。一个学生说:“船长会开枪,因为一开枪,孩子就知道船长的话不是戏言,就会听话地往海里跳。”另一个学生说:“船长会开枪,但他只是朝天上,不会打中孩子,只会用枪声来吓唬孩子,威逼孩子跳水。”还有一个学生说:“船长不会开枪,船长说要开枪只是恐吓之言。”标新立异的观点迸射出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

三、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探索科学时,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如《狼和小羊》一文中的最后一句“就顺着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小羊已成了狼的腹中之物,为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有意设计这样的问题:“狼是不是把小羊吃了?”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可另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则相反,有的说:“狼向前扑去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会一头撞在前面的树上,晕倒了。”有的说:“狼向前扑时,会掉在前面的陷阱里。”等等。这一部分学生能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让小羊活下去的愿望联系起来,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此设计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创造性地提出新看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机智的手段创造和谐的氛围,巧妙引导,创设一个充满自由的教学情境。

利用儿童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许多课文可让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中使其领会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如《倔强的小》中小“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把自己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通过表演,学生掌握了“满不在乎的含义”。宽容孩子的怪问和错问。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倾听,不要打断或置之不理,应肯定其勇气和好奇精神,并加以引导和帮助,若教师有时一时难以回答,也万万不可搪塞敷衍,甚至“恼羞成怒”,应诚恳地和学生一起探讨或说明情况,课后再给学生交代。

创新思维与训练项目策划书 第3篇

一、好奇心理是进行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基础

学生的好奇心来自于学生活动前,发展于学生活动中,而且还将支配、调节学生以后的活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去重复人类探索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自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行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开辟通道.

在学习圆周角定理时,教师要求学生画出一个圆,任意确定两个点,标出该段孤,作出该弧所对的圆周角、圆心角,再量一量角的大小.让学生重复几次,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消除紧张的心理.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上升理性认识做好了准备,同时让学生产生这样做究竟有什么作用的想法.这时教师提出:这两个角有什么联系?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从而得到圆周角定理.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有规律,只要我们善于动手、观察、思考,就会发现.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等量关系?教师再提出:圆周角的两边与该弧所对的弦组成一个三角形与圆心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学生通过画图观察、交流,找到三种位置关系:一是圆心在三角形内,二是圆心在三角形外部,还有一种特殊的是圆心在三角形一边上,从而引入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学生在教师地引导下亲自重复人类探索知识的过程,寻找到已知规律,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为寻找到未知规律打下基础.

二、持久心理是进行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保证

持久心理表现为学生是否有坚定的意志、是否有毅力,它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放弃就意味着失败,在新的课程中提出自主探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觉地独立地应用已知的条件、思考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独特见解,使数学创新思维地训练得以确实进行.

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出示一题:请你在同一标系中画出:y=x+2、y=x-2、y=-x+2、y=-x+2四条直线,然后观察,你能发现什么?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画图基础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分两步进行:

一是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①解析式的系数的正负性与函数图象通过象限的关系怎样?

②是两直线平行或相交的条件是什么?

③是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面积的怎么求等等.

二是让学生再观察、思考、操作,得出结论和探索的方法:

①是通过观察、列表等方法获得解析式的系数的正负性与函数图象通过象限的关系.

②是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得到两直线平行或相交的条件. ③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求得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

这样的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过程中,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困难、障碍,获取创新成果与方法.学生在反复地强化训练中,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数学创新思维训练提供精神支持.

三、成功心理是进行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动力

学生有了自信心,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高,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创新的意识不断涌现,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提出:先画出一个圆,把直尺的一边看作一条直线,移动直尺,从交点的情况上看,你会发现有几种情况.学生人人都会动手,就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演示过程,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和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园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时,大部分学生通过画图、测量、比较等方法找到了答案,为基础中等的学生提供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在良好的氛围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创新思维与训练项目策划书 第4篇

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训练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素材。如何利用这些素材,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语文教学中值得探究的课题。本人在阅读教学中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发挥学生主体。强化发散思维。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变以教币讲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学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色q设了这样一种教学结构:质疑导读――理解研读――感悟解读――创新多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数学的自主性。其次是改革教法,采用多种疗法,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性。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写到“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就戛然而止,此时可让学生对情节发展作适当的变化,编出发展题:于勒叔叔的事情是否故人知晓?小说并未交代。假如事情终于败露,情节会怎样?假如于勒真的发了财,又会怎样?假如船上的一幕是于勒与船长串演试探兄嫂的戏,情节又该怎样发展?以发展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去延续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此外,还有“多角度教学法”、“纵横比较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等,都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实现多向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注霞课外阅读。发展创新思维。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一一反馈拾遗――补偿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抓这一环节的训练中,我的具体做法是:1.提出目标要求,制定阅读计划。2.写好读书笔记,定期检查督促。3.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品位。如积累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分析阅读法、评价阅读法等。4.总结阅读成果,开展交流活动。由于课外阅读没有多少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想象余地和空间,更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是可以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这种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达到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的那种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学会自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