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企业策划书(汇总3篇)

时间:2025-01-16 13:34:36 作者:admin

跨境电商企业策划书 第1篇

关键词:跨境电商 国际贸易 人才培养

一、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出口增速逐渐趋缓,2014年,我国外贸增速为,但同期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强劲,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 2014年跨境交易额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增速远高于外贸增速。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适应了国际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外贸模式和固有的商业格局。相对于传统外贸经营模式,跨境电商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跨境电商通过外贸B2B或B2C平台,实现了企业之间、企业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买卖双方可直接产生交易;由于跨境电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企业或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购买需求即时采购、销售或消费,因而跨境电商的交易频率远远高于传统外贸;在过去的5年中,传统外贸出口增长不足10%,而跨境电商年均增长将近30%。与此同时,境内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其利润由原先的5%~10%提高到了30%~40%。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国际贸易利润分配格局

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传统的国际贸易供应链显得过于单一,传统贸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间环节被弱化甚至替代,原来的出口商、中间商以国外的进口商等环节的中间成本被挤压甚至完全消失,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转移出来,变成生产商的利润,另一部分成为消费者获得的价格优惠,国际贸易的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跨境电子商务帮助“中国制造”实现利润回归。

(二)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快速成长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以及跨境支付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帮助下,“中国制造”的销售渠道更为通畅,营销方式更为灵活,跨境贸易更为便利。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专业服务可以逐步替代传统贸易中贸易、金融、外语等专业人才的作用,使过去复杂的国际贸易变得简单、透明。这些可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进入外贸行业的门槛和进出口成本,有助于中小制造企业快速成长。在跨境电商平台的帮助下,为中小型外贸企业与大企业提供同台竞争的机会,促进了中小型外贸企业快速发展,为他们参与全球经济贸易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

(三)提升了“中国制造”产品优势

跨境电商能有效打破行业垄断,大大地节约交易成本,节省了交易时间,拓宽了营销渠道,为我国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有效途径,尤其是给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借助于跨境电子商务,产生了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制造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直销到世界各国。现如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已逐渐形成一条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能为我国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助推服务贸易不断发展

跨境电商的发展,解决了中小企业找客户难得的问题。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订单与客户需求形成无缝对接,相比传统国际贸易交易方式极大地节约了成本。采用跨境电商多平台服务,在保证高效低成本地完成交易的同时,满足了外贸“跨境”国与国之间管理差异化要求。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催生了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正改变国际贸易服务业利益格局。通过跨境电商平成系统化、流程化操作,为中小型企业完成通关、退税、物流、外汇、融资等全部外贸流程服务,针对性地应对了我国中小型企业参与数量大、运行效率低、专业化较弱的现状,整体提升了中小型外贸企业运行效率。

二、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面对跨境电商给传统外贸企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纷纷寻求转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虽然跨境电子商务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但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是国际贸易,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出现了新特征。所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所以企业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时更多倾向于选择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

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和综合类的高职院校院校都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学校每年向企业输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但是,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较强。单一的专业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在跨境电商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面对现在变化很快的技术、市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仍然按照原有老思路去培养大学生,这样只会造成更大的人才缺口,这也是更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跨境电商的加速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较高的要求。一是从业人员要具有丰富产品行业背景的专业知识,对行业产品具有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选择品类,经营细分目标市场。二是语言应用能力,要求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特别能熟练运用一种或多种小语种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这些语言都是非洲、阿拉伯国家和南美的官方语言。虽然是小语种,但是其覆盖市场区域辽阔广大。三是掌握综合性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不仅要掌握多平台的操作方法,而且要了解交易国文化、习俗、语言、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这样就能了解当地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为对全球化的零售而言,营销策划是关键。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消费对象、不同的产品(如阿拉伯和欧美)要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即使是拍一张产品照片和加一点产品说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文化,习俗和爱好的不同。四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几乎所有的跨境电商平台的成功都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全球零售从产品方案制定、采购、生产、运输、库存,出口,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人才。

三、新形势下对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更加清晰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显滞后于跨境电商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仍然停留在传统国际贸易人才的层面,面对加速发展的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专业应该对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面向进行清晰定位,即以较高的外语应用水平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信息分析、外贸业务洽谈能力和跨境电商运作能力以及较强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能在外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外贸业务操作、跨境网络营销、报关、货代等业务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主要就业岗位面向各级各类进出口公司、生产企业从事外贸业务员、跨境电商平台管理员、货代员、报关员等国际贸易岗位工作。

(二)课程体系设计要与行业企业人才要求相一致

国际贸易课程设计应该从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出发,按照“校企融合、以岗定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与企业合作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构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多重层级”模块式课程体系。压缩重组传统国际贸易业务课程设置,把跨境电商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模块来优化课程体系。

以国际贸易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其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其具体岗位工作展开。教学内容围绕职业能力标准中岗位的划分,体现国际贸易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安排重新排序;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形成融过程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于一体的能力培养单元,教学过程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目标实践化,以实现知识与技能、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

(三)要打造适应课程改革“双师型”教学团队

采用“培养和聘用为主,引进为辅”的方式,打造一支具备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优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团队。按照“师生融合”的理念进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了实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选派专任教师到相关外贸企业顶岗锻炼的方式培养教师外贸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训指导能力;从抓工作态度开始,提升教师责任意识,并贯穿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其他良好的职业素质。

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专业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深入外贸企业参与产品国际推广、外贸业务操作、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等专项技能实践,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外贸职业资格考试师资培训,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考核专业教师的指标。

(四)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尝试建立校内实训创业基地

建设校内生产性创业基地,是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最直接的路径,而跨境电商不同于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为国际贸易专业建立校内生产性创业基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校可以和现有的具备条件的跨境电商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机制,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硬件配套,由企业提品和项目,共同制定管理条例和制度,试点开发校企合作的教学创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本专业学生形成零距离的就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丽.跨境电商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探析[J].电子商务,2014,(12).

[2]王莉莉.跨境电商渐成为国际贸易新模式[J].中国对外贸易,2014,(12).

[3]刘安华.跨境电商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建设[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8).

跨境电商企业策划书 第2篇

1.有突破。由童芳老师指导的胡志扬同学获全国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二等奖,实现了学院在国赛项目上的突破,是学院首个国赛奖项。

2.有提高。由应纯艳、马蕾指导的竞赛团队获“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其中单项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成绩和排名较去年有提升;由严厚雁、张嫒卿老师指导的竞赛团队获“关务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其中单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一类竞赛整体有明显提升。

3.有收获。王皓、陈红光、潘笑勤指导的学生获省笔译大赛一等奖3项,何佳指导的学生获省口译大赛一等奖2项,方英姿指导的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一项,另有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不再细述。

4.有期待。“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班、跨境电商“店长班”组班完成,报关工作室建设顺利推进,其中“店长班”暑期即开展业务训练,另两个项目9月份正式启动,各专业将通过这种深层次、常规性的赛教融合进一步提升竞赛成绩;口语大赛、写作大赛等也已进入集训阶段,为下半年比赛做准备。

二、产教融合

1.有深化。国贸专业省级电子商务创新试点项目通过阶段性验收,拨款25万元;梦想实习生第三期招募完成,30名学生将在下学期入住菜鸟,进行一个学期的业务实操;执御公司商品文案翻译持续推进,与《跨境电商综合技能实训》课程进行了融合,翻译数量万余条,横向到款4万余元。

2.有拓展。入选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单位,获批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接洽了金义综保区,暑期将与义乌商务局等共同开展相关调研;对接了永康维森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对方捐赠价值万元的跨境电商平台账号供学院使用,免费提供货源和物流资源,组建了“店长班”,聘请了企业骨干为专任导师。

三、课程建设

陈豪的《外贸实务》拟申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吴亚琴的《商务情境英语》已遴选为省第三批在线开放培育课程,骆闻迪的《国际商务管理》上线爱课程平台,李颖完成《综合英语》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建设方案,阿语专业新形态教材《一天一句阿拉伯语》已完成二次校对,预计8月中旬完成教材出版。

四、师资队伍

姚娜获校级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董乓、骆闻迪获校级教学能力竞赛二等奖,同时骆闻迪获校青年教师竞赛二等奖;余燕芳赴埃及_大学访学,李婷婷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1名教师申报教授,1名教师申报副教授;根据学院高层次人才培养办法,陈舜孟、施学良列入高级职称人才培养,陈红光、应纯艳列入副高级职称人才培养;朱佩珍、应纯艳担任了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评委。

五、科研工作

李颖申报国家级课题1项,凌镜(2项)、李睿淳、施学良、杨灿申报省部级课题5项;申报厅局级课题8项,其中余燕芳、何雅叶、李颖、何佳4人立项;申报市级课题13项,立项5项。学院专业性公司开学初正式运营,截止目前已完成横向到款9万余元,除协助完成横向到款外,专业公司还可开展教育信息咨询、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图文设计、自费出国留学中介等业务,截止目前,公司收入已达11万余元。

六、双创工作

111个项目报名参加2019年“互联网+”创新创业网评,6个项目报名参加“挑战杯”,2个项目入围“互联网+”创新创业省赛,两个学生创业团队入驻鹿田创业园。

七、创收培训

社会培训质和量较往年同期有提升,截止目前,已开展甘肃通渭职专培训、全国高职高专联盟培训等国家级培训2个,康进慧和童芳完成省级中小学培训2个,中职生国贸提升班、少儿英语培训、开发区村支书培训、B2C及英语四级、口译等技能考证培训顺利完成,正在接洽惠州卫生职院、湖南高职院校教务处长、开发区纪工委、黎明职业大学、嘉职院中层干部培训等项目,预计将在暑期或下学期开展。

八、团学及文化建设

跨境电商企业策划书 第3篇

关键词:跨境电商;新型外贸人才;平台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

1 培养新型外贸人才的必要性

(1)适应新型贸易方式跨境电商发展的需要。跨境电商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国家“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外贸转型的重要支撑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年增速将超过30%,预计到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运作方式、贸易链环节产生了革命性、实质性的影响,原有国际贸易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现有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求。

(2)新型外贸人才供给缺口大。跨境电商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和新手段,也是未来外贸发展的趋势,而能胜任跨境电商业务工作既懂外贸又会平台操作的新型外贸人才显得非常稀缺。据统计未来三年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达到万,高达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

(3)探讨跨境电商外贸人才的培养是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完善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要从产业行业的调研入手,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确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并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以及组建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等方面来推动跨境电商平台下新型外贸人才的培养。

2 跨境电商对新型外贸人才的能力要求分析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急需复合型的跨境电商外贸人才,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创新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培养适应跨境电商平台的新型外贸人才。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型的,不仅要懂外贸,还需要懂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核心能力可分为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电商平台操作能力、国际贸易运用能力、营销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商务英语沟通能力

跨境电商平台比如说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等平台中,卖家的后台操作是以中文为主,但产品关键词标题的设置、产品描述、与买家沟通等过程都需要使用英语。以英语为主,各个平台还设置了多种语言,小语种尤其热门,如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另外,跨境电商人才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产品描述能力以及与买家沟通谈判的能力,要能熟练搜索到相关英文网站资讯,并从中阅读并获取到有效的信息。

电商平台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