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会策划书(必备4篇)

时间:2025-01-15 11:15:07 作者:admin

红楼梦读书会策划书 第1篇

标签:怯弱、胆小

秦钟“生的花朵儿一般的模样”,“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有女儿之风”。若说宝玉风流,秦钟亦风流,不论是他对二丫头发出轻佻言语,还是他与智能儿行风月之事,都显示出了他的风流成性,且对于情,他是有一些勇气的。

但与此同时,秦钟临终前,劝宝玉“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秦钟应该是知道这番“混账话”宝玉是很不受用的。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秦钟“并无他话”。而宝玉也并没有因为秦钟临终前的这些话而对他产生反感,相反,宝玉对他十分怀念,也曾在与柳湘莲对话时询问过其可曾为秦钟上坟。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有言:“有些人无法解开他们自身的枷锁,然而却可以救赎他们的朋友。”想来秦钟这番在弥留之际的真心托言,尽管不太符合宝玉的价值取向,但仍令宝玉十分动容。宝玉向往追求的情,也正是这般自然流露的真情。

读书会现场导读沈思顺分享

红楼梦读书会策划书 第2篇

标签:无情、虚伪、利己主义者、

封建礼教的卫道士

宝钗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正统思想中的完美闺阁女子了,她端庄平和,情绪不外露。并且,宝钗“不于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处理事情常从现实出发,从不讨人嫌。王熙凤小月,探春代管家务,宝钗表面协助,实际也是避开事端,让大家挑不出错。探春决定对大观园进行改革时,宝钗提出的建议也是“小惠全大体”的,故对于宝钗而言,不合礼法是事情她不会去做,妨碍他人,令人厌烦的事他也不做。但若宝钗真的是一个只为图谋个人利益、维护封建礼教的无情之人,想来宝玉也不会时不时被宝钗所吸引。

首先,宝钗很有才情,她和黛玉一样,都是有文化涵养的闺阁小姐。但宝钗和黛玉的成长环境不同。尽管二人从小都接受了闺阁女子所要接受的教育,但黛玉出身于于书香之族,又是家中独女,聪慧无比,故她读书,更多是出于个人兴趣;但宝钗出身于皇商家庭,她的哥哥薛蟠又是出了名的“呆霸王”,故她得和母亲撑起她们的家。由此看来,宝钗的教育目的和黛玉是不尽相同的。我们知道,宝钗所接受的思想教育,使得她十分认同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而这些思想观念,也对她后续为家族获取政治及社会支持有所助力。

皇商家庭的出身,也让宝钗有了一些在后人看来较为功利的性格特点,但宝钗始终只是个闺阁少女。宝钗会扑蝶,会在薛姨妈面前撒娇,会和姐妹们说笑......但如果说黛玉是知世故而不踏入人情世故,宝玉玩乐起来容易忘乎所以,那么宝钗便是深谙世故,进退有度。所以宝钗是个儒家君子式的人物,她行事合乎礼仪,平时谨言慎行,但依旧从心所欲,只是不逾矩。

宝钗不是一个单纯的所谓封建礼教卫道士,她确实遵循着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做着她觉得应该做的事情,但由于她的成长环境,由于他所接受的思想教育,她应该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遵循。

喜阅书社宣传组设计的诗签

红楼梦读书会策划书 第3篇

标签①:机关算尽,心狠手辣

凤姐弄权、克扣钱财、放高利贷,公然受贿害人性命......如果说贾家的子弟们不学无术,纸醉金迷,让贾府金玉在外、败絮其内,那么凤姐也难脱干系。但我们会发现,凤姐平日里也会和姐妹们说笑,也会在生日时向鸳鸯求饶,还会对众人说不愿做大观园的反叛......所以凤姐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工于心计,她也富有生活情趣,也有女儿心性。

凤姐不怕阴司报应,她机关算尽,做了很多事,算了很多事,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其实也应该了解贾府败絮其内的现状。但她还是安于现状,秦可卿给她托梦,她还是没有改变,这可能也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相关。我们看待一个人物的时候,仅从我们现代的价值观来进对其进行所谓的道德批判,则容易有失偏颇;更要将人物放回时代的语境中去评价,才不失公允。看待一个人,须知人论世。

标签②:工于心计、阿谀奉承

凤姐心思活络,为讨贾母欢心,她会称黛玉像贾母嫡亲的孙女,会为宝钗大办生日,会凑趣在贾母面前夸赞宝玉......但凤姐也并未一味地阿谀奉承,她在婆婆邢夫人要她去向贾母为贾赦讨鸳鸯做妾时巧妙推脱,在明知抄检大观园不太合情理时,仍奉王夫人之命消极参与,所以凤姐也并非全然主动地“工于心计”,她的“阿谀奉承”、审时度势,也是出于她所居的位子,所扮演的角色,从这个角度看,凤姐的机敏醒目、明艳聪慧可见一斑。

标签③:不识字,文化程度低

凤姐确实不识得几个字。凤姐和书中的宝钗、黛玉这类闺阁小姐不同,凤姐“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着男人衣服,并拥有“学名”王熙凤,故凤姐见过世面,在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十分老练,办事能力也很强。但从凤姐这个人物我们能得到一些启发,即一个人是否才情、心思是否灵巧,和她/他文化程度高低似乎并不是直接关联的。凤姐就是一个很有才情、心思灵巧的一个人。第五十回,凤姐所作“一夜北风紧”一句受到众人赞许也可以体现这一点。

红楼梦读书会策划书 第4篇

标签①:槁木死灰、木讷、守节

李纨是那个时代非常完美的寡妇,她安守本分,守节守拙。由此说来,宝玉对她应该是不“感冒”的。但宝玉十分敬重李纨,群芳夜宴行酒令,李纨也抽到了“霜晓寒姿”的老梅,故李纨也是冷艳的,她也是拥有一个比较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李纨基本上不陷入事端争端,但在一些她喜欢的场合,或者说她觉得合适的场合,她也会比较积极主动的。

同时,她也没有表面上的那么木讷,她也深谙人情世故。宝玉三次作诗皆败,身为社长的李纨罚宝玉去栊翠庵讨梅花,这个高明的“惩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她处事的圆通;平儿蒙冤被打,她未如尤氏一般直接点明凤姐的错处,而是去安慰平儿,并将责怪凤姐的话于四十五回半开玩笑地讲出,惹众人发笑。故李纨的口才较之凤姐,较起真儿来可能是输的,但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则未必败下阵来。

标签②:吝啬

李纨确实对于钱财十分谨慎。但一位年少守寡,失去丈夫庇护的妇人,在偌大的贾府,能真正依靠谁呢?贾母不知何时撒手人寰,到那时,她又该如何?故李纨是有理由给自己存贴己钱的,我们不能过分苛责她。李纨守寡后并未自怨自艾,而是过好自己的日子,也实属难得了。

04曲终暂别,再期来日:结语

我们应该通过知人论世去理解人物,而非随意借着自己的价值观,甚至用现代的观念去评判一个人物。撕下标签并非是说前人的标签是错误的,前人自有他的道理,标签也概括了人物的部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