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商业计划书的标准(3篇)

时间:2024-12-18 15:03:40 作者:admin

好的商业计划书的标准 第1篇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开始了,商业计划书当然必不可少,那么如何才能写一份合格的商业计划书精准地传递项目的投资逻辑呢?

简单来说,写商业计划书的基本要领就是_结构化思考,形象化表达_。所谓_结构化思考_,就是从需求出发系统性地阐述项目成功的各种_充要条件_(或说关键成功因素),所谓_形象化表达_就是尽可能用图形化、数据化的呈现形式让你的BP精准地传递项目的价值,从而达到_你不跟创始人聊聊,你就不能忍受错过的遗憾_的效果。

通常来说,项目商业计划书可以相对简单一点,重点可以放在需求、产品和团队三方面,商业计划书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计划摘要

2.团队介绍

3.要解决的问题

4.产品或服务介绍

5.发展规划和营销策略

6.财务预算和融资需求

一、计划摘要

计划摘要列在商业计划书书的最前面,它是浓缩了的商业计划书的精华。计划摘要涵盖了计划的要点,以求一目了然,以便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评审计划并做出判断。

计划摘要一般要有包括以下内容:项目介绍;主要产品和业务范围;市场概貌;营销策略;销售计划;生产管理计划;管理者及其组织;财务计划;资金需求状况等。

摘要要尽量简明、生动。特别要详细说明自身项目的不同之处以及项目获取成功的市场因素。

二、团队介绍

团队介绍中,要讲明白每个人具体的分工和过往的背景。

团队是当前最重要的资源,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组建出一支好的团队。

三、要解决的问题

书写计划书的时候要讲明白,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的问题。

我们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点子,然后根据这个点子,就会去想产品什么做,服务怎么做,这个是由内而外的一个过程。

但同时我们对这个点子要去深究,当然,有了一个点子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看到了具体的现象而萌发的。

同时对于点子还要多想几个信息:

1.这个点子满足的是什么的需求,能不能很具体得描述出来?

2.这个需求点,是否是痛点,还是说可有可无的(伪需求),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满足的。

四、产品或者服务介绍

产品介绍是商业计划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通常,产品介绍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的概念、性能及特性;主要产品介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过程;发展新产品的计划和成本分析;产品的市场前景预测;产品的品牌和专利。

在产品(服务)介绍部分,要对产品(服务)作出详细的说明,说明要准确,也要通俗易懂,使不是专业人员也能明白。因为这是一个提炼的过程,也是不断取舍产品定位,思考产品方向的过程。

这个内容的分量会比较多,需要讲明白,你要做得是什么,然后怎么去做,把这部分写在商业计划书的同时也要明白存在几个误区。

1.不能太细节

有些创业者会把产品的交互图,流程图直接贴上来,会具体到有什么功能,这个功能怎么操作,如果用户体验或者视觉设计是你产品很重要的卖点,可以单独拿出来体现,但投资人想了解的更多是产品是怎么解决用户的需求的。

2.不是要讲想法和点子

没有经验的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点子看得太重,首先产品和服务不是讲你的点子是什么,或者你的想法是什么,要切实能落地的事情,投资人要的不是点子,因为一个点子,一个人想到的时候,证明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很多人都想到了,所以一定不能是只有点子,而是怎么做。

五、发展规划和营销策略

该部分要体现商业模式和市场推广。

在商业计划书中,营销策略应包括以下内容:

(1)市场机构和营销渠道的选择;

(2)营销队伍和管理;

(3)促销计划和广告策略;

(4)价格决策。

六、财务预测和融资需求

最后是财务预测和融资需求,对于你的项目,做一个简单财务预测。

财务规划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

(1)商业计划书的条件假设;

(2)预计的资产负债表;预计的损益表;现金收支分析;资金的来源和使用。

好的商业计划书的标准 第2篇

就可满足美观、框架完整、实用等多重特点

省时省力

让你分分钟就就撩到投资人

一套强有力的BP或许能为你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今天绝不是一句戏言。

在投资人的邮箱中,藏龙卧虎的BP比比皆是,如何在这场不见销烟的战场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有过硬的内容质量外,BP外观和BP展现出来的数据也是一大考量。

每例案例都包搭建好,那些投资人最想了解的内容,让你10分钟就完成一份完美的计划书!

团队介绍

项目简介

产品服务

行业趋势分析

竞品差异化

营销策略

风险管理

且有部分商品还适用于项目推广及企业宣传

都可获一套免费的BP真实案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好的商业计划书的标准 第3篇

在你融资约见投资人前,很多投资人都会说:“把你们的BP发过来看下。”

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讲,商业计划书是融资必备的敲门砖,每个公司创业者都需要思考自己公司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然后根据自身的公司的特点创作自己的商业计划书。

事情只有想得清,才能做得清,一份经过细心打磨的商业计划书,不仅仅是对投资人的尊重,更是对自我创业初衷的肯定。而一份适宜的商业计划书更有利于交流,让投资人对你的项目在短时间内就能了解到精髓,使后续的交流更高效。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和研究中国公司融资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公司为了达到股权融资目的而撰写商业计划书的“五要五不要”原则,希望与大家分享。

要简洁,不要绕弯子

笔者总结出了一条商道铁律:没有做不成的买卖,只有谈不拢的价格。

也就是说,任何交易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定价!融资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资金,关键是公司股权的定价,即决定引进多少资金,出让多少股权给新进入的投资者。可以说,商业计划书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支持这个结论的。

每份商业计划书前面都有一个摘要(ExecutiveSummary),原文的意思是一个将内容浓缩的总体摘要。由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原因,有的业内人士将其翻译为“执行摘要”,的确有些令人费解。在此,咱们暂且不用理会它,叫什么名称,毕竟不是最重要的。

在摘要中,应该简要描述公司名称、资本规模与股权结构、主要团队成员、主营业务、当前市场地位及发展方向、历史与未来预期业绩、公司股权估价结构、融资方案(吸引外部投资额及公司拟出让的股权比例)。尤其是那些向风险投资机构到处递交商业计划书的处于初创时期的新兴业务公司,一定要简明扼要地把自己公司的“卖点”表达清楚。

商业计划书正文各级标题,最好用高度归纳本部分核心内容的句子进行总结,如在描述市场地位时,可以用诸如“国内、国际市场规模年均增长将达50%和30%”、“最近三年市场份额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稳居行业第一”之类的完整句子,而不是需要读者读完全文才能明白的词组作为标题;最好在紧接着每一个大标题后面有一段对本部分内容进行高度总结的摘要。

按照惯例,这些投资机构所收到的商业计划书一般都是先由投资经理阅读筛选,除非融资者有此类机构高管人员关系,否则是很难获得直接面谈机会的。这正是简洁不绕弯子的必要性所在,只有如此,才能过得了投资经理这一关。

要注重自身市场能力,不要泛谈市场总体状况

有的公司在商业计划书中,对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或产品市场进行分析时,往往会阐述产品的市场规模如何大,发展前景如何光明,惟独没有说明他们公司自己在这个市场的当前地位和未来发展趋势。

其实,投资者更关心的是目标公司本身的发能力,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市场前景。一个市场总体规模很大、未来增长潜力大(需要有官方或权威研究机构的公开数据作为预测依据),并不能说明随便一家什么公司从事该类业务,就能获得很好的收益;即使是处在市场总体规模不大、未来增长率并不很高的相对成熟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很强的目标公司也能获得很高的市场份额和赢利水平。

所以,商业计划书必须凸显公司当前市场地位和市场营销能力,尤其是公司未来市场策略和团队建设方面的工作计划,这样才可能让投资者信服公司能够实现其经营目标。如果有历史业绩作为支撑,效果则更好。

要注重团队能力,不要夸耀个人英雄主义

目前处于增长时期的中国公司创业者,一般都有其过人的眼光和勇于冒险的精神,其主要创始人对公司的历史贡献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市场环境日趋完善、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体系中,如果纯粹依靠个人简单积累的经验和当初近乎于莽撞的胆魄,是很难取得并维持公司的优势地位的,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一支在本行业生产经营方面经验丰富、知识结构互补的团队(例如一个由在本行业市场营销、生产、技术研发和公司管理体系及其执行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成员组成的团队),一定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证。

对公司主要经营者或创始人,则侧重于其两方面的能力:

(1)从战略上驾御市场的能力。即能够以相对超前的眼光,敏锐地觉察到行业市场发展的态势,并能够进行前瞻性的战略安排;

(2)聚集公司核心团队成员的领导力。中国有句古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任何一家公司的战略和市场策略再好,最终都必须由人去执行。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发展了几十年,都比较倚重“对事不对人”式的方法论和管理工具,最近几年老外也开始学习并运用咱们祖宗的管理理念—重在用人之道。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在公司管理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能够让所有的团队成员在人尽其才的制度或机制条件下,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创造员工对公司自发忠诚的氛围。

要强调研究开发能力,不要阐述技术细节

一个公司的研究开发能力,对于公司的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从事市场发展迅猛、产品和服务技术含量高业务的公司,其研发能力更是公司的生存之本。但是,公司在编写公司产品技术含量和研发能力内容的时候,千万不要阐述技术细节。一是阅读者不一定能看懂,二是这些并非投资者关心的方面,三则有可能造成公司技术秘密的泄露。

在阐述产品时,只需要说明产品名称、用户类别及其用途、技术领先程度、是否有其他替代产品或替代技术。阐述公司研发能力,主要是衡量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则重点要阐述研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技术领先程度、技术壁垒和研发团队成员介绍。

要突出未来增长潜力,不要看重存量价值

正如笔者所说,商业计划书实际上就是一份交易建议书,该交易的焦点还是定价。可以说,商业计划书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支持融资者定价的信息。由于中国法律法规对公司注册某些方面规定的局限性,再加上中国企业追求形式上“买卖公平”的习惯,很多中国公司在引进股权投资者时,往往把眼光放在公司的存量净资产上。

但事实上投资方看重的并不完全是这些,中国一批从事诸如IT、互联网服务等新兴业务的公司,其原始股东的投资可能不足100万元人民币,却能够吸引数以千万美元计的风险资本和动辄数亿美元的IPO融资额,这样的例子在全球资本市场更是屡见不鲜。但是,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中国公司在融资时,羞于披露自己公司的净资产金额,于是就寻求中介机构的帮助,提高公司“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以加大公司在融资谈判中的价码。实际上,大可不必。

外国投资者投资一家目标公司,其主要价值体现在公司未来的价值增长,即将公司未来价值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折算到投资时点的现值。常用的估价方法有股息(DDM)法、自由现金流(FCFE)法、剩余价值(RI)法和类比法。一般地说,对于公司业务成熟、占股权比例不大且主要依靠享受股息方式获取投资回报的财务投资,可以采用DDM法;对于股权比例较大的战略投资者,以自由现金流和剩余价值方法估价比较合适;投资从事新兴业务的目标公司,采用类比法估价的情况比较多,即参考从事相同或相似业务的上市公司股价比率作为参考,此类比率包括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收率(P/S、P/EBITDA)等。

当然,理论毕竟是理论,公司股权的最终定价还需要通过短兵相接即在谈判桌前确定。目标公司的估价也是基于一些预测假设条件的,这些假设条件还需要与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投资者会就这些预测假设条件提若干问题,融资者必须提供这些假设条件真实、可信的确凿证据,这也是双方定价谈判过程中讨价还价的焦点所在,融资者应对回答投资者可能提出质疑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最后

需要提醒融资者的是,一旦投融资双方达成一致,签约内容非常广,条款也非常细,大的方面可能涉及公司治理结构,细节可能涉及市场策略的执行检验、完成业绩与承诺业绩相比较的奖惩措施。一定要请通晓中外法律的律师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