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1篇
一是互动式合作模式。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建计划、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谋就业,进行全面合作,积极互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分别与鹰潭眼镜产业园区、余江精密制造产业园区共同成立了鹰潭眼镜产业、精密制造产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权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调整,共同开发课程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企业的专家根据公司的培训内容来校授课,做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课程链与生产链、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近几年通过走访水晶光电、保太有色金属、耐乐铜业、江南新材、瑞源精密、沃德尔科技等园区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与用人单位签署定向合作协议,每年定期为企业输送所需的一线岗位操作工。二是“订单培养”模式。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_订单_式人才培养,开展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建设,2022年秋季招生开设了3个订单班,包括精密制造订单班、瑞源冠名班、沃德尔冠名班,总计254人。三是共建特色专业模式。通过开展“订单式”和“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四是工学结合模式。学校坚持与铜基新材料企业进行紧密合作,按照“课堂对接车间、教师对接技师、学生对接员工”要求,采用“模块化设计、项目化实施”课程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本专业教学效果。课程设置以技能课为主,提倡“做中学,学中做”的现代职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021年安排了60余名数控班、金属加工班学生前往江南新材、瑞源精密等园区重点企业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安排了40余名数控班学生前往沃德尔科技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工学结合见习实训。2022年安排了80余名汽修班、眼视光班学生前往万驰汽车、晶威眼镜等园区重点企业开展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安排了40余名数控班学生前往瑞源精密开展为期1个月的工学结合见习实训。2023年安排了100余名汽修班、眼视光班学生前往水晶光电、沃德尔科技、万驰汽车、万成光学等园区重点企业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安排了30余名数控班学生前往瑞源精密开展为期2个月的工学结合见习实训。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情况反馈良好,所有学生均按计划要求完成了实习计划,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一是优化重组资源。校企合作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解决了学校场地和设备不足等现实问题。以学校数控实训为例,2023年学校花了200万资金购置数控机床用以实习,但设施设备还不能满足实习实训教育教学需求。学校与瑞源精密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化解了这个矛盾,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投资,也解决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难题。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夯实了技能底功,2023年教师教学能力省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学校通过与水晶光电、瑞源精密、江南新材、保太有色金属、晶威眼镜、万成光学等企业的合作,接触到了数控加工、眼镜制造等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行业信息,专业教师由此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三是增强了服务社会能力。企业通过与学校签订学生定向培养订单协议,从学校获得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缓解了企业招工用工压力,避免了招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不利因素,同时还省去了对新员工的入企教育和培训等工作,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逐渐提升。
图32校企合作推进会
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2篇
鹰潭应用工程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和《关于推进l+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深入探索教材、教师、教法“三教改革”,促进书证融通,加强学校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功立项为“1+X”证书试点项目 。
学校高度重视“1+X”证书试点工作,根据考证环境要求进行设备更新,通过专业进修、校企项目合作、培训等方式,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聘请行业高管、高校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专业师资队伍。通过 1+X证书试点,有效推动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2022-2023 学年学校共440名学生通过“1+X”证书考试,通过率为。
图33“1+X”证书考试现场
六、国际合作
2022 年,因疫情加之复杂的国际形势,考虑到师生安全问题,学校暂未开启国(境)外独立办学项目,但从未停止汲取国(境)外优秀办学经验的步伐。为顺应教育国际化新形势,学校下一步将以中外合作办学为载体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育理念与管理经验,努力缩短与世界教育先进水平的差距,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技能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七、发展保障
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3篇
2023年学校总收入万,其中财政专项拨款为万元;本年在籍学生数为4025人,生均教育经费4891元/生,达到省定标准3000元的倍。
学校总收入(万元)
生均教育经费(元/生)
2022
2936
3864
2023
4891
表11 2022—2023学年学校经费投入表
八、面临挑战
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4篇
地区生产总值
预期性
增长6%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预期性
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预期性
力争稳中有增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预期性
万亿元左右
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预期性
力争55%左右
商品销售总额
预期性
力争增长6%
外贸进出口总额
预期性
实到外资
预期性
105亿美元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预期性
80件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
预期性
1500家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预期性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社会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约束性
46%以上
新增就业岗位数
预期性
10万个以上
本市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数
约束性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新增养老床位数
预期性
500张
保障性住房开工(筹措)面积
约束性
153万平方米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约束性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约束性
完成市下达目标
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5篇
张江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入轨运行,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工作井隧道全线贯通,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项目成为国内首个正式开工的“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推动上海光源二期、活细胞成像等线站工程全面向用户开放。加快推动产业用地弹性规划和功能复合试点,《关于促进张江科学城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土地管理试点意见》正式印发。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新认定外资研发中心8家。推动商飞5G工业创新中心、先进超声技术研究所落地。开展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境便利化试点和研发用物品通关便利化试点工作。累计推荐500余名人才获得居转户年限缩短落户资格。出台张江科学城打造科创特色营商环境10大举措。推动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长效发展,实现政策、审批全覆盖。
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6篇
专业建设是学校自身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制约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非常重视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一是打造特色专业,持续加强专业建设。学校围绕鹰潭市“1+2+N”产业布局,余江区“4+3+N”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产业,按照“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围着需求转”,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托余江区“雕刻之乡”和“眼镜之乡”的两大地方产业特色,在办好民间传统工艺(雕刻)和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类、装备制造类和旅游文化类三大类专业群,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适应发展的专业体系发展,力争为世界铜都、智慧新城和中国道都建设提供更多技能人才支撑。全力打造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龙头——辐射物联网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动漫与游戏制作、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信息技术专业群,以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为龙头——辐射汽车修理与维护等专业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龙头——辐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会计事务等专业的旅游商贸专业群,以幼儿保育专业为龙头——辐射职教高考等专业的教育综合专业群。特色专业——民间传统工艺(雕刻方向)和眼视光与配镜。
表5学校现有专业设置一览表
专业代码
专业大类
专业名称
智能制造学部
660701
装备制造大类
汽车制造与检测
智能制造学部
660103
装备制造大类
数控技术应用
智能制造学部
720901
医药卫生大类
眼视光与配镜
信息技术学部
750106
文化艺术大类
工艺美术
智能制造学部
660303
装备制造大类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旅游商贸学部
740101
旅游大类
旅游服务与管理
旅游商贸学部
700604
交通运输大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
旅游商贸学部
710205
交通运输大类
大数据应用
信息技术学部
710102
电子与信息大类
物联网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学部
730701
财经商贸大类
电子商务
信息技术学部
710210
电子与信息大类
计算机平面设计
信息技术学部
750109
文化艺术大类
动漫与游戏设计
信息技术学部
710201
电子与信息大类
计算机应用
智能制造学部
660303
装备制造大类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教育综合学部
770101
教育与体育大类
幼儿保育
旅游商贸学部
730301
财经商贸大类
会计事务
二是明确各专业定位。学校依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学校的《专业建设规划》,为专业发展确定了方向、目标、任务。对照学校省级特色、校级特色、校级优质、校级合格四级标准明确了学校各专业建设目标。
三是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要求,学校有序开展了2023 年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2023年与 3 所省内优质高职院校 10 个专业建立了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的培养机制,拓宽了学生的升学发展渠道。
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7篇
坚持数字化转型,完善网格化管理,做优精细化服务,做实做细各项安全防范工作,持续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提高城市治理智慧水平。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能级,积极布局隐私计算等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智能算法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技术与城市市政、能源、交通等领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数字治理体系。进一步开展城运数字底图建设、数据平台治理和视觉能力提升,打造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城市治理场景建设新模式。围绕城市治理痛点、盲点和隐患点,不断挖掘一批新专项场景,充分发挥区城运平台的枢纽作用,为各标杆场景进行全方位赋能。打造多元泛在的神经元感知体系,提升神经元感知系统对于城市整体运行态势的感知能力。创新推进以“告知承诺+过程监督”为基础的公共数据便捷共享机制,提升数据服务效能。推进公共数据深度开放,强化公共数据资源的市场需求挖掘与对接工作,推动公共数据的社会化应用。加强城运体系赋能增效。继续开展浦东样板工作,在创建第一期“浦东样板”基础上,挖掘治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完善治理体系建设。聚焦基层减负赋能,切实帮助街镇解决工作机制、人员岗位、自建场景等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对有需要的街镇开放数据接入、提供技术支撑和业务支持等。
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做好油气管道保护,完善改进危化品“一企一品一码”数据使用场景。推进禁毒事业,加强全民_预防宣传。坚持食品安全“12345”工作法,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优化浦东金融风险全网监测预警系统,持续加强金融重点风险领域排查整治,做好商业保理、小额贷款、典当等行业风险监测和防范处置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综合减灾宣传“五进”活动。加强区、街镇两级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举报处理工作机制,营造全社会多元参与安全隐患治理的社会共治新格局。
附件:1. 浦东新区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情况表
2. 浦东新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清单
3. 名词解释
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8篇
学校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分管校领导、各中层领导、毕业班班主任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小组。分管领导指导毕业班班级就业工作。要求相关班主任指导同时协助指导学生就业,特别是很多与企业之间有横向合作的老师,主动向合作企业推荐学生,努力形成全校教职工关心就业、支持就业、参与就业、推动就业的校内就业工作“全员化”格局。2023年学校毕业生860人,就业761人,其中升学197人,待就业99人。从各专业来看电商专业75人,就业66人,9人待就业,就业率88%;数控专业49人,就业46人,待就业3人,就业率93%;平面设计166人,就业151人,待就业15人,就业率;汽修专业61人,就业56人,待就业5人,就业率;学前教育162人,就业149人,待就业13人,就业率;眼视光专业56人,就业54人,待就业2人,就业率,计算机运用专业291人,就业239人,待就业52人,就业率。
图16各专业就业率
图17对口就业率
图18各专业学生薪资情况
2022年共计724位学生升入本科、高职、专科等高校就读,其中本科1位,高职、专科723位(10位通过技能拔尖保送升学),2023年共计179位学生升入本科、高职、专科等高校就读,高职、专科179位(10位通过技能拔尖保送升学)
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9篇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主动与高新区、龙虎山景区做好对接,围绕鹰潭市推进世界铜都、中华道都,深度打造加工制造专业群、旅游服务专业群;围绕智慧新城建设,积极融入“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在鹰潭市试点示范,深度打造计算机+ 专业群。围绕鹰潭市余江区眼镜重点工业产业, 依托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江西省眼镜产业基地”孵化器,着力打造眼镜制造(销售)+专业群。充分利用学校实习资源,结合实训课题,开展工学结合,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与企业协同育人,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合作互赢。
以省优质专业建设为抓手,推进省双优学校建设
一是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学校要下决心淘汰或改造一批招生效果不显著的专业,使之符合市场人才预期,符合学生求学需求;要加快现代化专业群建设,重点建设服务于鹰潭产业需求的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及省优质专业;要加强市场调研,适时调整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减少专业数量,细化专业群下的专业方向。二是实施校本课程及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建立并完善校本课程及精品课程开发、资助、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落实学术委员会工作机制,开展校级精品课程与校本教材评审工作,每年资助一批高质量校本教材公开出版。
学校地址:江西鹰潭应用工程学校(浙赣线刘家站)
邮政编码:335200
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10篇
发布《浦东新区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财资中心集聚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陆家嘴金融城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在沙特利雅得开设海外办事机构。与老挝澜湄发展基金会、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等签署对外开放合作备忘录。引进21家持牌类金融机构、25家功能性航运企业和功能性机构。全国首批4家新设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均落户陆家嘴。27家外资资管机构获得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44家获批QDLP试点资格并展业。新增各类总部14家。累计推荐88家企业进入新型离岸贸易白名单,12家重点企业开展新型离岸贸易业务。“陆家嘴会客厅”揭牌。举办首届陆家嘴百亿品牌全球峰会。构建优化营商环境八大体系,发布24条具体举措。陆家嘴国际会计中心已吸引40余家会计师事务所、国际会计组织、专业院校等机构加入,累计举办业务对接会、企业圆桌会等各类重点活动60余场。加快龙阳路综合开发、民生路筒仓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11篇
制定《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全力推进开放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落地建设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集聚首批15家保险机构。临港实验室、长电科技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特斯拉储能、中科创达、上海国际算法基地等项目落地。上海财大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设立并顺利运行。发布临港科技创新20条,启动设立规模达2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打造浦软临港园等首批临港滴水·科创驿站。滴水湖AI创新港核心区已导入14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积极布局储能产业,推动打造一批储能及光储充一体化示范应用场景。举办首届临港开放发展周、临港科创周等活动。上海临港锦江国际酒店等3家酒店开业,全年累计吸引游客数量近900万人次。全面实施“人才筑巢工程”,引进、落户人才万人,同比增长44%。上中东高中部等学校顺利开办。
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12篇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技能竞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 2022-2023学年学校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其中获得市级奖项76个,省级奖项9个。
图21师生技能大赛
表3部分学生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获奖名称
获奖级别
获奖学生
奖项
2022 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跨境电子商务
费德祖 姜慧玲 谢江川
一等奖
2022 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跨境电子商务项目
周敏 吴小威 桂丽莎
二等奖
2022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幼儿保育项目
王依琳 黄佳琪
三等奖
2022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机电维修项目
徐弋峰
三等奖
2022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
李德文
二等奖
2022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
姜润平
三等奖
2022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信息技术类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项目
曾文杰
三等奖
2022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信息技术类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项目
熊子俊
三等奖
2022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平面设计项目
许梅意
三等奖
三、服务贡献
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13篇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_精神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主线。党的_报告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列入大会主题,阐释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内在要求,回应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重大问题,是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精神领航。在庆祝中国_成立102周年前夕,各党支部要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教育引导党员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紧密团结、艰苦奋斗,自觉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到实处。
主题教育计划表2023年 第14篇
在党的_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
为把大会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到推动余江区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进一步培养残疾人劳动技能,提升残疾人自主创业、自主就业的能力,增强残疾人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助力幸福江西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创业、就业能力,更好地帮助残疾人就业,学校多次与鹰潭市残联、余江区残联洽谈残疾人就业培训合作事宜。积极探索建立既适应市场需求又符合残疾人特点的就业培训体系,为残疾人再学习、再就业提供更多、更优的学习服务。11月1日,余江区残疾人民生工程暨农业技术培训班在鹰潭维也纳酒店正式开班,全区60余名残疾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由余江区残联主办,鹰潭应用工程学校承办,培训内容果树栽培、农产品店铺运营、直播销售策略等技术。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的劳动能力,坚定了他们参与社会、建设家乡的信心。
图27 农产品直播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