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员工培训计划(热门4篇)

时间:2025-04-29 11:49:52 作者:admin

腾讯员工培训计划 第1篇

“我们做了一些速冻甜品,可以配送到全国各地,只要通过空气炸锅,就可以在家吃到新鲜出炉的蛋挞、蛋糕。”面对110多双炙热眼神,幸福西饼创始人袁火洪分享了公司的创新举措。

昆明小渔村学员徐曦所在的村集体运营公司打算在村里开家烘焙店,供外来游客消费,但一直难落地。这个问题跟袁火洪“专业对口”,当对方表示可以提供一些资源支持时,徐曦感慨道:“我太激动了,巴不得今天晚上回去跟村民讲这个事情。”

这一幕发生在5月17日“青腾X-Day”的活动现场。青腾是腾讯创办的产业数字化创新与升级的共创学习平台,也是乡村CEO计划特邀共创伙伴。在北京培训的一周里,除了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现场授课,还有4位青腾的企业家校友担任项目资深导师,与乡村CEO学员们面对面交流,分享创业的困难、经验和在乡村的实践;项目一期学员代表前来与“学弟学妹”们现场交流;学员们还集体调研了“北京最美村庄”怀柔区北沟村,学习借鉴经营之道。

青腾校友、贝壳视频集团创始人兼CEO刘飞关注品牌打造。在他看来,当前很多地方都做自己的特色农产品节,但因缺方法论和“新玩法”难以破局。而要想突破,就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比如淄博烧烤就受益明显。

在农村,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是很多乡村CEO的梦想,不少学员都瞄准了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来自四川的龚莘文正在做家乡一款瓜子的运营,他希望刘飞能给些建议。

“我建议你慎重选择,这个投入的周期长,起码1年到1年半。”刘飞先提了醒,然后支起了招,“如果确定要做,那一定要做IP,弄清楚自己的定位以及差异化,不要追求粉丝量,而是要聚焦一个垂直领域,做自己这个细分领域里面最牛的。”

面对大咖,学员们“单刀直入”,现场把几位企业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当场“加好友”“求指点”。要做好乡村CEO,既要立足乡村,还要当好CEO,学员在乡村经营中最缺乏的是商业能力,而作为项目资深导师的青腾企业家们,恰好能为学员们带来成熟企业的实践经验和资源。通过交流互动,努力帮学员拓展朋友圈、借助平台生态聚合资源,正是这些环节设计的初心。

来自四川阆中市金鼓村、带领村民种植无花果的项目一期学员黄金,就是乡村CEO“朋友圈”的受益人。在5月18日的乡村CEO可持续共创活动现场,他向二期学员分享:“通过一年培训,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乡村振兴路上的同路人。而且在培训的助力下,我们CEO班的同学们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了公司,打造‘乡村CEO甄选’品牌、组团发展。”黄金特意嘱咐“学弟学妹”,借助培训的机会一定要多走动,互相学习借鉴,看看有没有合作发展的机会,“大家参加培训也不能盲目,一定要带着目的和问题来,带着方案回去,最终在自己的村庄实践。”

带着振奋和信心回去

“听着讲座,有一瞬间居然很想流泪——完全抓到了我们的痛点。”粟柳萍说,她在跟其他学员交流时,发现大家都有同感。

近来,村里的特色产品红糯成了让粟柳萍头疼的事。回村7年,她一直致力于将红糯做成地灵村“拿得出手”的标志性产品。在精心宣传运营后,她见证了红糯的价格一路从六七元一斤涨到了十几、二十元一斤。但如今,部分村民为了接订单,连不够成熟的红糯都往外卖,甚至随意加价,既扰乱了市场,也破坏了品牌形象。

“当我听到教授说,‘如何用4年时间给村头村尾的大爷大妈讲解自己在做一件怎样的事、会带来哪些好的影响、每个人可以如何从这件事里受益……就这样影响了村民的思维,让大家的善意被释放了,格局打开了’,我也觉得看到了希望。”粟柳萍说,她认真地将方法记在了笔记本上,心想:这些东西都是我能带回去的“种子”,思想的“种子”。

从专家教授授课到各个交流环节,来自广西的学员、资源山益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元东,感到自己在直播、电商、营销、数字化工具等方面都受到了许多触动和启发,这让他对接下来一年的培训更加期待:“这几天跟同学们在一起,大家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乡村振兴到底怎么做……我们都要迅速地成为一名有抱负、有担当、有创新的乡村CEO。”

段聂是今年昆明市选拔来参加培训的22位成员之一。之前很少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这次,他一口气加了所有教授、导师的微信。他说:“想邀请他们去我们村开展指导,村里还有很多年轻人,他们也渴望学习乡村运营知识。”

带着疑问而来的学员们,经过短短一周的培训,有人会带着答案回到家乡;有人虽然暂时还没有答案,但信心更足了。之后,他们也将正式踏上为期一年的乡村CEO学习之旅:先后完成课堂式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前往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训练,回到派出地村庄进行在岗锻炼以及结业答辩。其间,再通过沙龙、线上培训课程、阶段性总结和项目申报等活动,提升文字能力、数字化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包括首席导师、资深导师和高级导师在内的导师团队秉承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宗旨,会全程进行手把手的陪伴式指导。

“我们欣喜地看到学员们所产生的内生动力和持续的变化。”肖黎明表示,在乡村CEO培训中,未来腾讯将继续加大在数字化方面的资源投入,同时将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初步建成“为村共富乡村”小程序,作为全国性的乡村CEO学习网络,通过这样的平台助力更多的乡村经营者和村庄。

腾讯员工培训计划 第2篇

项目组会在线上将任意两位新员工结对,让他们自由选择一位身边的“老鹅”进行访谈,这位“老鹅”即“腾讯达人”。

新员工可选择想了解的业务部门同事,或者在内刊、K吧或各种宣传中挖掘,搜索到欣赏的“腾讯达人”。

访谈聊天不仅限于文化融入、高效工作、自我管理、职业发展、沟通协作、向上沟通等方面——话题开放,无论好坏皆可交流。

访谈结束后,两位新员工将输出“腾讯达人故事”,谈谈从其中收获的心得与启发等。

此外,项目组会从提交的内容中提炼一些可复用的小案例,沉淀在腾讯学院在线学习平台中。

当其他员工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通过在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寻找相关的达人故事进而得到启发。

“腾讯达人”中“达人”的自由度较高,由新人自己寻找“老鹅”并选择访谈话题;

而“鹅厂老兵话鹅厂”主要是时长一小时的分享环节,由“鹅厂老兵”对社招新人进行分享,主题通常集中在两个方向:

一是分享职场成长的经验,包括在公司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工作“小贴士”等;二是分享自身与公司文化有关的故事。

由此可见,二者虽形式不同,但目的一致——希望老员工通过自身鲜活的例子来分享对公司的理解和感受,让新人接收到的信息更为真实,而不是刻意包装之后强行让新人接受。

2)多向传递,搭建新人发声及交流的平台

项目组持续对95后群体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新员工培训的需求调研得出,95后所希望的培训是真实且有趣的,对“权威”的兴趣度与接受度在下降。

基于这一调研结果,项目组决定采用相对更有趣、易接受的方式来设计培训,同时更多地去了解95后的心声与观点,为他们提供发声和交流的机会。

采用脱口秀的形式来分享年轻人喜欢的话题,同时也将组织方想要传递的内容蕴藏在脱口秀内容中加以呈现——项目组希望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向95后应届毕业生传达公司文化与价值观。

活动在全公司范围内招募脱口秀选手且不限制分享主题,吸引了数百人报名。

为了保证脱口秀内容的专业和质量,项目组特邀专业脱口秀俱乐部成员共同招募选手,并通过多轮练习最终甄选出6位脱口秀选手。

选手来自不同的族群,既有95后也有80后,有应届生新员工,还有导师和领导,进而便于传递不同的声音和价值观。

脱口秀为员工营造了言论自由的氛围,话题丰富、内容开放,同时邀请公司高管担任“领笑嘉宾”,进一步带动活动现场气氛。

这一形式不仅加强了新员工的参与感,也完全贴合了他们的喜好和需求,属于共创而非灌输,更易于被95后接受。

顾名思义,即让新人成为老员工——甚至是中层管理干部的“导师”。

在越来越多95后、98后加入腾讯的当下,项目组在考虑可直接了解他们的观点,另一方面也希望让管理者更多地听到新人的诉求。

为此,项目组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让管理者和新人一对一交流,可直接了解到当前新生代的思想,同时也满足了腾讯“管理者必须跟得上时代和潮流”的要求。

腾讯在线学习平台Q-Learning开发了类似“在行”的内部线上平台,名为“行家”。

平台将特别擅长某些领域的达人和专家作为被咨询者,发布其个人信息,标明擅长的领域,涉及职业规划、沟通技巧、旅游等各个方面;员工可以根据需要,预约“行家”并进行一对一沟通。

自此,员工拥有了一个解决个性化问题的相对私密的平台。

“小将行家”顾名思义,是一批在“行家”平台上专属毕业生的行家们。

这些行家全部是在腾讯成长的优秀毕业生,经历过相似的成长路径和职业发展挑战,从而能够给刚进公司的“师弟师妹”们提供更加贴合成长环境的建议,并且行家的个人标签中,还会包含毕业院校等信息,让同校应届生更有亲切感。

3)回归系列,打破信息交流屏障

校招新员工在经历8天封闭培训之后,便回到各自的岗位,进入各大事业群和部门接着参与相关培训。

而每年的11月和12月,腾讯学院会联合各BG和分公司共同为该年度应届毕业生组织“毕业生回归”系列活动。

该系列活动主要出于两个目的:

第一,新人在公司适应一段时间之后,很有可能会产生新的困惑,例如关于接下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如何与导师和领导进行沟通,如何更好地成长。项目组通过回归活动来帮助毕业生解决阶段性的发展挑战与困惑,比如邀请师兄师姐面对面交流,分享成长秘籍等。

第二,为公司管理层和新员工创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项目组会邀请公司的最高管理层直面毕业生进行交流,包括创始人马化腾、各大事业群负责人等。

对于社招新人,同样安排了回归活动,其目的和毕业生回归不太一样,更多地是为了让社招人员无障碍获取信息,再一次体会并加深对公司文化的理解和融入。

项目组通过一个个小型活动来达到这个目的。

例如“腾讯起点”,将新人带到赛格办公室,腾讯创业时的办公地点,直观感受创业时期的艰难;

还有“客服听音”,让产品经理去听用户对客服的反馈和投诉,直接体会到自己所开发的产品在用户当中的真正评价,这也通常会为产品经理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启发。

3

持续迭代,应对需求变更

腾讯员工培训计划 第3篇

有了一期的基础,如何让乡村CEO计划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生根发芽、辐射更多的人群?

据了解,今年项目二期将尝试把乡村CEO培养和地方乡村人才振兴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创、腾讯助力”的模式优势,推动乡村CEO的地方制度化。

项目组今年与云南省昆明市、昭通市和曲靖市达成合作,探索将一期成果向三地政府推广,将创新培养体系与在地“培-聘”机制有机结合,开展试点。

一方面,三地院校(云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昭通学院和曲靖师范学院)接盘成为乡村CEO培育制度化平台,地方院校选拔出相应的师资团队,由中国农业大学的乡村CEO导师团队“师傅带徒弟”,带着当地院校的导师一起培养所在地的乡村CEO学员。比如这次在北京的开班,昭通学院就根据专业背景、学科特长和企业实战经历,选拔了6名乡村CEO导师和昭通的24名学员一同参加培训。

另一方面,项目组协助三地遴选招聘出60余名学员,主要依托三地高校进行培养。

通过这一套“组合拳”,既能使三地院校的导师基本具备指导当地乡村CEO学员的能力;又能在为期一年的传帮带中,形成一套适合地方的机制和培训方案。这一过程也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田见晖所说,“乡村CEO计划二期将通过不断优化选拔和培养方案,探索同各地方兄弟院校创新性合作的新模式。”

据刘光耀介绍,有了去年打底,今年昆明乡村CEO学员的报名热情更是高涨,他们最终选拔了22位学员参加培训。“乡村CEO计划为我们解决了‘育’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做好‘留’和‘用’的工作。”未来,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将向市委、市政府上报专题报告,协调相关部门出台试点文件,将乡村CEO培养扶持纳入主流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并对有乡村CEO的村予以大力扶持、重点支持,鼓励跨区县干事创业。

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的这些合力,都将为乡村CEO计划提供可持续的生命力。

腾讯员工培训计划 第4篇

“听着讲座,有一瞬间居然很想流泪——完全抓到了我们的痛点!”学员粟柳萍说,她在跟其他学员交流时,发现大家都有同感。

近来,村里的特色产品红糯成了让粟柳萍头疼的事。回村7年,她一直致力于将红糯做成地灵村“拿得出手”的标志性产品。在精心宣传运营后,她见证了红糯的价格一路从6、7块钱一斤涨到了十几、二十块一斤。但如今,部分村民为了接订单,连不够成熟的红糯都往外卖,甚至随意加价,既扰乱了市场也破坏了品牌形象。

“当我听到教授说,‘如何用4年时间给村头村尾的大爷大妈讲解自己在做一件怎样的事、会带来哪些好的影响、每个人可以如何从这件事里受益……就这样影响了村民的思维,让大家的善意被释放了,格局打开了’,我也觉得看到了希望。”粟柳萍说,她认真地将方法记在了笔记本上,心想:这些东西都是我能带回去的“种子”,思想的“种子”。

从专家教授授课到各个交流环节,来自广西的学员、资源山益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元东,感到自己在直播、电商、营销、数字化工具等方面都受到了许多触动和启发,这让他对接下来一年的培训更加期待:“这几天跟同学们在一起,大家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乡村振兴到底怎么做……我们都要迅速地成为一名有抱负、有担当、有创新的乡村CEO!”

段聂就是今年昆明市选拔来参加培训的22位成员之一,之前很少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这次,他一口气加了所有教授、导师的微信,他说,“想邀请他们去我们村开展指导,村里还有很多年轻人,他们也渴望学习乡村运营知识。”

带着疑问而来的学员们,经过短短一周的培训,有人会带着答案回到家乡;有人虽然暂时还没有答案,但信心更足了。之后,他们也将正式踏上为期一年的乡村CEO学习之旅:先后完成课堂式理论学习、实地考察,前往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训练,回到派出地村庄进行在岗锻炼以及结业答辩。期间,再通过沙龙、线上培训课程、阶段性总结和项目申报等活动,提升文字能力、数字化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包括首席导师、资深导师和高级导师在内的导师团队,会全程进行手把手的陪伴式指导,大家一起“扶上马、送一程”。

“我们欣喜地看到学员们所产生的内生动力和持续的变化。”肖黎明表示,在乡村CEO培训中,未来腾讯将继续加大在数字化方面的资源投入,同时将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初步建成“为村共富乡村”小程序,作为全国性的乡村CEO学习网络,通过这样的平台助力更多的乡村经营者和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