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政工作计划表 第1篇
将“儿童优先”的发展理念落实到政策制定、设施建设、服务供给等各方面,推动儿童福利进一步从孤残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向所有需要帮助的困境儿童扩展,创新打造儿童关爱深圳样本。
(一)持续健全儿童福利保障政策体系。制定《深圳市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修订《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调整方案》,落实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和价格补贴机制。加快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指南》《未成年人临时监护工作规范》《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研制。
(二)着力提升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开展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高质量发展示范试点工作,组织实施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现场检查。组织开展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监测摸排,优化困境儿童分级分类保障工作制度,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优化完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措施,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持续培育、孵化儿童关爱服务类社会组织和项目,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儿童关爱服务中资源链接、权益保护、教育矫治的专业优势。
(三)加强儿童福利领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区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心建设,提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规范化运作水平,加强儿童工作队伍建设,儿童督导员及儿童主任培训率达100%。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个案管理系统升级迭代,持续优化系统服务供给功能,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服务网络数据互通。加强收养登记机关建设,规范收养档案管理,依法办理收养登记,优化促进残疾孤儿回归家庭相关支持服务措施。
2024年民政工作计划表 第2篇
坚持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强化综合监管,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更好服务中心大局,积极发挥行业引领、创新驱动和人才集聚等优势,凝心聚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加强党建引领。协同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配合有关部门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探索完善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强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管理。推动各区将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管理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进《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组织管理若干规定》立法工作,完成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贯彻实施《社会组织名称管理办法》。组织实施规范化建设三年专项行动,持续抓好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加强社会组织违规评选评奖和收费行为监管,常态化清理整顿“僵尸型”社会组织,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做好省民政厅委托的基金会登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完善登记管理规程,依法依规履行登记管理职责。推进《社会组织专业人员职业规范》标准编制工作,建立社会组织专业人员评价认定体系。
(三)加快发展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把握河套规划建设契机,持续跟进云计算、超宽带基础设施、物联网等3家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成立登记工作。全力服务落户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主动沟通联系相关部门为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提供财政票据、税务、与境外非政府组织交流等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共同促进合规运营发展,支持标准制定及应用。聚力强化完善综合监管体系,加快推动出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综合监管文件,探索民政部等国家部委参与、深圳市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机制,确保管得住、用得好。
(四)引导社会组织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持搭建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合作交流平台,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领域,发挥社会组织人才、专业、资源等优势助推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百社联百村——助力'百千万工程'”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鼓励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在经济发展指数发布、行业标准制定、人才队伍培育等十二个方面作出新贡献。依托“深i企”等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行业协会商会诉求受理、问题分拨、督办落实、反馈处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构建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从服务能力、自律规约、运营能力、间接贡献、直接贡献等维度,完善等级评估体系,激发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围绕“20+8”产业布局,完善“一集群一协会”体系,协同产业主管部门加大对相关协会培育孵化、能力提升、作用发挥等支持力度,引导协会深度参与产业园区规划、共性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合作。
2024年民政工作计划表 第3篇
(一)加快民政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高质量推进市社会福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市殡仪馆改扩建工程、市民政康复中心A院区、市生命主题文化园4个在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市老龄综合服务中心、深汕特别合作区社会福利院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建强做优“智慧民政”系统。加快推进民政系统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以“智慧民政”建设为抓手,紧扣“一中心、二支撑、三体系、四平台”等核心内容,加快完成数据资源中心、公共支撑组件、技术标准规范、安全设施等基础平台设施建设,推动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数据监测及辅助决策分析系统尽快上线运行。迭代升级养老服务、殡葬服务、科技寻亲等系统,新上线儿童关爱、慈善业务等系统。
(三)筑牢民政事业发展安全根基。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全力以赴织密扎牢安全“防护网”,坚决维护民政领域平安稳定。立足民政职能,进一步做好综治维稳、政治安全、扫黑除恶、反_、反恐、禁毒等工作,定期开展风险研判,及时发现风险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妥善开展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做好信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四)强化民政事业法治保障。统筹推进慈善、社会组织、殡葬等民政领域立法工作,做好民政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行政执法法制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工作。起草市民政局立法工作管理办法。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扎实开展好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加强民政行政执法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强化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全面加强民政标准化建设。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标准化在民政业务领域的普及应用与深度融合。推进筹建深圳市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专业支持。构建民政标准化试点示范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全市民政行业第三批标准化试点,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广_会组织能力建设标准化试点以及广东省“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等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完成《社会组织评估指南》等6个地方标准研制工作。
(六)创新民政宣传工作。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主题宣传、政策宣传、典型宣传、舆论引导、信息报送等宣传形式,精心打造民政文化品牌。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传播民政生动实践,报道基层一线先进典型,全力打造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息交流平台。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创新融合,通过图文、条漫、短视频等多形式传播,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打造民政宣传精品,积极探索以融媒方式开展民政宣传报道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