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计划范文 第1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玉米种植;影响
1农业机械化简介
农业机械化起始于农耕末期资本主义入侵,首先发生于欧美国家,将农业生产发展到机械化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十九世纪中后期,欧美各国农业生产开始大量使用牲畜牵引等简单机械进行农业劳作,这是机械化的开端,半机械化阶段;到了20世纪初期,农业生产活动使用了拖拉机等农用机械,这是基本机械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在农林牧渔等各行各业,各个生产阶段,大范围的使用了农业机械,并且这些农业机械都经过不同程度的更新换代,激增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至此进入农业高度机械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逐渐应用到农业机械中,使农业机械化逐渐发展为农业自动化。而其他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在“二战”后才逐渐开始使用或开始普及农业机械化。
2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我国农业生产开始使用农业机械实在建国初期,试行了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活动从人畜合力逐渐向机械化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迅速发展期,并根据以下要点:以高效率高经济效益为前提,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增加生产产量和农民收入;根据国情、国力确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与工业、能源、科技、资金和劳力安排等方面的状况相适应;在机械化初期,由于我国国情和发展限制,农业生产活动多以人畜机电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处于半机械化阶段;农业机械化为实现农业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服务,其范围既包括种植业,也包括林、牧、副、渔各业,以及各业的产前(如种子加工、饲料调制)、产后(如农产品加工、冷藏、装仓、包装、运输)诸环节,还包括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等方面;农业机械化作业范围不求全面,但求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减轻农业生产活动的劳作强度,在地区上不强求一律,支持条件好的地方先走一步;农业机械化要与其他农业技术的政策相结合,既要为推广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又要与继承优良传统技术相适应,从而创立中国自己的农业机器体系;农机产品以小型为主,大中小型相结合,以价廉、质优、耗能少、使用和修理方便为原则;重视农业电气化,特别重视农村小水电站的发展;妥善安排机械化过程中节约出来的劳动力的出路;农业机械的所有制与经营形式多样化,以适应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农村经济的新形势。逐渐发展出一条特有的适应我国国情的具有特色社会主义色彩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3农业机械化对玉米种植的影响
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深入到玉米作物生产中,其对玉米作物种植的影响是巨大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玉米农田土壤的蓄水能力。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玉米作物对农田土壤的水分要求是比较高的,玉米农田的蓄水能力是玉米作物生长的重要参数。所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在玉米种植方面的发展,可以有效提升玉米作物的产量,保证玉米作物健康成长。并且农业机械化对玉米作物农田的土壤伤害非常小,还对土壤的性质和结构有一定的优化改善,保存土壤中的养分,更加适用于种植农作物。玉米种植的机械采用深松整地技术对玉米农田进行整治,改善了农田的蓄水能力,满足了玉米对农田的水分需要,保证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农业机械化提升了玉米作物播种的质量和效率,玉米作物高质量的播种是保证玉米高产的先决条件,唯有提高玉米作物的播种质量才能通过其他方面努力增加玉米作物的产量。农业机械化的机械精量播种技术对玉米作物提高播种质量、效率有非常大的提升效果,这种先进的播种技术可以将玉米挖坑、播种、施肥、浇水、填土、铺平一系列播种阶段集于一处操作,一气呵成。并且能够保证玉米作物播种各个环节的质量,提升了玉米作物播种的整体质量和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更提高了玉米作物的产量。农业机械化可以高效率的清除玉米作物农田的杂草,除草免耕技术对玉米作物农田除草作业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机械化作业过程中,喷头紧靠地面,避免了除草药剂无端浪费,针对不同的天气情况,选用合适流量的喷雾头,适当调整作业速度,可以让除草作业效率更高,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4结语
玉米作物种植的机械化推进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对玉米作物的种植产生巨大的效应,有效提高了玉米的种植效率和生产产量,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产生的最终效果无法估量。但是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仍然需要我们的重视,坚持树立先进的种植理念,加快农业机械引进进程,努力研发新技术,发散思维新技术,对玉米作物生产的其他环节作出积极效应。在玉米作物的种植作业上,农业机械化技术还有些不足,作业过程中仍然需要人力操作,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接触研发创新玉米种植技术,解放劳动力,促进玉米生产机械化仍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课题。更重要的是在土壤保护方面,扩大农业机械化对农作物农田土壤保护的优势,增强土壤活性,维持农田系统的生态平衡,使农业机械化对人类做出更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永梅.春旱对玉米的危害与预防[J].新农村,2017,(6):24-25.
[2]唐红艳,王跃武.玉米品种精细化布局气象服务技术[J].内蒙古气象,2012,(4):16-18.
农作物种植计划范文 第2篇
摘 要: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尤其在我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小,这就更需要有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农业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正好给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产量,还能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和研究,探讨一下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农业种植;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西方欧美国家,已经把现代化技术广泛的应用到了农业种植领域中,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保证了农业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农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强化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有效促进农业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1 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现在,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目前已经应用到了许多领域,而且都给这些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就具有了可行性。信息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不仅能及时发现并分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精准的调控种植环境和条件,有效的提高农业产量。另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农民在农业种植中一旦有什么问题都可已在数据库中搜索和分析,有利于提高农业种植水平,有利于增加农业产量。
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属于生物工程的研究范畴,所以加强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十分必要。目前,生物工程技术已经在我国农业种植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组织栽培、生物杀虫、转基因等技术上,比如花肥的应用等,有效的提高了农业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遥感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农业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农业病虫害监测、农作物估产等,还可通过遥感技术云平台获取农作物影像数据,包括农作物生长情况、预报预测农作物病虫害等。用遥感技术还可以进行农业灾害评估:比如干旱程度,农作物发病,蝗虫灾害,一般通过检测土壤湿度和农作物叶绿素,叶黄素进行评估受害程度以及受害面积;农作物估产:包括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动态监测、种植 面积测算、单位面积产量估测和总产量估测,属于定量遥感,通过NDVI,叶面积指数反演或正演获得。这些技术的应用都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 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的影响
有利影响
现代化技术提高了农业种植的产量
由于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广泛应用,通过杂交等手段,培育出了许多新的农作物品种,这些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对环境条条件的要求没那么严苛,大大提高了农业种植的生产效率。
现代化技术可以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
农作物的生长都要受到时间的限制,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打破这一限制。比如现在最常见的蔬菜大棚技术,可以一年四季都能种植农作物,无论什么季节都可以吃到想要的瓜果蔬菜,使人的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这种蔬菜大棚有很多优势,其内部温度湿度等条件都可以自行调节,这就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更加有利。
不利影响
造成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种植都在过分的单一追求产量,这就导致了在种植过程中盲目滥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剂,长期、大量的使用严重污染了土壤环境,使土壤条件不断恶化,反而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此外,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渗入地下,污染的地下水源,这些受污染的地下水,在被人类发掘使用,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农产品的质量。
造成土地盐碱化
在农业种植中,灌溉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加快了灌溉的速率,而合理科学的灌溉不仅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还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保护土壤环境。但是,一旦出现过度灌溉,就会加速土壤中营养成分的流失,进而引发土地的盐碱化,影响到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3 结束语
农作物种植计划范文 第3篇
各农药经营企业:
为从源头上杜绝农产品尤其是蔬菜、中草药材、果树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敦政办发【2011】第28号文件精神,现将禁止销售使用农药品种及替代农药品种目录予以,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经营“禁止销售农药品种目录”中农药的单位,取消农药经营资格,并通报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二、对经营和使用“禁止销售农药品种目录”中农药的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从严处罚。
三、自本通知公布之日起,应立即对“禁止销售农药品种目录”中农药的库存迅速进行退返处理。
四、自本通知公布之日起,经营企业对消费者退返的“禁止销售农药品种目录”中的农药,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退换。
附:敦化市禁止销售使用农药品种及替代农药品种目录
一、禁止销售使用农药品种
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对硫磷(1605),甲拌磷(3911),氧乐果,克百威(呋喃丹),甲胺磷,地虫硫磷,久效磷,磷胺,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氯唑磷,苯线磷,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丁酰肼(比久)及其复混剂。
二、替代禁止销售使用农药的品种
(一)代替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对硫磷(1605)用在养蚕防治害虫的药剂是乙酰甲胺磷和敌敌畏;具有触杀和胃毒的低毒、低残留药剂均可代替其防治大田作物害虫。
(二)代替甲拌磷(3911)和克百威(呋喃丹)防治地下害虫的药剂有毒死蜱、辛硫磷、二嗪磷、丁硫克百威及其复混剂。
(三)代替氧乐果的药剂有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等。
(四)代替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的药剂有溴敌隆、溴鼠灵等。
农作物种植计划范文 第4篇
一、农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联结机制的现状
目前,农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组织类型主要有“公司+农牧户”、“公司+合作组织或协会+农牧户”、“公司+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农牧户”、“公司+畜牧业基地+农牧户”和“混合型”等几种类型。在以上类型中,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也不尽相同,分配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收购型
即公司按市场价一次收购农牧户生产的畜产品,但双方不签订合同,自由买卖。除此之外,农牧户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经济联系和价格约束,两者的关系极为松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主要销售渠道。目前,这种传统的买卖方式仍是农区农牧民推销畜产品的主要方式。
(二)合同型
公司与农牧户签订经济合同,按合同价收购农牧户的畜产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肉鸡产业化经营采取“龙头企业+农牧户”模式,双方签订合同,明确每批鸡的饲养时间、数量、批次和饲料价格、全鸡回收等级标准和价格,一批鸡一签合同,双方共同遵守,保证合同兑现。这种利益分配机制,有利于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较为稳定的联系,降低双方的市场风险、交易成本,但龙头企业居主导地位,分散的农牧户处于弱势被支配的地位。
(三)服务型
公司与农牧户签订经济合同,不仅限制收购价,公司还为农牧户提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综合。四川遂宁的高金食品公司、资阳市四海实业公司、乐山市兰雁食品公司、绵阳市铁骑力士集团等龙头企业,采用“公司+ 基地+ 农牧户”的联结模式。公司给农牧户提供良种、培训、生产全过程技术服务,回收全部产品,优质优价,使养猪户成为企业的间接车间,收到良好的效果。此种模式,不仅能使农牧户生产过程使用良种、接受技术服务,有较高和较稳定的收益;同时能确保公司产品的的优质、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返利型
公司与农牧户签订合同,确定收购价格及返利标准,有时还拿出一部分利润返还给农牧户。北京市某肉鸡公司与养殖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甲方(公司)按计划提供鸡雏、负责技术指导、收购_、偿付货款等,而乙方(养殖户)则必须按甲方的计划饲养。但是公司为防止养殖户毁约以达到垄断收购的目的,公司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产品,返利于养殖户,调动了农牧民的积极性,但是这种机制中,公司返利幅度有限,龙头企业和农牧民利益分配相差悬殊,并不能真正形成对农牧民利益的保护。
(五)合作型
农牧户通过组建和加入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等农牧民自己的产业化组织来加强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合作。这种利益机制有利于公司和农牧民的密切联结,为小生产养殖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对接提供了有益经验。东乌珠穆沁旗哈日高毕牧业合作社是个典型的合作型组织,从种羊培育、饲草料加工、育肥、销售一体化过程都在合作社范围之内进行。
(六)股份制
农牧民以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参与经营管理或监督。采取利润返还和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农牧民的利益。在这种机制下,龙头企业与农户有严格的经济和法律约束,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有利于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在公司与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中,收购型属于松散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合同型、服务型、返利型与合作型属于半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制属于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农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联结机制以松散型居多,紧密型较少,除个别企业与养殖户签订了简单的购销合同外,绝大多数连这种最初级的联结方式也不具备,双方仅仅是市场上的买断卖断关系。以云南曲靖为例,股份制占利益联结机制总数的比例不到 3%;78%为松散型;19%为半紧密型关系。
这三种类型各有其优缺点,无初级与高级之分,绝不能强制性地把利益联结方式限制于任何单一的模式,只能因地制宜,鼓励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形成比较稳定、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二、农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联结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上可知,农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联结机制以松散型居多, 紧密型较少。这表明,农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与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与促进农牧民增收这个根本目的不相适应,还处于一种随意性、非规范性特点比较突出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带动能力低
总体来看,我国农区畜牧业龙头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偏小,在新疆巴州,除了焉耆县、库尔勒市、博湖县外, 其它县几乎没有龙头企业, 辐射带动能力弱,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不够强, 与基地生产规模不相适应。具体原因有以下两点:1.大多数畜牧龙头企业是从国有企业改制或从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而来,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企业规模和实力都非常有限,无力投入基地建设和扶持养殖户。2.有的畜牧业企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企业就只管生产和经营,建基地是政府的责任,是养殖户的事,因而缺乏主动行动。
(二)农牧户组织化程度不高,影响不大
与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和带动作用相比, 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慢, 集体经济组织对养殖户大多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目前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养殖户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而且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没有产权关系、松散的自我技术服务性团体;畜产品行业特别是出口畜产品行业协会较少,现有的也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已建立的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稳定性差, 影响不大, 特别是由农牧户自发组织起来的比较少。
(三)违约现象较为普遍,合同约束脆弱
畜牧业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最主要的利益联结方式是合同联结,即双方签订购销合同。但是畜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生产上的不稳定性和市场价格的变动性使得合同条款难以执行,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农牧户签订购销合同的意愿并不强烈;另外,由于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备,各方法制观念比较单薄,“机会主义”比较盛行,具体而言,当市场价格高于合同约定价格时,农牧户总是想方设法把产品转卖给市场,而当市场价格低于合同约定价格时,畜牧业龙头企业则更倾向于违约而从市场上收购产品;更为困难的是,“公司 + 养殖户”这种组织框架对这类违约行为几乎是无法制约的,任何一方诉诸法律的成本都可能大大高于收益,因此无论畜牧业龙头企业还是养殖户面对对方的违约行为都往往选择“沉默”,并以“不合作”作为对抗手段。这就使得畜牧业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显得非常脆弱。
(四)融资渠道不畅,政策法规不完善
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养殖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养殖户,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存在较大困难;财政专项用于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的资金十分有限;畜牧业是弱势产业,市场风险大,急需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支持。
三、农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联结机制的优化
(一)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带动能力
龙头企业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柱,是利益联结的关键环节。政府应当着手制定优惠政策加以引导、规范、促进龙头企业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带动利益主体各方全面发展,真正让农民得利。而企业应立足畜牧业,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争取尽快上规模、上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二)培育专业经济组织,推动利益机制有机连接
实践证明,在畜牧业一体化经营的产业组织体系中, 专业组织与协会发挥了其他经营组织不能取代的作用。江苏省东台市富安茧农合作社一方面与富安茧丝绸集团公司签订蚕茧收购合同,另一方面与社员签订生产合同,确定最低保护价。1995-1997 年3年,集团公司在年终从蚕茧加工、销售中拿出近三分之一的利润,通过合作社对茧农进行分配,茧农得到的“二次分配”款共计700 多万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联结企业与农牧户的重要组织载体,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发展和完善,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合作社的认识和信心;2.当地政府要加大引导、扶持力度,给予政策、法律方面的保障,引导由松散型逐步朝着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方向发展。
(三)强化基地建设,提升标准化水平
企业生产需要充足、稳定、优质的原料资源,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一定要选准主导产业, 在农区, 我们要重点发展养猪、养禽和节粮型草食性家畜, 形成数县一业、 多乡一品的主导产业格局, 达到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而基地建设也必须围绕市场和消费的需求, 重点发展绿色、优质、安全、专用畜产品基地。
(四)引导养殖大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为了确保畜牧养殖龙头企业有稳定、优质的货源,畜牧养殖专业大户有稳定的销路,政府应引导畜牧养殖龙头企业与畜牧养殖专业大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并实行优质优价,养殖大户示范、带动养殖户发展畜牧产业,形成“畜牧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大户+养殖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幅度提高合同履约率,引导企业与养殖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机制。
(五)完善约束监督机制,推行合同化管理
工商企业进入畜牧业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具有规模大、带动辐射农牧户多的特点,如果没有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企业违约将会给农牧民造成更大的损失。1. 企业与农牧民必须按照《公司法》、《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依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一方违反合同,政府应依法予以监督、纠正,以便使受损害者的利益得到保护;2.政府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约束、调控企业、农牧民的行为,加快农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以便制定合理的农畜产品合同价格,保持市场的稳定性。
(六)加强政府扶持引导,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完善和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加强指导, 加大扶持力度,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农牧民的增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1.加强规划调控,理顺管理体制,重点发展龙头企业、加大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的监管力度,促进畜牧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2.积极推动各级财政部门逐步增加畜牧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规模;3.鼓励各级金融机构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增加贷款额度、改善金融服务,拓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渠道。
农作物种植计划范文 第5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制约因素;支撑作用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_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目标。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走中国特色农机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1重新认识并定位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最初认识,是建立在田间机械作业替代部分人力和畜力作业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现在依然影响着人们对农业机械化的理解。一提起农业机械化,大多数人本能地认为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田间机械作业,田间机械作业已成为农业机械化的代名词。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应重新审视农业机械化,正确理解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内涵。就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规律而言,农业机械化要经历从选择性机械化,发展到基本机械化,再发展到全面机械化。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看,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逐渐扩大并呈开放之势。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初始起步阶段(1949—1980年)。这一时期是田间机械作业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农业合作社制度的建立,土地相对集中经营,客观上为中大型田间作业机械的应用创造了条件,田间作业机械从初期的以手扶拖拉机为主,快速过渡到中后期的以中大型拖拉机为主,中大型田间作业机械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由于当时工业发展水平低,尤其是农机工业和能源工业发展水平更低,农业机械的品种极为单一,应用范围狭窄,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二是体制转换阶段(1981—1995年)。农村实行后,细碎化的土地承包经营限制了中大型田间机械的应用,中大型田间机械作业迅速弱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了暂时的低谷。同时,农民逐渐成为投资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农机工业有了一定发展,适应分散经营的小型农机具、农用运输车应运而生,农业机械的应用领域开始扩大,农业机械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三是市场引导阶段(1996—2003年)[1-2]。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农用工业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农业机械的制造和使用更具灵活性、广泛性和适应性,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机产业初步形成,农业机械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业机械化真正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四是依法促进阶段(2004年至今)。《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启动付诸实施,规模逐年扩大;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法律已经出台并全面贯彻落实,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开始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因此,应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设计制造、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支撑作用。
2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机械化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1)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建立,客观上形成了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模式,“细碎化”的小规模土地不利于田间机械作业,尤其是限制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近年来,尽管加快了小型、微型农业机械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推广速度,但分散经营的农户不可能家家购买,购买了农业机械的农户,作业时间相当有限,农机具大部分时间在闲置,导致农业机械的的普及率难以提高;尽管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与农业机械大规模生产之间的矛盾,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2)劳动力素质低与农业机械操作要求高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精壮劳动力都进入大中城市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年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出现了农业机械无人操作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3)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与农业机械应用领域的拓展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制造方面看,科研创新能力比较滞后,生产能力仍然不强,农业机械与农艺措施依然存在难以衔接的问题。从装备方面看,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发展较快,但农机装备结构依然不尽合理。从作业方面看,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田间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发展较快,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设施农业等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与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国家级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有限,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缓慢,服务范围不广,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仍不健全,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信贷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农民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化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将为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3]。
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农业设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3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施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大量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又是一体化产业,农业关联产业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纽带连接为一个整体,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工商资本注入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将农业带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因此,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4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农机产业化。通过农机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4]。
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充实村一级的要求,建立完善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
4参考文献
[1] 刘丽凤,宋扬,陈红艳,等.农业机械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0(1):4-5.
[2] 陈栋栋.我国进入减人增机发展现代农业新时代[j].现代农业装备,2009(11):34-35.
农作物种植计划范文 第6篇
位置:江西省贵溪市
发展背景:国家目前重视三农,农业政策好,自身来说,自己对农业熟悉
基地优势: 位于平原地带,河流边.土壤肥沃,灌溉方面,水源清洁。大田多,租金低。离贵溪不远,附近有冶炼厂。本地消费水平高,蔬菜价格高,市场大。
发展模式: 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以蔬菜为主,水产养殖为辅。以常规蔬菜为主,特种蔬菜为辅。以大棚蔬菜为主,露天栽培为辅。先期自身发展,慢慢地带动乡亲发展,建立合作社,打造下滩蔬菜基地。
发展理念: 以科学的思想去发展,以反季节蔬菜为优势,以绿色农业为导向。引进新品种,提高单位产量和品质。
机械化操作程度提高,耕作机械化,灌溉机械化,育苗科学化,施肥科学化,喷药科学化。
主要技术: 土壤的测量,肥力,PH值。灌溉用水要无污染,取水方便,大棚温湿度调节,防虫网,二氧化碳发生器。镀锌管棚架,无滴膜。不同作物,不同灌溉,西瓜等用滴灌。育苗和嫁接。品种的选择。采收,清洗(干净水,计划井水),包装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3亩镀锌管大棚蔬菜以及几亩露地蔬菜,总面积10000平方左右。池塘一个,养鱼和为蔬菜基地提供灌溉用水。池塘靠近蔬菜基地,面积700多平方。
第二阶段:时机成熟时,也许是在第二年。建立小型养猪场,为蔬菜基地提供肥料。发展几亩水系蔬菜,如,水空心菜,慈姑,水池种藕等。水产养殖,泥鳅,虾等。看市场,引进一个品种,成立农村合作社,打造下滩及周边蔬菜基地。
第三阶段:发展农家乐
行动规划:
首先,1.选址及规划。2.挖池塘。3.耕地,晒土。(已完成)
其次,1.选种,安排作物品种和时间。2.镀锌管钢架,无滴膜,防虫网。3购买农机,微型耕作机,新型喷药设备,灌溉设备。温度计,湿度计。3.挖井(洗菜用)还有肥料坑(腐熟农家肥)4.育苗室,空调(已有),温湿度计,排风扇。5.包装设备。6.肥料和农药。
投资预算:土地租金1500/年,年付,镀锌管(热镀锌)一亩8000元左右,总计110000。无滴膜10000元,防虫网13000元。微耕机4000,政府补贴1000多。化粪池3000元,静电喷雾器300元,生物杀虫灯300元,运输工具:小型货车加摩托车30000之内,记三万。灌溉设施:2000元电脑已有。肥料加农药订购10000元。流动资金用政府补助的。总计在185000之内。以上为固定投资,一次性投入。每月开支有,员工工资,生活费。员工工资年尾结。
人员:数目5个,我和合伙人以及员工三个(两男一女)人员安排:员工日常种菜,采菜。我负责技术,信息,市场,以及管理。我们也要在菜地干活,五个人足够。
市场:零售以贵溪冶炼厂为主,批发以贵溪为主,贵溪菜市场及各饭店(特色菜),合伙人负责零售,我负责送批发。冶炼厂可以让我们一年挣十多万,贵溪市一年可以让我们挣五十万,那么卖到更远的地方就能让我们挣我不知道的数目,再说,等我们形成规模,产品可以卖的更远。
运输工具:小型货车及摩托车
销售技巧:我们菜的优势及特点:与当地农民等种的蔬菜相比,我们具有,喷药少,灌溉水无污染,重金属少,清洗水干净,包装好,菜的色泽和新鲜度较高等优点。菜的品质和质量优。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差异化以及品牌化的销售模式。在差异化上,摆放,以及包装,宣传等要做到不一样。在品牌化上,传统农业是没有品牌的,在多年的销售总结下,品牌的作用非常重要。销售上必须注意信用,绝不能缺斤少两。只能多给,不能少给。
在宣传上,我们属于大学生创业,再者在电视台和报纸都有关系,可以免费给我们宣传。这种宣传比花钱的宣传作用更大更有效果。
风险:养殖业的风险比种植也高,蔬菜行业的风险低,最多是在自然风险,暴雨等。但是蔬菜具有年生产四次以上的特点,即使有风险也是一次没有,还有三次。据我所了解,也据我所经历的,我爸妈种了七亩露地蔬菜,一年挣七八万。露地蔬菜比大棚蔬菜的风险更大,大在哪,虫害,以及干旱,而我们采用的是生物杀虫灯以及防虫网双层防虫,几乎没有虫害,在干旱上,传统的是挑水浇菜,费时费力且不科学。我们采取的是科学的,随时的。故在干旱方面没有多少风险。
收入预计:十三亩大棚,每亩一年最少在一万以上,加上露地,一年的收益在15万左右。这是保守估计,不是随意空想。
蔬菜品种:常规蔬菜分类:蔬菜分类可分为: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薯芋类、水生蔬菜、多年生蔬菜、野生蔬菜、食用菌类。
按食用器官分为:根类、叶类、茎类、花菜、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