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政工作计划 第1篇
1、加强救灾物资和资金储备。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和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机制,协调或督促各社区储备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做到未雨绸缪,确保灾害来临时受灾群众生活有保障。
2、提升救灾工作综合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灾害救援应急机制,全面落实救灾应急预案,规范避灾场所管理,提高救灾应急反应能力。
3、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组织督促各社区加强对群众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应对灾害知识的知晓率和避灾自救的能力。
4、落实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工作。简化临时救助工作流程,及时有效地给辖区因突发灾祸造成的临时困难对象给予一定的救助。
社区民政工作计划 第2篇
一、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1.低保工作
为了做好街道民政低保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_《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文件精神,我们认真学习了相关的实施条例及方案,街道结合本街道的实际情况,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认真负责地开展本街道低保对象重新认定审核工作。街道采取进小区进行宣传告知的方式,以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这次重新审核的目的、申请时间、所需提供材料。做到了整个街道各个社区内不让一户低保户因信息延误不能及时重新申请办理,给原本就困难的生活造成伤害。在审核过程中,工作人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对低保户家庭进行了逐一审核、检查,通过听、看、访等形式全面了解低保户具体情况,同时对民政各项政策向居民进行了宣传。通过调查,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低保户家庭进行清查,及时取消并做好解释工作,实行动态管理。
在11月低保排查过程中,对60周岁以下、不是重疾残疾人的低保户让其到医院开具丧失劳动能力证明;对60周岁以上不是重疾残疾人的低保户让其到医院开具病例诊断书。在低保签到时对低保家庭进行了分类:A类重点户、B类和C类为一般低保户,现场还及时的为低保户更换新低保证,填写新低保家庭信息。街道共有低保特困737户908人,和林迁入低保户72户122人(和林无特困),共809户1030人。排查清退78户86人。现在系统里共有低保户731户944人。临时救助共65户81人,发放72040元。并且在疫情期间向低保、特困人员共发放15000个口罩。
2.廉租住房工作
为确保廉租房有效地实施,认真执行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补贴制度,对街道内申请保障性住房户进行入户调查,其家庭情况记录、建立个人档案。对申请人员递交的相关材料严格审核。定期对已享受政策的居民进行排查,及时掌握他们生活情况,入户了解他们的生活变化,认真做好动态管理,严格档案的建立,资料齐全,认真保存,争取做到细致,准确,周到。使广大居民家庭切实真正的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廉租房工作是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的一项重要政策,做好这项工作,就是把国家政策和党的温暖传递下去,让困难群众体会到党的温暖。
3.老年人关爱工作
2020年,街道积极利用“吉顺致养”平台,聚焦居家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通过平台,入户登记辖区内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和现实需求,定期为居家老年人开展巡视关爱探访工作。
4、节日慰问工作
在重大节日期间,社区把老弱病残、低保户列为重点慰问对象,同时也考虑到了军属、侨胞、困难党员、监控对象、困难职工家属等等,在实际慰问过程中对老弱病残慰问对象进行上户慰问,在物质慰问的同时还为困难群体带去情感上的温暖,精神上的鼓励,温馨的祝福,真诚实在的慰问困难群体,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5、高龄老人85周岁-89周岁的老人有191位,90周岁-99周岁的老人有49位,共240位。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我们街道加强社区民政工作,进一步解决了街道内广大居民的生活实际问题,结合我们街道的实际情况,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我们街道的民政工作做细、做好。按时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把我们街道的民政工作做好,制定了2021年的民政工作计划:
1、对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困难户要加强严格管理。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辖区内的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困难户,要进行详细排查,进行进行重新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要通过详细调查的情况,做到应保尽保,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该取缔的坚决取缔,在这个方面决不能心慈手软。
2、继续做好今年廉租房申请、分配廉租房工作。积极配合住房保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住房困难低保户、低收入人员进行摸底筛查工作,入户调查,确保符合条件的居民能进行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完善原有的廉租房人员的档案,使低保人员和低收入人群切实感到社会大家庭给予温暖,真实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
社区民政工作计划 第3篇
持续强化规范管理能力,创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能,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质量,让办事群众感受温暖,为公共服务增加温度。
(一)持续优化婚姻管理服务。加强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婚俗改革工作向前发展,打造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成效典范。优化婚姻登记预约服务,指导各区合理设置日常结婚登记线上预约最高额度、高峰日结婚登记线上预约最高额度,并确保现场直接办理,实现多渠道分流。深化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服务试点,为全国全面开展“跨省通办”提供经验模式。完善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持续推动婚姻登记机关进公园工作。
(二)深化殡葬领域改革。推动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殡葬管理条例》,开展殡葬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回头看”,巩固拓展治理成果。指导南山、宝安、坪山、大鹏新区等区开展节地生态型公益性公墓示范项目创建。做好清明、重阳祭扫高峰期服务保障,组织开展海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活动。
(三)提升残疾人福利水平。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监管,做好数据核对与督导检查工作。稳步推进“精康融合行动”,推动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开展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推动解决特殊家庭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难题。
(四)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管理。全面落实党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向党委请示报告行政区划工作机制,健全完善行政区划调整联审、组织实施督导等工作制度。规范市、区、街道三级行政区划图编制、更新和公布流程,探索行政区划图线上统一发布方式。推动解决福田南山线、南山宝安线填海造地区域勘界历史遗留问题,指导相关区依法完成协商、勘界、报审等工作。深入推进平安边界建设,规范开展各级行政区域界线第五轮联合检查和日常委托管理,持续巩固界线勘定成果,防范化解边界管理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