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用4篇)

时间:2025-02-23 10:55:12 作者:admin

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第1篇

项目负责人以在校二年级、三年级学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学生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但不建议作为项目负责人。原则上项目必须参与人在校期间完成结题验收,否则判定为终止项目。

创新训练项目申报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人必须是团队,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创业实践项目申报者必须是团队,团队人数不超过10人。鼓励跨学科合作研究,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学科合作项目。

项目研究周期内,每人最多同时参与2个项目团队,最多只能够担任一个项目的负责人。

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第2篇

(一)校创项目

校创项目分为普通型和重大型,申报类型分为自然科学类和哲学社会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包括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分为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5大研究方向。

哲学社会科学类为社会调查报告,分为A.发展成就、B.文明文化、C.美丽中国、D.民生福祉、E.中国之治5大研究方向。

(二)省创项目

省创项目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理论或现实意义,鼓励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选题,鼓励直接来源于产业一线、科技前沿(比如双碳、数字经济等)的选题(参考附件)。选题应具有创新性或明显创业教育效果,鼓励开展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课题,鼓励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选题。

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第3篇

校级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校创项目”)为创新训练项目,省级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省创项目”)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各类别介绍如下:

1.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创业报告撰写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第4篇

学校对按计划完成大创项目的学生给予学分认定。对验收评审考核优秀的项目给予奖金奖励。对积极参与大创项目并在大创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评奖评优、对外交流活动中给予优先考虑。

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结题,国家级加2分,省级加分,校级加1分。项目主持人按相应项满分计,其他成员按相应项减半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