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整理计划 第1篇
档案整理工作开始之初,市编办领导非常重视。编办主任、人事局副局长杨进学同志及时组织召开了编办科长会议对档案整理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一是要求登记科全体同志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此项工作,争取尽快拿出方案并全面展开;二是要求编办其他科室全力配合,随时抽调其他同志到登记科帮助档案整理工作;三是调拨资金购买了10套档案柜、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把编办唯一一台复印机调整到登记科方便规范档案材料,并专门调整出一间大办公室用作存放档案柜,为档案整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整理档案过程中,先后2次来到整理现场询问工作进展情况,有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并对档案整理工作的目的、需要达到的目标做了重要指示。
二、明确目标,积极筹备。
1、召开会议,布置工作。在2005年6月份,我们认真学习领会省登记局《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精神,及时向各县(市)区转发了《关于开展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监督检查与指导的通知》和《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并召开了县区工作会议,对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整理的目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学习,把档案整理与六年来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成效结合起来;把档案整理与服务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意识结合起来;把档案整理与年终评先结合起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充分调动了各县(市)区做好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对市登记局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及方式、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围绕中心工作,制定了登记管理工作进度表。我们将年度工作区分为:学习准备、全面实施、调研学习、重点攻关、总结提高五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重点工作的各项任务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对档案整理工作中将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解答,对工作态度、工作标准、工作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
2、反复协商,制订方案。事业单位登记档案和其他档案整理不同。一是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统一的标准,虽然省登记局制定了一些标准,但在具体实施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二是要求高,既要求档案材料完整、规范,又要求易查阅、易整理;三是既要求往年提交的材料必须永久保存,又要求每年的事业单位年检、变更后的材料可以续添。所以,制定出既能结合我市实际,又能符合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特点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成为了困扰我们工作的“拦路虎”。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主动到市_学习、取经,邀请市档案馆的有关专家到现场根据我市具体情况进行帮助指导,经过反复协商,研究制定出了适合我市事业单位档案整理的具体方案和标准,为下一步整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统一标准,充分准备。为了做到全市统一,也为了方便各县(市)区的准备工作,我们统一订制了档案盒6500个,按照省登记局《暂行办法》要求订制了5种颜色的各种目录、表格10万余份,刻制了各种印章16套大小200余个,下发到各县(市)区,为档案整理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4、增补材料,未雨绸缪。档案材料的完整性是整理档案的基础,年初,我们利用年度检验的有利时机,对全市所有事业单位的《内容规范表》进行了整理打印,并要求事业单位全部补填了《事业单位登记事项备案表》,对各事业单位需补送的档案材料也要求必须补齐,否则不予年检,对我市事业单位档案的完整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以干代训,全面展开。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整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在市登记局经过一段的整理归档并掌握了程序、方法后,如何带领全市1市8县6区全面开展工作是当时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采取了“以干代训”的方法,这是我们档案整理工作中的一大特点,具体方法是:由各县(市)区登记局接到通知后,分批分期派1-3名档案整理工作人员到市登记局,由市登记局一对一的教,教会为止,再由各县(市)区档案整理工作人员单独整理30份档案材料,遇到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审查合格后视为培训合格,回去后按此方法再带未培训人员。这样,在不耽误市登记局整理档案的同时,很快事业单位登记档案工作便在全市全面展开。
三、忘我工作,废寝忘食。
1、严谨细致,加班加点。按照具体的实施方案,一份完整的档案需要进行编号、规范、整理、打号、填写目录、加盖印章、缝纫、填写档案盒共8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全市市直609个事业单位,近4000份档案材料需进行规范、整理、归档,为了档案的整体美观,档案盒上的内容必须一个人全部填写,所有档案整理完毕后也必须一份一份用缝纫机匝好,工作量可想而知。市登记局三名同志在工作中从不叫苦叫累,不放过一个细节,不漏掉一个步骤,加班加点,埋头苦干。科长董长兰同志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处理日常工作的同时,扑下身子和大家一起干,身体不舒服,天天服着中药也不休息,经常和小伙子一样加班到夜晚8点多钟;科员李庆同志,爱人出了车祸,右脚粉碎性骨折,行动不便,在爱人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从未耽误工作,把爱人安排到父母家后和大家一起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在档案整理的三个月中,我们基本上未休息过一个星期天,这些是我们在档案整理工作中的一大亮点,通过大家的努力,9月底,我市市直各事业单位的档案就已全部整理完毕。
文件整理计划 第2篇
一. 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保证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自从教育中心成立以来,原单位的职能扩大,职能处室增多,需要归档的材料猛增。中心领导及时调配人员,成立了以1名综合档案员、14名兼职档案员为主的档案管理机构。并积极鼓励、支持档案人员参加区_组织的各项专业培训。其中综合档案员还参加了上岗证的培训且取得了上岗资格证书。对于合并后的档案工作,中心分管领导多次与区_领导协商,重新确立了《教育中心档案分类试行方案》、《教育中心编研工作实施方案》、《教育中心2004年档案工作试行方案》。并牵头召开了中心档案工作会议。组织档案人员学习了《归档文件整理标准》,分析了当前中心档案工作的形势,布置了《2004年档案工作的计划》。在工作中,不论中心的资金多么紧张,保证为档案人员订阅档案杂志,对档案工作使用设备及装具的购买也从来都是大力支持。为了促进中心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进程,中心领导还专门为档案室配备了两台专用电脑、一台复印机、一台激光打印机;考虑到现在中心两院办公的不便,还特意购买了两套《今易》档案管理软件。
二.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中心成立以后,新成立的档案工作机构中,有不少人员从来没接触过档案工作。而且随着天津市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又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规、制度及实施方案,这就要求全体档案人员紧跟形势,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此,我单位坚持从两个渠道对档案人员进行培训。一是积极组织档案人员参加区_组织的所有培训,让档案人员不断获取新的档案工作相关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二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我单位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档案人员学习。先后学习了《归档文件整理标准》、《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2004年档案工作要点》、《教育局档案工作制度、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分类编号方案》等等材料,同时还对所有档案人员进行了使用《今易》软件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提高了所有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保证了入库档案的质量,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件整理计划 第3篇
二、具体工作:
1、协助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做好重点工作。
(1)、配合学校抓好本学期重点工作的组织安排,推进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学校工作政令畅通。
(2)、办理上级及校外来的公文、函件等日常公文处理工作、来访接待,完成各项临时工作,构建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
(3)、协助学校各部门搞好各级各类活动的组织安排工作,保证各级各类活动的圆满成功。
(4)、安排好学校工作日程,使全体教职工明确学校近期的工作和任务。
(5)、做好教师考勤工作。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相关制度,认真负责的将每月教职工考勤情况统计制表,经领导审批后报学校财务室。
2、认真做好各种会议的筹备工作。
组织好学校各类行政会议,做好会议材料的起草、打印和装订工作,安排好会场,及时记录学校工作纪要,做好会议的记录,认真整理会议纪要。
3、认真搞好档案管理工作。
(2)、做好学校文字材料的撰写和整理工作,及时做好公文的处理,做好各种会议的记录和整理存档,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完善、健全学校综合档案,确保学校档案材料完整齐全。
4、认真做好校长办公室的事务性工作。
(1)、健全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努力保障制度的落实。
(2)、积极反映师生的要求,当好校领导的参谋助手。
(3)、协助校领导搞好对外联络与接待来访工作。
(4)、积极完成学校工作的计划、总结,平时注重积累、提炼,积极推广学校办学经验。
(5)、按照上级的部署认真完成各种报表材料的填报工作,及时为教职工办理好各种上报工作,要做到及时、准确无误。
(6)、处理好、服务好学校交办的其他事务工作。
文件整理计划 第4篇
(一)缺乏完善的制度。当前,很多档案人员工作不够认真,思想懈怠,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等业务不够了解,尤其是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操作不够规范。这样将造成档案资料出现遗漏、丢失等问题,为档案的利用带来了不利影响。对于档案管理部门而言,相关职责未明确下来,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容易出现错位、越位和缺位的情况。因为缺乏足够的人员,导致档案的分类、归档及管理不规范,从而影响了档案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硬件设施陈旧。为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需要建立专门的档案室,让档案资料得到妥善保存,为今后的利用提供方便。但是当前很多单位为了省事,随意堆放档案,从而经常造成资料丢失并出现损坏。很多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室,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档案保管与查阅也很难进行。甚至有很多单位还没有配置计算机等设备,也没有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等措施,给档案资料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档案查阅方式落后。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很多地方还做的不够规范,如未能及时立卷与归档,也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销毁,造成很多过了保管期限的档案仍然占据库房空间,这让单位付出更多成本。而在档案查阅中,很多都通过手工完成,导致一些珍贵的文件、案卷在反复调阅的过程中,将难以避免出现损坏。此外,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仅仅需要将纸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即可,仍然以人工方式开展档案的归类、查询等工作。
(四)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当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很多单位思想上不够重视,未安排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现有人员基本上是兼职的,很难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投入档案管理工作中。此外,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未通过相应的培训工作,不能完全胜任档案管理工作,如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等,这样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很多档案人员业务能力不高,给档案信息的查询与利用带来不便,容易出现档案信息遗漏的问题。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工作涉及事项众多,工作任务重,专业性较强,需要按照《档案法》中的相关规定,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监督落实,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需要建立的制度包括归档、保管、借阅等内容,将具体的要求明确下来,这样档案管理人员的操作才更加规范,不仅能够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为今后资料的查阅与使用提供方便,将档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还要做好档案管理检查工作,对资料收集及时、制度落实到位的部门或个人,应给予一定奖励,而对疏忽大意,不履行自身职责的部门或个人,应给予严厉的批评,并要求其尽快整改,避免对档案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对档案管理人员而言,也要提起重视,正确认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而单位要规范档案管理体制,并把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制定相关规定,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督促他们履职尽责,能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增加投入,购置设备。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建立标准化的档案室,并配置扫描仪、计算机、复印件、防磁柜等设备。在当前信息时代下,以往人工操作的模式已经逐步被淘汰,要加大对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加快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确保档案的立卷、编目、检索、统计以及借阅等可以正常开展。要转变以往手工操作的方式,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信息储存量,提升检索的速度,让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升,让档案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要建立专门的档案室,用于保存管理档案,并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严格规定进入权限,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虫等措施。除外,如果条件允许、资金充足,还要建立局域网,以此共享档案信息资源,为查阅提供方便。并设置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机构,安排专人管理,将专用箱柜等基础设施配置完善。明确保管期限。对于已经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应按照规定进行销毁,
(三)主动提供档案服务。第一,对档案实行精细化管理,让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更加规范、高效。第二,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作用,如利用计算机、光盘等,让档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第三,要有正确的档案服务意识,改变以往被动的状态;要主动了解档案利用者的需求,(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35页)以便提供相应的服务。第四,要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分析工作,全面掌握各方对档案的需求情况,确保能够将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准确、快速地提供给查阅者,满足他们的需求。第五,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相关流程与规范,将档案资料及时收集起来,防止出现混乱、丢失、损坏的问题,尽快整理成卷,为之后的查询与利用创造条件。
(四)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需要抓住历史机遇,逐步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真正做好档案的整理、编目、保管、鉴定以及检索等工作,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档案信息资源。此外,还要将各种先进设备用好,发挥出其作用,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还确保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无论是之后的检索、查阅还是利用,都可以高效进行。还要将自动化办公系统利用起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能够实现自动检索,确保利用者可以准确、快速查找到所需信息,让档案信息有更高的利用率。要注重运用正规的信息管理平台,让档案信息更加完善,从而有效共享信息资源,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