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亮点总结(汇总9篇)

时间:2025-05-01 15:28:47 作者:admin

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亮点总结 第1篇

为做好行风建设工作,我们召开了由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行风建设工作专题研讨会,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县局行风建设的工作方案,并认真加以落实。先后制定了《执法人员禁酒规定》、滤布《涉案物品管理和处理制度》、《稽查工作人员八不准》、《执法人员五条禁令》等4项规章制度,补充、完善、修改制度条文29条项。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协调沟通,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9月上旬和中旬,我们分别邀请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有关领导来我局进行视察和指导,9月下旬,又组织召开了全县执法执纪监督员座谈会,局领导班子对县级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部门单位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了集中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信200余份,积极征求社会各界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效的提高了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

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亮点总结 第2篇

一是大力开展食品监督抽检工作。根据省、市下发的任务,我县制定了《2023年铜鼓县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方案》,共计省转移监督抽检任务235批次,市县级监督抽检任务411批次,目前已按均衡推进的要求完成了全年的抽检任务,其中抽样并检测完成482批次,其中不合格14批次,均已按核查处置要求开展工作。二是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根据省、市工作要求,我县今年计划食品安全快检任务990批次,其中198批次大米重金属检测,截至目前,共计开展大米快检198批次,已检测198批次,发现阳性批次0批次,其他快检833批次,发现阳性批次10批次,已完成全年快速检测任务。三是大力开展食品快速检测及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工作。根据江西省市监局和宜春市市监局下发的《关于加强食品快速检测体系建设的通知》,我县建立了铜鼓县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并投入使用。今年11月,我县检验检测中心在全市县级检验检测机构中首个通过粮食检测资质认证(CMA),为我县粮食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亮点总结 第3篇

一是铜鼓县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于2021年开始筹建,在宜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力支持和铜鼓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于2023年4月底正式建成。铜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铜鼓县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5万元,以平均每户3万元的标准,用于对先进驻集中加工区的前15家作坊搬迁补助、奖励,激励小作坊积极进驻。在2023年5月1日“铜鼓里文旅街区”开园活动前全部正式营业。

二是铜鼓县创建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为抓手,聚焦食品小作坊“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助推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制定了《铜鼓县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实施方案》,发放专项资金40万等多项措施帮扶进驻小作坊提升,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食品安全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根据《关于报送“百企千坊”帮扶行动帮扶主体名单和措施建议的函》(食生函〔2022〕9号)要求,我县确定了1家企业、13家小作坊的帮扶名单,3个基层分局全部设立了食品小作坊帮扶指导员,规范指导13家小作坊完成改造升级,指导1家小作坊品牌“晒红村”获得2023年度江西省“老百姓最喜爱的商标品牌”优秀奖

三、工作难点

1、监管力量不足,我县共有食品经营单位1814家,而我局无专职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人员。

2、工作任务繁重,大量工作被划入市监部门及食品口,如禁渔退捕、疫情防控、反食品浪费等等,我局食品股还承担经济运行等任何与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有关或可能成为食物的相关工作。监管工作抓不住重点,各项整治、中心工作耗费大量监管力量,且基层职权不断增加,人员却得不到补充。

3、食用农产品索证索票工作难以落实,供货商普遍无法提供有效检测证明。

4、赣溯源系统使用难以推广,目前除有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的校园食堂能常规使用外,其余食品经营主体较难有效使用赣溯源系统,尤其是食品种类较多的主体。

工作建议:

给基层市监局减负,不扩大职权,不增加工作量,能细化监管重点,抓大放小,让基层能腾出手来安心搞监管。

四、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和打算

1、持续做好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结合监管中难点痛点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2、强化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3、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亮点总结 第4篇

自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将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作为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和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抓手,高位推动、一体推进、高效落实,确保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系统数据对接完成,全县234名包保干部完成对1512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包保任务,全部建立责任清单,所有包保干部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与任务承诺书。个季度,我县都按要求完成了包保督导任务,并将责任牌张贴在商户,督导完成率100%.

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亮点总结 第5篇

在巩固去年药械打假成果的基础上,今年我们以打假治劣为主线,以农村药械市场为重点,坚持做到“八突出”,继续开展以农村用药、零售药店药品质量、医疗机构用药、打击非法药品经营行为和疫苗流通使用秩序为重点的专项集中整治行动,同时,开展了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特殊药品使用、医疗机构制剂等专项检查。截止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2075人次,检查经营使用单位832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69起,查获假劣药品93个品规,货值万元,没收非正规渠道购药万元,取缔无证经营户2家,涉案金额万元,累计罚款20余万元,从而有效的保障了全县广大人民用药、用械安全有效。

其中,在开展疫苗质量和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质量专项监督检查中,查处了某医疗机构非法购进疫苗19个品规,共15286支,货值金额万元,以及劣质一类疫苗12个品规,共16120支等典型案件。

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亮点总结 第6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坚持做到“四个确保”即:加快监测网络建设,确保各级重视,层层有人抓;不断健全制度,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运转有序;改善办公条件,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报送准确及时;加强教育培训,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大力开展。

今年,共建立了8个县级监测站、12个乡级监测点,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县卫生局还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了对所辖各个医疗机构年终工作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县局为监测中心新购置电脑一台,用于监测报告的汇总、上报等工作,同时对用于监测工作的车辆,局办公室优先派车,保证药品不良反应按时上报。

截至目前,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38例,未发生一起漏报、瞒报、迟报现象,上报率达100%,超额完成了今年的上报任务。

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亮点总结 第7篇

深入开展以“一创五优”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压滤机滤布积极倡导“六个一”、“三个少”的工作服务理念,教育干部职工要坚持“三千精神”、争做“四好职工”,努力在全局上下营造热爱食品药品监管事业、争创文明单位的浓厚氛围。先后被授予了“市级文明单位”、“临沂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履行计划生育职责先进单位”、“上级驻沭先进单位”、“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亮点总结 第8篇

明确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城区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为重点实施对象。全县共有实际开展餐饮加工服务的校园食堂45家,目前,全县47所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已全部完成教育系统的互联网+明厨亮灶改造,其中同时接入“赣溯源明厨亮灶”的校园食堂30家。全县有大型餐饮服务单位8家,城区有中型餐饮服务单位20家,截至目前全县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的餐饮单位18家,其中大型8家,中型10家。基本完成了赣市监办食经〔2021〕6号要求的覆盖率目标:2023年底大型及以上餐饮服务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城区其他中型(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300㎡以上)餐饮服务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50%。

食品生产监管工作亮点总结 第9篇

县局通过各种形式努力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利用“”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关爱生活,关爱健康—拒绝虚假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日、“清理家庭小药箱”活动等有利时机,先后协调卫生、质监、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医疗机构等40余家单位积极参与宣传活动,采用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实物样品展示、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条幅、科普下乡赶大集、食品安全讲座等形式,广泛深入的宣传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常识等。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几次大型集中宣传活动期间,累计共出动宣传人员590余人次、宣传车辆50余台次,悬挂横幅58条,设立宣传咨询台33个,散发各类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资料4万余份,解答群众提问2600余人次,展示图版28块。县教育、卫生两部门还联合对学校1000余名中小学生举行了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县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多次参加现场宣传活动,并给予高度评价。通过以上各种宣传形式,在社会上初步形成了人人关注食品药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