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总结(通用4篇)

时间:2025-03-23 16:28:51 作者:admin

大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总结 第1篇

为弘扬祖国优秀书法文化传统,检验学生的书写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树立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自觉性,全面营造浓烈的校园写字文化氛围,根据《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实施方案》,学校成功举办了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此次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在书写比赛中,由于同学们充分准备、积极参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全校学生书写规范汉字工作,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制定方案

为使比赛有序进行,学校制订了《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实施方案》,成立了比赛领导小组和评审小组。经研究决定由负责全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聘请了学校部分资深书法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和评委。广泛宣传、加强动员,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此次活动,学校教师大会上要求各班主任向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动员家长在家和学生一起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节目。

二、大力宣传 营造氛围

比赛领导小组召集大赛有关人员商讨了比赛相关事宜,

并印发了《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实施方案》,在校园悬挂起“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让写字成为西中学子的一张名片”等条幅,还利用班团队活动课进行了宣传、动员,营造浓烈氛围。

三、强化管理 规范评审

本次活动先在全校学生中广泛开展,先由年级组织各班推荐书写规范的作品上交学校,再由评审小组负责对参赛作品进行终评,选出优秀作品。

四、表彰激励 巩固提高

经过评审小组精心组织,认真评选,最终评出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优秀奖若干名。学校领导给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以资鼓励。

通过本次活动,广大学生增强了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那些喜欢书法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不仅规范了广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还提高了我校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

大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总结 第2篇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体现着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为正确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之美,从小培养学生认真规范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学校于5月20日下午组织开展了“聆听华夏之音〃书写汉字之美”为主题的汉字听写大赛。活动在教导处的统筹安排下,语文组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安排得当,比赛进行有序。本次活动在教导处的统筹安排下,教研会上通过大家集体研讨确定比赛具体实施方案,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体现了语文组全体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积极热情,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出题精当,报读讲究,评奖严谨,使得活动有序圆满完成。

二、学生积极参与,听写体现水平。在准备动员阶段,各班积极复习,进行全员比赛初选出十名选手参加学校决赛,激发了全体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端正了汉字书写的态度,要求写规范字把字写正确,写书法字把字写美观。给学生以正确的`汉字书写导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赛中,各班选拔的精英,赛出了水平,体现了各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水平。大部分学生书写不仅行笔规范,正确率高,而且做到卷面整洁、字迹美观。

三、水平层次不齐,识写教学亟待加强。在比赛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如:越到高年级学生越不注重书写姿势,还有丢笔画,合并笔画,笔画错误,使用别字,卷面勾画、涂抹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提高书写正确率。帮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好习惯。

一次活动虽然是短暂的,但它带来的影响应是积极的、深远的。这样的活动也将在我们的校园持续开展,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校的规范书写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取得更大的进步。

通过本次听写比赛活动,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默记字形,正确书写的重要意义,端正了写字姿势,提高了写字质量,培养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学校将以这次大赛为契机,带动全校师生掀起学习书法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营造良好的练字氛围。

大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总结 第3篇

一档名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既无插诨打科,也无华丽排场,居然收视率一路飘红,意外赢得超赞口碑。它能在“椅子很忙,声音很高”的趋同娱乐节目中异军突起,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至少让我们有如下信心:“民意”并不是低级趣味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除了纯粹的娱乐节目,还有益智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提高知识水平的严肃节目。汉字听写,出题考试,鸦雀无声,真够严肃的;然而正是这份严肃,吸引和激发了人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汉字的感情,以至于有人如此自我调侃:“看完彻底认清了自己的文盲本质”——学然后知不足,此节目功莫大焉。

在全世界各个民族语言里头,汉字和其他文字不一样。虽然象形文字古印度、古巴比伦也有,但是它们都消亡了,唯独汉字一直保留至今,它是维系华夏文明、延续数千年的最后一个载体。它的形之美、意之美、声之美、韵之美,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国的书法艺术之所以成为博大精深的国粹,就是因为汉字本身具有文化内涵与形式之美。然而,汉字的魅力似乎正在弱化,由于语文教育的误区、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对传统文化的漠视等因素,人们对汉字的兴趣正在减弱,“提笔忘字”已经成为包括专家教授在内的“日常景观”,以音求字的书写方式让汉字变得拼音化,而追求速度的普遍心态让人们有意无意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出现,犹如及时雨,让人们反观自身,重新审视母语文化,消解精神饥渴。

“汉字书写危机”的存在,归根结底源于缺乏对汉字的敬畏之心。曾几何时,“因一手好字而娶到靓妻”的姻缘佳话比比皆是,对汉字的熟练掌握、生动运用、美观书写,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文内涵,“一字之师”曾经是满怀敬意的美誉。虽然现在的书写工具便利了,但对汉字的敬畏之心,不能就此削弱。有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刻意的“手写”,一封私信,一段祝词,一种爱情……尤其仰赖“手工”的精致与温馨。便利快捷有时是把双刃剑,现成则现成矣,但语言文字的鲜活特性,往往需要脱离窠臼,需要组织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这时候,便捷软件不但无助于创新,还会成为创新的桎梏。这也是一些作家“坚持手写稿”的苦衷与乐趣所在。

目前,在对待汉字文化上,有两种倾向值得反思。一种是,过度强调新技术新词汇的“与时俱进”,认为新的就是好的,有市场就一定有价值,于是将那些虽然流行却无底蕴的“搞怪新词”捧得很高,引为时髦,诸如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累觉不爱、不明觉厉、啊痛悟蜡、男默女泪、细思恐极等,当做基本语汇实行交流。好玩也许,搞怪也许,但这种既无意蕴更无美感的组合,是对汉语言文字的污染,决不能一哄而起。另一种是,过度追求“难度”,以古怪生僻彰显“汉字水平”,就像当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动辄搬出“茴香豆的茴字有三种写法”,以示汉字水平的博大精深。这也有违热爱母语文化的初衷,汉字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深切体悟其无穷魅力,如果将已经弃用或只在古籍中深藏的生僻字拿出来“衡量汉字水平”,就会走入误区,以致吓退人们的兴趣,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对于这一点,也希望日后的“汉字节目”引以为戒,如果把观众都唬得自认为“文盲”,知难而退中,汉字的吸引力就会促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已经落幕,但汉字热正在兴起,此情此景,值得庆贺。如何让汉字的魅力辐射于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美国的《National Spelling Bee》(全美拼字大赛)可以提振我们的信心。这档从1925年一直办到今天的节目,已然成为这个多种族移民国家全民参与的民俗活动。26个字母尚且能够做出文化大餐,体现主流文化凝聚力、体现国家精神,何况博大精深之汉字乎?

大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总结 第4篇

近期,河南卫视、央视十套相继举办“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等大赛,这是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华的伟大创举。受此影响,今年11月,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材料类团总支开始筹划汉字成语听写大赛系列活动,并于11月14日、28日,在全学院举行了初赛、决赛,经全基础学院各专业大类团总支的报名和推荐,共有150多名学生参赛。

11月28日下午3点,由材料类团总支主办、易班工作站协办的“首届我爱汉字美·汉字成语听写大赛总决赛”在阶梯教室2隆重举行。出席决赛的评委有:辅导员熊冕老师、尹强老师,各学院团总支书记以及基础学院文学社的社员。参加决赛的选手,是在初赛中经过拼杀,排名前五的队伍。比赛中,各队选手扎实的文学功底,巧妙的解答接答,紧张激烈的电控拼抢,秀出了自己的文学风,赢得全场150多名观众一阵阵欢呼、赞叹和掌声。最终,特别队、光电类代表队、材料类代表队分获一、二、三等奖。

学生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零门槛、有趣味性、参与度高。材料类团总支为了将汉字成语听写大赛系列活动办得完满,进行了充分的筹备工作。首先,在选手报名方面,材料类团总支联系了其他各专业大类的团总支,提前告知选手比赛规则,并提供了样题,以学院为单位组建一支15人的队伍,另外特别开放同学以个人名义报名,组成“特别组”。这样一来,不仅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也使选手们在闯关答题时,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有助于建设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其次,在大赛选题方面,大赛的题目是汉字成语听写大赛筹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题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进行、选手的比赛情绪以及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同时也反映了大赛筹备组的工作能力。因此,在编题过程中,我们秉承着——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原则。最后,原本大赛的决赛设定在11月21日,但应恰逢期中考试,所以材料团总支临时做了调整,将比赛延期一周,在考试周期间,展出各学院上交的书法、硬笔作品。

通过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基础学子对中国古代传统优秀文化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提升了各参赛队伍的团队协作能力,大赛的举办对于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扬悠久的汉字文化,努力实现“中国梦·上理教育梦”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