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长会感悟和收获总结(精选3篇)

时间:2025-02-27 14:22:04 作者:admin

幼儿家长会感悟和收获总结 第1篇

今日参加幼儿园中班家长会,深感其意义深远。会议中,老师们详细解读了中班的教学计划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让我对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成长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老师们还分享了如何在家中与孩子们进行互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让我收获颇丰。

此次家长会,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紧密结合对于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个课堂,家长们的言传身教、陪伴引导,对于孩子们的性格塑造、习惯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幼儿园的专业教育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今后,我将更加注重与幼儿园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也会加强与其他家长的交流,共同探讨育儿经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

幼儿家长会感悟和收获总结 第2篇

星期五,学校开展了八年级上学期家长会。

我班本次家长会为三批:第一批是孩子陪同家长,第二批只有家长,第三批下周一通知。我为第二批,主要是年级前200的学生。家长会上,家长们互相交流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成功的做法与最大的苦恼,母亲将所有的家长发言整理下来,以便我参考与学习,我的感触也颇深。

就拿张书华来说,其父认为,教育孩子第一是成人,第二才是成才。学习固然十分重要,但孩子健康成长才是第一位。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学习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关键,因此令其子女拼命学习,对家里的其他一切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家务全部交与家长承担。对于成绩中等的.孩子,家长无法看见孩子的进退,只在意孩子的成绩为何迟迟无法到达优秀。在孩子眼中,便会认为家长对自己的期望程度太高,无法理解自己的辛苦,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正值青春,应吃苦努力,但也应积累生活经验,适当参加家务劳动,勿让知识禁锢了头脑。

据母亲说,薛老师调出了我的数学答题卡,发现我的选择题并非没扫上,而是真实成绩。成绩出来后,我一直认为是选择题没扫上,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我的数学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可此次却是70出头,我便有了此误区。其实这并非没有道理,平时的数学自习讲题时我都会埋头写题,我自认为所有题都会,但做出来却不一定正确。因此,我错过了许多简便方法,导致过程很复杂,而浪费了许多主攻大题的时间。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时间的厚积薄发。这次考试会给我带来许多惨痛的教训,也有许多精彩的收获,其将成为警告,并常记于心中。

“鹰有时飞得比鸡低,但鸡永远无法达到鹰的高度。”此次家长会给予我颇多收获与感触,我也会重新振作,达到更高的高度。

幼儿家长会感悟和收获总结 第3篇

一整天充实的工作即将结束,终于有时间读一读我的稿子了。我读着自己的稿子,圈点勾画着,但越读越觉得没味道!难道让我拿着稿子在家长面前深情朗读吗?读着读着,好多别的想法,好多别的话不断地闪现出来——这些不是我平时都在想的吗?只怪我当时有想法的时候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呀!虽然那时也想过要记录,但一懒惰,啥事都办不成了!

讲到这儿,其实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并不能深入人心,并不能被大多数家长接受,即使认可了,行动力却不容乐观。于是,我掏心掏肺地跟家长们讲了自己的阅读故事。我的阅读故事曾经跟个别的家长提起过,但不完整,毕竟不是什么成功的案例。这回我揭老底了,有时候反面例子摆在大家的眼前,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呢!算了,牺牲一下!家长会后记

为了揭露工作能做到彻底,特附上我的阅读故事:

故事一:由于小时候接受的不是“大量识字,提前阅读”的理念,所以等到读小学四年级才有了阅读课外书的欲望。(因为,达到一定的识字量,每个孩子都会有最原始的阅读期待。这个时候萌发的阅读的芽儿如果能够得到阳光、雨露的及时呵护和滋润,定能长成茁壮的小树苗;如若培育得好,舒枝展叶,茂盛之时指日可待。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孩子由于提前大量识字了,所以进入阅读萌芽期最起码比我那时候早了两年。)记得我读四年级那年,班上一位男生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本厚厚的《西游记》,我问他借来看了几页,里面的文字都没有被注上音,但我会猜读,仍觉得很好看,于是,问他借回家看,他答应了。趁着爸爸妈妈每天晚饭后都去朋友家的习惯,我看了起来。听到爸妈开门的声音,赶紧收起来,关灯,装睡,直至睡着。(因为我妈妈一直以为,我只要把语文书读好就行了,语文书之外的书都属于“野书”,看了会影响我的成绩,所以她一再声明、一再叮嘱我。我也挺争气,每一篇课文都读到能背出来为止,从开学就开始读、背,一直到期末考试,不知道要背上多少遍,“滚瓜烂熟”一点都不为过!)第二天上学后,妈妈来我房间叠被子,发现我破天荒地把被子已经叠好了,但她又觉得不对劲,于是拿开枕头一看,一本《西游记》呈现在了她的眼前。(据妈妈后来消了气以后说,我把那么厚的书放在枕头和被子的中间,枕头都翘起来的。)她非常生气,等我放学回家,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威吓和训斥。她说这本书已经被她扔了。我一听就大哭起来,因为那本书是我问人家借的!我向她保证,以后再也不看“野书”,我求她把书还给我,好让我还给同学去。我的保证是生效了,但还书的事情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妈妈说,她会去还给对方家长的,后来那位同学也没有问我要过这本书。

故事二:读师范了,我每次听到同学口中流露出来的用词,总觉得新鲜,总有一种羡慕,却找不到原因在哪里。记得那是新学期的第一堂中国文学课。老师提的第一个问题是:《子夜》的主人公是谁?我一听,赶紧把头埋得低低的,生怕被叫到。可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奇怪,你越不想发生的事越是发生了。当老师点我的名字时,我的后背整个儿热了,脑袋中“轰——”的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前面的苏真拿着书本,指着两位主人公的名字,对我又是挤眉弄眼,又是装口型,可字太小了,我视力不好,看不清;对这两位主人公根本不熟悉,所以口型对我来说一点启发性都没有!就这么僵持了一会儿,面对老师紧盯着的目光,我求饶般地说:“我不知道……”那天中午,班主任“下班”(到班级来),跟我们交流的话题就是阅读,她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我们班居然有人连《子夜》的主人公是谁都不知道!一时间,好多双眼睛盯上了我……

故事三: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最大不足是阅读量!但那时候我已经没有了阅读的习惯,静不下心来是最关键的,而且阅读的速度慢得吓人。同学一晚上看近十本的言情小说,我一本言情小说看了7天,记得非常清楚,我去归还的时候,付了元(元一天)。这是我读过的唯一一本言情小说,我把里头的错别字都找出来修改好了。家长会后记那时候,学校里定期会有书店来摆书摊。可能是我认识到这些书的价值了,可能是从小被扼杀的读书需求变相地表现出来,我每次都会买很多很多书,但自己真正读过的只有《茶花女》、《羊脂球》、《傲慢与偏见》、《_的葬礼》这四本书。其余的书都被同学借走了,转来转去,也不知道最终漂流到了哪里。

故事四:除了没有阅读习惯,阅读的能力也差极了。先前提到过的阅速度慢,是种表现,阅读的感受力弱更是一种痛苦。读《_的葬礼》纯粹是被同学们的眼泪打动的。有一段时间,班级流行读《_的葬礼》,很多人读着读着就会落泪。在晚自修的时间,经常看到几个人在伤心地擦着拭着眼泪。课间、午间,经常听到同学们在交流这本书感人的地方。有一个同学甚至为故事的结局整整哭了一个晚上,连眼睛都哭肿了!等大家都哭痛快了,我终于决定一读。可读来读去,没觉得有什么可哭的地方。跟读过的同学交流以后,得知哪几个地方特别感人,于是迫不及待地继续阅读。但等我读到那个地方以后,我怎么都流不出眼泪来呀!回过头去把那个情节重新看一遍,仍没有感觉……人家哭得最伤心欲绝的地方,我只是内心颤抖了几下,终于挤出了几粒珍贵的泪珠子。我最怕上文学课!每次看到有同学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着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尤其是看到老师如遇到知音般的神情,都会做白日梦,梦中那个与老师津津乐道的人就是自己……

我把这些故事讲给家长们听,希望他们能体会到:

1、不能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要小心保护才好。现在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机,千万不要错过!

2、如果孩子尚未养成看书的习惯,请一定要想办法引导。

3、阅读能力是需要而且能够培养的。

4、阅读能力差、阅读量少,孩子会吃亏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为了走进孩子的世界,也为了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最后我建议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读书——亲子阅读,一种美丽的休闲方式。本周,我们班“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就要开始了!我邀请家长们也加入我们的行列。会后,张洪玮妈妈建议,班级集体订购图书的时候,给家长也带上一本。

如果说,这次家长会是我为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发出了倡议,而且我也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那么接下来的推进工作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