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标兵总结简短范文(合集3篇)

时间:2025-02-15 13:32:57 作者:admin

服务标兵总结简短范文 第1篇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显赫卓著的功绩。然而,他却因为口勤问、手勤做、脑勤想、腿勤跑,加上热心肠,成为全校师生念得最多、喊得最多、称赞得最多的一个人。

他认为教师安心教书,学生安心学习,教学质量就会提高,学校就会不断发展,基于这种认识,特郑重承诺“为师生服务永不缺位”。

他是这样承诺的,更是这样做的。无论是日常上班,还是寒暑假期,校园内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并且事不论巨细,亦不分公私,他总是随喊随到,百叫不烦,百做不厌,一天到晚微笑着忙上忙下,乐此不疲。为确保师生在需要时找得到,他特意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张贴在每间教室和每间教师办公室,并常备了3块电板,人人都说他的手机是永不变号,永不断电的手机。一次,他因重感冒在医院打点滴,忽然接到一名班主任老师的电话,称学生从实验室做完实验返回教室,教室钥匙丢了打不开门。闻讯后,他二话没说,拔下针头就往外跑,吓坏了旁边正在给一位病人换药的护士,连忙在后面追赶,他边跑边回头说:“医生别追了,我不回去,学生进不了教室上不了课,这是大事。”跑到马路上,紧急拦下一张的士,迅速赶回学校,当他看着学生们喜笑颜开地走进教室时,才长长地呼了一口气。还有一次,他正在家里午休,一阵急促地电话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一名学生的课桌椅坏了,顿时,睡意全消,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赶在下午上课前修好,不能影响学生上课,他马上拿起工具,匆匆赶到那名学生所在的教室,他发现是人为损坏,为不影响该学生下午上课的情绪,他没有批评学生,而是以最快的速度修完,临走时,他抚摸着那名学生的头,慈爱地说:“今后一定要爱惜公物哟。”从此以后,那个班的桌椅一直到毕业都没有再损坏过。

行行出状元,门门有学问,他说要发扬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干一行,钻一行,做起来了才顺风顺水。

他在后勤部门工作了10多年,岗位换了两三个,可无论岗位怎样变,他服务的态度始终没有变,并且做得顺风顺水,受到师生们的交口称赞。在生物园管理员岗位上,他刻苦钻研椪柑、金钱桔等水果的种植技术,认真学习大棚疏散和牲猪的养殖技术,为节约劳力,他不仅自己身先士卒,而且经常叫上爱人和两个哥哥帮忙,两件时间年均为学校创收一百多万元,大幅度提高了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并且确保生物园在1998年顺利通过了湖南省十大校办农场(厂)的验收。在勤工俭学岗位上,他认真学习豆奶制作,宾馆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先后办起了一中豆奶厂、一中宾馆、一中缝纫厂等实体,两年内年均为学校创收两百多万元,使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又一次得到较大改善。在红砂湾食堂管理员岗位上,他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制度,并拜师学艺,亲自下厨,确保色、香、味俱全,确保师生吃好吃饱吃舒心。当时,尽管大部分都是离退休教师和复读学生,却没有一个人说不满意的,时任校长田琳同志用“了不起”这三个字高度评价了他。在维修管理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7年,7年来,他由一名技术门外汉,变成了水工、电工、木工、漆工、泥瓦工……学校大大小小的事,他恨不能全包揽下来,没有寒暑假,更谈不上双休日,一天到晚,他的身影几乎没有离开过学校。

教书育人,服务照样育人,在校园内,他时时处处注重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尽管已是奔五之人,他丝毫没有半点懈怠之意,工作还是那样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将毕业精力都奉献给所挚爱的教育事业,就是他退休前的最大心愿。

服务标兵总结简短范文 第2篇

陈淑波自2016年3月从外地引进蜜蜂21群开始,到2016年底饲养蜜蜂达到32群,创收达3万元,养蜂初具规模。在2018年建成了350平方米蜂场,购置了先进设备,带动周边蜂农养蜂154群,建立了58人的依安县养蜂人技术交流群,交流供求销售信息。注册了“来蜂园” 蜂蜜商标,并入驻依安县的电商平台。同年5月她牵头组建了“依安县波姐鹅业服务队”,无论风霜雨雪,服务队都是只要养殖户需要,保证随叫随到。年鹅防疫量94万只,周边各县46万只。2018年,波姐鹅业服务队外出学习了种鹅鉴别技术,实现了技术更新,年鉴别种鹅万只。同时在2018年4月牵头成立了依安县杂粮杂豆协会并任秘书长,与富民商贸对接,促进村民杂粮杂豆订单种植1300亩。

前些年,看到乡亲们有的还在贫困中挣扎,陈淑波心里不是个滋味。得知全县打响脱贫攻坚战后,她觉得激情四溢、热血沸腾,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努力去为周边的蜂农和村里的贫困户做些事。于是,带着对助力扶贫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她在杂粮生产上协助贫困户购买农资,销售上帮助贫困户寻找销售渠道,卖个好价钱。村里的贫困户买蜂蜜她从不收钱,无偿为蜂农提供技术指导,深受当地群众认可和好评。她丈夫虽然身体不适,还勉强干点零活,给贫困户家干瓦匠活,从来没收过钱。雇佣贫困户在服务队抓鹅实现务工增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老百姓都说陈淑波不仅开创甜蜜的事业,更有一颗甜美善良的心。她也用实际行动做到了创业致富、惠及乡亲。

服务标兵总结简短范文 第3篇

有人说,“教师的形象是蜡烛,为学生奉献出所有的光和热;教师的性格是燃烧,为学生宁愿牺牲自己;教师的欢乐是奉献,为学生耗尽了满腔热血。”从教二十一年来,她一直以红烛精神点燃着自己心中的誓言,在教育这片真诚的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一、用高尚的师德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我们的灵魂。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地成长。师德中爱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爱学生才会认真备课,上课;只有爱学生,才会有责任心,事业心;只有爱学生,才会抛开一切名利;只有爱学生,才会理解他们。教师的使命在于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用心灵,用人格魅力去接触学生,用爱唤起学生的自信。自尊。她常想,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当用自己的良知去履行这一神圣的使命——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她在学生面前就是一杆言行一致的标尺,一面表里一致的透镜。无数个早晨,她迎着朝霞的曙光走进班级;无数个夜晚,她带着欣慰和倦意回家。

二、用无私的奉献去诠释教师的本色

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她二十一年如一日,在工作中默默奉献,因爱而舍,因勤而舍,爱的是自己认准的事业,勤的是自己找准的坐标,而舍得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活动。从教以来,她不记时间,不记报酬,关注着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她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学生宿舍、家访中度过。今年5月底,86岁的老父亲大腿骨折住院26天,她只在周末待了一天,心里惦记学生的中考,第二天便在同事与学生惊讶的目光中走进教室。她上初三的女儿在日记中写到,“我不是妈妈的孩子,妈妈的孩子是她学生。”作为晚辈,她没能尽孝道;作为母亲,她不称职,但事业是自己选择的,就要为之付出牺牲,这一点,她无怨无悔。

三、用爱的心泉塑造美好的心灵

她一直以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把爱融入到教育中的老师不能称为好老师。她为师德准则是:捧出一颗心,献出全部情,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教育学生,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用师爱激发学生成人成材。12年6月3号,张明的父亲因病在医院去世,她知道,他父母在他6岁时离婚,为了能让他安心中考,他叔叔村干部和我决定一起瞒着他,她把张明的吃睡安排在自己家里,周末也安排同学一起学习,并打电话让他妈妈来看望他……中考后了解真相的他,哭得泪流满面,临走时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学生周田,父母早亡,跟奶奶一起生活,她孤僻任性,与谁同桌都吵架,同学们对她远远躲之。为了彻底改变周田,她先是找周田谈心,周田根本不说什么。几次下来,收效甚微,她没有泄气。她知道周田喜欢画画,便利用学校书画展的机会,鼓励她参加比赛,她发现周田的眼神略微闪动了一下。她知道她的预定计划要奏效了,于是,便巧妙地在一节班会上对周田身上的优点表演了一番。事后,又找周田谈了心。经过她的努力,最终使周田改变了自己,性格开朗了,与同学友好相处,重新融入到班集体中了。

四、用绿叶的情怀来编导自己的课堂

只有共鸣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和创造。所以在新课改的研究中她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融入于日常的教学,力争创建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坚定学生的学习意志,进而形成积极地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她及编、导、演于一身,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体验式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而使教与学形成共鸣,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五、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每一位学生

教师是以其全部行为和整个人格来影响学生,教师的一切行为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日常生活中,她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讲脏话,她带头使用文明用语。寒冷冬日,她带头提前进班。开始时,往往是我第一个到,后来,比她早到的学生越来越多。整个学期,很少有学生迟到、早退。劳动、清扫,她挥汗如雨干在前面,坚持到最后;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她首先做到及时批改每一份作业和试卷。下午放学时考完试,为保证第二天早上把卷子发给学生及时反馈,连夜批改,经常工作到深夜。学生接到批完的试卷,惊讶之余更感动,还有哪一个不去认真订正呢?正因如此,多年来,她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无论优秀率,平均分,还是及格率,都名列前茅;2013年2月宋丹等三位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获得省级三等奖。

六、用求实钻研的养料去滋养明日的果实

面对多元文化和社会对教育的冲击,面对学生日趋复杂的思想和多样的心理,紧靠对学生的关爱、紧靠时间和汗水的付出,是难以为继的。她深深地懂得,良好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事业的奉献,更体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提高业务水平,是她从教以来不懈的追求。人们都说:若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而她却力求教会学生挖水。为此,她从未间断过自我学习,自我充电,自我加压,并珍惜每一个外出学习、听课的机会。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表论文。

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回首来时路,自己洒下的不仅有汗水还有泪水,她一路走来,一路收获。所任班级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 她被评为”学生满意教师”,连续三届被评为”骨干教师”,2013年9月被评为滕州市优秀教师,2014年9月被评为滕州市十佳班主任。在今后的历程中,她将继续用执着与热爱续写人生的追求,用拼搏和实干使事业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