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示波器实验总结(优选5篇)

时间:2025-02-14 12:16:09 作者:admin

大学物理示波器实验总结 第1篇

(一) 示波器的使用与调节

1) 将各控制旋钮置于相关位置。

2) 接通电源,按下面板左下角的“POWER”钮,指示灯亮,稍待片刻,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 态。

3) 经示波管灯丝预热后,屏上出现绿色亮点,调节INTEN、FOCUS、POSITION,使亮点清晰。

4) 将TIME/DIV逐渐旋到2ms或5ms,观察光点由慢变快移动,直至屏上显示一条稳定的水 平扫描线,按(3)使线清晰。

(二) 实验内容:

1) 观察正弦波波长:

a)将AC GND DC转换开关置于AC

b)讲面板右上角的SOURCE置于CH2

c)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50Hz信号源直接输入CH2-Y输入端(红插头应接函数发生器输出的红接线柱)

d)屏上显示出正弦波(调V/DIV调节大小,TIME/DIV扫描开关使之出现正弦波,IEVEL使波形稳定)

e)改变扫描电压的频率(TIME/DIV)观察正弦波得变化,使屏上出现多个完整的波形图。

2) 观察并描绘李萨如图形,测量正弦信号频率。

利用利萨如图测正弦电压的频率基本原理

通过观察荧光屏上利萨如图形进行频率对比的方法称之为利萨如图形法。此法于1855年由利萨如所证明。将被测正弦信号fx加到y偏转板,将参考正弦信号fx加到x偏转板,当两者的频率之比fy/fx是整数时,在荧光屏上将出现利萨如图。

不同频率比的利萨如图形。判断两个电压信号频率比的条件是屏上出现了利萨如图形稳定不动,方法是对稳定不动的图形分别做水平直线和竖直直线与图形相切,设水平线上的切点数最多为Nx,竖直线上的切点数最多为Ny,则

fy/fx=Nx/Ny

图1 李萨如图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图2 fx/fy=1:1时李萨如图与信号相位差的关系

大学物理示波器实验总结 第2篇

(1)测量示波器自备方波输出信号的周期(时基分别为 , , m s / c m 0.1,0.2,0.5ms/cm) (2)选择信号发生器的对称方波接 Y Y Y输入,信号频率为 200 − 2000 H z 200-2000Hz 200−2000Hz(每隔 200 H z 200Hz 200Hz测量一次),选择示波器合适的时基,测量对应频率的厘米数、周期和频率(注明 X X X轴的时基)。 (3)选择信号发生器的非对称方波接 Y Y Y输入(幅度和 Y Y Y轴量程任选),频率分别为 200 , 500 , 1 K , 2 K , 10 K , 20 K ( H z ) 200,500,1K,2K,10K,20K(Hz) 200,500,1K,2K,10K,20K(Hz),测量各个频率的周期和正波的宽度。 (4)选择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三角波,频率为 500 , 1 K , K , 2 K ( H z ) 500,1K,(Hz) 500,1K,1.5K,2K(Hz),测量各个频率时的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及周期。

(1)用两台信号发生器(一台为本组,一台为待测),将未知正弦信号输入 C H 2 CH_2 CH2​,信号发生器输入 C H 1 CH_1 CH1​,取 f x f y = 1 , 2 , 1 2 \frac{f_x}{f_y}=1,2,\frac12 fy​fx​​=1,2,21​时,画出有关图形及求待测信号发生器的频率。

大学物理示波器实验总结 第3篇

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本学期里,老师又教了很多实验,我做了许多类型的实验,让我受益菲浅,我又学会了很多东西,其中很多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是无法学习到的,其中很多实验都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平时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

通过高中以及大学两个学期的物理实验,我发现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我们学到的许多理论都来源于实验,也学到了许多物理课上没有教到的理论。很多实验都是需要花费许多心思去学习的,也是非常复杂的。经过这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多多。想要做好物理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她培养了我们耐心、信心和恒心。当然,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比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时侯我还不能从容应对,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让我们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我的学习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唯有实验才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方法。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来证明。

大学物理示波器实验总结 第4篇

如图1所示:示波器基本结构和原理相同,主要由示波管、控制电路和电源等组成。 图 1 示波器结构 图 2 示波管

如图2所示,示波管由高度真空的玻璃壳、电子枪、偏转系统及荧光屏等组成。 电子枪由灯丝、阴极、控制栅极、第一阳极、第二阳极组成。当有电流通过灯丝时,阴极被加热,沿轴向发射电子,经由控制栅极、第一阳极、第二阳极提供的电场力的作用,轰击荧光屏,形成亮斑。 示波管的偏转系统由两对相互垂直的平行金属板组成,分别称为水平偏转板和垂直偏转板。分别控制电子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当电子在偏转板之间运动时,如果偏转板上没有加电压,偏转板之间无电场,离开第二阳极后进入偏转系统的电子将沿轴向运动,射向屏幕的中心。如果偏转板上有电压,偏转板之间则有电场,进入偏转系统的电子会在偏转电场的作用下射向荧光屏的指定位置。 荧光屏位于示波管的终端,它的作用是将偏转后的电子束显示出来。示波器大头端内壁涂有一层荧光物质形成荧光屏。

示波器内部主要由扫描电路,同步电路,水平轴、垂直轴放大器,电源电路等组成。 水平轴、垂直轴放大衰减电路,将小信号放大,大信号衰减,以便在荧光屏上观测。 扫描电路是一个锯齿波发生器,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电压(锯齿波电压),扫描 y y y轴输入的信号,显示出 y y y轴信号的真实波形。同步控制电路是为了观察稳定波形,每次扫描起点相位等于上次扫描终点的相位。 电源电路包括低压电源电路和高压电源电路。低压电源供给工作电路电压,高压电源供给示波管阳极电压。 标准信号电路是指水平时基扫描系统电路。经水平放大器放大校准后的扫描电压作为时基信号加于示波管的 x x x偏转板,使加于垂直偏转板间的被测信号按时基变化的波形图像在屏上显示出来,便于观察。

为利用示波器观察 y y y轴输入的周期性信号电压的波形,必须使一个(或几个)周期内随时间变化的波形稳定出现在荧光屏上。 在 y y y轴上添加待测电压,在 x x x轴偏转板上添加扫描电压(锯齿波电压),则荧光屏上亮点将同时进行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位移,将看到亮点的合成位移。如果 y y y轴待测电压周期与扫描电压周期完全相同,则荧光屏上将显示一个完整的正弦波。 因此,想观察 y y y轴偏转板上电压 U y U_y Uy​的变化规律,必须在 x x x轴偏转板上加锯齿波电压,将 U y U_y Uy​产生的竖直亮线展开,这个展开过程为“扫描”。 当 U y U_y Uy​和 U x U_x Ux​的频率成整数倍关系,即 f y f x = n ( n = 1 , 2 , 3... ) \frac{f_y}{f_x}=n(n=1,2,3...) fx​fy​​=n(n=1,2,3...),亮点扫完整个 y y y轴曲线后迅速返回原来开始的位置,于是又描出一条与前一条完全相同的正弦曲线,如此重复。荧光屏显示的图形才会清晰稳定。调节扫描电压频率使得 f y f x = n \frac{f_y}{f_x}=n fx​fy​​=n的过程,称为“整步”。

在示波器的 x x x轴和 y y y轴上同时输入正弦电压信号,荧光屏上看到的光点运动轨迹是两个相互垂直的简谐运动的合成。当两个正弦电压信号的频率相等或成简单整数比时( f y f x = n \frac{f_y}{f_x}=n fx​fy​​=n),亮点的合成轨迹为一稳定点闭合图形,称为李萨如图形。

大学物理示波器实验总结 第5篇

1.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预热3分钟以后才能正常工作。

2.测信号电压时,一定要将电压衰减旋纽的微调顺时针旋足(校正位置);测信号周期时,一定要将扫描速率旋纽的微调顺时针旋足(校正位置);

3.不要频繁开关机,示波器上光点的亮度不可调得太强,也不能让亮点长时间停在荧光屏的一点上,如果暂时不用,把辉度降到最低即可。

4.转动旋钮和按键时必须有的放矢,不要将开关和旋钮强行旋转、死拉硬拧,以免损坏按键、旋钮和示波器,示波器探头与插座的配合方式类似于挂口灯泡与灯座的锁扣配合方式,切忌生拉硬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