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方法归纳总结(优选3篇)

时间:2025-01-08 12:31:42 作者:admin

停顿方法归纳总结 第1篇

善于表达的人往往在语意或语段的转换中,使用的不是过渡语,而是适当的停顿。因为这种停顿会给听众一种心理暗示,自然地产生过渡作用。例如:“谁不向往青春?谁没有过青春?青春是美好的。时间固然宝贵,而最宝贵的是青春的岁月。假如有人用万两黄金换你的青春,你不要答应,因为黄金有价,而青春无价。”

原本这两个语段之间是没有过渡语的,但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段的 “岁月”之后停顿一下,既表示上句话是上一段的结束,又可以说是下一段的前奏,这样就轻易地实现了一次灵活的过渡。

停顿方法归纳总结 第2篇

词语一般都具有抽象概括的性质,关键词语也不例外。所以,要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必须注意它所概括的具体内容。这可以说是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一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有些词学生比较生疏,但经过教师的动作演示,学生就易于理解。

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小鹿的玫瑰花》中“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这句话中的“一瘸一拐”一词,教师只要用动作表示出来学生就明白了,从而理解了小鹿走路时的形态。

另外,对于那些比较抽象的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语句较强的概括性,把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学生在学习中,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才会对抽象的词句有具体的感受。用一些形象手段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因此,句子教学中可以从词入手,以词带句,从而达到通过词语来理解句子的目的。

停顿方法归纳总结 第3篇

一个句子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既有懂的地方,也有不懂的地方,或者说存在着理解上的难点。所谓的难点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不理解其中的一个词语,只要把那个词语弄明白了,句子的理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关键词语是指对理解句子的意思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又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检阅》一课,教师重点关注“鸦雀无声”一词,以词入手,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再出示研学问题:“为什么开始商量时,大家鸦雀无声?”提出小组合作要求: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结合课文语句跟小组同学交流讨论。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设计,以一词牵动对上下句子的理解,牵动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更能让三年级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主研究,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