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学全文内容总结(推荐3篇)

时间:2025-01-07 13:36:03 作者:admin

论语大学全文内容总结 第1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意译】

《诗经》上说:“城邦一千里方圆的地方,都是百姓所聚集安息的地方!(只要人君贤德,就会有人民来依附他。)”《诗经》上又说:“缗蛮这样微小的黄鸟,也懂得要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栖息。”孔子说:“连小鸟都知道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栖息,难道我们人连小鸟还不如吗?”《诗经》上说:“端庄恭敬的文王啊!他不断地发挥他的光明德性,而谨慎地使自己处于至善的境地。”

作为人民的统治者,要做到仁爱之心,臣子要尽职尽责尊敬上司,子女要孝顺,父母要慈爱,与国人交往要信任相互。孔子还说过:“听诉讼时,我仍旧是普通人,但必须努力消除民间矛盾,以避免因司法不公而造成的夜长梦多之苦。”孔子说:“审判争讼,我和别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说跟别人有区别的话,一定要使民间根本就无争讼才好!”使隐瞒实情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民的心志,为君子的明德所感召而大大畏服。这才叫知道根本。

论语大学全文内容总结 第2篇

【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意译】

治理国家必须先从整顿家庭开始,如果家庭内部没有治理,则不能期待这个人可以领导国家的成功。领袖不能直接对每个人进行教育和指导,但可以在家里,通过榜样的力量示范来影响和感染全国。因此,君子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影响,将道德和智慧传授给整个国家。孝顺父母是尊重和服从国家领导的表现,尊重长辈也是尊重社会规则的体现,关注他人的福祉就是推动社群繁荣和发展甚至,继而带动国家兴旺和富强。

《康诰》中成王告诫康叔说:“就像怀着珍视婴儿的心情去治理一个国家,即使无法达到目标,至少可以趋近。”从来没有先学会了抚养孩子,再出嫁的啊。贤人在一家人中推崇仁爱之心,就会在整个国家也是如此。在上位的君主一家能够处处礼让,一个国家就会兴起人人礼让之风;在上位的君主贪婪暴戾,一国的人都会犯上作乱。治国的关键就在此处,这就是一句话能把事情败坏,一个人能使国家安定。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家庭和社会,就是让国家具备可持续发展、稳定和繁荣的基础。

【原文】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意译】

尧舜通过仁爱之道治理天下,人民自愿追随他们。桀纣统治天下采取暴力和残忍手段,百姓就跟着他做坏事。君王所发布的政令如果与他平日的好恶正好相反,那老百姓是不会听从他的话的。人民也被迫从他们那里获得命令。领袖如果颠倒黑白,指东说西的话,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因此,君子首先要修身齐家,确保自己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精神准则和行为操守。只有了解和克服自己的缺陷,才能更好地去帮助改正错误。本身所怀藏的就缺少恕道,而却要求别人行恕道,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所以说要把国家治理好,首先在于把家整治好。

【原文】《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意译】

《诗经》上说:“桃花茂盛地开着,枝叶是多么地茂密啊!美丽的姑娘出嫁到夫家,让一家人都和睦美好。”能够让一家人相处和睦,然后才可以去教化国人。《诗经》上说:“兄弟之间当以合宜之分对待彼此”在家庭中,兄弟之间的感情和谐了,才能够出来教化一国人都和谐。《诗经》上说:“威仪庄重的君子啊,是天下各个国家的表率。”一个人对待父母和兄弟足以值得一国人都来效仿,然后民众才会来效仿他。这叫做治国在于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啊!正如有人所说,“家家是国家的缩影,国家是家庭的放大版。”只有家庭和谐幸福并帮助各成员彼此支持,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民族意志、法律和规范就不仅能够信任,在尊严和平等的前提下,还需要被无条件地遵守和满足。

论语大学全文内容总结 第3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