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龙脊梯田作文400字 第1篇
周末,我和妈妈去了龙脊梯田。
上山后,我们住进了订好的民宿,晚饭是辣炒五花肉、土鸡和当地特色的竹桶饭,好吃极了,我们都吃撑了。晚上,坐在阳台上看星空,山里的星星又多又亮,我隐约看到了银河,特别漂亮。妈妈让我早点睡觉,因为第二天要早起看日出。
凌晨五点,妈妈就把我叫了起来,我用最快的速度穿衣洗漱。早上天气很凉,我们都加了外套。妈妈查了日出的时间,我们要在6:16前到达山顶。
我们一刻不停地向山顶爬去,不敢停下休息。到了山顶,我们都累坏了,还好太阳没升上来。早上的梯田很美,像一层层绿油油的波浪。这时候,天边出现了一道红色的霞光,大家都说太阳出来了,举起手机、相机开始拍照,可是云太厚了,不一会儿就把霞光遮住了,大家在议论今天可能看不到日出了,有些人就下山了。
我们的时间比较充足,继续留在山上看风景。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周围的人群中突然发出了惊叹声,我们抬头望去,只看见太阳在远处的山头偷偷露出了小脸蛋,慢慢地往上升,越来越高,越来越亮,越来越红,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日出,真是太美啦!
在梯田上看日出,我终生难忘!
秋天龙脊梯田作文400字 第2篇
入秋了,秋的主色调——金黄,开始染遍乡间田野。我来到桂林龙胜平安村龙脊山,看那依山而造、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的梯田,宛如一条条金色的龙盘旋在山上,又如一层层金色的波涛在群山之间连绵起伏。这天地间劳动的产物,是那么的壮观,那么的秀美。
龙脊梯田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分布在海拔300-1100米之间,山势陡峭,最宽处不过十米,窄处尺余。由于气候关系,一年只耕种一次水稻,春天,农民开始往梯田灌水育苗,梯田波光粼粼;夏天,梯田翻滚着一道道绿波;秋天,金黄的稻田层叠而上,宛如一座座金塔。每一个季节,龙脊梯田呈现不同的色彩和景致。
我站在金色的稻浪中,躬下身子,捧起一小撮颗粒饱满的稻穗,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飘散着特有的芬芳。不远处,另一片晚稻田洋溢着碧绿,与足下的`金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俯视山脚下,一条小河清澈碧绿如玉,不急不缓地流淌,蜿蜒伸向远方。微风拂过,水面上漾起层层涟漪,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闪烁,满河生辉。沿岸是翠生生的竹林,一座别具一格的小竹亭点缀其中,充满了大自然清新活泼的气息。
更远处,星星点点、古色古香的木寨楼是一户户人家,已是黄昏,袅袅的炊烟在屋舍盘旋,这人间的烟火传递着生活浓郁芬芳的气息,漂泊在外的游子,如果看见这炊烟,定会思念故土和亲人。天际远处,是座座连绵起伏的青山,傲然挺立,似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了一切世俗的纷扰。淡蓝的天空浮着朵朵白云,让我感到释然的自由和无限舒畅,乡间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啊!
世界是那么大,乡间风光无限,还是这安宁质朴、美丽和谐的乡间,最能给予人心灵的自由和慰藉。
秋天龙脊梯田作文400字 第3篇
桂林的山美水美,但人们说龙脊的梯田更美,于是我们全家来到了龙脊山脚下。
上山的路有台阶,有斜坡,还有的坑坑点点,要费好大劲才能走过。开始我很兴奋,说说笑笑,蹦蹦跳跳,可走着走着,脚有点酸了。继续走了一段路,一边是山,一边可见一些梯田,没有想象的壮观,每块地有些窄小,我有点怀疑这美在那里呢?同行的人却都兴致高昂,夸赞着依山形而造的人类智慧。又转了一个弯,这里的人变得异常多,视野突然放大,和山脚大不相同,有序,清爽,富有线条美,黄澄澄的田地让我拍照连连,虽然腿像绑了两个大沙袋,异常地沉重,但望望顶峰,为了尽早看到山顶美丽的梯田风光,我又向下一个休息站前进。
到了休息站,我打算休息一下,这时,我听到身边的一对情侣在说话,女的说:“还有多远?我走不动了!”男的拉着女的.继续往上走,说:“快了,5分钟就可以到山顶了!”,女的答:“如果你骗我,我到山顶让你做自由落体运动。”我“噗”地笑了出来,我很想知道结果,于是,不由加快了脚步,跟了上去。“一级,二级,三级……”我终于到了!我登上了最后一级台阶,那位说很快的男士安全了!我走到了栏杆边,被这美丽的景象惊呆了!那梯田一览无余,各个山头,每个都有一行一行的金黄色的梯田,中间座落着几座房屋,一派乡村风光。那梯田就像那富有层次的金黄波浪,风吹过,谷物摇动,是那么整齐,好似在做操,站在这,凝视着这一片田地,让人感觉站在金色大海的中心,巨大的浪潮向我涌来既美又壮观,我打量着这金黄的海洋,她又像一条条金灿灿的丝绸,给山穿上了漂亮的衣裳,华美,欢快。我认为开始的付出是值得的,顿时,我感到一身轻松。
坐缆车下了山,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龙脊梯田,脑海里还回忆着那美丽的画面。龙脊梯田,我还会再来的!
秋天龙脊梯田作文400字 第4篇
没有塔可以通天。山顶是我们可以仰望的风景。
那藏在云海中的梯田被整齐叠放这里已近千年,在斗转星移中,依然不改的是它那春绿秋黄的容颜。
记忆中应有,花褪残红,燕子低飞,梅子黄时雨。可古老的村庄,人声鼎沸,听闻不到柴门犬吠,水车依呀,只有红院高墙、四处招摇的海报,与历史默默相对。
庭院四周,没有桂花与修竹,没有吊兰、瓜架,也没有老人在午后的阳光里摆弄发黄的古书、古琴。路上没有牧童,也看不到有人用慈祥面容晾晒桃花源里的恬静与安乐。人们请客吃饭,兜售特价商品,用商人的眼神揣摸游客的心思与家底。
小孩不再上学。路上见到的背包人不是奸商就是驴友。他们急匆匆地进山、出山,并不为探亲访友,只为利益或到此一游。他们所做的短暂停留,只不过是把这里的宁静偷走。
山,仿佛还是从前的山,不过参天的古树已经没有;水,依稀还是往昔的清流,但不再有鱼虾巡游。一条晃眼的马路盘旋而上,似乎要穿越云天,闪闪的`白光分外炫人眼目,却无法让人看见岁月的厚重与朴素。山寨的白天和夜晚,在热闹中浮躁,在浮躁中凄凉。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盛开过鲜花,曾经逗留过月华,曾经传唱过无数遍清风明月,九月桑麻。
很难接受,这不分昼夜的万家灯火,竟不是庆贺丰收或团圆,觥斛交错,只是灯红酒绿,上演新版的纸醉金迷。
传说中,这里可住过八仙,可抚养过山水和田园诗人!他们弥留时留下的话语,还鲜活如从前:道不可告,告即不得。
时光不会倒流,这里不再有动人的风景。
行走在山寨放着寒光的石板路上,除了无法排除的失落,我只能盼望,在突然的某一个角落,能意外捡到一点一蓑烟雨、两袖清风的记忆,安慰自己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