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后的感想的作文(热门4篇)

时间:2025-02-20 18:51:52 作者:admin

演讲后的感想的作文 第1篇

就在前几天,学校组织了一个阅读比赛,邀请学校里的24个班级都来参加,规则是:每个班级里面通过班会举办班级里的讲故事大赛,然后通过老师和同学分析每位演讲的同学读的怎样,再去参加学校的比赛。阅读要跟读书有关系的,要有创新。演讲的同学来了先抽自己的号码,四年级先开始。分数是百分制,时间要控制在5~7分钟,不达标准则扣分。

我们班当然也举行了班级里的讲故事大赛,每一位同学都拿着自己的稿,非常细心的读了。最后,班里的同学一致评选了一位朗读很不错的同学——聂子清。

这个比赛,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去当观众,老师要选一些安静的同学参加。老师选了我,我非常开心。

比赛那天,我和老师选择的其余几位同学一起去当观众,同学们都特别兴奋。我的脑海里无限浮现着同学们大声朗读时候的样子。

我们进了多功能厅,坐到了自己的座位,很安静地等待着演讲比赛的开始。

过了十分钟,比赛开始了,聂子清抽到了15号,是第三个出场的。

第一个读的是四(4)班的一位女生。她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全文,中间还不忘做一些动作。她朗读完了后,我和同学都开始鼓掌。

第二个读的是四(2)班的一位男生。那位男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上了讲台,用着动听、尊贵的声音为大家朗读着自己关于读书的故事。

第三个就是我们班了,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非常紧张与激动。同学们都知道聂子清读的语速太快,常常连四分钟都达不到。我的心里默默祈祷着:聂子清你一定要读慢点啊!聂子清带着微笑上了讲台,大声地、带有感情地朗读着。聂子清读完后,我和同学使劲地给他鼓掌,我的手都拍红了。因为每次读完后,评委老师就会告诉我们这位选手读了几分钟,所以我静静地呆着,并没有吵闹,因为我想更清楚地听到评委老师说的时间。评委老师开口了,可是这个时间却不是我们想要的,聂子清才读了3分多钟。

第四个朗读的是四(1)班的男同学,只见他穿着整齐,一点也不慌张地走上了讲台,非常有感情地读完了整篇文章。

最后,老师算分了,我终于知道了我们班的得分,这个结果我和同学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们班得了九十多分。

接下来就是五年级、六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们的演讲了。见到都是比我们大的哥哥姐姐,我很认真地听了他们讲的每一个故事。他们每次登场时,都会面带微笑,非常有亲和力;他们读的感情运用的非常好,好像把我们带入了文章讲述的'场景一样;他们每一个故事都是让人极其意想不到的:有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有的故事则让人想落泪、有的故事会让人立刻愤怒……总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惊喜。

六年级读完以后,就该颁奖了。我心中忐忑不安,生怕得不到奖状。但,当老师在念到“二等奖:四三班,聂子清”的时候,我的悬着的心终于下来了。我们班还好得了二等奖,这也算是一个我们一直努力的不错的奖励。

这次比赛我非常开心。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班获得了二等奖,还是因为我在五年级、六年级的会心朗读下让我知道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吸取了很多朗读的经验!

演讲后的感想的作文 第2篇

《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这场演讲,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思考与自我反省。在准备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科技发展的利弊,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社会结构。当我站在台上,将这些思考转化为语言,传递给听众时,我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紧张与期待——人们既对科技的进步充满期待,又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感到担忧。

演讲结束后,听众们的提问和讨论异常热烈,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科技发展的看法,有的担忧隐私泄露,有的则期待科技解决更多社会问题。这些交流让我意识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并非易事,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不忘关怀人性、尊重伦理。这次演讲,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科技与人文可以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演讲后的感想的作文 第3篇

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新学期,新希望,我的中国梦”演讲大赛,要求老师在班里评选出优秀同学,去学校里演讲。于是,我在家里精心准备稿子,希望自己可以去学校里演讲。可是,我一面对那么多同学我就哆嗦。

到了演讲的这一天,很多同学摩拳擦掌,可对我来说是个悲剧,我可不想出丑啊!老师把前面几个同学叫起来演讲。看他们说的那么好,我真为自己感到丢人。到我了,我哆哆嗦嗦地站起来,走到讲台前,清了清嗓子,说道:“新学期,新希望,我的中国梦……”我的鼻尖已经冒出细汗,这时候,我看见好朋友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心里平坦了不少。

终于演讲完了,同学们热烈鼓掌,让我感觉很愉快。本来我幻想过几百种出丑的表现全都烟消云散。

如不不是那次演讲,我不会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差、

演讲后的感想的作文 第4篇

今天晚上,给上师大的团校组织讲了一些应聘面试的技巧和思路,顺便简单的介绍了企业组织的一般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结构。

我觉得大学生是一群可爱的年轻人,有着梦想和热情,但是对社会的认识、对企业的了解,受到比较大的限制。倒不是说学校的安排问题,而是说这些年轻人,缺乏清晰具体的职业认知,也缺乏必要的途径,可是毕业就要面临职业选择。这就是一个矛盾:在校无法了解职业特点,离校就要马上去适应职业要求。

作为一名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接触了那么多的企业,也深深了解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以及企业对杰出人才的渴求。而大学生的创造力,却在初次的职业选择中,一点一滴的.消磨殆尽,这真是中国智力资源的浪费啊。

因此,我一直认为,如果能为大学生做一点事情,提供有关企业、有关职业发展、有关个人成长方面的帮助和建议,那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从05年的海事学院、到07年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再到08年的上海师大,我很愿意参与他们的活动,也很愿意把我的工作感受告诉这些可爱的年轻人。只是,呵呵,机会并不多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