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论语(共599句)

时间:2025-04-23 09:36:17 作者:admin

孔子语录论语 共111句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孔子《论语》

2.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出自:孔子《论语》

3.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出自:孔子《论语》

4.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6.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 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

8.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出自:孔子《论语》

9.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0.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11.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出自:孔子《大学》

1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孔子《中庸》

13.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4. 有教无类。——出自:孔子《论语》

15.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1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孔子《中庸》

17.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8.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9. 爱情《论语》:短信传情,不亦悦乎?有爱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关心常相伴,不亦知己乎?子曰:手机一响,胜过玫瑰千朵,爱你没商量!

20.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2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2.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3.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24. 夫子莞尔而笑。

25.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26.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27.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8.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9.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3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33. 巧言令色,鲜矣仁!

34.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5.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36.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孔子《论语》

38.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出自:孔子《大学》

39. 不贰过。

4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1. 孔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2.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出自:孔子《论语》

43.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44.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45.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46.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孔子《论语》

47.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8.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衰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9.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50.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1.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

52. 处事圆明

53.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出自:孔子《论语》

54. 朽木不可雕也。

55.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出自:孔子《论语》

56.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7.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58.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9.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60.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1.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62. analects [5An[lekts] n. 论集,文选

63.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64.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6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6.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67.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68.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69.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出自:孔子《中庸》

70. 不知言,无以知人。

71.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72.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出自:孔子《论语》

7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74.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75.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6.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77.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

79.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0.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8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82.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83.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出自:孔子《论语》

84.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86.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8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88.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0.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91. 有教无类。

92.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

93.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9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6.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9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8.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9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孔子《论语》

100.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

10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102.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出自:孔子《论语》

10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04.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05. 君子之态

106. 小不忍,则乱大谋。

10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孔子《论语》

108.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09.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110. 每事问。

111.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语录论语 共135句

1. 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2.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3.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孔子

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8. docile [5dEusail] a. 驯顺的,驯良的

9.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论语》

10.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1. 子不语:怪,力,乱,神。

12.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1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4.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孔子《论语》

15.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6.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8.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隶楷行草美名远扬,诗经论语堪称国粹,唐诗宋词万古流芳,外邦亦来学中文,我中华儿女怎能不将中国话,行中国书,写中国字,扬中国名。

2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出自:孔子《论语》

21.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2.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出自:孔子《论语》

23.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24.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2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27.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8.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 论语》

29.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出自:孔子《论语》

30.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1.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论语》

32.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33. 苛政猛于虎。

34.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出自:孔子《中庸》

35. unendurably [5Qnin5djuErEbli] ad. 难忍受地,不可容忍地

36.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37.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38.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39.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孔子《大学》

4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1. 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孔子《论语》

42.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43.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4.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

45. 不迁怒,不贰过。

46.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47.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出自:孔子《论语》

48.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49.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5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5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53. 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54. 割鸡焉用牛刀。

55. 寝不尸,居不容。

56.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 《 论语 》

57.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8.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出自:孔子《论语》

59. 乐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学者

60. 《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61. 君子周急不继富。

6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6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5. 道不行,秉桴浮于海。

66.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67.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68. 满而不覆

69. 礼之用,和为贵。

7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孔子《论语》

71. 刑罚不中,^v^无所措手足。

7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4. 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出自:孔子《论语》

7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76.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自:孔子《论语》

7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8.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79.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80.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8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论语》

8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

8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84. 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

8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出自:孔子《论语》

86.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87.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88. 无伐善,无施劳。

89.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90.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1.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出自:孔子《论语》

92.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

9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4.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出自:孔子《论语》

95.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96.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7.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98. 巧言令色,鲜矣仁!

9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0.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1. 当仁,不让于师。

102.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 ;及其 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论语.季氏》

10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4.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丘

105. 孔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107.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出自:孔子《论语》

108. 生活方式方面的矛盾

109. 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110.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11.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

112.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113.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14.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115.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

116. 乘肥马,衣轻裘。

117. 朽木不可雕也。——出自:孔子《论语》

118. perplexity [p[5pleksiti] n. 困惑;窘困

119. 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120.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21.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22. 言必信,行必果。

123.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出自:孔子《论语》

12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125.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2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8.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2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130.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31.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32.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3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13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35.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语录论语 共107句

1.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出自:孔子《论语》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4.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孔子《论语》

6. dictate [5dikteit] n. [常用复]命令,支配

7.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

8. 辞达而已矣。

9.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0. 德不孤,必有邻。

11.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自:孔子《论语》

12. 朝闻道,夕死可矣。

13.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14. bidding [5bidiN] n. 命令,吩咐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 《论语》

16. 不迁怒,不二过。

17. 不念旧恶。

18.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9. 当仁,不让于师。——出自:孔子《论语》

20.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21.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孔子《论语》

2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3. 有教无类。——《论语》

24.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于丹论语心得下载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2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孔子《论语》

26.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7.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28.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出自:孔子《论语》

29.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0. 言语方面的矛盾

31.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3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33. 贫而无谄,膏而无骄。

34.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3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6.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37.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38. 食不语,寝不言。

39.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40.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41.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42.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孔子《论语》

44.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论语》

45.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出自:孔子《中庸》

46. 为做学问而读书,是读书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古人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有那“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然而,莘莘学子能功成名就的毕竟有限,差别不在于人的智商和才气,关键在于人的毅力,在于能不能持之以恒。

47. 为君难,为臣不易。

48.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出自:孔子《论语》

4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5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5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孔子《论语》

52.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53.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5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5.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56.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57.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出自:孔子《论语》

58.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出自:孔子《论语》

59.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61. 失人失言

62. 君子不以利害义,则耻辱安从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终如始。

63.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出自:孔子《中庸》

64.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5.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66.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

67.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6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出自:孔子《论语》

69.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出自:孔子《论语》

70.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1.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孔子《论语》

72.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73.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

7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75.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出自:孔子《论语》

76.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77. 善与人交

78.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9.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

80.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出自:孔子《论语》

82.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83.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 ——孔子 《论语》

8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5. 知其不可而为之。

86.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

87.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88.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89.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90. 知耻近乎勇。 ——孔子

91.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92.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93. 过则勿惮改。

94.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9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论语·里仁》

9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论语》

97.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98. 巧言令色,鲜矣仁。

99.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出自:孔子《论语》

100.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论语》

101. 提高综合能力

102.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出自:孔子《论语》

10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0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孔子《论语》

106.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07.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孔子《论语》

孔子语录论语 共43句

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2.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3.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 《论语》

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 gourdful [5guEdful] n. 一葫芦的量

6.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7.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贫而患不安。

8.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9.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10. 子在齐阐《韶》,三月不知肉味。

11.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12. 有杀身以成仁。——出自:孔子《论语》

13. 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论语》

17. 欲速则不达。

1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9.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出自:孔子《论语》

20. 既来之,则安之。

21.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3.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24. “举直错诸枉,^v^服;举枉错诸直,^v^不服。” ——孔子 《论语》

25.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26.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出自:孔子《论语》

27.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28.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

29.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

30.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31. 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32.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3. 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34. 自强不息

35.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6.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出自:孔子《大学》

37.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9.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40.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1. 敬鬼神而远之。

4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孔子语录论语 共73句

1.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2.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

3.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 也。——《论语》

5.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论语》

6.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7.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8.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自:孔子《论语》

12.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3. 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

14.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

15.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

16.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出自:孔子《中庸》

17.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8.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孔子

1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20.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21.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2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孔子《论语》

2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4.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5.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中庸》

26.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27.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8.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29.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出自:孔子《大学》

3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31.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出自:孔子《论语》

32.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33.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3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5.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6.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7. 未知生,焉知死?

38.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9. 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40.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孔子《论语》

41.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于丹论语心得下载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42.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3. 不迁怒,不贰过。——孔子

44.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孔子《论语》

4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论语》

4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孔子《论语》

47. 知耻近乎勇。

48.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9.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0.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51. 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孔子《论语》

52.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53.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54.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

55. 亲近孔子其人

56. 无为而治。

5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9. 过犹不及。

60.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1.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出自:孔子《论语》

62.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3.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4. 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

65.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出自:孔子《论语》

66.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67.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8.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9.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70.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72. 既往不咎。

73.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出自:孔子《论语》

孔子语录论语 共31句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3.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出自:孔子《论语》

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

8.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论语》

10.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孔子《论语》

12. 闻一以知十。

13.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孔子《论语》

15.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出自:孔子《论语》

16. 等级制度的维护者

17.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9. 道不同,不相为谋。

20.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

21.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2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3.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24. 大言不惭。

25.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26.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

27.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2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孔子《论语》

29.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0.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1.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 子 《论语 》

孔子语录论语 共34句

1.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

4.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出自:孔子《大学》

5.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6.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9.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孔子《论语》

10.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1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12. 提升人格精神

13.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4.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5.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6.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8.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19.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出自:孔子《论语》

20.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1.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2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3.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4.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出自:孔子《论语》

25.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出自:孔子《论语》

26.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

27.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2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出自:孔子《论语》

29.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出自:孔子《论语》

30.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论语》

31.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孔子《论语》

32.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

33.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34.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孔子语录论语 共49句

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出自:孔子《论语》

3. 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出自:孔子《论语》

4.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

5. 不学礼,无以立。

6.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 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9.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出自:孔子《论语》

10.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论语》

13.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

14. 礼之用,和为贵。——出自:孔子《论语》

15.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孔子《论语》

16.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17.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8. 大德必得其寿。

1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 知人救世的圣人

21.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

22.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3. 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孔子《论语》

2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27.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28.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9.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

30.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出自:孔子《论语》

31.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 《论语》

32.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3. incomparable [in5kCmpErEbl] a. 无比的,无双的

3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5.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37. 温、良、恭、俭,让。

38. 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39.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0.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42.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4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4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45. 因材施教。

46.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9.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语录论语 共16句

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2. 君子以当仁不让。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5.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6. 巧言令色,鲜亦仁!

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9.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10. 惟上知与下愚不移。

11.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2.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3.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4.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15.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16. 诲人不倦的导师